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戈壁深处的一棵红柳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o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祝父亲节快乐!老爸我爱你,在外多注意身体。”2017年6月18日,东华理工大学教师周义朋收到远在万里之外的女儿从南昌发来的信息,禁不住热泪盈眶。
  皮肤黝黑,衣着朴素,话不多,周义朋是东华理工大学铀资源勘查与开发2011协同创新中心铀矿冶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但在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的铀矿勘察, 只要一提他的名字,大家都会竖起敬佩的大拇指。
  作为协同创新中心科技骨干赴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挂职锻炼,受聘该公司地浸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周义朋扎根边疆十余载。为了核能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十多年来,周义朋每年和妻女待在一起的时间不过七八十天,多次春节未回家。转眼女儿就要上高二了,上小学时,女儿还经常问周义朋“为什么你们学校总是要派你去新疆?为什么不派别人去?”。随着年龄的增长,类似的问题她不再问了,对周义朋在新疆从事的事业也有了理解。
  由周义朋主持设计并在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七三七厂建成的微生物地浸采铀工艺系统,是我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微生物地浸采铀系统。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子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荣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扎根边疆攻难关]
  从新疆伊宁市驱车数小时,进入伊犁盆地南缘腹地。中核天山铀业公司七三五厂的办公区位于盆地乌孙山脚下,由此向北眺望:矗立的钻探机、新栽的白杨林、蓝白相间的厂房,以及挂满果实的海棠树,点缀着宁静的蒙其古尔铀矿山。
  置身采矿区,没有机器轰鸣,没有忙碌嘈杂的现场,更没有想象中的尾矿粉尘,除了几处竖立着的储气罐,这里与普通的边疆草场并无“区别”,丝毫不见矿的影子。
  周义朋告诉记者,通过分布在地表的钻孔和地下管网,配液池中的含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溶浸液注入到采场注液孔内并进入地下,在运移过程中逐渐溶浸砂岩中的铀。含铀矿液经过多道工序,最后变成核能发展的“粮食”——橙黄色的天然铀黄饼。
  地浸开采之所以被称为铀矿开采史上的一次革命,除了在资源高效开发和安全性大幅度提升之外,更是一种绿色开采。“无需将矿石采出,无矿渣、尾矿,与铀矿伴生的镭及镭产生的氡的放射性影响大幅降低,对地下水也不构成影响。”
  2004年,怀着对我国核能事业的浓厚兴趣,大专学数学的周义朋到东华理工大学攻读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2006年3月,尚在读研究生的他,凭借勤奋与刻苦,参与了东华理工大学承担的第一个“地浸采铀”核能开发项目的科研工作。从此,结下了地浸之缘、新疆之缘。
  2006年~2009年年初,为了开展核能开发项目和国防基础科研项目野外试验,周义朋来到新疆吐哈盆地戈壁腹地的十红滩矿床。夏季地表温度可达60~70℃,炙热的砂土可以蒸熟鸡蛋,是我国最热的地方;冬天又寒冷之极,气温低至-20~-30℃,泼水成冰。这儿一年四季没有降水,寸草不生,沙尘暴肆虐,生存环境恶劣,却适合做试验。
  这期间,试验人员几人挤在仅几平方米的老旧寝车里,寝车四处透风,只能用纸壳和胶带贴封,每遇风沙来袭,车身来回摇晃,车内沙尘弥漫,连睡觉都得戴上口罩,第二天起床满头尘土,床上也盖上了一层砂土。
  由于周围荒芜人烟,雇工困难,试验期间,周义朋不仅需要完成技术工作,现场所涉及的体力活也都需要自己去做。垒试验池土墙,搭盖简易木棚,每次沙尘暴后试验场地的堆砂清理,钻入使用多年铀污染集液池铲除污泥等等,作为试验现场的负责人,脏活累活周义朋都得冲在前面干。在这样的条件下,周义朋领着一届又一届出野外参与试验的学生,顶酷暑冒严寒,不分白天黑夜地保证了试验的连续运行,圆满完成了预定的试验任务。
