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具有巨磁电阻效应钙钛矿型锰氧化物La0.67-xRxCa0.3MnO3(R=Pr,Y,Ho,Gd,Dy)中的电磁性质及红外吸收。通过对La0.67-xPrxCa0.3MnO3(x=0~0.67)零场和加场下电磁性质的研究,发现随着Pr对La的逐渐替代,化合物中出现铁磁相、电荷有序相、反铁磁相共存的现象,且相应的转变温度随Pr的含量成规律性变化。当Pr含量较少(x<0.4)时,样品随着温度的降低发生绝缘态-金属态的转变,Pr含量较高时(x>0.5),样品电阻率随温度降低而单调增加。发现电阻率在电荷有序转变温度附近有明显跃变,而外加磁场会抑制电荷有序相的产生,使金属-绝缘态转变温度向高温处移动。不同温度区域的电阻率曲线符合不同模型的拟合,拟合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很好。通过对含Pr样品红外吸收光谱的研究,发现了频率在~530cm-1处的吸收峰,我们分析这一吸收峰跟物质的铁磁性密切相关。研究了来源于Mn-O键径向振动的拉伸模式吸收峰,由于相分离现象会造成该吸收峰的劈裂,劈裂的尺度达到~45cm-1。通过红外吸收谱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样品的有效载流子密度,其变化规律对应于铁磁金属态-顺磁绝缘态转变。通过研究离子半径相近的磁性离子Ho3+和非磁性离子Y3+对La0.67Ca0.3MnO3中La的替代,发现样品具有丰富的电磁性质,出现铁磁序和反铁磁序共存的磁性相分离现象。使得相同掺杂含量下,含Y样品的磁化强度比含Ho的低,而电阻率则比含Ho样品的高,我们根据磁性离子之间的耦合作用对此给出了解释。在对红外光谱的分析中发现了磁性相分离造成的Mn-O键吸收峰的劈裂。通过研究重稀土元素Dy和Gd对La0.67Ca0.3MnO3中La的替代,发现样品中出现自旋团簇玻璃态及亚铁磁态。在x=0.2,0.3时,样品的磁化强度出现补偿温度现象,这是亚铁磁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用双晶格模型作出解释。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发现Mn-O键长吸收峰的形状、位置稳定,没有分裂迹象;与铁磁性相关的~530cm-1处的吸收峰减弱到几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