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2月11日,由《中关村》杂志联合北京海淀文明办、海淀园工委、海淀区教工委等共同举办的“海淀区名家校园行系列宣讲”的第二场活动,著名书法家周持走进北京市第十九中,以“书评与文评”为主题,带同学们领略了书法艺术的瑰丽所在。
书法艺术“进校园”
书法作为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古语有云,“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汉字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书法是汉字的表达形式。中国书法经历五千多年的发展,形成六大书体,分别为行书、草书、隶书、篆书、楷书和燕书。
在著名书法艺术家周持看来,书法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的表达,它还起着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的作用。
周持现任职于国际关系学院,历任北京大学燕园书画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北京市海淀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书法讲座当中主讲隶书。在活动现场,周持被授予海淀区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导师称号,北京第十九副中校长汪宏驹为周持颁发了证书。
为了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文体教育引领,丰富社会实践,搭建校外合作新平台,建立校外未成年人教育时间及地,探索教育新模式,充分发挥名家群体的丰富人生经历和创新故事,引领学子及中小生搞好人生规划,迈好走向社会之路,为海淀区争创全国文明城区而擂鼓助威,海淀区文明办提出了三城三创的理念,用名家成才、成长、成功、创业、创新、创造的经历,引领未成年人思想建设成长,规范自身文明行为,同时积极整合区域资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做出表率。而此次“名家校园行系列宣讲”活动就是海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引导青少年文明成长的重要亮点之一。
周持认为,书法进校园,对青少年普及书法教育意义重大。在活动现场,周持以“书评与文评”开篇,以中国古代著名书法艺术家王羲之与颜真卿为故事的主人公,提出书法学习要“站得高、望得远”,与写一手好字相比,个人修为和品德的提升才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在很多书法交流座谈会上,周持经常被人们问到“书法是什么?书法与写字是什么样的关系?”周持答曰,写字是人们对于事物表达的一种形式,而书法远远不止于这个范畴。“从毛笔发明至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称得上为书法家的不多,可见写字与书法不能统一而论。”
周持提出,毛笔字能够作为一种艺术被人欣赏,始于三国。当时朝中有一个高官名为钟繇,曹操很欣赏他的作品,并将他的作品挂于自己的书房中。东汉时期一位名为杨雄的书法家认为,书法者书心画也,书法就是书写自己内心的情感。
从这个题目引申开来,书法所给与人们的美感,以及书法的文评与书评之间的关系,都从周持后面所讲的王羲之与颜真卿的个人经历中一一体现出来。
书法艺术与个人修为
王羲之与颜真卿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标杆人物,为人们创造出多部传世经典的书法作品,并为后世的文人争相效仿与揣摩。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曾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他的书法作品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广采众长,备精诸体,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相传王羲之二十岁的时候,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王羲之的叔父)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十分讲究门第等级,结亲订婚要门当户对。王家是赫赫有名的士族,郗家自然愿意和他们联姻。王导的几个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从那人面前走过,希望被选中。只有王导的侄子王羲之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着烧饼,一手笔画着衣服,构思书法作品。顷刻间又纵身下榻,缓笔研墨,一气呵成。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形一一禀报给郗太尉,郗鉴对那些扭捏作态的年轻人很不满意。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才是他所要寻找的那个佳婿!于是这年春天,郗鉴便把知书善文的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后来这个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周持还讲了有关王羲之的另一个典故。