  从2008年开始,因新启动的核能开发项目(生物地浸)野外工作需要,周义朋从吐鲁番戈壁滩转到伊犁盆地继续组织开展现场试验。虽说自然环境和工作条件得到改善,但项目开展研究的生物地浸技术是一个全新的探索性领域,在国内外都没有成功的先例。这对作为现场试验负责人的周义朋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从试验塊段的选择、钻孔的施工与成井、试验工艺系统的设计与建造、试验条件的设计与参数控制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他做足功课。
  2010年的5至7月,正值野外试验关键和胶着期,跟随周义朋在现场工作的学生因为考试和毕业等原因都得返校,下届的学生还在学校上课,只剩了他一个人。但是需要五、六个人才能维持正常运转试验一刻都不能停下来。课题组临时雇用起两个当地的维吾尔族村民,文化水平低,语言交流都有困难,他俩也就负责抄表、看设备等简单的事情。配液、化学分析测试、树脂淋洗和转型、数据整理分析等所有的工作都得周义朋自己做。每天30多个水样需要分析测试,每个样品四五个监测项目需要当天出测试结果用以控制试验工艺参数。那段日子里,周义朋必须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才能保持试验的正常运行,当大多数人都已经进入了梦乡时,他还在试验现场忙碌,下午三四点钟才能吃上午饭,晚上十一二点吃晚饭,食堂工作人员也了解情况,每天得专门等着周义朋吃饭后才关门。
  白天在试验现场的工作满满当当,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完成所有样品的化学分析测试,通常测完所有样品后往往已经是凌晨一两点钟,然后再赶去试验现场检查系统运行情况,向临时工反复交代工作才能稍稍安心回宿舍休息。一次测样过程中由于需要临时赶往试验现场处理事故,他忙到凌晨五点多,洗完澡回到宿舍天已经蒙蒙亮,睡上两三个小时,他又赶去试验现场。
  由于每天工作时间过长,一位临时工辞职不干,连最后近半个月的工钱都不要了。周义朋咬着牙,带着留下来的一位临时工一直苦撑到学生来,没有耽误一天的试验。在这段最困难的日子里,课题组里老一辈专家,史维浚教授一直十分关心周义朋的工作和生活,经常打电话嘱咐他要注意休息。
  新疆荒漠戈壁的艰苦条件,对短暂停留的人来说都是考验,更别说长期坚守了。矿山当地职工一般连续工作时间20天,就得回家休息10天,他们说,“20天上班期满,在戈壁滩多待一天就要疯掉了”。多年来,周义朋非但没觉得乏味,还觉得每个科研项目以及项目中的每个任务对他来说都是新的探索和新的挑战。“当然是苦的,不仅是野外生活条件、工作条件的苦,还有长期缺乏休息身体的苦,更有长期承受巨大精神压力的苦。但这些苦与项目研究实现一个个突破所收获的成就感和周围人的认可相比,真的就不那么重要了。”他说。   也曾有过迷茫。他的博士导师、著名水文地质学家沈照理教授遂语重心长跟他说:“周义朋,安心做好砂岩铀矿地浸这一件事,你这一辈子就足够了。”沈老师的一句话如醍醐灌顶。
  “来我们这开展科研项目的人很多,但只有他是常年坚守的。也因为他,凡是从东华理工大学来的,我们都很欢迎。”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科研开发处处长徐屹群说起周义朋,连连称赞,直言他勤勉踏实,兢兢业业,刻苦钻研。
  周义朋说:“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希望自己不要半途而废,坚信一步一步走下去一定能有所收获。收获的一点点成绩和大家对我的认可,不仅让我感到幸福,也感受到将这份事业坚持下去的责任。”
  选择边疆一线,周义朋的简历里又多了这样一些成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子项目2项,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校企合作科研项目6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3项,国防基础科研项目1项,973计划项目1项。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我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微生物地浸采铀工艺系统,由他主持设计并在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七三七厂建成,该工艺的生产应用为企业创造产值近千万元……
  [不畏艰险专注核能开发]
  寒来暑往,十多年如一日,苦过累过,周义朋从未怕过,哪怕面临生命的考验。在他十余载的野外工作经历中,不乏艰苦、惊险经历。
