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网上阅读成为新时代语文学习的新途径
上海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课堂不是教师演讲的地方,而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教师指导、点拨,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读教材,自己去查阅课文资料,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新教材,也已经开始重视语文学习的新途径,练习中经常出现“网络”一词,引导有条件的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关注网上阅读这一信息时代新的阅读形式。青岛市中小学网络教学设备已走进教室,网络教学已蔚然成风,网上查找搜集资料成为新的信息积累方式。当代语文教育,不仅重视课本这一基本的教材,还对新时期的学习方式做了尝试,把语文由原来的“以本为本”扩展为“大语文”、“社会语文”,试图实现学校内外、课堂内外和书本内外的沟通,努力与多彩的社会生活接轨。
二、网络时代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冲击
(一)师生角色的转变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讲,被动接受灌输的地位,转化为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主体地位。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层次较自由地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思维能力;教师也由“讲解者”自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入者,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样也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触发点,激发学生“我要学” “我能学好”的潜意识。
(二)教学过程的变化
通过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教学情景,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协商讨论,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通过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在“发现” “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学习内容的突破
语文教学不再拘泥于课本,拘泥于教学用书,而是面向社会的“大语文”,由此及彼、以点带面的扩散性思维是其突出的特点。丰富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对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重点,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与发挥,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拓宽了“大语文”教育的天地。
三、网络时代语文探究性学习流程
(一)准确定位,确定学习的主题
目标的定位应具体明确,范围过大则会造成材料杂乱,不易把握中心;目标过小,又会使材料少,论据无力。主题的确定可以采取以下程序:
1、教师提供范例。以单元课文为例,举例并简要讲解设计主题的论证,即:现实意义,有价值,与课文、生活有关,不是完全脱离了教材;可行性,能够找到材料,并进行阐述。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实际需要,初步确定自己的学习主题,简要列出选定该主题的原因。
3、全班交流,成立协作小组。根据选题的相同或相近,把学生分成几个协作小组。①这一过程是为了减少重复劳动,使学生的学习能深入化、系列化、创新化,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②小组成员以3--5人为宜,人少了,后面的整理、出版工作量太大;人多了,不易形成统一意见,效率会降低。 ③小组以自愿结合为主,教师要适当的调控,防止学习小组之间力量不平衡,影响后面的评比。
(二)科学论证,设计学习方案
进网络教室学习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这一过程可先由学生个人设计,草拟方案,然后小组商讨,相互补充,形成初步的学习方案。
1、之所以让小组讨论,是因为这样做可以集思广益,集中优势力量,是学习的方案更全面、科学。
2、在具体的学习中,这个方案还将根据收集的信息随时修改、完善。
3、教师侧重于指导学生选材的角度是否合理、可行。
4、一个好的学习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①我要研究什么?为什么想到研究它,主题论证 ②我想从哪几个方面去收集资料,具体目标设计 ③我想写一份关于……的报告,学习的预期成果
(三)细心探索,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同等的关系、合作的关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去论证,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学习,一起合作解决问题,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引导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主题思考的深刻程度和创新程度,也有效的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1、解决第一个问题,到哪里去找我需要的信息? ①集体指导学生如何迅速找到所需信息。 我们可以用5分钟时间示范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讲解时一步步的讲清要领,不必很细,具体的技巧让学生自己去摸索,以此体现自主学习的的真正内涵。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找资料,教师也可以预先找到一些相关的网站,把网址告诉学生,让学生按图索骥,这样可以节省时间。②个别指导学生的操作。由于学生的操作计算机的水平的差异,教师还需要不停的巡视,随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使技术不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障碍。解决这一问题,不宜用很多时间,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一种基本的工具。一般来说,整个过程平均用10分钟。
2、解决第二个问题 ,怎样整理这些信息?大量的信息往往让学生晕头转向,方寸大乱。教师可指导学生对照预定方案,判断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原来没有考虑但也能作为补充材料的,然后决定取舍。如学生无法判断,教师可用提问的形势启发、引导学生自己作出判断,但千万不能代替学生解决。找到材料后要及时保存,如果找得差不多了,可指导学生整理材料。整理时,要大刀阔斧的砍去冗余信息,尽可能保留精要的材料。 在学习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并组织成文。成文前,小组成员可进行文章的构思讨论,具体细节的撰写可分头进行。
(四)风采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一个阶段后,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通过WORD文档的形式展示,每组派代表上台讲述本组成员学习的成果,师生共同评价。评价的标准应着眼于观点的创新和思路的严密两方面上。有条件的话,可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校园网上发布(或以专题报道的形式在校园广播站播出),并及时的将成果编订成册。这一阶段,实际上是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效的巩固。当学生看到自己辛勤劳动取得成果时,学生就会获得发自内心的成就感,這种成就感能增强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产生团体归属的发展意识。所以绝对不能因节约时间而忽视这个环节。
总之, 将网络环境和语文教学充分整合,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之路,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个新天地。