王羲之性格刚毅耿直,他在绍兴任会稽内史时,能经常关心民间疾苦,为百姓办些好事。一个傍晚,王羲之访友回家,途经蕺山街东侧的一座石桥,见桥栏上坐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在卖扇子,但却无人问津。于是王羲之走上前去,捡起其中的一把在扇面上写下了“清风徐来”四个行书大字,并在左旁各落款署名。只一会儿功夫,桥上就挤满了来买扇的人,老婆婆得了高价,对王羲之感激不尽。这座石桥因此被取名为“题扇桥”。
继王羲之后,第二个在中国书法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是颜真卿,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
“唐代重视书法,特别是李世民对书法及其热爱,很多人因为书法好被封了官,但颜真卿有其过人的能力。颜真卿生活在公元709年到785年间的唐朝,正值安史之乱,唐朝政权岌岌可危,此时的颜真卿做了一个平原郡,与哥哥奋起抗贼,止住了安史之乱因此得到朝廷的重用,被封为开国公。”
有人说,他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公元784年,颜真卿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历史上对颜真卿的为人如此评价,“故光禄大夫、守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公颜真卿,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属贼臣扰乱,委以存谕,拘肋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
颜真卿最初临摹张旭和褚遂良的笔迹,由于学习起点高,使他成为继王羲之之后影响最大、成绩最高的书法家,是中国文人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的楷书创造了一个大气磅礴的书法审美范式,他的行草书传达出豪迈洒脱的气势。”
颜真卿的《争座位帖》被赞为天下第二行书,字迹洋洋洒洒,中间涂涂改改。《争座位帖》是颜真卿给定襄王郭英义的信件稿本,内容是争论文武百官在朝廷宴会中的座次问题:“乡里上齿,宗庙上爵,朝廷上位,皆有等”。然而郭英义为了献媚宦官鱼朝恩,在菩提寺行及兴道之会,两次把鱼朝恩排于尚书之前,抬高宦官的座次。颜真卿在信中对他做了严正的告诫,刚烈之气跃然纸上,显现了他那刚劲耿直、朴实敦厚的人格。清代著名书法家杨守敬评价《争座位帖》:“行书自右军后,以鲁公此帖为创格,绝去姿媚,独标古劲。何子贞至推之出《兰亭》上。”
周持甚为推崇颜真卿的书法,还收藏《争座位帖》拓片挂于家里。周持感叹道,“宋元之后,书法家很少能达到颜真卿如此高的地位,《争座位帖》迄今一千多年,如今看来仍然令人肃然起敬。”
“书法归根到底观赏性在哪儿呢?并不是字迹的好与坏,也不是功力多强,技巧有多高超。归根结底,书法体现了个人的胸怀和气魄,表达了一种健康的情感。最终,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来感染我们。所以说,学习书法起点要高,功力要深,最后表现的是个人的修养和经历。”
书法艺术“进校园”
书法作为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古语有云,“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汉字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书法是汉字的表达形式。中国书法经历五千多年的发展,形成六大书体,分别为行书、草书、隶书、篆书、楷书和燕书。
在著名书法艺术家周持看来,书法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的表达,它还起着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的作用。
周持现任职于国际关系学院,历任北京大学燕园书画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北京市海淀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书法讲座当中主讲隶书。在活动现场,周持被授予海淀区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导师称号,北京第十九副中校长汪宏驹为周持颁发了证书。
为了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文体教育引领,丰富社会实践,搭建校外合作新平台,建立校外未成年人教育时间及地,探索教育新模式,充分发挥名家群体的丰富人生经历和创新故事,引领学子及中小生搞好人生规划,迈好走向社会之路,为海淀区争创全国文明城区而擂鼓助威,海淀区文明办提出了三城三创的理念,用名家成才、成长、成功、创业、创新、创造的经历,引领未成年人思想建设成长,规范自身文明行为,同时积极整合区域资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做出表率。而此次“名家校园行系列宣讲”活动就是海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引导青少年文明成长的重要亮点之一。
周持认为,书法进校园,对青少年普及书法教育意义重大。在活动现场,周持以“书评与文评”开篇,以中国古代著名书法艺术家王羲之与颜真卿为故事的主人公,提出书法学习要“站得高、望得远”,与写一手好字相比,个人修为和品德的提升才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在很多书法交流座谈会上,周持经常被人们问到“书法是什么?书法与写字是什么样的关系?”周持答曰,写字是人们对于事物表达的一种形式,而书法远远不止于这个范畴。“从毛笔发明至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称得上为书法家的不多,可见写字与书法不能统一而论。”