  与罗布泊相距不过百里的地方,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典型的酷暑严寒,那里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生活用水都需用水车从几十公里之外运入,为了开展国防基础科研项目野外试验,周义朋在那一待就是五年,住的是简易的铁皮寝车。2008年底,在那儿,他度过了在新疆的第一个春节。为了项目不中断,三次春节他都留在野外基地,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每年5至7月是人员最紧张的时期,学生还未放假,在新疆带实习的就只有周老师一人,他包揽了从设施维护,到配液、化学分析测试、树脂淋洗和转型、数据整理分析等所有的工作,辛苦程度难以形容。”东华理工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杜伟回忆说,周义朋每天需要对30多个水样进行分析测试。在那段日子里,为保证试验的正常运行,他每天都工作15个小时以上。有时一直要忙到凌晨三四点,通常下午三四点才能吃上午饭,晚上十一二点吃晚饭,有时甚至都没有时间吃上一口饭。
  还有很多危险。一次,当周义朋收工回住地,天已黑,在路过地下泵房时,他听见房内滋滋的异样声音,感觉不对劲,从露出地面的半截窗户往里一看,注液管在泵头的连接法兰被高水压冲开了一道缝,直往外喷水,他赶紧从侧面黑暗的台阶冲下去关电闸,没想到冲到底部时一脚踏进了几乎至膝的深水中,原来泵房已经被水淹了,等进房亮开房灯关掉注液泵开关后才发现,水面几乎就要淹没电控柜裸露的电缆接头,如果再晚几分钟水将淹没电缆接头,他踏进水里的那一刻就会触电致命。
  “我当时也顾不上想,唯一的念头是赶快关掉电闸保护设备,不能让试验中断。”周义朋说。
  类似惊险的经历还不止一次。2012年,在伊犁512矿床的试验期间,正赶上罕见的大雪天,往返生活区与试验现场的道路都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中间有一段陡坡弯道,就在他从现场返回生活区经过那段弯道下坡时,车辆突然熄火失控,随即旋转着滑下坡道,在坡道拐弯处勉强停了下来,旁边几米处就是高差七八米的边坡,如果再往前滑,后果将不堪设想。
  扎根边疆十余载,周义朋先后转战新疆吐鲁番十红滩矿床、伊犁512矿床、513矿床以及510矿床,平均每年野外工作时间在9个月以上,最长时间11个多月没能回一次家,放弃所有的周末和寒暑假。 2010年除夕,万家团圆,他还在冰天雪地的野外现场为了修复坍塌的氧化槽填料支架一直忙碌到天黑。
  十多年来的野外工作期间,现场工作不停,周义朋早已没了周末的概念。但每天晚上只要有一点时间,周义朋就会和家人通通电话,天气好的时候会和矿山的朋友们打羽毛球。晚上加班是常态,碰上不加班,周义朋通常会去厂区简易的健身房锻炼1小时,听两集评书,这也是他的放松方式。
  乐在其中,执着坚守。2013年,当一家企业向周义朋抛出“橄榄枝”,开出高于学校的优厚待遇和工作平台时,本可以选择离开的他,最终选择留下。“感念学校以及老师对我多年来的培养。”这是他留下来的唯一理由。
  [舍小家顾大家献身国防]
  从赤着脚走出星子县城的那个农家子弟到执着扎根边疆一线,从事铀矿勘探的专家,周义朋的人生路很单纯。
  “他能执着坚守岗位,取得诸多的科研成绩,就因他能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工作上。”熟悉周义朋的人说,他不打牌、不抽烟、不喝酒,除科研之外,别无所好,别无所求。
  “每年等不到春暖花开我就去野外了,回到家已是隆冬时节。每当女儿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只能和她说‘快了’。长时间的分离使得她的成长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是跳跃式的,無法连贯起来。”周义朋说,为了支持他长期扎根野外的科研事业,妻子还辞去工作,离开父母,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抚州,全职照顾家庭,陪伴女儿上学读书。
  2012年妻子被查出乳腺癌,需要尽快手术,可那时正值项目野外试验设施建设施工最紧张的时期,放下手头工作赶回江西就意味着野外所有工作都得停下来,周义朋选择了留在现场,妻子最需要他的时候也没能陪在身边,只能靠电话给予关心与安慰……周义朋坦言,自己不是一位合格的丈夫和父亲,但很幸运,有妻子对他的支持和对家庭的默默奉献,以及女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对他的逐渐理解,他才得以安心地扎根边疆从事地浸科研事业。
  或许是有舍有得,常年的野外经历,让他对家人有所亏欠,却让他得到了当地人的一致青睐。
  “他待在现场的时间比我们厂里的职工还要多,公司领导要他休假,他都不休。我问他这么长时间待现场不着急吗?他说已经习惯了。”主持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七三五厂工作的张青林副厂长介绍说,周义朋为人正直、真诚、务实、热心,亲和力强,在公司和厂里的领导、职工都相处得很好,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很敬佩他。也正因为他,东华理工大学与该公司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路走来,周义朋表示,野外做科研,必须能够静得下心来,脚踏实地。他还坦言,长期坚守野外,难免有所牺牲,但首先要摆正心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所有的得与失,十多年来长期扎根一线,虽然没能给予家人应有的照顾和陪伴,但也得到了很多,不仅收获了对地浸的深刻认识和实践经验,还收获了大家的信任以及与天山铀业人深厚的友谊。“公司从领导到普通员工,上上下下都早已把我当作他们中的一员。”周义朋说,在新疆多年,自己也渐渐融入了那里的环境。
