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现代性视域下执政党形象的结构分析

来源 :理论与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ao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性社会状态不断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多元主义的复兴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党形象提出了严峻考验和审视。执政党形象具有双重结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公众通过概念的形式把握的本质部分称为深层结构,通过外观把握的表象部分称为表层结构。对执政党形象的结构进行双重划分,避免了对执政党形象的宏大叙事,有利于执政党在执政活动中把握形象塑造的规律,不断塑造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现代性;执政党;形象;深层结构;表层结构
  中图分类号:D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07)05-0019-04
  
  现代性是现代化(modernization)的隐喻、指向、召唤和提示。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设计。它处于时间的流变之中,要求人们从整个历史视界出发对现代性做出反思性认识。随着现代性的迅猛扩张,人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成果时,财富使人成为众目所仰的过程却让人疲于奔命、无所适从。马克思早在150年前就对现代性社会状态作过精彩的预言:在持续不断的生产革命、社会环境的变动中,一切牢固的传统关系都被瓦解了,所有新的形式还没有固定下来就过时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融化在空气中,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现代性社会状态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多元主义的复兴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党形象提出了严峻考验和审视。因而,如何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塑造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良好的执政党形象是时代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一、执政党形象的形成机制
  
  执政党形象是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执政风貌和执政绩效诉诸公众可观照、可感知的外在显现,它不同于一般的政党和一般的政治组织的形象,其形象具有全局性、方向性、决定性的意义,树立良好的执政党形象不仅是执政党开展各项工作的条件和目的,也是执政党生命存在和成长的合理性所在。如果说良好的执政党形象是一种“美”,那么这种“美”不仅仅是“外在的标志”,而且是执政党本身本质的彰显。黑格尔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因为只有形象才是外在的显现,对于我们变成可观照、可以感受接受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出,黑格尔说的美的内容是理念,美的形式是形象,但实际上理念隐含在形象之中,形象是理念和形式的统一体。海德格尔进一步阐释了形象和事物本质的内在关系,他认为:“我们现在对某物的景象和现象的命名乃是形象,形象的本性是让某物能看见,相反,复制和模仿只是形象的变种,真正的形象让不可见可见。”事物内在的规定性是不可见的,但可以通过形象展现出来。因而,对形象的把握不仅要依靠感性直观,而且要依靠理性的逻辑推演。形象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在错综复杂的现代政党政治中,执政党形象是旗帜,具有强烈的导向和力量整合功能;执政党形象是生命,关系到执政党的兴衰存亡。执政党形象的生成,既有公众可感知的外在现象,也有隐含在现象中的深层本质。
  当代西方最负盛名的文艺评论家、理论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断言,当今文化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从以语言为中心转向以视觉为中心,以视觉为中心的文化将改变人们的感受和经验方式,随之也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执政党作为现代社会的实体,和其他实体一样,既有外在的表现形态,又有内在的本质所在。
  执政党形象的形成机制实质上是主客体不断分化统一的动态过程。公众作为对执政党形象评价、感受的主体,在内心深处必然经历从主观化到客观化、情绪化到理智化的历程。这里的公众主体是指最大多数的民众,而不是极少数的利益群体。执政党作为形象生成的客体,一方面担负着不断深化主体对客体的价值认同和审美认同的主客体统一的重任,另一方面不得不发挥着控制、引导、统治的功能,使主客体不断分化。当执政党的执政功能正确发挥时,主体对客体的价值认同是正面的积极的,执政党良好的形象,将受到公众的拥护和支持。反之,公众则产生厌恶或斥力,执政党将会丧失执政的地位。执政党形象是在主体和客体的多重关系中生成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互动和能量交换促使“形象”的生长和演变。
  
  二、执政党形象的双重结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执政党形象作为一种存在形态,总是一定质和量的统一体,表现为一定结构层次的存在。从最一般的哲学角度分析,任何结构的形成都是对“熵增加”所体现的均匀性的克服,就是说,事物要素以一定的方式结合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必定不是绝对均匀的,有稀密繁简之别,较密集复杂处是其结构核,较稀散简单处,是非结构核部分。我们把公众通过概念的形式去把握的本质部分称为深层结构,通过外观把握的表象部分称为表层结构。
  
