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莫的动与静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x19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俗世之事中的一句俗语,“新婚快乐”无疑包含了我们被生活碾压之后所剩无几的明亮与美好。当我们在光鲜亮丽的婚礼上,面对娇嫩的新郎新娘说出这句祝福时,刹那间,我们被庸常生活磨得模糊的面目被耀亮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于是成为散落在日子里的钻石与珍珠:发光,价昂,稀有。
   但是,包倬偏偏要用一个内在肌理颇为丰繁的故事告诉我们,“新婚”不但不“快乐”,反而是一个令新人及其父母亲朋难堪的仪式,而且很可能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个仪式于是被悄然转换成了一个显豁的沟壑和断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婚快乐》的反讽性是毋庸置疑的。
   小說通过婚礼司仪庄闻的叙事视角,一方面“见多识广”、“处变不惊”地讲述“婚礼”中的各种意外,比如前任大闹婚礼、新郎得急性阑尾炎、新娘痛经到头晕呕吐,更有临时取消婚礼而没有任何解释的,等等,对此,庄闻淡定地表示,“这没什么,结婚没什么,取消也没什么。”一个单身汉因其职业而对婚姻倒足了胃口;另一方面,小说以细致丰富的笔触描绘了邱忠和末末的婚礼。这看上去只是一次普通的婚礼:庄闻尽职尽责地做足全套礼仪,新人疲惫地强笑着随时可能倒下去,父母长辈小心地陪客赔笑,宾客送上红包和祝福之后,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颐,然后疯狂地闹洞房。一切仿佛都是按照世俗的流程波澜不惊地进行着,等待顺利地抵达婚礼的末端。
   当然,如果只是如此,也确乎无法构成故事。这一次,婚礼因一个叫做“老莫”的人而发生了变化,他的身份模糊,行为也相当违逆婚礼的“幸福”逻辑。这里说的“身份”指的是他和新娘末末及其一家子的关系。新娘的母亲称他是“我们的恩人”,新郎的父亲向他敬酒:“我敬你一杯,兄弟。”末末父母向其他亲戚介绍时说,“这是莫叔叔”,“我们的好朋友”。最为诡异的不是这些称谓各异的介绍,而是老莫对待末末的态度。他一再向庄闻表示:“末末结婚,我高兴。”当他看着末末时,“目光柔软得如同万千蜘蛛丝,想要包裹住对方。这目光令末末害怕。”除了想要跳上桌子唱歌被阻拦之外,他一直在角落里安静地呆着仿佛不存在。然而,当末末被宾客们下流的闹洞房节目整得欲哭无泪时,老莫一改在婚礼上的安静沉默,跳起来大骂闹洞房者,他“握紧了拳头”,“目露凶光”,提前终结了这个无聊和无耻的婚礼环节。老莫对庄闻一再发出的邀请“你有空来家坐坐”,“最好是带着末末一起来”,在庄闻看来可笑又无理,在老莫那儿却是一个庄严的邀约和念想。在他离开时,他执意要将老伴留下的玉镯子戴在末末手上。他表示自己等待这一天已经二十四年了,这刚好是末末的年龄。
   “想说的太多了,三天三夜说不完,”他说,“但有些话,死也不能说。”
   这句话既揭开了一些秘密,又严丝合缝地盖上了这个秘密,将一个在“同”中显示出“不同”的婚礼就此作了一个了结,但它延宕出来的复杂气息并未收束,“莫”与“末”的同音也难免令人遐想联翩。作者通过老莫的动与静,老莫的苦与乐,老莫的笑容与愁容,老莫的牵念与告别,千丝万缕地勾连起了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和耐人寻味的人物渊源。不得不说,由于小说有着克制的叙事、精巧的设计和步步紧扣的情节,这个“悬念”编织得极为成功,这也是小说能够在极短篇幅内达到强烈戏剧性效果的重要原因。
   不过,我以为,“悬念”并非作者要表达的终极目标,戏剧性也并非其追求的美学风格。老莫是一个农民,一个鳏夫,一个有三个成年女儿的父亲,一个在婚礼上状况迭出的神秘亲戚,与漂亮的都市相比,他从穿着、身份到举止、言行都如此寒酸、局促、狼狈、不体面。然而,在老莫的言行举止里,流露出来的是超过悬念和秘密本身的如许深情。这份不知因何而起、也永远不会终结的深情挽救了他,将他从婚礼宾客的普通面容中“打捞”出来,使之具有了极高的辨识度和动人的光芒。
   这“深情”恰与庄闻在职业生涯里阅人无数已然习惯的“薄情”形成鲜明对照,也对庄闻和洛丽之间逢场作戏的都市男女相处模式构成了深刻的嘲讽和消解。在老莫的深情和庄重面前,那些油滑虚假的情感逻辑、寡淡无味的人际关系、不堪入目的婚礼环节,都显出了其丑陋、粗鄙和可笑。我想,这里面有着包倬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以戏剧性和反讽性的方式对都市情感状况进行了隐在的批判,与此同时,他也传递出了一份深挚的情意,一份诚恳的追溯。这种反向的双重姿态,恰同老莫的动与静,为小说带来了复调的抒情与叙事格局。
   曹霞,著名文学评论家,现居天津。
其他文献
在第23届卡萨布兰卡国际书展上,中国作家刘震云被摩洛哥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最高荣誉奖”,以表彰他的作品在摩洛哥和阿拉伯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摩洛哥文化部设立的“摩洛哥国家文化最高荣誉奖”,意在表彰对摩洛哥文学阿拉伯文学有巨大影响的其他语种的作家。刘震云在获奖后表示,他能获得该奖,应该感谢他作品的阿拉伯语译者艾哈迈德·赛伊德、叶海亚·默罕默德·穆赫塔尔、哈赛宁·法恩、迈·
