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迎接吉祥年,美味数羊鲜。羊肉鲜美,羊奶香醇,这是中国人舌尖上的共识。
早在3000多年前,羊肉已是周天子宴席上的佳肴。《礼记·内则》里记载的“周代八珍”,其中就有五珍提到了用羊肉做成的佳肴,并告诉人们其烹饪方法,如炮,就是烧烤羊肉,淳熬就是拨“涮羊肉”等。
羊肉在古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人称羊肉为“五鼎食”之一:“孤芳安可住,五鼎几时烹”(唐·元稹)五鼎食是指羊、牛、鱼 、豕、麋,是以五种动物之肉所烹饪的美食,为诸侯所食,这是古人的一种豪华生活,一般人是不可能奢望的。古人把能吃到羊肉,看成是一种权利与地位的象征。
羊可以放养,也可以圈养。圈养之羊,因活动少,所以十分肥美。古人称这种羊为“栈羊”:“圣世急才常患少,栈羊筛酒待心归”(宋·陈师道)。这种羊在木栅内加料精养,因此,羊肉细嫩肥美,受到食者的赞美。
如果有口福能吃到这样肥嫩的“羊”肉,当然会急不可待,大口吞食。元代关汉卿云:“米罕整斤吞,抹邻不会骑。”米罕:羊肉。元代时,人们称羊肉为“米罕”。“整斤吞”,虽是夸张的词语,也足见大口吃羊肉者之急,不难看出:羊肉之味美。
要说羊肉之美,最美就是羊前胛肉。陈造《书怀》诗:“百年羊胛熟,万事虎头痴。”《新唐书·回鹘传》:“骨利,处瀚海北……又北度海,则昼长夜短,日入烹羊胛,熟,东方已明,盖近日出处也。”羊前胛肉鲜嫩,最易煮熟。后用“羊胛熟”或“熟羊胛”来形容时间短促。
由于羊肉鲜美,得到人们的普遍赞美,这样必然会促进牧羊业的发展。古称卖羊肉的市场为“羊肆”,东周就有羊肉店,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羊肉市场。宋、元时市场很发达,曾有东西两大羊肉市场,而且生意兴隆,购销两旺。
羊肉鲜美,除用炒、蒸、炖等方法烹饪羊肉外,最著名的就是烤羊肉、涮羊肉、羊肉泡馍。
烤羊肉,在古代盛行于我国北方。《诗经·大雅·民生》:“取羝以,载燔载烈。”诗意说,大肥公羊剥了皮,又烧又烤供神享。说明我国古人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在品食烤羊肉,并用烤羊肉来祭祀神灵与祖先。
晋时,称烤羊肉为“貊炙”。古时称居住在北方的民族为“貊”,而烤羊肉开始盛行于北方,故称“貊炙”。《释名·释饮食》:“貊炙,全体炙之。各自以刀割,出于胡貊之为也。”看来,这是一种烤全羊。当这种烤羊肉后来流传北京以后,北京人叫“烤肉炙”;现在,新疆叫“烤羊肉串”,当然,也还有烤全羊。目前,这种烤羊肉已经风靡大江南北,而且,新疆的烤羊肉串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涮羊肉也是将羊肉切成薄片,食者放好调料。几人围坐在火锅周围,食者将羊肉片夹入滚沸的汤锅中,肉色变白即夹蘸调料,随涮随吃,边品尝涮羊肉,边喝酒,边聊天,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羊肉泡馍,是北方最富传统特色的地方名吃。红白相间,肉面浑然,色鲜、汤美、肉嫩、馍筋。它既荤又素,是肴是馔,是老少皆宜的一种美食。
“稻饭红似花,调沃新酪浆”(唐·白居易)。酪浆,羊、牛的乳汁。汉代李少卿《文选》云:“肉酪浆,以充饥渴。”羊肉充饥,牛奶止渴,而且营养丰富。100 g羊奶中可提供热量71千卡,蛋白质3.8 g,乳白蛋白0.9 g,酪蛋白2.9 g,还含有乳糖、钙、磷、铁等。羊奶与牛奶相比,羊奶的营养成分还略高于牛奶,特别是乳白蛋白的含量比牛奶高,在胃中凝块较细,羊奶的脂肪球也较小,因而较牛奶更容易消化吸收,特别是对老年人饮用更为有益。
古人品羊肉,推崇其“鲜”。南方人以鱼为“鲜”,北方人则以羊为“鲜”,那么,地处南北的中间地带的食客以什么为“鲜”呢?智慧的汉字想出了妙法:巧妙的吸收了北方“羊”的美味,又科学地吸收了南方人“鱼”的佳味,从而,创造出食物的美味——鲜。所以,羊与鱼之味——鲜,是被中国的老百姓普遍认可的一种美味的标准,是一种“绝对”美味,而羊与鱼只是“相对”的美味,然而,正是羊与鱼独特的美味才构成了食物的鲜美。
其实,羊与鱼之所以鲜美,是有科学道理的:羊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少,是肉类营养成分最佳的食物,每千克羊肉的发热量达13 376 kJ。近现代科学研究说明:羊肉之所以具有鲜味,主要是烹饪过的羊肉有一种鲜美味感,使人胃口大开。这是因为羊肉中含有氨基酸、肌苷酸、乌苷酸、酰酰、三甲基氨等,其中鲜味主要来自谷氨酸、肌苷酸、乌苷酸三种。可见,古人造“鲜”字的科学性,又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羊” 、“鱼”之鲜美。
羊,祥,羊年是吉祥之年。羊年品羊肴,也是品味吉祥!
