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对话互动”式教学,这个对话互动过程是一个探究与创新,共享与合作的过程,是一个激发师生个体生命鲜活,实现师生个体生命成长的过程。
关键词:对话互动;拓展思维;营造氛围;丰富形式;总结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100-01
“对话互动”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是针对现今普遍存在的“灌输——接受”式教学而提出的。它可以实现师生经验共享,促进学生发现自我,形成个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互动教学的主要形式有师生对话互动,生生对话互动。这个对话互动过程是一个探究与创新,共享与合作的过程,是一个激发师生个体生命鲜活,实现师生个体生命成长的过程。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对话互动”式教学激活课堂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我的体会主要有:
一、指導预习,创设情境,设疑导入,是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对话互动”效果的重要前提
1.指导预习,有利于学生积累对话素材
众所周知,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预习中能发现问题,发现疑难点,有利于事先寻找资料加强理解,有较充裕的时间对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质疑,从而有利于参与课堂对话互动。
从教材层面讲,书中有不少文章感染力很强,但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距离学生的实际都很遥远,这造成学生对话交流的障碍和理解课文的障碍。因此教这类课文,就要指导学生课前充分收集相关资料,为课堂对话积累素材。
2.运用媒体,有利于学生进入预设情境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富有灵性的世界,每一段文字都可以生发许多对话的话题。教师要找准切入口,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声像具备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对话互动,在富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体验五彩斑斓的生活,感悟善恶美丑的人性,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电教媒体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创设仿真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还能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引导对话的优秀搭档。
3.设疑导入,有利于学生激活思维潜能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审题是教学的开端。学生对课题提出疑问,由题置疑,既为学习课文内容提供铺垫,更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学习期待达到高潮。
二、营造平等,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是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对话互动”效果的重要保证
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创设了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氛围,营造出一种宽容的环境,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给学生自由创造的天地,才能让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和“心灵的自由”,才能让“对话互动”式教学散发出充满浓浓人情韵味的馨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实、最诚挚的情感,是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对话互动的前提和保证。
三、丰富对话形式,挖掘对话“点”,是提高“对话互动”效果的重要手段
1.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情感互动
“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来思维的。”在教学中如能适当地运用音乐、图片、语言描绘、动画等创设表演情境,能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在积极情绪的推动下,学生“进入”文本,在表演中强化对语言的揣摩,对情感的体验;在对话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语言。
学生全身心地在教师创设的生动的表演情境中触摸语言。从生生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不仅理解了“邀请、尝、香甜”这些词,而且在语言实践中学会了正确运用。此时,学生的表达已不是对文本语言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对话实现文本语言的实践与再创造。同时,学生还感受着人际交往的热情与乐趣,享受着秋天丰收的喜悦。
2.让学生在“补白”中体验心灵互动
“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补白”能驱遣读者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建立起读者与文本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文本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
3.让学生在“辩论”中体验思想互动
教师在引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些独特的感受能够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民主的对话,让学生在沙龙式的课堂思辨中擦出创新的火花,同时在辩论中学生学会合作与共享,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四、认真总结评价,培养学生能力,是提高“互动对话”效果的必要环节
1.利用总结提升对话内涵
总结既要对课文进行回顾,还要让思维得到深化、拓展,并在回顾与拓展中提升对话的内涵。
2.利用评价提高对话能力
民主式的自评、互评等多元参与的互动评价,能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
评价对话中,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形成了积极、友好的人际关系,还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
总之,“对话互动”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多向互动与对话,是每个参与者共同分享知识、智慧、精神、情感,共同建构人生意义的平台。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关键词:对话互动;拓展思维;营造氛围;丰富形式;总结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8)05-100-01
“对话互动”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是针对现今普遍存在的“灌输——接受”式教学而提出的。它可以实现师生经验共享,促进学生发现自我,形成个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互动教学的主要形式有师生对话互动,生生对话互动。这个对话互动过程是一个探究与创新,共享与合作的过程,是一个激发师生个体生命鲜活,实现师生个体生命成长的过程。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对话互动”式教学激活课堂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我的体会主要有:
一、指導预习,创设情境,设疑导入,是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对话互动”效果的重要前提
1.指导预习,有利于学生积累对话素材
众所周知,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预习中能发现问题,发现疑难点,有利于事先寻找资料加强理解,有较充裕的时间对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质疑,从而有利于参与课堂对话互动。
从教材层面讲,书中有不少文章感染力很强,但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距离学生的实际都很遥远,这造成学生对话交流的障碍和理解课文的障碍。因此教这类课文,就要指导学生课前充分收集相关资料,为课堂对话积累素材。
2.运用媒体,有利于学生进入预设情境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富有灵性的世界,每一段文字都可以生发许多对话的话题。教师要找准切入口,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声像具备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对话互动,在富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体验五彩斑斓的生活,感悟善恶美丑的人性,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电教媒体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创设仿真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还能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引导对话的优秀搭档。
3.设疑导入,有利于学生激活思维潜能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审题是教学的开端。学生对课题提出疑问,由题置疑,既为学习课文内容提供铺垫,更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学习期待达到高潮。
二、营造平等,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是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对话互动”效果的重要保证
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创设了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氛围,营造出一种宽容的环境,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给学生自由创造的天地,才能让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和“心灵的自由”,才能让“对话互动”式教学散发出充满浓浓人情韵味的馨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实、最诚挚的情感,是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对话互动的前提和保证。
三、丰富对话形式,挖掘对话“点”,是提高“对话互动”效果的重要手段
1.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情感互动
“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来思维的。”在教学中如能适当地运用音乐、图片、语言描绘、动画等创设表演情境,能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在积极情绪的推动下,学生“进入”文本,在表演中强化对语言的揣摩,对情感的体验;在对话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语言。
学生全身心地在教师创设的生动的表演情境中触摸语言。从生生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不仅理解了“邀请、尝、香甜”这些词,而且在语言实践中学会了正确运用。此时,学生的表达已不是对文本语言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对话实现文本语言的实践与再创造。同时,学生还感受着人际交往的热情与乐趣,享受着秋天丰收的喜悦。
2.让学生在“补白”中体验心灵互动
“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补白”能驱遣读者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建立起读者与文本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文本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
3.让学生在“辩论”中体验思想互动
教师在引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些独特的感受能够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民主的对话,让学生在沙龙式的课堂思辨中擦出创新的火花,同时在辩论中学生学会合作与共享,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四、认真总结评价,培养学生能力,是提高“互动对话”效果的必要环节
1.利用总结提升对话内涵
总结既要对课文进行回顾,还要让思维得到深化、拓展,并在回顾与拓展中提升对话的内涵。
2.利用评价提高对话能力
民主式的自评、互评等多元参与的互动评价,能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
评价对话中,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形成了积极、友好的人际关系,还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
总之,“对话互动”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多向互动与对话,是每个参与者共同分享知识、智慧、精神、情感,共同建构人生意义的平台。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就会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