  (一)执政党形象的深层结构
  执政党形象的深层结构是执政党形象形成的关键所在,通常主要由执政党的价值取向、指导思想、执政理念等要素组成。
  1、执政党的价值取向
  执政是政党从事政治活动的最高境界,大多数政党都为了谋求和维持执政地位,使本政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作为主要的价值追求。但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执政党的性质不同,执政党在不同的价值追求的过程中所塑造的形象也就不同。尽管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在经济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最终却被人民抛弃,这是因为没有代表人民的利益,没有获得大多数人民群众在心理上的认同,执政党的形象被扭曲、损害,其吸引力、凝聚力消失,执政党所倡导的政治目标无法实现,从而失去了执政的机会。众所周知,印度人民党领导下的联合政府在其执政时期内可谓政绩斐然,却被印度人民所抛弃。因为在印度的经济改革中,受益的主要是占人口总数20%的中产阶级,或是少数“政治精英”和资产阶级,广大贫困地区的人民,特别是农民并没有能够从中享受到真正的实惠。苏联共产党在苏联人民的漠然和冷视中被迫下台,形成了20世纪的一大政治景观,其原因是苏联共产党在长期的执政环境中逐渐变色,脱离了人民,价值取向的变化,破坏、玷污、改变了党的形象。
  2、执政党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执政党的灵魂,是执政党形象的精髓。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先进性关系到执政党良好形象的塑造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失败的惨痛教训就在于党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将革命民族主义变成了新自由主义。而革命民族主义是革命制度党一贯的传统指导思想,革命制度党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和拥护,维护了党的团结,发展了民族经济,从而保持了长期执政的地位。然而,从德拉马德里政府开始,革命制度党逐渐放弃了革命民族主义,以新自由主义取代革命民族主义,新自由主义过分强调经济自由,缺乏对社会问题的重视,导致财富过于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和社会贫困化日益加剧,结果由于指导思想的偏 差,导致了执政地位的衰落。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始终把国家合作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不断坚持和发展这一指导思想,使本国传统的儒家政治文化不断与现代的民主社会主义相融合,符合当代世情及新加坡的国情、党情。正是在这种国家合作主义的指导下,人民行动党塑造了自身的良好形象,领导新加坡走上了一条经济快速发展、政治清明、政府高效和社会和谐的道路。
  3、执政党的执政理念
  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就是执政党形象所蕴涵的思想中被公众知觉的部分,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要求是执政党执政理念现代化的内在实质。执政党的执政理念隐含在各种执政活动之中,并通过各种执政活动外化出来,形成公众感知的形象元素之一。在现代政党政治中,执政党应具有三种执政理念:一是依法执政理念。无论何种类型的政党,一旦执政,总是期望自己的意志在国家政权中得到顺利实施,从而自发扩大其执政权力的倾向。因此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将自己执政意图的实现途径经由法定程序上升为法律,而后由国家政权机关贯彻执行。二是民主执政理念。发展党内民主,首先要在党内建立党内事务公开化机制,同时要建立党内对话机制,克服党内一言堂的现象。三是科学执政理念。不断提高执政党组织成员的现代科技文化素质,深刻把握现代社会的执政规律。
  
  (二)执政党形象的表层结构
  执政党形象的表层结构就是被公众直接感知的外在显现的部分,通常主要由执政党的领袖形象、组织形象、作风形象、能力形象、党员个体形象等要素组成。
  1、执政党的领袖形象
  执政党的领袖形象对公众感受整个执政党形象至关重要。在以视觉为中心的“眼球”时代,执政党的领袖经常在国际、国内舞台上亮相,其媒体魅力经常刺激、感召、激发公众的审美情趣,并且传播着执政党的路线纲领。因而,执政党的领袖应具有较好的形象魅力、政治才能、学识、品行等个人素质,同时必须熟知媒体的报道方式和运作逻辑,成功地利用媒体为己服务。1997年布莱尔领导工党赢得选举,可以看作政党领袖通过完美的媒体形象进行政治推销的一个经典例子。通过媒体,布莱尔展现了他良好的个人品行和能力,以充满活力的现代派形象赢得了选民的青睐。
  2、执政党的组织形象
  执政党的组织形象是社会公众或者内部成员对组织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其评价主要表现在对党组织的知晓程度、信任程度和赞誉程度等方面。一个知名度高、纪律性强、战斗力强的组织形象有力地传达和重塑着执政党的整体形象。政党发展史表明,政党组织形象的发展的共同趋向是文明、开放、清廉、亲民的形象。
  3、执政党的作风形象
  执政党的作风形象直接关系到执政党和社会公众的关联程度以及执政党在执政活动中所体现的社会公众对执政党的信任度和认同感。执政党的作风形象作为执政党形象的表层结构,是一个最容易引发社会公众主体对执政党形象的肢解或整合的活跃元素。执政党的作风主要体现在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对公众主体来说,是最直观的感受。作风好,党的形象就好;作风不好,就会损害党的形象,甚至失去执政地位和领导资格。
  4、执政党的能力形象
  从心理学角度看,能力是指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产生的吸引力最强、最持久。一个有能力的执政党,本身就具备良好的内在素质,这种素质能使公众产生较高的心理期望值、信任度和安全感。因而,加强党的能力建设,其核心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塑造现代执政党良好形象的重要方面。
  5、执政党的个体党员形象
  执政党作为一个占有政治资源的组织,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党员组成的群体,个体党员的形象直接影响组织形象。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要时刻警惕一小撮钻进执政党内部的蛀虫,他们的言行会腐蚀执政党的队伍,败坏执政党的作风,破坏执政党的形象。
  
  三、执政党形象双重结构的关系
  
  执政党形象如何,最终靠社会公众主体的感受和评价,执政党本身在现代政党政治中既是剧作者又是剧中人,形象“好”与“坏”的裁判权掌控在社会公众手中而非执政党的自我言说。但执政党形象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和内在逻辑,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执政党形象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相互依存,存在着自然的逻辑关系,深层结构决定并影响表层结构,表层结构体现并重塑深层结构。
  