早在3000多年前,羊肉已是周天子宴席上的佳肴。《礼记·内则》里记载的“周代八珍”,其中就有五珍提到了用羊肉做成的佳肴,并告诉人们其烹饪方法,如炮,就是烧烤羊肉,淳熬就是拨“涮羊肉”等。
羊肉在古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人称羊肉为“五鼎食”之一:“孤芳安可住,五鼎几时烹”(唐·元稹)五鼎食是指羊、牛、鱼 、豕、麋,是以五种动物之肉所烹饪的美食,为诸侯所食,这是古人的一种豪华生活,一般人是不可能奢望的。古人把能吃到羊肉,看成是一种权利与地位的象征。
羊可以放养,也可以圈养。圈养之羊,因活动少,所以十分肥美。古人称这种羊为“栈羊”:“圣世急才常患少,栈羊筛酒待心归”(宋·陈师道)。这种羊在木栅内加料精养,因此,羊肉细嫩肥美,受到食者的赞美。
如果有口福能吃到这样肥嫩的“羊”肉,当然会急不可待,大口吞食。元代关汉卿云:“米罕整斤吞,抹邻不会骑。”米罕:羊肉。元代时,人们称羊肉为“米罕”。“整斤吞”,虽是夸张的词语,也足见大口吃羊肉者之急,不难看出:羊肉之味美。
要说羊肉之美,最美就是羊前胛肉。陈造《书怀》诗:“百年羊胛熟,万事虎头痴。”《新唐书·回鹘传》:“骨利,处瀚海北……又北度海,则昼长夜短,日入烹羊胛,熟,东方已明,盖近日出处也。”羊前胛肉鲜嫩,最易煮熟。后用“羊胛熟”或“熟羊胛”来形容时间短促。
由于羊肉鲜美,得到人们的普遍赞美,这样必然会促进牧羊业的发展。古称卖羊肉的市场为“羊肆”,东周就有羊肉店,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羊肉市场。宋、元时市场很发达,曾有东西两大羊肉市场,而且生意兴隆,购销两旺。
羊肉鲜美,除用炒、蒸、炖等方法烹饪羊肉外,最著名的就是烤羊肉、涮羊肉、羊肉泡馍。
烤羊肉,在古代盛行于我国北方。《诗经·大雅·民生》:“取羝以,载燔载烈。”诗意说,大肥公羊剥了皮,又烧又烤供神享。说明我国古人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在品食烤羊肉,并用烤羊肉来祭祀神灵与祖先。
晋时,称烤羊肉为“貊炙”。古时称居住在北方的民族为“貊”,而烤羊肉开始盛行于北方,故称“貊炙”。《释名·释饮食》:“貊炙,全体炙之。各自以刀割,出于胡貊之为也。”看来,这是一种烤全羊。当这种烤羊肉后来流传北京以后,北京人叫“烤肉炙”;现在,新疆叫“烤羊肉串”,当然,也还有烤全羊。目前,这种烤羊肉已经风靡大江南北,而且,新疆的烤羊肉串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涮羊肉也是将羊肉切成薄片,食者放好调料。几人围坐在火锅周围,食者将羊肉片夹入滚沸的汤锅中,肉色变白即夹蘸调料,随涮随吃,边品尝涮羊肉,边喝酒,边聊天,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羊肉泡馍,是北方最富传统特色的地方名吃。红白相间,肉面浑然,色鲜、汤美、肉嫩、馍筋。它既荤又素,是肴是馔,是老少皆宜的一种美食。
“稻饭红似花,调沃新酪浆”(唐·白居易)。酪浆,羊、牛的乳汁。汉代李少卿《文选》云:“肉酪浆,以充饥渴。”羊肉充饥,牛奶止渴,而且营养丰富。100 g羊奶中可提供热量71千卡,蛋白质3.8 g,乳白蛋白0.9 g,酪蛋白2.9 g,还含有乳糖、钙、磷、铁等。羊奶与牛奶相比,羊奶的营养成分还略高于牛奶,特别是乳白蛋白的含量比牛奶高,在胃中凝块较细,羊奶的脂肪球也较小,因而较牛奶更容易消化吸收,特别是对老年人饮用更为有益。
古人品羊肉,推崇其“鲜”。南方人以鱼为“鲜”,北方人则以羊为“鲜”,那么,地处南北的中间地带的食客以什么为“鲜”呢?智慧的汉字想出了妙法:巧妙的吸收了北方“羊”的美味,又科学地吸收了南方人“鱼”的佳味,从而,创造出食物的美味——鲜。所以,羊与鱼之味——鲜,是被中国的老百姓普遍认可的一种美味的标准,是一种“绝对”美味,而羊与鱼只是“相对”的美味,然而,正是羊与鱼独特的美味才构成了食物的鲜美。
其实,羊与鱼之所以鲜美,是有科学道理的:羊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少,是肉类营养成分最佳的食物,每千克羊肉的发热量达13 376 kJ。近现代科学研究说明:羊肉之所以具有鲜味,主要是烹饪过的羊肉有一种鲜美味感,使人胃口大开。这是因为羊肉中含有氨基酸、肌苷酸、乌苷酸、酰酰、三甲基氨等,其中鲜味主要来自谷氨酸、肌苷酸、乌苷酸三种。可见,古人造“鲜”字的科学性,又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羊” 、“鱼”之鲜美。
羊,祥,羊年是吉祥之年。羊年品羊肴,也是品味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