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应松:愿为森林立言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客座总编辑
陈应松:作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猎人峰》《到天边收割》《魂不守舍》《失语的村庄》《别让我感动》等,曾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首届“全国环境文学奖”等数十个奖项。

  问:《森林沉默》开篇写道,咕噜山区的村民杀了一只豹子,正是这只豹子,激起了玃娃树上栖息的原始“兽性”。您这里写到的豹子,与《豹子最后的舞蹈》中的豹子,是同一只豹子吗?这只豹子放在本书开篇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陈应松(以下简称“陈”):没有什么特别的寓意,豹子本身是有宽阔的象征意味的。我在神农架听说过豹目珠的传说,说是豹子死时,眼珠入土,钻地三尺,形成豹目珠。此珠是镇山石,挖走后则山摇地动,此山就没了根基。无镇山之宝后,山里便灾难不断,从地震、泥石流,到修机场后飞机失事、鹰嘴岩劈断,在山顶开荒种地的麻古下不了山哀号而死,等等。这枚豹目珠可以发挥人的巨大想象。
  问:看这本书,有时就像是在看一本无声书。蕺老泉、麻古和玃娃祖孙三代都没有对话,但他们的内心活动却相当丰富。蕺老泉最终把朝夕相伴的白辛树砍了,他的传统坚守是否就此丧失?这是否意味,打破森林沉默的,也包含那些与森林最亲近的人?玃娃与花仙有过交集,包括肉体上的,但最终未能实现灵魂上的交融,这是否意味着现代文明与森林立场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呢?
  陈:传统文明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江河日下、不堪一击。坚守虽然是一场悲剧,意义却是非凡,至少它成就了文学。我写的树魂是不死的,它随着那些家具去了城里,成为流浪的魂魄,只在夜深人静时现身。现代文明应该是与森林互补的,绿色永远是人类文明的底色。我无法预言现代文明还要吞噬多少森林,但我还是坚信人类终将回归森林,并且是更高层次的回归,是灵魂的回归。如果加上身体回归,那便是最美妙不过的事情,我自己目前就是全身心的回归,在森林中的生活完全可以非常现代也非常原始,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要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问:新修订的《森林法》坚持生态优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您在神农架扎根了二十年,您认为城市与森林的关系应当是怎样的?森林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怎样的?您的“森林立场”又是怎样的?
  陈:如果森林离城市更遥远,这是我所想象的最好的关系。森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应该安静地与喧嚣的城市隔离。但我看到的森林现在已被城市大量侵入,资本与权力的结合,会有各种借口去“开发”森林,比如旅游、康养,我只是希望不要过度地开发。
  我在俄罗斯看到不少森林中的城市,看到在平原上望不到邊的森林。一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和森林该是多么神奇又多么美妙。但在我们国家,平原上是绝少有森林的,只有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地区才能见到残存的森林。这些森林的生态十分脆弱,我希望新的《森林法》能够阻止城市对森林的侵蚀。我们看到,在神农架,人们保护森林,再利用完好的森林生态发展林业经济、林下经济、旅游、康养,取得了极好的效益。保护好动植物,甚至保护好空气与水,永续利用,还能让农民致富。生态美,生活就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让人们尝到了甜头。所以保护与开发不是矛盾的,只要我们有清醒的头脑,不短视、不头脑发热,就知道森林和大自然是我们子子孙孙的摇钱树、护身符。我的森林立场,在这部《森林沉默》中已经表达。
  问:文化评论家何平曾提醒“需警惕生态小说中‘森林原则’的极端化。对现代文明的批判是很容易给出答案的,似乎一旦回到森林立场,一切都值得点赞,不能说只有文明人承担了罪恶”。您是否认为是唯“人性化”构成森林的灾难呢?
