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微课”贯穿化学实验教学的始终,能有效促进学生实验探究.课前着重基于学生学习需求和状况,指导其自主预习.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实验器材、原理及其过程,侧重引导他们探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课后总结实验过程的得失,反思和优化“微课”导学.
关键词:微课;导学;二氧化碳制取;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4-0086-02
收稿日期:2020-02-15
作者简介:陈玉洁(1989.10-),女,江苏省扬州人,本科,从事初中化学教学与研究.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现象、揭示本质的重要手段.实验课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还要注重实验操作、方法、技巧等能力的养成.引入“微课导学”模式,就是以“微课”为媒,来指导学生自主实验,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微课导学”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步法,课前以“引学”为主,分析学生需求,制作微课件,倡导自主预习,提出问题.课中以“情境创设”为主,发挥分组合作、釋疑解惑,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馈.课后以“反思”为主,总结学生学习效果,分享学生作品,巩固知识点并强化练习.以“二氧化碳制取实验”为例,探讨如何进行“微课导学”.
一、分析学生,制作微课,做好课前预习
“微课导学”是利用把“微课”渗透到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在不同学习阶段,分析学生学习需求.上课之前,微课的应用在于引导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状况,优化学习任务,厘清本节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发预习所学内容.在“二氧化碳制取实验”中,“微课”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展示实验原理,以CaCO3+2HCl=====CaCl2+H2O+CO2↑化学反应为主线,让学生认识实验中的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如二氧化碳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在实验中需要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生成的气体.同时,预习实验装置,了解实验方法和过程,如怎样检查装置气密性、之后的实验流程及基本操作、怎样知道已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在课前预习微视频设计中,根据实验目标,木炭燃烧也可以制取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比较这些不同的物质状态和反应条件,分析选择实验药品和发生装置的一般思路.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深化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最后,通过微课与导学案的结合,让学生根据微课,了解二氧化碳制取的相关知识,并自主完成本节学习任务.
二、展示实验过程,释疑解惑,促进学生探究
在二氧化碳制取实验中,课堂微课的设计,在于指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药品,以及进行实验装置的搭建与应用.在该实验中,主要反应物有稀盐酸、石灰石或大理石,仪器有导管、集气瓶、锥形瓶、长颈漏斗、橡胶塞等.结合微课,明确实验具体任务,科学分配好各组人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二氧化碳制取实验操作.在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过程,正确记录实验的各项数据.通常,在分组规模上,以5~6人为宜,便于对整个实验任务进行有效分解,同时做到人人参与.参照导学案,结合实验环境,探讨整个实验过程应该注意的事项:对各个装置、器材的安装时要操作规范,如大理石或石灰石在夹取时应该用镊子,不能用手;在装入锥形瓶时,要“一横、二放、三竖”;在插入导管时,要确保导管与橡胶塞对接规范,导管不宜露出橡胶塞过长;在实验中添加稀盐酸时,长颈漏斗下端要形成液封,避免气体逸出;由于该实验的目标是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对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这时集气瓶中的导管要尽量伸入底部.由于实验操作方法细碎,借助于分组合作实验,可以让学生进行多方交流,避免操作不当,损坏实验仪器,引发实验事故.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其他阻碍,教师通过旁站或巡视,对学生实验过程进行观察,了解学生需求,主动参与到学生实验中,为学生释疑解惑,鼓励和指导学生化解实验难题.二氧化碳制取实验方案的设计,还要求学生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记录,结合小组讨论,来优化实验方案.实验完成后,对各小组实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实验数据,推导实验结论.需要强调的是,实验探究环节,是“微课导学”的关键点.引入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走进实验、动手操作实验,展现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间互助、互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对于二氧化碳的制取,还会伴有不同的深入思考,如二氧化碳在收集时,如何多种途径判断收集满瓶?在检验二氧化碳时,除了用澄清石灰水,其它方法是否可行?药品选择上,为什么不用浓盐酸?不用稀硫酸?为什么不用纯碳酸钙、不用碳酸钠?等等.通过带有问题走进“微课”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微课,多次反复观看实验探究过程,并将之应用到合作探究中,更好的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帮助学生在群策群力下,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目标.
三、总结实验过程,反思与改进“微课导学”
“微课导学”是将发展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为目标,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共同动手参与实验,发展和提升学生实验素养.“微课导学”模式的应用,教师应付出多倍的努力.如在预习阶段的微课设计上,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结合教学目标,细化学习任务,推进学生全面预习.在实验探究环节,重点是展示实验原理,熟悉实验装置,把握实验操作方法.通过“微课导学”,学生可以从微课观看中,逐渐了解、认识、掌握二氧化碳制取的方法,熟悉整个实验步骤,加深对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技能的巩固.考虑到实验教学中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能够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设及作出相关的说明提醒,让学生在多次观摩中,把握要点.在课后环节,教师要展示学生实验过程,再次巩固实验要点,加深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总结“微课导学”的优势,以及存在哪些不足.
总之,“微课导学”授课模式的关键是将“微课”与“导学案”进行整合,衔接课前、课中与课后,来辅助实验教学,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索彦霞,巩璐雲,杨月苹. “微课导学”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的应用——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9):93-96.
