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孔雀东南飞》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刘兰芝的婆婆为什么不喜欢刘兰芝,非要逼迫儿子休她不可?即什么是婆媳矛盾的原因所在?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对文本人物的形象分析和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 个性特征 门第观念 封建礼教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以真实的悲剧故事、生动的人物形象、高超的艺术手法与深刻的人文关怀,演绎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悲剧,激起了人们的广泛共鸣。直至今日,人们始终在问,刘兰芝的婆婆为什么不喜欢儿媳,非要逼迫儿子休她不可?焦母和刘兰芝婆媳矛盾的原因究竟为何?这是《孔雀东南飞》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对文本人物的形象分析和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一般教学参考书根据诗中焦母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指斥,以及刘氏的“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的自责,认定婆媳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刘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这是婆媳矛盾的原因所在吗?不妨略加分析。
一、刘兰芝“举动自专由”的个性特征
焦母曾明白地表示过她对刘兰芝的不满,那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然而,刘兰芝自己辩解说“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我们从文中也看到刘兰芝是一个很温顺而懂礼节的女子。问题在于他们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都没有说错,矛盾也正是在这里。
所谓“举动自专由”,其实是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思想的表现,是生命意识的初步觉醒,是对人格尊严的维护,是对个性精神的坚持。刘兰芝不只是才貌双全,更是秀外慧中、外柔内刚、具有叛逆精神。表现在:其一、洞察人情世态,天资聪慧。比如,“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刘兰芝的行止见识明显超过焦仲卿。其二、坚持个性有主见,维护尊严不屈服。比如,“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争取主动,维护尊严。又如,“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的一段描写和“上堂拜阿母”的一席不卑不亢的言辞,表现了刘兰芝的沉着镇静,遇事有主见,有礼有节,处处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其三、外表柔顺、内心刚烈。尽管“奉事循公姥”,但她聪颖敏锐,有见识才华,敢于追求爱情幸福,勇于捍卫人格尊严。这些思想意识和个性特征一定会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中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来,这种行止见识是让长期生活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已经完全自觉地接受了诸如“三从四德”、“温良恭俭让”、“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男权思想的焦母感到害怕,特别是当焦母发现自己那个向来温驯听话的儿子也因为刘兰芝而变得似乎不那么听话了,这更使她感到震惊和惶恐。焦母再也不能忍受了,“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二、焦母浓厚的门第观念
这种说法认为,兰芝被驱谴是由于焦母的门第观念。文中焦母对仲卿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兰芝也对焦母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兰芝还对仲卿说: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我们看到,在驱谴兰芝的过程中,多次提到了贵贱问题,而且不仅是焦母对兰芝在提,兰芝在回答焦母和夫君的话语时,也流落出了对自己出身低微的看法。在对比焦仲卿与刘兄的社会地位及言谈举止:一是“府吏马在前”,一是“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两人明显不是一个社会层面的。使人感觉到,焦家的门第显然是高于刘家的,焦母的门第观念显然也是很浓厚的。兰芝在她眼里只是个出身平民的贱媳,因此,焦母才敢安排她从事繁重的家庭劳动,才对她的一举一动都投以挑剔的目光。而兰芝在辞别婆婆时的“严妆”,显然是想要为自己讨回尊严的一个举动。借助于显示她嫁妆的丰厚,来反衬焦家的贫寒,以“兼愧贵家子”来揭露焦家的自视清高。至于焦家,显然色厉内荏,只是个空架子。新媳妇整日地劳累,没有什么精神或物质的享受,儿子也不过是一般的“小吏”,焦母还自视了不起。可以说焦母的门第观念造成了紧张的婆媳关系,是导致两人悲剧结局的原因之一。
三、夫妻之爱不见容于封建家长
文中焦母对仲卿说过“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我们可以推想,焦家大概曾经是个有一定地位的官宦之家,但由于焦父早逝造成了焦家的家道中落。这种情况下,焦母身负着抚养焦家后代,重振焦家的重任,无疑会对仲卿这个焦家唯一的男孩子寄予厚望。可以想像,自从丈夫去世后,儿子占据了焦母全部的精神空间,甚至成为她唯一的精神寄托。但自从兰芝嫁入焦家后,焦仲卿的感情自然更多地集中在兰芝身上,或许无意之中对焦母的感受有所忽略。这使焦母感到兰芝在跟自己争夺儿子的感情,自己正在失去儿子。这种感觉引起了她的恐惧和对兰芝的不满。她开始不自觉地视兰芝为敌人,处处跟她作对,排挤这个外来的儿媳妇。
夫妻之爱本是人之常情,却不见容于封建家长。这深刻地揭示了封建道德伦理规范的反人道本质。封建礼教从根本上对人情和人性是摧残与毁灭的。在封建家长眼里,爱情如同洪水猛兽,是一桩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的罪孳。关于夫妻关系,封建礼教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有人曾作注疏:“子甚宜其妻者,宜,谓与之相善而宠爱。”所以儿子宠爱自己的妻子,就会得罪父母,最终妻子必遭驱遣。这就充分说明:在封建社会,夫妻之间是不能有爱情的。焦母对焦仲卿与刘兰芝爱情的不满正是出自这种封建礼教观念。如果说刘兰芝具有叛逆精神的话,那么,这种叛逆决不在于“无礼节”、“自专由”,而在于她敢于追求自由爱情。