  陈:我并没有站在“森林道德”的高地看世界,森林不是一种道德,是一种自然存在。我也不反对现代文明,没有回到茹毛饮血时代的渴望,没有不穿衣服只着兽皮的冲动。人在大自然中生活的渴望来源于我们的远古记忆,来源于中国文人的山水情怀和隐逸理想,还来自现代文明带来的直接威胁。比如城市雾霾严重时,长久沉溺于对手机的依赖时,可以躲到森林中,让我们的肺部和眼睛得到休养;当城市太过嘈杂时,人际关系太难受时,森林让我们的精神得到解脱、回归宁静。森林是人的灵魂回归之地,也是最好的灵修之地。我前不久坐过一次飞机去神农架,在飞机上看神农架群山和森林真的浩瀚无边、气势磅礴,飞机就是在一个人造的高山平原上降落的,我的心情很复杂,几乎没有了立场。飞机的快速(武汉至神农架50分钟)让我们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捷,但我作品里写的并非神农架机场,还有比神农架海拔更高的机场,对环境破坏较严重的机场。我不认为一座森林需要一个机场,把森林与城市(而非现代文明)隔开,依然是我的观点,这样,少有人侵扰的地方,才会保护得好一点。
  问:您在这本书中构建了一个紧扣森林的话语体系。多种因素被巧妙地放进神农架这一具象而又逼仄的容器之中。您认为森林真的会沉默吗?人类该怎样与森林进行沟通?
  陈:森林不会沉默,我小说写的就是不会沉默,正话反说而已。人类以为欺凌森林,森林不会抗议,但森林会用她的所有反击你。这里面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次灾难都代表森林,是沉默的,也是大声言说的,甚至是抗议的。人类与森林是命运共同体,尊重她,爱护她,守卫她,她就会庇护你、养育你、报答你。
  问:您从小生活在江汉平原,二十年前挂职神农架,就喜欢上了这块土地。这些年,您一直在神农架过着半隐居式生活,能否简要介绍一下?
  陈:我喜欢神农架因为我来自平原,对山区的一切都充满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兴趣而至热爱,有充足的理由和感情作为基础。另外,这种热爱是对某一种异质文化的入迷,如果神农架仅仅有树、有山,是不可能激发起我永久的书写兴趣的,就是她未可知的、深不见底的神秘文化,让我平庸无趣的人生有了些许波澜、些许追逐的纵深感。一个作家要永远充满好奇心,用婴儿一样的眼睛看世界。这个世界才是值得你爱的。我现在在神农架的生活不是一个写作者的身份,就是一个山区居民的身份,安静地在那儿呼吸和生活,两耳不闻山外事,一心只爱神农架。在这里生活有一种安逸感、幸福感、归属感。
  问:您笔下的森林充满传说,传说占去相当大的篇幅。一次性“投入”这么多篇幅,就不担心掏空传说的“家底”吗?
  陈:这些传说量的确很多。在我的神农架小说中,充满了传说,有的是已有的,有的是我自创的。神农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有传说的基因,在神秘笼罩的地方,一切都是神话的、传说的、寓言的。我在神农架听到的传说也好,神话也好,太多太多,想写完是不可能的。各种各样的传说和神话本来就是神农架文化的主要元素,也可以说,神农架就是一座神话和传说之山,神农架本身就是一部《山海经》,所以我的写作素材是掏不空的。
  问:您一直在写森林,为什么独独认为这本书是进入森林的“门票”?
  陈:因为我现在大部分时间住在森林,想写一本虚构的森林之作,作为我对森林的示爱和关注宣言。我接下来的作品如小说和散文,都是与森林有关的,有植物的,也有动物的。我对我自己充满期待。
  编辑:黄灵
其他文献
通说认为汇款人对于错误汇款享有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属于普通债权,不具有优先地位,该观点值得反思.学说上侧重对“货币占有即所有原则”的反思,提出价值返还请求权说、存款债权所有说、代偿取回权说、推定信托与衡平留置说以赋予错误汇款人优先地位,但各说均有不足.债权通常不能排除强制执行,也不能在破产中作为取回权的依据,如果要赋予债权优先地位,需要有特别的正当性理由.风险承担理论与一般债权人地位不变理论构成债权获得优先地位的正当性理由.错误汇款案型,汇款人作为非自愿债权人,没有承受债务人将来不能清偿债务的风险,并且赋
《监察法》最新确立了搜查、扣押同步录音录像制度.该制度的功能有两个方面:第一,权力规范.以令状主义为代表的权力制衡模式在我国难以实现,以同步录音录像为代表的权力规范模式应运而生.录音录像制度可以对搜查、扣押活动从过程与结果两个方面予以规范.第二,证据鉴真.同步录音录像的兴起可以弥补以笔录鉴真的缺陷,丰富鉴真方法,也适应电子数据鉴真的需要.搜查、扣押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录音录像全程录制、妥善保存、随案移送、方便调取、辩方质证.需要注意的是,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功能是有局限的,未来要真正地实现刑事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朝鲜政府开始关注网络空间.此后,在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朝鲜逐步加快推进网络空间建设步伐.随着21世纪网络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朝鲜更是将目光投向新兴的网络领域,网络空间成为朝鲜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新战场.金正恩认为,科技是推进强盛国家建设的原动力,①是朝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飞跃的首要战略武器.②目前,朝鲜虽然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相关服务方面卓有成效,但受制于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依然无法摆脱滞后的发展状况.也正因为如此,朝鲜的网络空间潜藏着巨大的发展可能.
