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名是指自然或人文地理实实体的专有名词。它们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种类众多,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通过对江苏省连云港市镇乡地名的探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初步考察连云港地名的起源、语言特点、用词特点以及地域文化特点。
【关键词】:连云港地名;语言特点;地域文化
一、连云港的历史沿革
连云港市简称“连”,人类活动史可追溯到10万年前,是一个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城,长期被国、州、郡、路府所治。连云港古称“海州”,最早可见于中国首部历史地理著作《禹贡》。据《禹贡》记载,海州在夏商时期属九州之一的徐州。西周时属青州,称人方国东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12年在海州建朐县,并立石阙,作为“秦东门”。在秦汉时期,海州已是能泊数十只商船的开放商埠。秦始皇五次东巡,三次途径海州,使之成为当时唯一对海外开放的门户。东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始置“海州”。此后,海州先后称东彭城郡、东海郡、海西郡、沭阳郡、琅玡郡、武陵郡等。新中国成立后,称新海连市。1961年,由于地理位置靠港口,又面向连岛、背倚云台山,“连云港”因此得名。
现连云港土地总面积7499.9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759.4平方千米,市区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千米。辖三区三县,分别为海州区、连云区、赣榆区、灌南县、东海县、灌云县,总共有49个镇和13个乡。
二、连云港乡镇地名中的专名研究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地名,其结构一般是“专名+通名”。其中专名的结构类型,意义内涵都极其丰富。它具有与其他地名区别共性的作用。就好比现在有三个人同姓,这是他们的共性,他们的名将他们区分开,这就相当于地名中的“专名”。
从专名的角度划分连云港市乡镇地名词语系统大致有以下6类。
1.以水得名
海、河、湖、泉、沟、川、湾等,这类词表明和水文密切相关。在连云港乡镇地名中以水得名的共有8个。以临海、临河、沟、湖等地理特征作为地名专名的有:宁海乡、沙河镇、石梁河镇、图河镇、汤沟镇、横沟乡、青湖镇、石湖乡;以泉、川、湾地理特征作地名专名仅有3个,分别是:温泉镇、黄川镇、张湾乡。在以水得名的专名中,有一个地名比较独特,是位于连云港市南面的板浦镇。
【板浦镇】板浦地名的由来与河有关。据说,这块新淤的滩地中间有一条南北向流淌的小河。煎盐的灶户为了便利东西交通,在河上架桥,低洼之处以“苍梧板”铺垫以利通行,因而人们把这个地方稱为“板铺”。日久天长,由于濒临河流人海口,人们又把它叫“板浦”。
2.以地得名
在连云港乡镇地名中,这类地名分为以山和以地理位置得名两类。
(1)以山得名:金山镇、塔山镇、房山镇、伊山镇;
(2)以地理位置得名:在以地理位置得名的专名中,基本上都是方位词+名词的结构。如灌南县、海头镇、城西镇、城头镇、山左口乡、东王集镇、北陈集镇。而其中“墩尚”的得名,较为特殊:
【墩尚镇】史料记载:古海岸线距墩尚不远,明清时期谓之“墩上庄”,为小河口镇管辖(小河口今属罗阳镇),遂取名为“墩上”,后演变为“墩尚”墩:平地有堆。高出平均地面之上,谓之墩上。
3.以地形形态得名
这一类地名修辞色彩比较浓厚,在连云港乡镇地名中仅有两个。并且这两个都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这两个地名是:燕尾港镇、驼峰乡。
4.以人得名
在连云港乡镇地名中,以人得名的地名一般都是选取人名中的姓氏。如宋庄镇、洪庄镇、东王集镇、杨集镇、北陈集镇、张店镇、李埝乡等 。而在这一类地名中,往往表现出许多人们美好的心愿和期盼,如孟兴庄镇和田楼镇;