山东省莱西市工银第四希望小学 266615
上海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课堂不是教师演讲的地方,而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教师指导、点拨,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读教材,自己去查阅课文资料,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新教材,也已经开始重视语文学习的新途径,练习中经常出现“网络”一词,引导有条件的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关注网上阅读这一信息时代新的阅读形式。青岛市中小学网络教学设备已走进教室,网络教学已蔚然成风,网上查找搜集资料成为新的信息积累方式。当代语文教育,不仅重视课本这一基本的教材,还对新时期的学习方式做了尝试,把语文由原来的“以本为本”扩展为“大语文”、“社会语文”,试图实现学校内外、课堂内外和书本内外的沟通,努力与多彩的社会生活接轨。
二、网络时代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冲击
(一)师生角色的转变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讲,被动接受灌输的地位,转化为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主体地位。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层次较自由地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思维能力;教师也由“讲解者”自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入者,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样也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触发点,激发学生“我要学” “我能学好”的潜意识。
(二)教学过程的变化
通过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教学情景,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协商讨论,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通过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在“发现” “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学习内容的突破
语文教学不再拘泥于课本,拘泥于教学用书,而是面向社会的“大语文”,由此及彼、以点带面的扩散性思维是其突出的特点。丰富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对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重点,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与发挥,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拓宽了“大语文”教育的天地。
三、网络时代语文探究性学习流程
(一)准确定位,确定学习的主题
目标的定位应具体明确,范围过大则会造成材料杂乱,不易把握中心;目标过小,又会使材料少,论据无力。主题的确定可以采取以下程序:
1、教师提供范例。以单元课文为例,举例并简要讲解设计主题的论证,即:现实意义,有价值,与课文、生活有关,不是完全脱离了教材;可行性,能够找到材料,并进行阐述。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实际需要,初步确定自己的学习主题,简要列出选定该主题的原因。
3、全班交流,成立协作小组。根据选题的相同或相近,把学生分成几个协作小组。①这一过程是为了减少重复劳动,使学生的学习能深入化、系列化、创新化,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②小组成员以3--5人为宜,人少了,后面的整理、出版工作量太大;人多了,不易形成统一意见,效率会降低。 ③小组以自愿结合为主,教师要适当的调控,防止学习小组之间力量不平衡,影响后面的评比。
(二)科学论证,设计学习方案
进网络教室学习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这一过程可先由学生个人设计,草拟方案,然后小组商讨,相互补充,形成初步的学习方案。
1、之所以让小组讨论,是因为这样做可以集思广益,集中优势力量,是学习的方案更全面、科学。
2、在具体的学习中,这个方案还将根据收集的信息随时修改、完善。
3、教师侧重于指导学生选材的角度是否合理、可行。
4、一个好的学习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①我要研究什么?为什么想到研究它,主题论证 ②我想从哪几个方面去收集资料,具体目标设计 ③我想写一份关于……的报告,学习的预期成果
(三)细心探索,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同等的关系、合作的关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去论证,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学习,一起合作解决问题,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引导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主题思考的深刻程度和创新程度,也有效的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1、解决第一个问题,到哪里去找我需要的信息? ①集体指导学生如何迅速找到所需信息。 我们可以用5分钟时间示范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讲解时一步步的讲清要领,不必很细,具体的技巧让学生自己去摸索,以此体现自主学习的的真正内涵。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找资料,教师也可以预先找到一些相关的网站,把网址告诉学生,让学生按图索骥,这样可以节省时间。②个别指导学生的操作。由于学生的操作计算机的水平的差异,教师还需要不停的巡视,随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使技术不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障碍。解决这一问题,不宜用很多时间,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一种基本的工具。一般来说,整个过程平均用10分钟。
2、解决第二个问题 ,怎样整理这些信息?大量的信息往往让学生晕头转向,方寸大乱。教师可指导学生对照预定方案,判断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原来没有考虑但也能作为补充材料的,然后决定取舍。如学生无法判断,教师可用提问的形势启发、引导学生自己作出判断,但千万不能代替学生解决。找到材料后要及时保存,如果找得差不多了,可指导学生整理材料。整理时,要大刀阔斧的砍去冗余信息,尽可能保留精要的材料。 在学习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并组织成文。成文前,小组成员可进行文章的构思讨论,具体细节的撰写可分头进行。
(四)风采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一个阶段后,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通过WORD文档的形式展示,每组派代表上台讲述本组成员学习的成果,师生共同评价。评价的标准应着眼于观点的创新和思路的严密两方面上。有条件的话,可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校园网上发布(或以专题报道的形式在校园广播站播出),并及时的将成果编订成册。这一阶段,实际上是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效的巩固。当学生看到自己辛勤劳动取得成果时,学生就会获得发自内心的成就感,這种成就感能增强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产生团体归属的发展意识。所以绝对不能因节约时间而忽视这个环节。
总之, 将网络环境和语文教学充分整合,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之路,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个新天地。
山东省莱西市工银第四希望小学 266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