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介发展到今天,已经不能简单地用“战国割据”来形容了,互联网的出现让已有几百年历史的报业转瞬间变为了传统媒体,4.5亿的新浪网网民点击“神六”发射更是让报人个个瞠目结舌。①当前,由互联网衍生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新媒体更有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同广电等传媒一起致使报业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它们疯狂抢占广告市场,千方百计地吸引受众,其出击之迅猛、力量之强大,使报业生存发展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在这种情势下,“突围”成了唯一活路,而创新则是必由之路。
新媒体给报业带来的冲击
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媒介大战中,新媒体以其技术优势尤为活跃,在受到受众广泛关注的同时,也给报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新媒体分流报纸的受众群。
当今门户网站在传递信息方面以其量大、全天候、即时、互动等绝对优势,正在取代报纸的地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人数达到1.37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达到1700万人,截至2007年6月已经达到1.62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达到4430万人。②另有调查数据显示,在针对2600位网络使用者所进行的媒体消费行为调查中,有60.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比起前一年花在网络上的时间更多了,其中减少看报纸的人有30.3%。有意思的是,这种情况并未因年纪有所差异,几乎所有年龄层都增加了上网时间。而针对北京市场的调查显示,北京综合性报纸读者的平均年龄超过41岁,报纸读者的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③
二是新媒体抢占报业的经营市场。
2005年中国报业出现了战略“拐点”,各大报业广告市场纷纷跌入低谷。仅以《北京青年报》为例,8月作为“中国传媒海外第一股”的北青传媒股价一路走低,跌破发行价,其公布的截至6月底的半年业绩显示,上半年净利润17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6630.9万元大降99.7%;其营业收入总计为3.68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138亿元下跌28.32%。④2006年,中国报业延续2005年的低迷状态,虽实现了报业总量的增长,但据慧聪国际资讯的统计资料表明,2006年报纸经营总额为691.5亿元,同比增长5.97%,低于2005年的9.97%。⑤
同比新媒体的经营情况,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在2005年报业经营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网络经营却是一派红火。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网站的广告收入,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呈现持续性上扬:网易第二季度广告服务营收比上年同期增长30.8%,新浪第二季度广告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31%,搜狐广告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7%。⑥2006年,新浪广告营收为1.201亿美元,非广告营收为9280万美元,广告营收占总收入的近60%;搜狐总收入为1.34亿美元,其中广告收入为9180万美元,非广告收入为4250万美元,广告收入占总收入的近70%。⑦
三是新媒体分流传统媒体的编辑经营管理人才。
每一次商场上的人才“跳槽”都会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而报业人才向网络等新媒体的流转当然也会在新闻界产生不小的震荡。《环球企业家》原总经理兼执行主编李雨出任网易副总裁;《新京报》原副总编王跃春到搜狐任常务副总编;原《南方周末》记者王子恢加盟搜狐,任财经频道主编等。⑧这些人才流失的情况不但说明了报业微利经营时代的无奈,同时也说明新媒体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正在上升。
创新发展谋突围之路
有不少理论界人士都曾经预言,报纸将在不久的未来销声匿迹。照现在的形势看,报业真的已经发展到穷途末路了吗?网络媒体的“临界点”和报纸的“拐点”同时出现,绝不是偶然的,至少是已经给报业的生存拉响了预警。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机会与风险并存。中国的报业要在当今的媒介大战中寻求突围之路,就必须面对市场现实,积极创新。
第一是思维观念上的创新。作为传统巨人,老大哥权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墨守成规、坐以待毙只能是死路一条,居安思危、求变图存才是正确的选择。面对网络新媒体的冲击,报业市场的调整、重组和转型势在必然。观念引领行动,思路决定出路。身为报人,我们不能心中只有纸质新闻,更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于一份报纸,我们应该想到如何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去开发更多的报业终端产品。学习国内外兄弟报业的最新产业化经验,结合自身条件和环境,积极打造新的优势报业产业品牌,令人欣喜的是,已有的各种手机报、电子报等已经提前迈出了向网络空间发展的步伐。
第二是报业经营管理的体制创新。体制改革已是老生常谈,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发展,文化间贸易的壁垒终将被打破,数字化时代要求我们必须适应形势的需求,依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由于报纸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报社不能按照现代企业经营方式进行管理,一些报人甚至不懂市场风险、不懂经营策略,目前在实际经营中这种体制性弊病凸现,已经加重技术落后和市场变化带来的后果。报纸与新媒体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新老技术的竞争,更是资本和体制之间的竞争。但是体制的创新必须在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尊重新闻规律的基础上,依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因地而异,因报而异。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于2005年更名为南方传媒集团,从办报集团转变为集团办报。这显然只是一个开端。
