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着儿子那样专注地投入到电脑游戏中不能自拔,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玩的那些有趣而难忘的玩具。有些怅然所失的感觉让我陷入无奈之中,不知这种无奈是时代发展造成的差异,还是两代人不可回避的代沟。反正我认为现在的孩子所痴迷的电脑游戏对我来说,并没有多么大的诱惑力,就算我现在还是个孩子的话,我想也不会被它所吸引到神魂颠倒的程度,因为让人离不開座椅的游戏,算得上什么好游戏呢?
记得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很拮据,父母经常为不够吃而犯愁。当然,做孩子的通常没有什么零花钱,说到买玩具简直是一种奢望了。记得当时经常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的家境也都彼此彼此,都是一些买不起玩具的穷伙伴。
没有钱买玩具怎么办?只好自己动手解决了。由于当时经常看一些战争题材的影片,我们经常玩打仗的游戏。这就需要一些武器来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便开始开发各类可手的武器。最便于携带和藏匿在身上的首选武器是各类短枪。我们便一个一个地开始研制。材料是各处捡来的建筑用边角料木板,根据在电影里和小儿书上看到的模样,把匣子枪、驳壳枪、王八盒子等枪样子画在木板上。
枪样子画好了,下一步是要把它削刻出来,才能制成成品。当时我们那个年龄段手头能够找到的刀具只有铅笔刀。记得这种刀3分钱就能买到,相当于当时一根冰棍的价钱。这样廉价的小刀握在手里去削一个比铅笔要大多少倍的木板,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可是为了拥有一把像李向阳(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主人公)所持有的那种匣子枪的目的,我们甘愿忍受削伤手指的痛苦,去耐心地削刻。现在我的手上还隐约能够看出当时用小刀削伤的伤痕呢。
费尽千辛万苦,付出了削伤手指的代价,总算把匣子枪“制造”出来了。但若想达到与电影中人物所持有的匣子枪那样逼真的效果,还要把它染成黑色。而在当时要解决黑色颜料问题可把我们都给难住了。用手头的铅笔涂抹上去,那种黑色实在不令人满意。怎么办呢?后来想到了当时写大字用的墨汁,于是便忍受臭墨那种难闻的味道,把枪涂成了黑色。再耐心地晾晒一段时间,待晒干后,拿到手里一看,还算过得去。松了一口气,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可是没过一会儿,便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电影中的匣子枪看起来铮亮,闪着枪械特有的光芒。而我们研制的木头匣子枪的颜色根本没有那种真枪的效果,这可怎么办?
我们又陷入了苦闷之中。这种光亮怎么解决呢?忽然想到大蒜抹在木头上有一种亮光,觉得这办法很值得一试。于是,每个孩子手中的枪都被涂上了一层大蒜。结果我们所有的木头手枪的持有者身上都散发着一种同样的大蒜加臭墨的味道。可是,后来觉得这个办法有个弊端,虽然枪上的亮光做出来了,味道也勉强能够忍受,可那枪握在手上却黏糊糊的,插在腰带上那大蒜沾得到处都是。这不有损于我们的英雄形象吗?这怎么办呢?
一个小伙伴的父亲是个木匠,会打各种各样的家俱。打完家俱后他还会自己调出各种颜色给它们上色。其中最后一道工序是涂上桐油。当时我们不知道这种油的名字,只好把它叫做“亮油”。我们想,这种油抹到家俱上很亮,那么抹到我们的匣子枪上当然也会很亮了?于是,就耐心地说服我们伙伴当中的那个木匠的儿子,叫他偷一点桐油出来。这个小伙伴很胆小,不敢动爸爸的东西。我们就想尽办法,软磨硬泡。还以各种好处进行诱惑,如,用当时比较珍贵的煎饼去换。最后总算说通了那个伙伴,答应他爸爸不在的时候带我们偷偷溜进木工棚里,打开桐油桶的盖子,用每个人自己的手枪蘸一下,然后马上出来。于是,我们几个小兄弟各自准备好自己的手枪,像偷袭一样在一个静悄悄的下午潜入了他爸爸的木工棚。果然,那小伙伴把桐油桶的盖子打开了,于是我们几个急冲冲地上前,你一下我一下地把手枪伸进桶里。完事之后撒腿就跑,到了较远的地方,发现没有人跟上,松了口气回头相互一看,都忍不住笑了。有的小伙伴实在太着急,把整个手都伸了进去,弄得满手满袖口都是桐油。不过那也很高兴,我们总是了了一桩心事。
整个制枪的工序就这样终于完成了,我们也心满意足了。回想起来,我们为了得到一把逼真的玩具手枪,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啊!不过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学会并实践了研究、构思、设计、选料、削刻、选色、涂染等等各种实用的操作技术,而且是自觉自发地进行的。
相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这种创造性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学校特意增设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达到的功效。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玩的都是一些高档的玩具,虽然同样花费了很多时间,但真正动手操作的却只局限于鼠标、键盘、按钮、控制杆等末端的工具。这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限制。过去被认为是应当自己徒手能够完成的事情,现在却要刻意安排到课堂里来学习,把许多浅显易学的技能通过理论讲解来掌握,孩子如何能得到锻炼而顺利应对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呢?