期刊
2019年3月,法国阿歇特出版集团美国分公司出版《人潮:人口如何塑造现代世界》(The Human Tide:How Population Shaped the Modern World),作者系英国伦敦伯克贝克学院副教授、人口统计学权威保罗·莫兰.rn该书认为,人口是塑造现代历史和政治的“看不见的手”,人口快速转变足以影响和改变世界历史进程.从地缘战略到宏观经济,从“对摇篮的需求”到“对坟墓的需求”,人口变化改变了一切,也提供了全新的分析视角.作者还试图从人口角度分析大英帝国的兴衰、美国的崛起以及纳粹德
期刊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过程中亟需发挥立法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但是,福建现行涉台立法与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对于法制保障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明显无法满足现实需要。为此,福建有必要加快涉台立法步伐,尽快填补立法空白,构建比较完善的涉台法制体系。
本期客座总编辑  陈鲁豫(也称鲁豫),知名主持人。1993年前后,开始担任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艺苑风景线》的主持人。2002年,凤凰卫视开始为她量身打造谈话类节目《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2017年1月,获得“指尖综艺榜”2016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电视操盘手”。当你怀疑的时候,你不要怀疑  记者:您写作《还是要相信》这本书的契机是什么?  鲁豫:这本书源于一档名为《偶遇鲁小胖》的音频栏目。这两
期刊
中国共产党信仰并践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以崇高的使命感始终坚持为人民、为民族、为国家而努力奋斗的目标,在百年(特别是1949年后)征程中形成了中国在对外关系和外交领域的基本哲学思想,确立了联系发展的整体观、综合平衡的利益观、与时俱进的时代观、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观等具有丰富哲学意蕴的重要外交核心理念,在外交战略中十分强调哲学的深化和升华,在外交政策和举措中特别重视对立统一和矛盾转化的辩证思想.中国外交理论的哲学思维和哲学运用不仅增强了中国外交的实践自觉,而且还提升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自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包含对社会发展所处的方位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判断,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始终坚持以唯物史观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对这一问题的基本经验.可以归结为:以生产力水平为根本标准,判定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以实践为基础,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以问题为导向,制定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策略;以人民为中心,谋划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这些经验对于之后我国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其他后发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执政伊始,拜登政府对非政策动作频频,与特朗普时期形成鲜明对比.履新首日,拜登就撤销了特朗普签署的“穆斯林禁令”,得到尼日利亚在内的非洲穆斯林国家的欢迎.2021年4月23日,美国国务院宣布任命杰夫·费尔特曼为美国非洲之角问题特使,推动解决埃塞俄比亚提格雷乱局和“复兴大坝”争端.4月27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虚拟访问”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相比拜登的密切关注非洲,特朗普对非洲似乎相当冷漠,但事实上他是美国冷战结束以来最早发布完整的对非战略的总统.特朗普签署了《更好利用投资引导发展法案》(也称BUILT法案),根
期刊
本期客座总编辑严歌苓,著名作家、编剧,代表作品有《小姨多鹤》《一个女人的史诗》《舞男》等。编剧生涯  《检察风云》:1980年,你发表了文学剧本《心弦》,次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你当时怎么会去写电影剧本的?  严歌苓:当时我爸爸在写电影剧本,他周围的长辈们都在写电影剧本,包括白桦、叶楠、梁信等。我受爸爸的影响很深,还有就是写电影剧本马上就被电影厂抽调出去,到电影厂的招待所去住着修改剧本。到了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