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4例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i1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神经内镜对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优24例,良42例,中10例,差4例,死亡4例。结论: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镜 疗效
  
  资料与方法
  
  1999年3月~2008年3月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4例,男52例,女32例;年龄49~74岁,平均62岁;均有高血压病史;病程2~21年,平均14.5年。
  临床分级:按高血压脑出血的五级临床分级标准[2]进行分级,Ⅱ级40例,Ⅲ级36例,Ⅳ级6例,Ⅴ级2例;术前GCS评分,9~13分42例,6~8分36例,4~5分6例。
  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壳核外侧型40例,核内侧型60例,层下20例,丘脑12例,小脑半球4例;血肿量按多田公式(π/6×长轴×短轴×层面数)计算,出血量为30~80ml,其中30~39ml 26例,40~49ml 36例,50~59ml 14例,60ml以上8例。
  手术方法:采用气管全麻,患者仰卧位,头部抬高15°~30°。根据CT图象选择血肿最大层面及血肿长轴在脑表面的投影确定靶点,避开重要功能区及大血管,采用锁孔入路。头皮切开3~6cm,骨孔直径2.5~3.0cm,“十”字切开硬脑膜,选择距离靶点最近并避开脑皮质表面的血管进行穿刺。明确血肿位置后循穿刺通道缓慢旋转导入内镜和导鞘,进入血肿腔后在电视监视下行清除血肿,同时使用压力为15~20cmH2O的等渗盐水,按50~60ml/分速度间断冲洗手术视野,并通过吸引道将液化血肿吸除。分清呈黑色的血肿和呈白色的脑组织,调整内镜的角度和方向,清除各个死角的血肿。遇到较韧血块时可用活检钳夹碎后再吸除,有活动性出血时可由内镜工作通道插入双极电凝止血。不追求彻底清除血肿,血肿清除达80%以上,达到减压即可。止血满意后取出内镜,血肿腔内置引流管,便于术后用尿激酶引溶冲洗。术后即刻复查CT,了解血肿残余量与有否再出血。
  预后评定标准:术后8个月,根据GOS量表和Barthel评分表评定。①优:5分,患者恢复工作,无神经功能障碍;②良:4分,患者生活自理,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③中:3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自行走动;④差:2分,植物生存状态;⑤死亡:1 分。
  
  结 果
  
  本组术后复查显示血肿完全清除42例,近完全清除(残余血肿量<10ml) 26例,大部分清除(残余血肿量10~20ml)16例。其余血肿量>10ml者均给予尿激酶溶解引流,术后2周复查CT示残余血肿均完全消失,均无再出血。随访6个月,优24例,良42例,中10例,差4例,死亡4例。
  
  讨 论
  
  研究表明,超早期( 6小时内)手术可以有效地防止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使神经功能较早恢复,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1]。脑室镜的应用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有如下优点:①创伤小;②在直视下操作,能经脑的非功能区选择无血管区入路,可尽量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③在高亮度的内镜光源和高清晰的摄像显示系统下进行手术,视野开阔,视角大,能发现死角处的血肿和小的出血点,并能在直视下用双极电凝进行彻底止血;④内镜直径小,对穿刺道脑组织的挤压小,并可观察穿刺道有无出血,在退出脑室镜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穿刺道的出血,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⑤术中能一次有效地清除脑内血肿。
  在操作中重点是避免损伤脑组织和防止大出血。体会:①选择合适的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②穿刺时避开重要功能区,沿血肿长轴进针;③血肿清除过程中保持操作始终在血肿腔内进行,既避免新的出血发生,也有利于止血;④手术原则上尽可能吸除血肿,对质韧、较大的血凝块要先用活检钳夹碎后再吸除;⑤对血肿壁不必完全剥离,留一薄层即可,以防术后再出血;⑥血肿清除结束后缓慢退出内镜,并持续冲洗,以便发现和及时处理穿刺道上的出血[2]。
  
  参考文献
  1 李红旗,张玉芝,赵宇,等.超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选择和预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10(2):133-134.
  2 李良,韦向亮,霍惟扬,等.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内镜杂志,2000,6(6):6-7.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64    糖尿病顽固性腹泻是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系指糖尿病久病后可能出现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顽固性腹泻的患者。临床原有糖尿病病史,有反复腹泻,症见便溏滑泻,完谷不化,或五更腹泻,泻下清水,伴面色白,神疲畏寒,气短懒言,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弱脾肾阳虚证候者。这类患者采用现代医学治疗基本无效,引用中医固肾健脾法调理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糖尿病性视网膜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化瘀汤(葛根、川芎、丹参、泽兰、牛膝等)配合普通胰岛素治疗272例。结果:总有效率96%。结论:本方法有化瘀、止血、降糖等功效。  关键词 视网膜出血 糖尿病 复方(中药) 化瘀汤 二双胍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65    资料与方法    1998~2008年共观察2
期刊
摘 要 根据对2007年对168例实施急腹症手术麻醉的老年人病情治疗过程的分析,讨论基本治疗措施,并加以总结。  关键词 老年人 急腹症 手术治疗 麻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49    资料与方法    我院麻醉科2007年168例老年人实施急腹症手术,其中男86例,女82例;年龄65~91岁;胆道疾病30例,肠梗阻38例,胃肠穿孔37例,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66  足跟痛,即足跟部局部性疼痛,临床上以中老年人多见。大部分患者由慢性损伤引起,常伴有跟骨结节部的前缘骨刺,给生活及工作带来很多不便。笔者自2003~2007年自拟中药外用方治疗足跟痛42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39~71岁;病程0.5个月~5年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通腑降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97例CRF住院患者以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用通腑降浊汤治疗,对照组(33例)用包醛淀粉酶胶囊治疗;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白蛋白(Alb)、中分子物质(MMS)、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SCa)、血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反复早期自然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加味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党参、炒白芍、阿胶等)配合绒促性腺素(HCG)治疗本病36例。结果:总治愈率为91.6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优于单用中药或西药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反复早期自然流产 加味寿胎丸 绒促性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68    反复早期自然流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70    我门诊部在2005年8月~2008年2月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中期前收缩96例观察如下。    资料与方法    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稳心颗粒组96例,男51例,女45例,平均年龄63.2岁;心律平组84例,男44例,女40例,平均年龄60.9岁。两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77例,房性期前收缩91例,节性期前
期刊
摘 要: 比较阿昔洛韦与利巴韦林治疗疮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阿昔洛韦治疗疮疹性咽峡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阿昔洛韦 疮疹性咽峡炎 柯萨奇病毒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8月接诊疮疹性咽峡炎患者48例,病程72小时内,根据流行病学及其典型的临床症状确诊为疮疹性咽峡炎[1]。男31例,女17例,年龄0.5~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男20例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31例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处理措施进行讨论分析。方法:31例以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为首发症状的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做12~18导联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在积极处理严重并发症的同时,采取正规尿激酶溶栓、抗凝、调脂治疗。结果: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无痛性 心肌梗死 严重并发症    资料与方法    2
期刊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0~2007年我院共确诊甲亢患者96例,其中甲亢性心脏病5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17~75岁,平均46岁。病程18天~30年。  诊断标准:甲亢诊断标准根据患者多食、消瘦、多汗等高代谢症候群,神经心血管兴奋表现,甲状腺肿大,突眼,甲状腺吸碘率增高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等综合表现作出诊断。甲亢心诊断标准:在临床确诊为甲亢的情况下,有以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