5.以史得名
“以史得名”中的“史”表示历史上的事物或现象的古语词,即历史词。
连云港乡镇地名中专名是历史词的仅有3个。
【龙苴镇】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龙苴镇,是苏北五市历史最悠久的名城古镇。楚汉战争中汉将韩信攻取齐地,西楚霸王项羽派遣大将司马龙苴在此筑城迎敌,因而得名。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东魏武定七年,还在龙苴建立了第一个海州府,成为辖六郡十九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龙苴城成了名垂千古的海州古城。【宿城乡】初唐时期,李世民东征到此留宿,宿城因此得名。【班庄镇】约清代康熙末,徐氏四兄弟在其母孟氏的带领下,自县城赣榆(现称赣马镇城里村)迁徙至庙后村。徐母持家有方,只用了三代人,徐氏后人就已经有人到京城发展,当了禁军头领。其后人很快控制了家乡赣榆的军政大权,为其村镇起名曰:徐氏班里庄,简称徐班庄;
6.以传说得名
在汉语词典中,“传说”的解释是:神话演变而来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的名称或者是有关某人、某事或某地的过去事迹的一整套传闻。同时,纯地方性传说中蕴含了深厚的人类及历史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活动和价值追求。在连云港乡镇地名中,以传说得名的仅有一个:
【高公岛乡】相传,在这个小岛上住着父女二人。父亲叫高文灿,早年丧妻,身边只有个小女儿,名唤高姑。一天,高文灿出海打鱼,却遭遇狂风恶浪,船沉大海。高姑在岸边等着父亲归来,却迟迟不见小船的身影。于是,高姑开始一瓢一瓢地舀起海水来。舀了四年,龙宫左歪右斜要倾倒。老龙王急忙派虾兵蟹将出海打探情况,原来有个姑娘正在海边舀海水。虾兵蟹将询问了高姑原因,回去禀报了龙王。龙王见高姑心如铁石坚定,真若海水被舀干了,自己就活不成了。忙派兵遣将,四出寻找,终于在龙潭里找到了高文灿的尸体,就让一群海燕送到高姑身边。从此,这个小岛就称“高姑舀”。后来时间久远,说走了音,叫成高公岛。
三、连云港乡镇地名与地域文化
在沧桑的历史变革中,地名作为时代的产物,拥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地名是文化的容器,它们特点鲜明,反映着自然的风貌;它们内涵丰富,寄寓着人们美好的祝愿;它们神秘虔诚,表现着宗教的圣洁;它们繁盛兴旺,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因此,汉语地名不仅结构众多,其文化含义和地域特色也十分显著。
下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地名与地形水文
(1)高大地形:金山镇、塔山镇、房山镇,安峰镇、驼峰乡、伊山镇;
(2)反映水文:沙河镇、石梁河镇、温泉镇、黄川镇、青湖镇、汤沟镇、张湾乡、横沟乡、石湖乡、石湖乡;
2.反映社会心态
在地名中反映社会心态,一般是表达了当地人民对于某种事物的期待或者想往,往往会用安、平、兴、丰等字。这一类在连云港地名中出现较多,共计9个。分别是:朝阳镇、柘汪镇、平明镇、同兴镇、圩丰镇、百禄镇、新安镇、孟兴庄镇。
3.反映社会经济发展
这一类地名在连云港地名中占的比例较重,共计7个。分别是:双店镇、东王集镇、杨集镇、北陈集镇、张店镇、新集镇、白皂乡。其中有三个较为特殊,在此提出解释:【白皂乡】当时移民在一大沟旁立一市,因一家染白布,一家染黑布,所以该沟就被取名叫白皂沟,一直沿用至今。【田楼镇】150多年以前,一田姓人家来到现田楼乡做生意,由于善经营,积聚不少钱财,建了一幢木瓦结构两上两下楼房,以后逐步形成集市,人们赶集时都习惯称“田家楼”,时间一长,就称为“田楼”。【张店镇】因明末清初时期,山东籍商人张支率兄弟三人远离故乡到此地兴办旅店,由于生意兴隆,名扬遐迩,社会广泛称之为“张家店”。
参考文献:
{1} 李全茂.浅谈地名的功能{J}.北京中国地名,2006,(09):8-10.