所以说,焦母与刘兰芝的矛盾,本质上就是封建礼教与爱情的根本冲突,而这,也就是婆媳矛盾的真正原因。只有站在这个高度来分析,才能深刻理解《孔雀东南飞》的巨大悲剧意义。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 个性特征 门第观念 封建礼教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以真实的悲剧故事、生动的人物形象、高超的艺术手法与深刻的人文关怀,演绎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悲剧,激起了人们的广泛共鸣。直至今日,人们始终在问,刘兰芝的婆婆为什么不喜欢儿媳,非要逼迫儿子休她不可?焦母和刘兰芝婆媳矛盾的原因究竟为何?这是《孔雀东南飞》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对文本人物的形象分析和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一般教学参考书根据诗中焦母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指斥,以及刘氏的“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的自责,认定婆媳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刘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这是婆媳矛盾的原因所在吗?不妨略加分析。
一、刘兰芝“举动自专由”的个性特征
焦母曾明白地表示过她对刘兰芝的不满,那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然而,刘兰芝自己辩解说“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我们从文中也看到刘兰芝是一个很温顺而懂礼节的女子。问题在于他们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都没有说错,矛盾也正是在这里。
所谓“举动自专由”,其实是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思想的表现,是生命意识的初步觉醒,是对人格尊严的维护,是对个性精神的坚持。刘兰芝不只是才貌双全,更是秀外慧中、外柔内刚、具有叛逆精神。表现在:其一、洞察人情世态,天资聪慧。比如,“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刘兰芝的行止见识明显超过焦仲卿。其二、坚持个性有主见,维护尊严不屈服。比如,“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争取主动,维护尊严。又如,“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的一段描写和“上堂拜阿母”的一席不卑不亢的言辞,表现了刘兰芝的沉着镇静,遇事有主见,有礼有节,处处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其三、外表柔顺、内心刚烈。尽管“奉事循公姥”,但她聪颖敏锐,有见识才华,敢于追求爱情幸福,勇于捍卫人格尊严。这些思想意识和个性特征一定会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中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来,这种行止见识是让长期生活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已经完全自觉地接受了诸如“三从四德”、“温良恭俭让”、“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男权思想的焦母感到害怕,特别是当焦母发现自己那个向来温驯听话的儿子也因为刘兰芝而变得似乎不那么听话了,这更使她感到震惊和惶恐。焦母再也不能忍受了,“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二、焦母浓厚的门第观念
这种说法认为,兰芝被驱谴是由于焦母的门第观念。文中焦母对仲卿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兰芝也对焦母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兰芝还对仲卿说: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我们看到,在驱谴兰芝的过程中,多次提到了贵贱问题,而且不仅是焦母对兰芝在提,兰芝在回答焦母和夫君的话语时,也流落出了对自己出身低微的看法。在对比焦仲卿与刘兄的社会地位及言谈举止:一是“府吏马在前”,一是“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两人明显不是一个社会层面的。使人感觉到,焦家的门第显然是高于刘家的,焦母的门第观念显然也是很浓厚的。兰芝在她眼里只是个出身平民的贱媳,因此,焦母才敢安排她从事繁重的家庭劳动,才对她的一举一动都投以挑剔的目光。而兰芝在辞别婆婆时的“严妆”,显然是想要为自己讨回尊严的一个举动。借助于显示她嫁妆的丰厚,来反衬焦家的贫寒,以“兼愧贵家子”来揭露焦家的自视清高。至于焦家,显然色厉内荏,只是个空架子。新媳妇整日地劳累,没有什么精神或物质的享受,儿子也不过是一般的“小吏”,焦母还自视了不起。可以说焦母的门第观念造成了紧张的婆媳关系,是导致两人悲剧结局的原因之一。
三、夫妻之爱不见容于封建家长
文中焦母对仲卿说过“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我们可以推想,焦家大概曾经是个有一定地位的官宦之家,但由于焦父早逝造成了焦家的家道中落。这种情况下,焦母身负着抚养焦家后代,重振焦家的重任,无疑会对仲卿这个焦家唯一的男孩子寄予厚望。可以想像,自从丈夫去世后,儿子占据了焦母全部的精神空间,甚至成为她唯一的精神寄托。但自从兰芝嫁入焦家后,焦仲卿的感情自然更多地集中在兰芝身上,或许无意之中对焦母的感受有所忽略。这使焦母感到兰芝在跟自己争夺儿子的感情,自己正在失去儿子。这种感觉引起了她的恐惧和对兰芝的不满。她开始不自觉地视兰芝为敌人,处处跟她作对,排挤这个外来的儿媳妇。
夫妻之爱本是人之常情,却不见容于封建家长。这深刻地揭示了封建道德伦理规范的反人道本质。封建礼教从根本上对人情和人性是摧残与毁灭的。在封建家长眼里,爱情如同洪水猛兽,是一桩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的罪孳。关于夫妻关系,封建礼教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有人曾作注疏:“子甚宜其妻者,宜,谓与之相善而宠爱。”所以儿子宠爱自己的妻子,就会得罪父母,最终妻子必遭驱遣。这就充分说明:在封建社会,夫妻之间是不能有爱情的。焦母对焦仲卿与刘兰芝爱情的不满正是出自这种封建礼教观念。如果说刘兰芝具有叛逆精神的话,那么,这种叛逆决不在于“无礼节”、“自专由”,而在于她敢于追求自由爱情。
所以说,焦母与刘兰芝的矛盾,本质上就是封建礼教与爱情的根本冲突,而这,也就是婆媳矛盾的真正原因。只有站在这个高度来分析,才能深刻理解《孔雀东南飞》的巨大悲剧意义。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