周持提出,毛笔字能够作为一种艺术被人欣赏,始于三国。当时朝中有一个高官名为钟繇,曹操很欣赏他的作品,并将他的作品挂于自己的书房中。东汉时期一位名为杨雄的书法家认为,书法者书心画也,书法就是书写自己内心的情感。
从这个题目引申开来,书法所给与人们的美感,以及书法的文评与书评之间的关系,都从周持后面所讲的王羲之与颜真卿的个人经历中一一体现出来。
书法艺术与个人修为
王羲之与颜真卿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标杆人物,为人们创造出多部传世经典的书法作品,并为后世的文人争相效仿与揣摩。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曾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他的书法作品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广采众长,备精诸体,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相传王羲之二十岁的时候,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王羲之的叔父)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十分讲究门第等级,结亲订婚要门当户对。王家是赫赫有名的士族,郗家自然愿意和他们联姻。王导的几个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从那人面前走过,希望被选中。只有王导的侄子王羲之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着烧饼,一手笔画着衣服,构思书法作品。顷刻间又纵身下榻,缓笔研墨,一气呵成。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形一一禀报给郗太尉,郗鉴对那些扭捏作态的年轻人很不满意。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才是他所要寻找的那个佳婿!于是这年春天,郗鉴便把知书善文的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后来这个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周持还讲了有关王羲之的另一个典故。
王羲之性格刚毅耿直,他在绍兴任会稽内史时,能经常关心民间疾苦,为百姓办些好事。一个傍晚,王羲之访友回家,途经蕺山街东侧的一座石桥,见桥栏上坐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在卖扇子,但却无人问津。于是王羲之走上前去,捡起其中的一把在扇面上写下了“清风徐来”四个行书大字,并在左旁各落款署名。只一会儿功夫,桥上就挤满了来买扇的人,老婆婆得了高价,对王羲之感激不尽。这座石桥因此被取名为“题扇桥”。
继王羲之后,第二个在中国书法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是颜真卿,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
“唐代重视书法,特别是李世民对书法及其热爱,很多人因为书法好被封了官,但颜真卿有其过人的能力。颜真卿生活在公元709年到785年间的唐朝,正值安史之乱,唐朝政权岌岌可危,此时的颜真卿做了一个平原郡,与哥哥奋起抗贼,止住了安史之乱因此得到朝廷的重用,被封为开国公。”
有人说,他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公元784年,颜真卿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历史上对颜真卿的为人如此评价,“故光禄大夫、守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公颜真卿,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属贼臣扰乱,委以存谕,拘肋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
颜真卿最初临摹张旭和褚遂良的笔迹,由于学习起点高,使他成为继王羲之之后影响最大、成绩最高的书法家,是中国文人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的楷书创造了一个大气磅礴的书法审美范式,他的行草书传达出豪迈洒脱的气势。”
颜真卿的《争座位帖》被赞为天下第二行书,字迹洋洋洒洒,中间涂涂改改。《争座位帖》是颜真卿给定襄王郭英义的信件稿本,内容是争论文武百官在朝廷宴会中的座次问题:“乡里上齿,宗庙上爵,朝廷上位,皆有等”。然而郭英义为了献媚宦官鱼朝恩,在菩提寺行及兴道之会,两次把鱼朝恩排于尚书之前,抬高宦官的座次。颜真卿在信中对他做了严正的告诫,刚烈之气跃然纸上,显现了他那刚劲耿直、朴实敦厚的人格。清代著名书法家杨守敬评价《争座位帖》:“行书自右军后,以鲁公此帖为创格,绝去姿媚,独标古劲。何子贞至推之出《兰亭》上。”
周持甚为推崇颜真卿的书法,还收藏《争座位帖》拓片挂于家里。周持感叹道,“宋元之后,书法家很少能达到颜真卿如此高的地位,《争座位帖》迄今一千多年,如今看来仍然令人肃然起敬。”
“书法归根到底观赏性在哪儿呢?并不是字迹的好与坏,也不是功力多强,技巧有多高超。归根结底,书法体现了个人的胸怀和气魄,表达了一种健康的情感。最终,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来感染我们。所以说,学习书法起点要高,功力要深,最后表现的是个人的修养和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