{2} 李如龙.汉语地名学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关键词】:连云港地名;语言特点;地域文化
一、连云港的历史沿革
连云港市简称“连”,人类活动史可追溯到10万年前,是一个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城,长期被国、州、郡、路府所治。连云港古称“海州”,最早可见于中国首部历史地理著作《禹贡》。据《禹贡》记载,海州在夏商时期属九州之一的徐州。西周时属青州,称人方国东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12年在海州建朐县,并立石阙,作为“秦东门”。在秦汉时期,海州已是能泊数十只商船的开放商埠。秦始皇五次东巡,三次途径海州,使之成为当时唯一对海外开放的门户。东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始置“海州”。此后,海州先后称东彭城郡、东海郡、海西郡、沭阳郡、琅玡郡、武陵郡等。新中国成立后,称新海连市。1961年,由于地理位置靠港口,又面向连岛、背倚云台山,“连云港”因此得名。
现连云港土地总面积7499.9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759.4平方千米,市区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千米。辖三区三县,分别为海州区、连云区、赣榆区、灌南县、东海县、灌云县,总共有49个镇和13个乡。
二、连云港乡镇地名中的专名研究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地名,其结构一般是“专名+通名”。其中专名的结构类型,意义内涵都极其丰富。它具有与其他地名区别共性的作用。就好比现在有三个人同姓,这是他们的共性,他们的名将他们区分开,这就相当于地名中的“专名”。
从专名的角度划分连云港市乡镇地名词语系统大致有以下6类。
1.以水得名
海、河、湖、泉、沟、川、湾等,这类词表明和水文密切相关。在连云港乡镇地名中以水得名的共有8个。以临海、临河、沟、湖等地理特征作为地名专名的有:宁海乡、沙河镇、石梁河镇、图河镇、汤沟镇、横沟乡、青湖镇、石湖乡;以泉、川、湾地理特征作地名专名仅有3个,分别是:温泉镇、黄川镇、张湾乡。在以水得名的专名中,有一个地名比较独特,是位于连云港市南面的板浦镇。
【板浦镇】板浦地名的由来与河有关。据说,这块新淤的滩地中间有一条南北向流淌的小河。煎盐的灶户为了便利东西交通,在河上架桥,低洼之处以“苍梧板”铺垫以利通行,因而人们把这个地方稱为“板铺”。日久天长,由于濒临河流人海口,人们又把它叫“板浦”。
2.以地得名
在连云港乡镇地名中,这类地名分为以山和以地理位置得名两类。
(1)以山得名:金山镇、塔山镇、房山镇、伊山镇;
(2)以地理位置得名:在以地理位置得名的专名中,基本上都是方位词+名词的结构。如灌南县、海头镇、城西镇、城头镇、山左口乡、东王集镇、北陈集镇。而其中“墩尚”的得名,较为特殊:
【墩尚镇】史料记载:古海岸线距墩尚不远,明清时期谓之“墩上庄”,为小河口镇管辖(小河口今属罗阳镇),遂取名为“墩上”,后演变为“墩尚”墩:平地有堆。高出平均地面之上,谓之墩上。
3.以地形形态得名
这一类地名修辞色彩比较浓厚,在连云港乡镇地名中仅有两个。并且这两个都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这两个地名是:燕尾港镇、驼峰乡。
4.以人得名
在连云港乡镇地名中,以人得名的地名一般都是选取人名中的姓氏。如宋庄镇、洪庄镇、东王集镇、杨集镇、北陈集镇、张店镇、李埝乡等 。而在这一类地名中,往往表现出许多人们美好的心愿和期盼,如孟兴庄镇和田楼镇;
5.以史得名
“以史得名”中的“史”表示历史上的事物或现象的古语词,即历史词。
连云港乡镇地名中专名是历史词的仅有3个。