  (一)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在现实运动变化中达成一致时,形象的真实度增强。容易使社会公众产生认同。执政党形象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变化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果与此相背离,就会使社会公众对执政党产生认同危机。英国工党经历过20世纪70年代的曲折低迷之后,到了80年代,经过金诺克、史密斯、布莱尔等人的艰苦努力,工党形象发生了重要转变,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几乎同时发生变化。一方面,从深层结构来看:调整执政党的价值取向,转向社会中下层,更多地关注社会具体问题;重新诠释党的指导思想,从“为公有制而奋斗”到致力于社会的改革、发展;改变党的执政理念,改进党内民主制度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从表层结构来看:工党领袖布莱尔给公众一种充满活力的现代改革者形象;在组织形象上,工党强调政党的开放性,向中产阶级靠拢,成为跨阶级的政党,改革党内领导体制,领导层更加年轻化,布莱尔阵营进入议会的平均年龄44岁,最小30来岁。党的作风形象和个体党员形象也发生了重要转变。工党良好的形象得到了英国公众的积极认同,进而巩固了工党执政的地位。同样,苏联共产党的垮台也符合此理,首先是苏联共产党形象的表层结构发生蜕变,然后侵袭、腐蚀深层结构,党的价值取向严重偏离人民,深层结构发生质变;而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在消极方面达成一致,凸现了苏联共产党应该垮台的“真实”形象。这种形象使苏联人民对苏联共产党产生了认同危机,因而,苏联剧变并没有引起苏联人民的情感震荡和内心牵挂。
  
  (二)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在现实运动变化中相脱节,表里不一致,甚至发生冲突时,形象的可信度减弱.容易引发社会公众的信任危机。任何一个政党之所以能执政,一开始必然取得了广大社会公众的信任,这种信任随着执政党执政情况的变化而增强或者减弱,信任危机是社会公众对执政党发出的预警信号。印度国大党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一直处于一党独大的地位,到了90年代却雄风不再、日趋衰落。主要原因是印度民众对国大党产生了信任危机,而危机又没有及时得到挽救。首先是深层结构老化,国大党的价值取向、指导思想、执政理念不坚持与时俱进,没有及时回应印度国情的变化。70年代,以中产阶级为代表的印度民族主义思潮日益高涨,这种思潮反映了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绝大多数印度民众的要求和愿望,却没有引起国大党重视。深层结构的老化逐渐与表层结构表里不一,进而使国大党原先良好的形象遭到严重破坏。
  
  (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动态发展,推动着执政党形象的生成、发展和完善。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持续不断的科技革命、生产革命、社会环境的变动,尤其是当网络虚拟空间成为人们的一种享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时候,人们对传统的价值观念开始产生怀疑甚至漠视,新的价值标准来不及建构和检验便转瞬即逝。现代性对传统价值观的“非难”使价值体系发生碎裂,传统价值体系的碎片化、可公度性原则的缺场难以使人们的价值取向纳入一个整体性的、合理性的体系之中。因而,现代性视域下,执政党形象面临着严峻考验和审视,执政党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政治生活的中枢。执政党只有顺乎时代潮流,更好地适应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要求,不断推进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中各个要素的现代化,才能在现代化进程中塑造具有生机和活力的、良好的执政党形象。
  对执政党形象的结构进行双重划分,避免了对执政党形象的宏大叙事,有利于执政党在现代性社会状态中把握形象塑造的规律,不断塑造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良好形象。
  
  责任编辑:王之刚
其他文献
从人力资源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出发,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路径。
12月22日,天津海关从1995-2001年查获的8691件走私文物正式移交给天津市文化局,据悉此次移交活动是我国海关一次性移交文物最多的一次。移交仪式在天津海关举行,海关总署署长牟
由法国国家文化遗产学院、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博物馆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12月1日在中央美术学院开学,此次中法合作培训班得到国家文物局和法
在阐述情境和知识转移的关系的基础上,将情境定义为国内外社会发展和相关政策的知识转移内容、转移率和重复利用率三类“情境”,并引入动力学MTM技术指标,构建了基于情境知识特
详细论述西乌珠穆沁旗巴其北煤田水文地质情况,为煤田开采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广东省茂名市积极落实军转安置政策.综合衡量军转干部的任职经历、专业特长和去向选择.公平、公正、公开进行安置.重点补充和充实党政、政法和执法机关,去年.包括10名团职干部在内
12月23日上午,全国馆藏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及部分博物馆的有关领导、负责人及专家等10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
通过问卷、电话询问等方式,对贵州省5所高校图书馆编目人员的学历、继续教育、科研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等方面等进行了调研,并对其现状和转型之路进行了分析。
党员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并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就必须不断保持先进性。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党员领导干部要保持先进性,应着力抓好以下三个关
作为主管人事工作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国务院组成部门,2004年,人事部共收到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代表建议172件,委员提案103件,共计275件。权威部门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