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的艺术特色——教学设计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oolno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英语教学的艺术特色之一便是教学设计。英语教学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叫作课堂教学设计。精心设计的课堂思维流畅清晰,富于条理性和严密性,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求,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通过这样的设计,使诸要素之间联结起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有利于提高教师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学,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可以说,实施课堂教学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教学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
  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教学活动,并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合作能力及创造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思考以下问题,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学习哪些语言知识?提高哪些技能?②开展哪些教学活动?目的是什么?怎样体现整体参与性的原则?怎样体现单个学生的学习效果?③运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怎样组织活动使其达到最佳效果?④怎样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提高教学效率?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有效率”,教师的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方面:①教学目标全面。这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包括知识、技能、方法、情感和多维目标。②教学情境激励。这是指通过创设各种问题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鼓励学生运用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③教学结构有序。这是指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合理安排学习和复习。④教学活动民主与合作、主体与互动。这是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予关怀和帮助。⑤教学反馈及时。这是指教学前和教学后的反馈,前的反馈可以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后的反馈可以及时检测效果,判断教和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设计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紧密结合。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标。活动的设计是要求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达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程度。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地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还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前苏联教育家科罗廖夫语)兴趣是教学的潜力所在,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能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由“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设疑提问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指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疑与提问是英语教学课堂调控的常规武器。它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推动教学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机。对于学生来说,它还具有多种教育心理功能:既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又能诱发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和习惯,启迪聪明智慧;,还能充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可以说,英语课堂调控的起承转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疑提问的精心运筹。问题可构建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例如,学生阅读课文前给出一些问题,并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能正确回答出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确定阅读的重点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
  当今的新教材确实能让人耳目一新。教材的版面设计、插图、知识结构、文化背景、教学内容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等特点,这些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科研,促进教师的发展,这是根本。用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和娴熟的教学技能来感染和影响学生。勤钻研,勤反思是教师进步的源泉。通过对老观念的再创造和乐于接受和尝试教学新理念的态度,加上自身的不断探究教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最大的教学效率,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精心设计教学,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中国的英语教学也会迈向一个新台阶。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在模式展开涉及的不同维度上具有特殊规定性。这一教学模式由创设情境,突出主题;启发诱导,合作训练;讨论交流,评价激励;建构知识,实现突破四个前后紧密联系的环节组成,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知识与能力并重、课上与课下并重、面向全体与突出重点并重等原则。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期刊
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十个年头,但仍有不少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看得懂,似乎也理解,但一到课堂上又搬出老一套的观念、办法、教学语言来。江山易改,课堂面貌难变。教材是新的,教法则是老的,“穿新鞋走老路”。积习难改,固然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师,缺乏一种把教学理念转化成为鲜活的教学行为的勇气与努力。探析初中语文新课标,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切实融入新课程改革,与新课程同行。  1 新课程标准下
期刊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我们的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应当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适当教孩子们一些数学的初步知识,这样才能促使孩子的思维和智力得到较快的发展。以往传统的数学偏重于教师的传授知识,幼儿只是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状态。形成了以教师、教材和讲授为主的教学观念与方式,实践证明,这种陈旧的、不正确的教学方式严重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无助于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小学体育课游戏教学作用的分析以及游戏创编的探讨,旨在利用体育游戏“动”的特点,把其它学科的知识充分融入到体育游戏中,既充实游戏内容,又对其它学科知识起到巩固、预习的作用。  【关键词】 体育游戏 作用 其它学科 搭配 创编    1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依着书本的知识点,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对于小学生好动的特点,要想达到好的效果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
期刊
作文一直是教师眼中难以攻克的堡垒,学生心中望而生畏的高地,特别是对于小学三年级初学写作文的学生,老师每每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反复指导,往往收效甚微,学生仍不知如何落笔,或手托腮帮望着题目发呆,或搜肠刮肚也只是三语两语,或东拼西凑还言不由衷。其实小学生作文同成人一样,是一个从客观现实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经过大脑加工,获得新知识和感受,然后运用语言文字表述的过程。就个人以往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建议。  
期刊
自师范毕业以来,我一直在一个安静、落后的村小从教。这里的孩子学习条件跟城市的孩子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他们没有丰富的课外书,没有开阔的视野,甚至连语言都组织得不够流畅。因此,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普遍偏低,在习作中出现很多问题,如:①无话可说,无从下笔。②不按要求写作。③语言平淡,毫无中心。④语言不流畅,错别字多。⑤方言、土语夹杂期间等。那么导致孩子不会写作文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
期刊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如何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掌握。我认为启蒙阶段的数学教学,要偏重于通过生活实例引导来学数学,用数学,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环节。但是很多学生谈阅读而色变,不喜欢阅读、甚至害怕阅读。因此,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必须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创设情景,营造学习氛围,来激发阅读兴趣,达到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效果。  【关键词】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景进行课堂教学,就是要创造生动、具体的语言的环境或语言发生的情景,来揭示
期刊
近几年来,中考试题中语文试题的涉及面之广,考题设计之精巧,人文含量之丰富,让很多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到茫然无助,不知从何学起。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是因为学生们大多没有真正地了解语文学科的学科规律,没有真正掌握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面对学生们的困感,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无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现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对语文学法加以探究和归纳,希望能给他们指点迷津,给予借鉴和帮助。  首先我认为,
期刊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人口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由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社会群体。生活在这个社会群体中男性总人口数量与女性总人口数量的比称为人口性比。  研究人口性比健康程度,重视人口性比回归,是维护人与生物圈的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的真正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正需要。  1 评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