【龙苴镇】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龙苴镇,是苏北五市历史最悠久的名城古镇。楚汉战争中汉将韩信攻取齐地,西楚霸王项羽派遣大将司马龙苴在此筑城迎敌,因而得名。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东魏武定七年,还在龙苴建立了第一个海州府,成为辖六郡十九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龙苴城成了名垂千古的海州古城。【宿城乡】初唐时期,李世民东征到此留宿,宿城因此得名。【班庄镇】约清代康熙末,徐氏四兄弟在其母孟氏的带领下,自县城赣榆(现称赣马镇城里村)迁徙至庙后村。徐母持家有方,只用了三代人,徐氏后人就已经有人到京城发展,当了禁军头领。其后人很快控制了家乡赣榆的军政大权,为其村镇起名曰:徐氏班里庄,简称徐班庄;
6.以传说得名
在汉语词典中,“传说”的解释是:神话演变而来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的名称或者是有关某人、某事或某地的过去事迹的一整套传闻。同时,纯地方性传说中蕴含了深厚的人类及历史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活动和价值追求。在连云港乡镇地名中,以传说得名的仅有一个:
【高公岛乡】相传,在这个小岛上住着父女二人。父亲叫高文灿,早年丧妻,身边只有个小女儿,名唤高姑。一天,高文灿出海打鱼,却遭遇狂风恶浪,船沉大海。高姑在岸边等着父亲归来,却迟迟不见小船的身影。于是,高姑开始一瓢一瓢地舀起海水来。舀了四年,龙宫左歪右斜要倾倒。老龙王急忙派虾兵蟹将出海打探情况,原来有个姑娘正在海边舀海水。虾兵蟹将询问了高姑原因,回去禀报了龙王。龙王见高姑心如铁石坚定,真若海水被舀干了,自己就活不成了。忙派兵遣将,四出寻找,终于在龙潭里找到了高文灿的尸体,就让一群海燕送到高姑身边。从此,这个小岛就称“高姑舀”。后来时间久远,说走了音,叫成高公岛。
三、连云港乡镇地名与地域文化
在沧桑的历史变革中,地名作为时代的产物,拥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地名是文化的容器,它们特点鲜明,反映着自然的风貌;它们内涵丰富,寄寓着人们美好的祝愿;它们神秘虔诚,表现着宗教的圣洁;它们繁盛兴旺,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因此,汉语地名不仅结构众多,其文化含义和地域特色也十分显著。
下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地名与地形水文
(1)高大地形:金山镇、塔山镇、房山镇,安峰镇、驼峰乡、伊山镇;
(2)反映水文:沙河镇、石梁河镇、温泉镇、黄川镇、青湖镇、汤沟镇、张湾乡、横沟乡、石湖乡、石湖乡;
2.反映社会心态
在地名中反映社会心态,一般是表达了当地人民对于某种事物的期待或者想往,往往会用安、平、兴、丰等字。这一类在连云港地名中出现较多,共计9个。分别是:朝阳镇、柘汪镇、平明镇、同兴镇、圩丰镇、百禄镇、新安镇、孟兴庄镇。
3.反映社会经济发展
这一类地名在连云港地名中占的比例较重,共计7个。分别是:双店镇、东王集镇、杨集镇、北陈集镇、张店镇、新集镇、白皂乡。其中有三个较为特殊,在此提出解释:【白皂乡】当时移民在一大沟旁立一市,因一家染白布,一家染黑布,所以该沟就被取名叫白皂沟,一直沿用至今。【田楼镇】150多年以前,一田姓人家来到现田楼乡做生意,由于善经营,积聚不少钱财,建了一幢木瓦结构两上两下楼房,以后逐步形成集市,人们赶集时都习惯称“田家楼”,时间一长,就称为“田楼”。【张店镇】因明末清初时期,山东籍商人张支率兄弟三人远离故乡到此地兴办旅店,由于生意兴隆,名扬遐迩,社会广泛称之为“张家店”。
参考文献:
{1} 李全茂.浅谈地名的功能{J}.北京中国地名,2006,(09):8-10.
{2} 李如龙.汉语地名学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