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面部软组织修复与重建技术的应用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相应临床经验,对鼻面部软组织的解剖学特点、修复及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围手术期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其中常用的亚单位修复技术包括鼻背和鼻侧壁-局部皮瓣、鼻尖-前额瓣、鼻翼-鼻唇沟瓣,需要根据全层皮肤特点及个体变异灵活改进加以应用。此外,供区皮肤特点及血供也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鼻内衬重建与外鼻重建分开进行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例因"左颈根部包块1年,声嘶半年,咯血、吞咽梗阻10天,呼吸困难1周"入院的70岁男性患者,入院后因Ⅲ度喉梗阻,急诊行气管切开。CT示甲状腺占位病变,累及气管左侧壁、喉及下咽。彩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完善术前准备后全麻手术治疗,气管-喉-下咽缺损处使用改良颈横动脉皮瓣修复。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左颈部淋巴结(7/23)转移。诊断
期刊
功能性鼻整形是通过调整鼻部的解剖结构来改善鼻通气功能,同步改善外鼻的面部表情及美观功能的手术技术。本文围绕"鼻外伤畸形"这一专病,结合大量的国内外文献,阐述了功能性鼻整形术的各种要点,详细叙述了鼻骨骨折、鼻眶筛骨折、鼻中隔骨折和偏曲、外伤后鼻畸形和鼻瓣区畸形5种疾病,同时介绍了在行功能性鼻整形术前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评估方法。
期刊
本文报道了1例发生于咽旁间隙的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病理检查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镜下检出瘤组织包绕神经。随访5个月症状无复发。
期刊
鼻整形手术较复杂且患者通常期望值较高,多种因素影响了术后疗效的判定。医患双方若能在手术前后客观评价鼻部情况,将对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大有裨益。本文详细归纳了与鼻整形术相关的患者报告结局量表在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总结各种量表的特性并进行评价,以期为鼻整形术后疗效评估提供参考。
期刊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可塑形的个体化钛网在修复上颌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因上颌骨良恶性肿瘤行上颌骨部分或全部切除、或严重复合性外伤后的获得性上颌骨缺损的患者共14例,男性12例,女性2例,年龄16~51岁。其中鳞状细胞癌2例;良性肿瘤7例,包括血管瘤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骨囊肿2例和骨巨细胞瘤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全切除术加双侧中央区淋巴清扫术或者联合一侧或双侧颈侧区淋巴清扫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低血钙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1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6例,女81例,年龄21~74(47.8±12.5)岁。其中81例(69.2%)患者行甲状腺全切并双侧中央区淋巴清扫术,36例(
歪鼻畸形患者常合并有鼻中隔偏曲及鼻腔功能障碍,如何正确处理鼻中隔与外鼻的联合畸形、兼顾功能和美容的双重要求,成为近年来备受鼻科医生关注的问题。歪鼻患者在解剖结构及畸形类型上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矫正方法亦复杂多样。本文对歪鼻形成的原因、歪鼻手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策略、鼻内镜在歪鼻矫正术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正确开展该领域手术提供参考。
期刊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设计个性化游离腓骨瓣成形修复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13例上颌骨区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12~55岁。其中行上颌骨次全切除4例,全上颌骨切除9例。手术根据术前CT表现在上颌骨三维图像上模拟截骨切除范围,将健侧上颌骨镜像复制到患侧缺损处,再根据镜像后的骨形态设计个性化
目的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不同部位和大小的鼻中隔穿孔对鼻腔气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名健康成年人的鼻腔CT数据,例1为45岁男性,例2为36岁女性,分别构建出不同部位(前端低位、中部低位、后端低位和前端高位)和尺寸(直径分别为10 mm和5 mm)的鼻中隔穿孔的鼻腔气流模型,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部位和大小的鼻中隔穿孔鼻腔数值模型的鼻腔容积、鼻腔壁面积、压强、鼻阻力、温度、气流速度、壁面剪切力、双侧鼻腔气流
目的探讨全植入人工面神经恢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兔眼轮匝肌闭眼功能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将人工面神经植入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兔体内,于术后第7、28天,监测患侧眼轮匝肌刺激闭合阈及患侧与健侧眼轮匝肌运动的同步性,并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人工面神经植入术后第7、28天,实验兔患侧眼轮匝肌的闭合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观察期间,刺激健侧眼睑20次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