现在的王子和公主们真是令人担忧啊!
记得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很拮据,父母经常为不够吃而犯愁。当然,做孩子的通常没有什么零花钱,说到买玩具简直是一种奢望了。记得当时经常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的家境也都彼此彼此,都是一些买不起玩具的穷伙伴。
没有钱买玩具怎么办?只好自己动手解决了。由于当时经常看一些战争题材的影片,我们经常玩打仗的游戏。这就需要一些武器来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便开始开发各类可手的武器。最便于携带和藏匿在身上的首选武器是各类短枪。我们便一个一个地开始研制。材料是各处捡来的建筑用边角料木板,根据在电影里和小儿书上看到的模样,把匣子枪、驳壳枪、王八盒子等枪样子画在木板上。
枪样子画好了,下一步是要把它削刻出来,才能制成成品。当时我们那个年龄段手头能够找到的刀具只有铅笔刀。记得这种刀3分钱就能买到,相当于当时一根冰棍的价钱。这样廉价的小刀握在手里去削一个比铅笔要大多少倍的木板,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可是为了拥有一把像李向阳(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主人公)所持有的那种匣子枪的目的,我们甘愿忍受削伤手指的痛苦,去耐心地削刻。现在我的手上还隐约能够看出当时用小刀削伤的伤痕呢。
费尽千辛万苦,付出了削伤手指的代价,总算把匣子枪“制造”出来了。但若想达到与电影中人物所持有的匣子枪那样逼真的效果,还要把它染成黑色。而在当时要解决黑色颜料问题可把我们都给难住了。用手头的铅笔涂抹上去,那种黑色实在不令人满意。怎么办呢?后来想到了当时写大字用的墨汁,于是便忍受臭墨那种难闻的味道,把枪涂成了黑色。再耐心地晾晒一段时间,待晒干后,拿到手里一看,还算过得去。松了一口气,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可是没过一会儿,便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电影中的匣子枪看起来铮亮,闪着枪械特有的光芒。而我们研制的木头匣子枪的颜色根本没有那种真枪的效果,这可怎么办?
我们又陷入了苦闷之中。这种光亮怎么解决呢?忽然想到大蒜抹在木头上有一种亮光,觉得这办法很值得一试。于是,每个孩子手中的枪都被涂上了一层大蒜。结果我们所有的木头手枪的持有者身上都散发着一种同样的大蒜加臭墨的味道。可是,后来觉得这个办法有个弊端,虽然枪上的亮光做出来了,味道也勉强能够忍受,可那枪握在手上却黏糊糊的,插在腰带上那大蒜沾得到处都是。这不有损于我们的英雄形象吗?这怎么办呢?
一个小伙伴的父亲是个木匠,会打各种各样的家俱。打完家俱后他还会自己调出各种颜色给它们上色。其中最后一道工序是涂上桐油。当时我们不知道这种油的名字,只好把它叫做“亮油”。我们想,这种油抹到家俱上很亮,那么抹到我们的匣子枪上当然也会很亮了?于是,就耐心地说服我们伙伴当中的那个木匠的儿子,叫他偷一点桐油出来。这个小伙伴很胆小,不敢动爸爸的东西。我们就想尽办法,软磨硬泡。还以各种好处进行诱惑,如,用当时比较珍贵的煎饼去换。最后总算说通了那个伙伴,答应他爸爸不在的时候带我们偷偷溜进木工棚里,打开桐油桶的盖子,用每个人自己的手枪蘸一下,然后马上出来。于是,我们几个小兄弟各自准备好自己的手枪,像偷袭一样在一个静悄悄的下午潜入了他爸爸的木工棚。果然,那小伙伴把桐油桶的盖子打开了,于是我们几个急冲冲地上前,你一下我一下地把手枪伸进桶里。完事之后撒腿就跑,到了较远的地方,发现没有人跟上,松了口气回头相互一看,都忍不住笑了。有的小伙伴实在太着急,把整个手都伸了进去,弄得满手满袖口都是桐油。不过那也很高兴,我们总是了了一桩心事。
整个制枪的工序就这样终于完成了,我们也心满意足了。回想起来,我们为了得到一把逼真的玩具手枪,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啊!不过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学会并实践了研究、构思、设计、选料、削刻、选色、涂染等等各种实用的操作技术,而且是自觉自发地进行的。
相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这种创造性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学校特意增设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达到的功效。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玩的都是一些高档的玩具,虽然同样花费了很多时间,但真正动手操作的却只局限于鼠标、键盘、按钮、控制杆等末端的工具。这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限制。过去被认为是应当自己徒手能够完成的事情,现在却要刻意安排到课堂里来学习,把许多浅显易学的技能通过理论讲解来掌握,孩子如何能得到锻炼而顺利应对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呢?
现在的王子和公主们真是令人担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