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届亚太影后的自杀之谜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hong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外电影圈中,自杀身亡的明星不少,其中女明星香消玉殒更是让人唏嘘。在早期中国影坛,有阮玲玉因“人言可畏”自杀;在香港影坛,仅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就有林黛、乐蒂两人自杀; 1974年,年仅18岁的白小曼亦步林黛后尘;1985年,翁美玲在寓所自杀。其中,四度在亚太影展封后、有着银幕绝色美人之称的林黛自杀,最让观众疑惑。
  林黛原名程月如,是香港电影史上名头最响的国语片女演员,父亲是政界名人程思远。1934年生于广西桂林,1946年随家人迁居香港。1957年凭在电懋公司主演的《金莲花》,第一次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奖。1958年被邵逸夫挖到邵氏公司,同年主演的由李翰祥执导、邵氏公司第一部彩色影片、独辟蹊径用黄梅调拍摄的《貂蝉》一炮大红,令林黛再获亚太影后桂冠。林黛进邵氏后“奖运”连连——连续凭《千娇百媚》《不了情》获封亚太影后,创造荣获四次亚太影后的殊荣,至今无人能敌,是当时香港最红的大明星。
  
  17岁,角色遭换,曾吞服安眠药自杀,幸被抢救
  
  相传林黛曾与多位圈中人谈恋爱。林黛初进电影圈时只有17岁。然而不知何故,收她为基本演员的长城公司老板袁仰安,却始终让她坐冷板凳。陈蝶衣的《香港影坛秘史》中记述她与“长城”因续约问题闹翻,“长城”于是将原定由林黛演出的电影转让他人,1951年12月8日,想不通的林黛就第一次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过一回,幸被当红小生严俊紧急送医院得到抢救。此后,林黛在公司当红小生严俊帮助下慢慢走上银幕,饰演了多个角色。
  然而好景不长,林黛与严俊的感情很快破裂,她与电懋公司有着“忧郁小生”之称的雷震相好了。可是,这段感情也没维持多久。1959年,转投邵氏第二年,林黛赴美进修,在纽约遇见了国民党前云南省主席龙云的第五个儿子龙绳勋,后者向她大献殷勤,陪她旅游,给她当导游,感情如胶似漆。
  林黛回香港后,因与罗维导演为片酬问题对簿公堂,心情烦闷,加之龙绳勋又远在美国,便与邵氏当红演员张冲成了密友,以致绯闻不断。后来龙绳勋再回香港,终于与林黛于1961年2月12日正式结婚,婚后的林黛继续拍片。
  
  30岁,感到工作上被抛弃再次自杀,香消玉殒
  
  1963年,林黛在美国生下儿子龙宗瀚,也就在这时,林黛与龙绳勋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暴露,激烈争吵时常发生。与此同时李翰祥起用“老星”乐蒂和新人凌波主演了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创造了邵氏公司最新的历史辉煌,这对林黛的打击无异于雪上加霜, 使她感觉自己好像被抛弃了。就在这个郁闷的时候,邵氏公司有位平时对林黛怀恨在心的导演,当众辱骂林黛“你还神气什么?你已经一天不如一天地走下坡路了”,致使林黛放声大哭。回到家中,林黛又因在气头上,为佣人之事与丈夫吵了一架,一气之下,林黛在寓所服食过量安眠药兼吸入煤气自杀,失救而死,年仅 30岁,时为1964年7月17日。
  林黛工作态度认真,人缘甚佳,可是个性倔强,也爱使小性子。在“长城”从影之初的那次仰药轻生,其倔强性格可见一斑。可惜第一次获救,第二次就没那么幸运了。林黛死后第三天,其夫龙绳勋在香港报纸上发表了林黛的两封遗书,从中可以看出,林黛不一定真想死的。她甚至在遗书中说:“万一你真的想救我的话,请千万不要送我到公家医院去,因为那样全香港的报纸都会当笑话一样的登了!只能找一个私人医生,谢谢你。”可惜的是,大家少爷龙绳勋,并未想到她真的会寻死。林黛把他推出房门后,他回到书房看书到凌晨3时,推卧室门不能进后,他便出去游玩,直到次日中午才回家。打开房门后,龙少爷看到林黛仍然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还以为她睡着了,可怜林黛左手攥着15个月大儿子的照片,右手拿着天主教大奖章走了……
  林黛的父亲程思远曾这样评价女儿:聪颖有余,刚毅不足。他曾说:“林黛在影坛上地位愈高,其意识形态就愈感孤立,其心理发展就越与现实社会脱节。她这些年来汲汲皇皇于财富的追求,汲汲皇皇于荣誉的保持,内心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大大地影响了她的家庭生活,即是说,她的脾气大了,不易侍候。”这虽然不一定能说是林黛之死的全部原因,但作为一个推断,也许是有一定道理的。 【责编/九月】
  (请作者见刊后与本刊联系)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联合用药对矽肺患者血 清铜蓝蛋白(Cp)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汉防己甲素(汉甲素)及磷酸羟基哌喹(羟哌) 联合用药的矽肺患者血清Cp含量。“八五”攻关课题“矽肺治疗措施及效果评价 研究”(简称“八五”)中已经过治疗的病例102人,分为大剂量组、小剂量组、 停药组及对照组;“九五”攻关课题“联合用药治疗矽肺效果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简称“ 九五”)中新选早期矽肺病例32人,
这一年,超过45万人@了我,平均每天都要接到100多条私信    “英雄本色,儿女情怀,为了丢失孩子的父母不再哭泣,为了远在千里的宝贝快点回家,打拐办主任陈士渠,汇聚力量,重拳出击,一场为了亲情的雷霆行动,让我们看到正义的力量所向披靡”。  这是2011年12月4日,全国普法办、司法部、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124’年度法治人物评选”组委会对陈士渠的颁奖词。站在领奖台上的他高高地举起了奖杯,铿锵
上午8:40~11:00,哈佛听主课;下午1:00~2:30,英语选修课;2:45~6:00英语语法课。每周两次晚7:30~9:00口语课;每晚看资料做笔记至凌晨1点。   这是王石在哈佛的日程表。   王石在哈佛近一年的游学生活,并不像外界所想象的那样轻松随意,而是“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每天清晨,他花2.5分钟的时间用微波炉热一杯牛奶,烤一块面包,切半个西柚,花3分钟时间吃早餐,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