[2]张兵.“微课导学”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的运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2):35.
[3]宋振云,巩同瑜.微课导学在初中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2):47.
[责任编辑:季春阳]
关键词:微课;导学;二氧化碳制取;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4-0086-02
收稿日期:2020-02-15
作者简介:陈玉洁(1989.10-),女,江苏省扬州人,本科,从事初中化学教学与研究.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现象、揭示本质的重要手段.实验课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还要注重实验操作、方法、技巧等能力的养成.引入“微课导学”模式,就是以“微课”为媒,来指导学生自主实验,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微课导学”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步法,课前以“引学”为主,分析学生需求,制作微课件,倡导自主预习,提出问题.课中以“情境创设”为主,发挥分组合作、釋疑解惑,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馈.课后以“反思”为主,总结学生学习效果,分享学生作品,巩固知识点并强化练习.以“二氧化碳制取实验”为例,探讨如何进行“微课导学”.
一、分析学生,制作微课,做好课前预习
“微课导学”是利用把“微课”渗透到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在不同学习阶段,分析学生学习需求.上课之前,微课的应用在于引导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状况,优化学习任务,厘清本节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发预习所学内容.在“二氧化碳制取实验”中,“微课”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展示实验原理,以CaCO3+2HCl=====CaCl2+H2O+CO2↑化学反应为主线,让学生认识实验中的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如二氧化碳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在实验中需要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生成的气体.同时,预习实验装置,了解实验方法和过程,如怎样检查装置气密性、之后的实验流程及基本操作、怎样知道已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在课前预习微视频设计中,根据实验目标,木炭燃烧也可以制取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比较这些不同的物质状态和反应条件,分析选择实验药品和发生装置的一般思路.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深化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最后,通过微课与导学案的结合,让学生根据微课,了解二氧化碳制取的相关知识,并自主完成本节学习任务.
二、展示实验过程,释疑解惑,促进学生探究
在二氧化碳制取实验中,课堂微课的设计,在于指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药品,以及进行实验装置的搭建与应用.在该实验中,主要反应物有稀盐酸、石灰石或大理石,仪器有导管、集气瓶、锥形瓶、长颈漏斗、橡胶塞等.结合微课,明确实验具体任务,科学分配好各组人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二氧化碳制取实验操作.在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过程,正确记录实验的各项数据.通常,在分组规模上,以5~6人为宜,便于对整个实验任务进行有效分解,同时做到人人参与.参照导学案,结合实验环境,探讨整个实验过程应该注意的事项:对各个装置、器材的安装时要操作规范,如大理石或石灰石在夹取时应该用镊子,不能用手;在装入锥形瓶时,要“一横、二放、三竖”;在插入导管时,要确保导管与橡胶塞对接规范,导管不宜露出橡胶塞过长;在实验中添加稀盐酸时,长颈漏斗下端要形成液封,避免气体逸出;由于该实验的目标是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对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这时集气瓶中的导管要尽量伸入底部.由于实验操作方法细碎,借助于分组合作实验,可以让学生进行多方交流,避免操作不当,损坏实验仪器,引发实验事故.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其他阻碍,教师通过旁站或巡视,对学生实验过程进行观察,了解学生需求,主动参与到学生实验中,为学生释疑解惑,鼓励和指导学生化解实验难题.二氧化碳制取实验方案的设计,还要求学生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记录,结合小组讨论,来优化实验方案.实验完成后,对各小组实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实验数据,推导实验结论.需要强调的是,实验探究环节,是“微课导学”的关键点.引入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走进实验、动手操作实验,展现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间互助、互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对于二氧化碳的制取,还会伴有不同的深入思考,如二氧化碳在收集时,如何多种途径判断收集满瓶?在检验二氧化碳时,除了用澄清石灰水,其它方法是否可行?药品选择上,为什么不用浓盐酸?不用稀硫酸?为什么不用纯碳酸钙、不用碳酸钠?等等.通过带有问题走进“微课”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微课,多次反复观看实验探究过程,并将之应用到合作探究中,更好的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帮助学生在群策群力下,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目标.
三、总结实验过程,反思与改进“微课导学”
“微课导学”是将发展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为目标,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共同动手参与实验,发展和提升学生实验素养.“微课导学”模式的应用,教师应付出多倍的努力.如在预习阶段的微课设计上,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结合教学目标,细化学习任务,推进学生全面预习.在实验探究环节,重点是展示实验原理,熟悉实验装置,把握实验操作方法.通过“微课导学”,学生可以从微课观看中,逐渐了解、认识、掌握二氧化碳制取的方法,熟悉整个实验步骤,加深对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技能的巩固.考虑到实验教学中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能够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设及作出相关的说明提醒,让学生在多次观摩中,把握要点.在课后环节,教师要展示学生实验过程,再次巩固实验要点,加深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总结“微课导学”的优势,以及存在哪些不足.
总之,“微课导学”授课模式的关键是将“微课”与“导学案”进行整合,衔接课前、课中与课后,来辅助实验教学,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索彦霞,巩璐雲,杨月苹. “微课导学”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的应用——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9):93-96.
[2]张兵.“微课导学”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的运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2):35.
[3]宋振云,巩同瑜.微课导学在初中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2):47.
[责任编辑:季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