  周义朋最初在吐鲁番戈壁滩的几年,周围荒无人烟,最近的村落也在四五十公里以外,与当地人并无接触也不了解。到了伊犁后,项目所在地附近有一个以维吾尔族居民为主、少数哈萨克族居民的村子,村民虽然是少数民族,但多多少少都会一点汉语,通过与他们接触,周义朋逐渐结识了一些少数民族朋友。
  阿布都·卡德尔,年龄略比周义朋长两三岁,种地和养牛羊是他家的收入来源。尽管经济条件较差,却很重视子女的教育,三个孩子上学,成绩都很优秀。为了帮助他,项目中计划的临时劳务周义朋都尽量让他来做,他家里有个大事小情的也常常找周义朋帮他出主意;偶尔有时间周义朋也会在他家里展示一下厨艺,尤其是周义朋做的红烧土鸡征服了他全家人的胃口,每次他家要是杀鸡,全家都等着周义朋去做。他们还偶尔教周义朋一些简单的维语, “亚克西蒙(你好吗?)”“耶里格托合(土鸡)”。
  最初几年,周义朋经常一两个月不出大山,有個头疼脑热没地方就医是件麻烦事,村子里的小卫生所解了周义朋的困难。卫生所只有一位叫咪曼古丽的维吾尔族乡村医生,有个感冒发烧的,她会背着小药箱骑着摩托车到周义朋的住地打针开药,她的小卫生所有点什么困难也会寻求周义朋的帮助,有一年冬天下着大雪,她要到乡医院取药,周义朋开车跑了几十公里的山路帮她把需要的药品运回卫生所。
  时间长了,村子里的老老少少和周义朋都熟了,有时走在路上,见到周义朋的人都会主动握个手,用生硬但充满热情的汉语打声招呼“九(周)老师,好的吗你”。每逢重要节日,比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他们就会很热情地邀请周义朋去家里做客,有一次在一位维族老人家里,老汉非要周义朋坐在他身边,把他们认为应该是最尊贵客人食用的羊首放在周义朋面前,亲手削下一块羊首肉给周义朋。
  “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野外工作虽辛苦,但我不后悔当初的选择。‘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一种幸福,我的幸福感来自长期坚持后收获的认可,包括新疆天山铀业公司从一线普通工人到总经理对我的认可,也包括学校对我在新疆工作和付出的认可,当然也包括家人从不理解到认可和全力支持。”
  “我最自豪的是,把我们东华理工大学的根深深地扎进了我国铀矿采冶的最前沿阵地,使我校的产学研合在我国最大的天然铀生产基地落地生根,将老一辈建立的合作关系传承和发扬光大。”
  “十年磨一剑,周义朋博士扎根边疆,不畏艰险创新创业,充分体现了一名科教工作者献身国防的崇高品格与精神追求,是传承‘艰苦奋斗 为国奉献’东华理工精神的楷模。”东华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徐跃进日前带队看望在新疆实习的师生时强调,全校党员干部要学习周义朋博士的先进事迹,在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弘扬“井冈山精神”中立志有为创先争优,为建设美丽江西和核工业强国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彭荣华既是省特级教师,又是责任督学。作为责任督学,他悉心督导,甘于奉献。他经常到龙师附小、实验小学等八个学校幼儿园开展督导活动,推动了学校健康发展。他敢于创新,经常深入学校与校长交流,就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许多可操作的意见或建议,完成了8本督导记录,摄制图片200余张,学校容貌焕然一新。  在责任督学掛牌督导过程中,他工作细致,认真负责,在招生、收费、信访等方面对群众
期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承红色文化,11月11日,婺源县思口中学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鄣山乡莒莙山开展“不忘初心,重温入党誓词,重走长征路”专题活动。  在莒莙山皖浙赣红军纪念广场,全体党员举起右手,在黨支部书记吴淦泉的带领下,面向党旗庄严宣誓。随后,全体党员踏上革命时期中共皖赣特委与皖浙赣红军独立团保持日常联络的重要交通线路——红军古道,开始重走长征路。  在党员干部教育
期刊
从事督学工作以来,曾令义一直认真学习、反复研究上级督导部门下发的文件、细则等,做到对所有的重要指标、数据如数家珍。他凭借精湛的业务能力,被国家、省、市聘任为全国中小学督导评估专家、江西省教育督导评估专家、九江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学。自2007年以来,他多次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督导评估等活动,均受到督导部门的好评。  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让适龄儿童享有平等入学机会,他力推进城经商、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区居民子
