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响应课改的号召,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不管是上级领导,还是身在一线的教师们都尝试着从多方面来进行改革,同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从响应课改的精神到付诸于实践已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根据自己所学和以前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简化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有许多不正确之处,望大家指正。
一、"简化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所谓"简化教学法",是指将一节或几节课的内容通过大量的分析整理后在尽量少的时间内讲完,而把其余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们通过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课标》"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了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目标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1]。因此,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换句话说,课改后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地位要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动位,变"要我学"为"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历史课程改革更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同时历史课程改革还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由此可知,简化历史教学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在历史教学中,采用简化教学的方法有没有可能呢?对此,让我们简要分析。
根据知识的本质特征,我们可以把学生所学历史知识分为知识和知识的智慧含量这样两个部分。而在知识这一部分中,最初出现的就是历史事实,对事实的简单分析形成概念,对概念的分析形成I概念,再对I概念的提炼形成II概念,而对II概念的再提炼就是方法了,即:
事实→概念→Ⅰ概念→Ⅱ概念→方法。(注箭头表示提炼)
在对知识的提炼过程中,从事实到方法的变化,知识本身变得越来越少,而知识的智慧含量却越来越多,也就是说,在这个里面,事实中知识的智慧含量最少,而方法的智慧含量最多。教师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提炼,形成概念,然后继续提炼,又形成新的概念,这样通过反复的提炼,就使得历史知识本身越来越少,而其智慧含量却越来越多。相应地,教师就可以把教材上一个单元的事实(或者就称为知识)通过反复提炼后,再传授给学生。
二、简化教学的依据
按照巴特莱法则,一个人如果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20%最重要的事上,就会出现80%的效率;按照巴特莱法则,在实际中要办10件事,不妨选出最重要的2件来做,做好了就意味着收到80%的效果。"巴特莱法则"揭示了"重要的少数"和"琐碎的多数"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刻领会和正确运用该法则,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简化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简化教学法"处理历史教材内容
在历史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怎样才能既突出重点、难点,又照顾课本的系统连贯?合理的办法是依据"巴特莱法则",简化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找出其"重要的少数",让师生双方安排 80%的优势精力去解决。学生掌握了重点和难点内容,其他内容也就容易掌握了。
2.运用"简化教学法"设计历史课堂教学结构
在历史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尤其是时间分配)时,应运用"简化教学法",充分利用课时中段占总时间约20%的10分钟左右的时间,将需要比较紧张的概念和分析的重点学习内容安排在这一"黄金时间"段里,以期完成学习总任务的80%。而在其余的较充分的时间里,则安排巩固这些学习内容,或安排完成脑力负担较轻的其他学习任务。
总之,中学历史课程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系统历史知识的课程,它应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和帮助学生发展课程;"中学历史课程属于非专业历史教育课程,它是面向全国中学生的基础课程,应摆脱长期受大学专业历史教育模式和历史研究成果(模式)影响的束缚,不去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避免内容的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它不仅只向中学生介绍最基本、最重要的历史知识,同时构建符合中学生认知水平和中学生学习需要并有助于学生发展(终身学习)的课程新体系。"[2]而且,中学历史课程也应关注中学生养成良好历史学习态度和历史学习行为,改变目前历史课程主要靠教师一人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这样一种单向传递信息的教学方式,而要使历史课程成为师生平等参与、信息互动、多项交流、共同体验历史过程的多元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朱汉国.《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J].载《历史教学》2003年第10期
2.姬秉新.《谈历史课程标准较之历史教学大纲的发展》[J].载《历史教学》2003年第3期
一、"简化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所谓"简化教学法",是指将一节或几节课的内容通过大量的分析整理后在尽量少的时间内讲完,而把其余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们通过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课标》"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了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目标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1]。因此,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换句话说,课改后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地位要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动位,变"要我学"为"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历史课程改革更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同时历史课程改革还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由此可知,简化历史教学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在历史教学中,采用简化教学的方法有没有可能呢?对此,让我们简要分析。
根据知识的本质特征,我们可以把学生所学历史知识分为知识和知识的智慧含量这样两个部分。而在知识这一部分中,最初出现的就是历史事实,对事实的简单分析形成概念,对概念的分析形成I概念,再对I概念的提炼形成II概念,而对II概念的再提炼就是方法了,即:
事实→概念→Ⅰ概念→Ⅱ概念→方法。(注箭头表示提炼)
在对知识的提炼过程中,从事实到方法的变化,知识本身变得越来越少,而知识的智慧含量却越来越多,也就是说,在这个里面,事实中知识的智慧含量最少,而方法的智慧含量最多。教师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提炼,形成概念,然后继续提炼,又形成新的概念,这样通过反复的提炼,就使得历史知识本身越来越少,而其智慧含量却越来越多。相应地,教师就可以把教材上一个单元的事实(或者就称为知识)通过反复提炼后,再传授给学生。
二、简化教学的依据
按照巴特莱法则,一个人如果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20%最重要的事上,就会出现80%的效率;按照巴特莱法则,在实际中要办10件事,不妨选出最重要的2件来做,做好了就意味着收到80%的效果。"巴特莱法则"揭示了"重要的少数"和"琐碎的多数"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刻领会和正确运用该法则,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简化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简化教学法"处理历史教材内容
在历史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怎样才能既突出重点、难点,又照顾课本的系统连贯?合理的办法是依据"巴特莱法则",简化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找出其"重要的少数",让师生双方安排 80%的优势精力去解决。学生掌握了重点和难点内容,其他内容也就容易掌握了。
2.运用"简化教学法"设计历史课堂教学结构
在历史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尤其是时间分配)时,应运用"简化教学法",充分利用课时中段占总时间约20%的10分钟左右的时间,将需要比较紧张的概念和分析的重点学习内容安排在这一"黄金时间"段里,以期完成学习总任务的80%。而在其余的较充分的时间里,则安排巩固这些学习内容,或安排完成脑力负担较轻的其他学习任务。
总之,中学历史课程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系统历史知识的课程,它应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和帮助学生发展课程;"中学历史课程属于非专业历史教育课程,它是面向全国中学生的基础课程,应摆脱长期受大学专业历史教育模式和历史研究成果(模式)影响的束缚,不去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避免内容的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它不仅只向中学生介绍最基本、最重要的历史知识,同时构建符合中学生认知水平和中学生学习需要并有助于学生发展(终身学习)的课程新体系。"[2]而且,中学历史课程也应关注中学生养成良好历史学习态度和历史学习行为,改变目前历史课程主要靠教师一人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这样一种单向传递信息的教学方式,而要使历史课程成为师生平等参与、信息互动、多项交流、共同体验历史过程的多元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朱汉国.《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J].载《历史教学》2003年第10期
2.姬秉新.《谈历史课程标准较之历史教学大纲的发展》[J].载《历史教学》200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