胡学文长篇小说《血梅花》于近日出版,讲述的是一个普通民众铁血抗争的正能量故事,将个人抗日融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抗战洪流,展现出现实关怀与情感深度上的坚硬质地和对历史与人性的独特领悟。《血梅花》原本是中篇小说,发表在2014年的《中篇小说选刊》上。关于这部作品的缘起,胡学文在后记中这样说道:“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姓柳的女士,听她讲述了其曾祖父在哈尔滨刺杀日本军官的故事,由此便萌生了创作的念
加拿大蒙特利尔“蓝色都市”国际文学节组委会日前宣布,将本年度的“多元文化奖”授予中国作家薛忆沩,表彰他第一部被译成英文的短篇小说集Shenzheners对当地文化生态做出的贡献。这是蒙特利尔最大的文学节创办二十年来第一次向中国作家颁奖。Shenzheners中的作品全部出自薛忆沩2013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出租车司机——“深圳人”系列小说》。Shenzheners去年9月出版以
朱成玉的《漩涡与涟漪》是一组以水来隐喻人物命运、探寻生命存在价值的散文作品,漩涡与涟漪是人物命运的某种缩影。透过对漩涡与涟漪的书写,朱成玉探讨的是人的现实处境与精神困境。具体说来,不论是《远听》中川端康成与三岛由纪夫选择死亡时的孤独与决绝,还是《活泼的涟漪》中采莲子的女人对待生活的热诚与较劲,朱成玉叙述的重心在于呈现人与所处世界之间的微妙互动,以及探究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性,这些也是朱成玉不少作品的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①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晏殊知应天府
周华诚,稻田工作者,文创项目“父亲的水稻田”创始人,写作者。当过医生、机关干部、记者。作品散见《散文选刊》《江南》《芒种》《山西文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学报》等报刊。出版作品有《草木滋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下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造物之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我有一座城》(浙江大学出版社)等15部。“父亲的水稻田”摄影作品入展2016黄山国际乡村摄影节。策划并主编“
作家阿来日前在北京谈及《百年孤独》时称,魔幻现实主义的形成与一众拉美作家复活本土文化意识的努力密切相关,而在本土文学中寻找资源是本土文学的使命。阿来在肯定这部经典作品永恒价值与魅力的同时表示,“我特别担心,那个遥远的、曾经十分喧闹的、匪夷所思的、已经重新陷落于记忆的马孔多镇会被中国文学当成所有超凡想象的唯一源头”。“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绝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之前有着长期积累”,阿来认为,当
《上海传》作者叶辛日前谈论上海文化,他试图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娓娓道出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渊源。一碗阳春面、一碟生煎,这些看似寻常不过的饮食,在叶辛眼中是上海文化的重要一部分。葉辛的一位上海旧友目前在国外一所高校任教,他告诉叶辛,这些上海美食对于漂泊在异乡的他来说,成了对故乡的追忆。对此,叶辛感同身受,“要为上海写传,这些美食不得不提及”。叶辛说,《上海传》是新星出版社大型城市传记丛书“丝路百城传”的开篇
余华日前在广西民族大学举办“现实与梦想”文学讲座。面对青年学子,余华围绕踏入文坛的经历,近几年所遇到的荒诞又真实的故事侃侃而谈,通过风趣的语言道出自己的感悟。当得知《活着》仍然受到年轻读者欢迎时,他笑称“《活着》创作完成后,我只重读了一遍,哭得不行”。同时他还表示:“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的作品这些年来能持续受到不同年龄层读者的欢迎,或许这就是文学作品的魅力——历久弥新。”余华透露:“《活着》是一部
我喜欢读美国自然主义作家的作品,也读过一些打着自然主义标牌,为自己贴上时尚的商标。他们的自然不过是写了家中养的一盆草,去公园和游玩时看过的一簇花草,加上小情感的佐料,空壳上市,没有真实学的人生感受,和对大地的思考,只是徒具形式的事物。   读土家族谭功才发表在《中国民族报》的《枞树》,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枞树是一种常见的树种,作为文中的灵魂,在每个字中游动。作家通过树的描写,道出的是人的生存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