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抑郁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由于技术和伦理的限制许多有关抑郁症的研究不能直接应用于人体,而动物模型的构建则为此类研究提供了便利.区别于传统基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的研究方向,脑-肠-微生物轴假说的提出为探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和新方法,即从肠道菌群入手探究抑郁症的发病规律及治疗方法.基于肠道菌群思路来治疗抑郁症潜力大、副作用小、优势突出,其在缓解抑郁症病情及机制研究中成果丰硕,但问题也逐渐凸显.
【机 构】
:
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4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由于技术和伦理的限制许多有关抑郁症的研究不能直接应用于人体,而动物模型的构建则为此类研究提供了便利.区别于传统基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的研究方向,脑-肠-微生物轴假说的提出为探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和新方法,即从肠道菌群入手探究抑郁症的发病规律及治疗方法.基于肠道菌群思路来治疗抑郁症潜力大、副作用小、优势突出,其在缓解抑郁症病情及机制研究中成果丰硕,但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主要依据国内外该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抑郁症模型鼠中肠道菌群丰度、多样性方面的变化规律,重点介绍了该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研究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更精确地获得抑郁症模型中肠道菌群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恶性肿瘤进展快、恶性程度高,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多数恶性肿瘤在临床诊断时已是中晚期,患者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近年来,基于血液的无创液体活检已逐渐成为检测肿瘤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来源.血小板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后可形成肿瘤相关的血小板(tumor-educated platelets,TEPs).作为液体活检的一种,TEPs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中表现出巨大的潜能.本文围绕TEPs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TEPs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coronavirus 2,SARS-CoV-2)能够编码包括木瓜样蛋白酶(papain-like cysteine protease,PLpro)在内的多种蛋白质.作为非结构蛋白的代表性蛋白之一,PLpro在调控新冠病毒复制增殖和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且进化上高度保守,是广谱抗冠状病毒药物开发的理想靶标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PLpro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并总结了 PLpro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不同病理表现的发病机制不完全相同.其中,软骨下骨硬化及骨赘形成与软骨细胞的肥大分化相关,而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和hedgehog信号通路的相互关系在其中起到桥梁作用.本文介绍了软骨矿化在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积极驱动作用,以及骨与软骨在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动态反应差异.以Ml巨噬细胞活化聚集为主要特征的滑膜炎是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将其作为治疗靶点或能有效缓解OA症状.关节失稳包括软骨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失调和细胞外基质以SOX9为主要转录因子的合成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全身,具有重要的屏障保护作用.皮肤屏障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形成创面.2型糖尿病、肥胖等多种疾病因素影响着创面愈合的速度,造成慢性难愈创面.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通过调控炎症反应、促角质形成细胞迁移、促血管及肉芽组织生成和影响代谢调节等环节,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相关研究工作,综述了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供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
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清除的过程,是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也是某些细胞器的更新.自噬过程涉及膜融合.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的融合蛋白附着蛋白受体(soluble 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actor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SNARE)之间相互作用形成SNARE复合体参与膜融合.突触样相关蛋白25(synaptosomal-associated protein of 25 kDa,SNAP25)亚家族成员包括SN
红细胞结构和组成的特殊性使其更容易受到自由基的攻击而发生氧化损伤.除了红细胞内强大的抗氧化酶外,维生素C是红细胞内重要的非酶抗氧化物质.从食物中消化吸收的维生素C在血液中首先转变为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DHA),然后与葡萄糖共用红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而被转运入红细胞,在胞内DHA再被还原为维生素C发挥抗氧化损伤的作用.因此,研究红细胞膜GLUT-1对DHA与葡萄糖转运的精细调节,可以为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预防、诊
传统的生物化学课程采取中文授课方式.为了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对生物化学领域经典研究成果的理解能力和专业英语表达交流能力,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课程团队结合生物科学全英语专业规划进行了生物化学(全英语)课程建设,建立了生物化学(全英语)课程的授课体系.同时,课程团队采取趣味互动型课堂授课、个性化学习与团体化学习相结合、科研反哺教学、融合专业课思政建设、在线平台建设等多元化教学方法辅助课程目标达成.自2016年建设以来,生物化学(全英语)课程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课程在学生升学、学科竞赛和国际化程度提高方
物质代谢是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中较难掌握的内容.该部分内容枯燥繁杂,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差,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的欢迎.本文以“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为例,从微课设计与翻转课堂设计两方面提出教学建议,并进行教学反思,为提高医学生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探索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虎杖治疗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的作用机制.首先,在GeneCards数据库中寻找T2DM相关靶点,在BATMAN-TCM数据库筛选虎杖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在TCMID和PubChem数据库中进行汇总.接着,将T2DM和虎杖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交集汇总,得到虎杖治疗T2DM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最后借助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虎杖活性成分-T2DM作用靶点网络,通过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DA
物质代谢一直是生物化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糖脂代谢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过程和酶进行深入挖掘,将与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治疗相关的α-葡萄糖苷酶、钠离子依赖型葡萄糖转运蛋白、肠道脂肪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胰高血糖素样肽1等几个重要的临床药物靶标蛋白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并介绍了以这些靶标为案例在临床医学生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实践和教学效果.医学院校的代谢章节教学中以这些药物靶标作为实例,不仅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效果的作用,而且也是医学教育中“提前接触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