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别山是红色的。据说每到春末夏初,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会争相竞艳,而我是迎着夏风走进河南省新县大别山腹地的,自然无缘领略山野间那抹浩荡而纯粹的红了。但那首唱响大江南北的《映山红》回荡耳边时,“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我被大别山的红色旋律感动了,而实地踏访了红军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我又被大别山的红色气质所感染。
新县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是参加长征的红二十五军的发源地。当地至今流传着“家家有红军,村村有烈士”的说法。此言不虚。朋友解释说,当时新县地域人口不足10万,却有5.5万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而且多数烈士牺牲时年仅20多岁。闻听此言,我内心怆然,扼腕叹息。
虽然硝烟已随风远逝,但走进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我似乎又回到了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博物馆坐落在县城东南的英雄山下,小潢河环绕其间,依山傍水,古朴庄严。博物馆正对面的山顶上,醒目树立着“红旗飘飘”主题雕塑,它由八面迎风猎猎的红旗拼合而成,象征着八支红军部队在此相继诞生,也喻示着1926年新县诞生第一个党小组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火种不灭,红旗不倒。
静静地步入主展厅,倾听了鄂豫皖中央分局建立与壮大的系统介绍,又参观了鄂豫皖苏区创建、巩固和发展时期的各种史物,当我面对残损的大刀长矛、枪支、红军旗帜等,我常身不由己地停下脚步。早些年,虽然曾在教科书上学过鄂豫皖苏区的革命史,但置身此景,遥想当年,豁然间,我似乎更能体味红军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在艰苦卓绝面前的坚韧与坚毅。
博物馆内有一面汉白玉浮雕墙,再现了大别山区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场景。绵绵起伏的大别山脉底图上,有冲锋陷阵的红军、肩扛刀矛的农民、拥军支前的妇女、手持红缨枪的儿童,他们是大别山英雄儿女,他们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我轻移碎步,默默地看着,内心渐渐地热血沸腾起来。
一路走过看过,我对革命英烈的敬仰之情更浓更重了,原本次日要去拜谒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我决定提早前往。陵园在城南白毛尖,建于1957年。走进陵园,抬头是一尊五边形烈士纪念碑。它高13米多,象征和纪念着鄂豫皖苏区为革命献身的13万多名优秀儿女。碑面上有朱德、吴芝圃等开国元勋的题词。再往西,英烈广场浩气长存,广场地面刻着鄂豫皖苏区鼎盛时期的形势概要图,红色区域代表着鄂豫皖红色苏区,其中设有26盏地灯,示意鄂豫皖苏区26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所在地。在广场翼侧有一道英名墙,它似一叠打开的历史画册,镌刻着鄂豫皖三省二十六縣万名革命先烈的英名:吴焕先、高敬亭、晏春山、肖国清……我知道,每个名字背后,都曾是一个勇敢顽强的鲜活生命,为了民族大业,他们义无反顾,捐躯成仁。追昔抚今,思绪万千,我恭敬地面对英名墙,深深三鞠躬。
在新县大别山停留时间虽然短暂,但我还是紧接着参观了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以及曾参加了长征的红四方面军长许世友故居等等。走过看过,我更加觉得,大别山是红色的。正如朋友所言,无数先烈曾在这片革命的热土上凛然献身,因此抓一把大别山的土,也许就能攥出血……
新县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是参加长征的红二十五军的发源地。当地至今流传着“家家有红军,村村有烈士”的说法。此言不虚。朋友解释说,当时新县地域人口不足10万,却有5.5万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而且多数烈士牺牲时年仅20多岁。闻听此言,我内心怆然,扼腕叹息。
虽然硝烟已随风远逝,但走进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我似乎又回到了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博物馆坐落在县城东南的英雄山下,小潢河环绕其间,依山傍水,古朴庄严。博物馆正对面的山顶上,醒目树立着“红旗飘飘”主题雕塑,它由八面迎风猎猎的红旗拼合而成,象征着八支红军部队在此相继诞生,也喻示着1926年新县诞生第一个党小组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火种不灭,红旗不倒。
静静地步入主展厅,倾听了鄂豫皖中央分局建立与壮大的系统介绍,又参观了鄂豫皖苏区创建、巩固和发展时期的各种史物,当我面对残损的大刀长矛、枪支、红军旗帜等,我常身不由己地停下脚步。早些年,虽然曾在教科书上学过鄂豫皖苏区的革命史,但置身此景,遥想当年,豁然间,我似乎更能体味红军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在艰苦卓绝面前的坚韧与坚毅。
博物馆内有一面汉白玉浮雕墙,再现了大别山区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场景。绵绵起伏的大别山脉底图上,有冲锋陷阵的红军、肩扛刀矛的农民、拥军支前的妇女、手持红缨枪的儿童,他们是大别山英雄儿女,他们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我轻移碎步,默默地看着,内心渐渐地热血沸腾起来。
一路走过看过,我对革命英烈的敬仰之情更浓更重了,原本次日要去拜谒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我决定提早前往。陵园在城南白毛尖,建于1957年。走进陵园,抬头是一尊五边形烈士纪念碑。它高13米多,象征和纪念着鄂豫皖苏区为革命献身的13万多名优秀儿女。碑面上有朱德、吴芝圃等开国元勋的题词。再往西,英烈广场浩气长存,广场地面刻着鄂豫皖苏区鼎盛时期的形势概要图,红色区域代表着鄂豫皖红色苏区,其中设有26盏地灯,示意鄂豫皖苏区26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所在地。在广场翼侧有一道英名墙,它似一叠打开的历史画册,镌刻着鄂豫皖三省二十六縣万名革命先烈的英名:吴焕先、高敬亭、晏春山、肖国清……我知道,每个名字背后,都曾是一个勇敢顽强的鲜活生命,为了民族大业,他们义无反顾,捐躯成仁。追昔抚今,思绪万千,我恭敬地面对英名墙,深深三鞠躬。
在新县大别山停留时间虽然短暂,但我还是紧接着参观了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以及曾参加了长征的红四方面军长许世友故居等等。走过看过,我更加觉得,大别山是红色的。正如朋友所言,无数先烈曾在这片革命的热土上凛然献身,因此抓一把大别山的土,也许就能攥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