期刊
古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今之师者,为人处世楷模。在南昌市青山湖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一位特别的礼仪教师,她“半路出家”自学礼仪,现在不但为全省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培训礼仪,还探索出了一套“五阶礼仪修炼”教学法,走向全国。她,就是今年的“首届全国职业院校师生礼仪大赛”教师组特等奖获得者——苗一萍老师。  2017年9月底,来自南昌青山湖区职业技术学校的苗一萍,作为江西的代表,前往北京参加了“首届全
期刊
信丰县第二中学党总支着眼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在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中开展“党徽伴我行”志愿服务和教育教学实践行动,着力打造连接民心、砥砺党性的服务平台,使广大党员在志愿服务和教育教学实践中锤炼党性,提升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展现新时期学校党员新风采,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建先行,与教学共融共进  信丰二中党总支以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扎实开
期刊
在百年老校南昌市邮政路小学有一棵历经百年风雨的枫杨树,这棵树传承着一种精神,哺育一代代人成长,摇动了一片又一片林。  [从百年老树到特色文化]  一进邮政路小学,便可见枝繁叶茂的枫杨树昂然挺立于学校的操场上。迎面的墙壁上镶有一幅《百年树人》大型浮雕,浮雕以“树”作为主题,生动自然地呼应了百年枫杨树的深刻寓意。浮雕的左侧镌刻着 “悠悠古韵,枫杨冠下传文化;默默园丁,桃李花前育未来”几行大字,成为树文
期刊
“飞夺泸定橋”“挺进大别山”,学生带上VR体感交互设备或眼镜,在耳熟能详的红军战斗场景中,体验作为一名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在激烈的战斗中奋勇向前……身临其境的体验给人以巨大的心灵震撼,重温历史瞬间也使参与者对长征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新余学院通过运用最新的虚拟现实技术,让更多的年轻人体验历史事件,体验建国建党的艰辛历程,感受红色情怀。  新余学院将江西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期刊
“军号嘹亮,步伐整齐,人民军队有铁的纪律……”整齐的步伐,嘹亮的歌声。在队列操表演时,小学员们边唱军歌,边变换不同的队形,蔚为壮观。11月19日上午,鹰潭一小银鹰少年军校第84期学员结业典礼在绿色军营里隆重举行,标志着2017年度银鹰少年军校活动圆满收官。  为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1993年鹰潭市第一小学与驻鹰某部队共同创办了银鹰少年军校,它是江西
期刊
教师,当是以读书与教书为乐的人。一个教师的读书经历,对自己或学生的精神重构,具有救赎、引领与分享的重要意义。  首先,作为一个处在当下教育环境中的老师,读书是对自己的一种职业救赎——使自己的教育心智能保持基本的理性,遵守本来并不复杂的教育常识,防止自己过深地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淖。如果我不努力读书,只教一辈子书,甚至只教一辈子“考试”,那样的日子将有多么恐怖。因为那既要周期性地克服无限重复自我带来的枯
期刊
11月9日,阳光灿烂。抚州市东乡区第三中学田径运动场彩旗招展,礼炮齐鸣,彩花绽放, 2017年抚州市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在此隆重举行。抚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段院龙、副市长徐国义、市政协副主席戴晓文等市级领导,全市各县区代表队以及东乡三中部分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共3000多人参加开幕式。抚州市副市长徐国义宣布开幕。  开幕式上,与会人员观看了由东乡三中600学生表演的《龙山迎客》、龙山小学800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