第三是用高科技对报纸终端产品的创新,拓展多元化的发展空间。新技术既然可以成就新媒体,当然也可以成就传统报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新媒体的长处,围绕网络进行报业的空间开发建设已经成为必然,网上看报已经成为个性时尚。因此与网络的融合发展是报业的必然选择,是在共生共荣中求得长远发展的战略机遇。《浙江日报》在推出手机报之后,又推出了全国首家数字报,直接体现现有版面,兼发声、下载、检索、链接视频等功能于一体;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在国内首次成规模推出实用性的电子纸报纸——《宁波播报》;不用剪刀和糨糊就可以完成剪报收藏信息工作的《大连日报》版面条码创新;《天津日报》成功上星,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卫星报纸销售系统的中文报纸,实现了在全球同步发行的可能。⑨这些都是我国报业在技术创新中,实现以内容为重心向以形态为重心转型的代表。
第四,创新经营管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把握核心竞争力,重塑报业品牌及其公信力。新媒体之所以能迅速吸引不少受众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它的海量信息。而对信息的采集、核实、归类、分析都是传统报业的优势所在。由于在现有政策条件下,报纸等传统媒体握有原创性新闻的采访权和发布权,十多年来,网络传播的新闻几乎全部都是传统媒体提供的,网络扮演的角色是二次传播。因此传统报业要想继续稳稳地立足于媒介市场,就必须把做好内容和增强社会公信力放在首位,把提供优质的新闻内容作为竞争的重点,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创新经营管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强化报社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一定能办出有特色的时代报纸。
创新是数字化时代对传统报纸的呼唤,创新是媒介大战报业突围的必由之路。只有创新,报业才能抵御市场风险,才能继续立足并发展,也只有创新,报业才能真正拥有未来。
注释:
①③④⑥吴海民:《中国媒体大变局——报业的未来走势和京华时报的战略选择》,《今传媒》,2005(12)。
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com.cn。
⑤⑦《2006年中国报业盘点》,人民网—北方传媒研究,http://www.gxnews.com.cn。
⑧吴云:《论新旧媒体的竞争与融合》,来源于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⑨张金海等:《2006年中国传媒创新趋势》,《中国广告》,2007(2)。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施宇
新媒体给报业带来的冲击
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媒介大战中,新媒体以其技术优势尤为活跃,在受到受众广泛关注的同时,也给报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新媒体分流报纸的受众群。
当今门户网站在传递信息方面以其量大、全天候、即时、互动等绝对优势,正在取代报纸的地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人数达到1.37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达到1700万人,截至2007年6月已经达到1.62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达到4430万人。②另有调查数据显示,在针对2600位网络使用者所进行的媒体消费行为调查中,有60.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比起前一年花在网络上的时间更多了,其中减少看报纸的人有30.3%。有意思的是,这种情况并未因年纪有所差异,几乎所有年龄层都增加了上网时间。而针对北京市场的调查显示,北京综合性报纸读者的平均年龄超过41岁,报纸读者的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③
二是新媒体抢占报业的经营市场。
2005年中国报业出现了战略“拐点”,各大报业广告市场纷纷跌入低谷。仅以《北京青年报》为例,8月作为“中国传媒海外第一股”的北青传媒股价一路走低,跌破发行价,其公布的截至6月底的半年业绩显示,上半年净利润17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6630.9万元大降99.7%;其营业收入总计为3.68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138亿元下跌28.32%。④2006年,中国报业延续2005年的低迷状态,虽实现了报业总量的增长,但据慧聪国际资讯的统计资料表明,2006年报纸经营总额为691.5亿元,同比增长5.97%,低于2005年的9.97%。⑤
同比新媒体的经营情况,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在2005年报业经营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网络经营却是一派红火。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网站的广告收入,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呈现持续性上扬:网易第二季度广告服务营收比上年同期增长30.8%,新浪第二季度广告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31%,搜狐广告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7%。⑥2006年,新浪广告营收为1.201亿美元,非广告营收为9280万美元,广告营收占总收入的近60%;搜狐总收入为1.34亿美元,其中广告收入为9180万美元,非广告收入为4250万美元,广告收入占总收入的近70%。⑦
三是新媒体分流传统媒体的编辑经营管理人才。
每一次商场上的人才“跳槽”都会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而报业人才向网络等新媒体的流转当然也会在新闻界产生不小的震荡。《环球企业家》原总经理兼执行主编李雨出任网易副总裁;《新京报》原副总编王跃春到搜狐任常务副总编;原《南方周末》记者王子恢加盟搜狐,任财经频道主编等。⑧这些人才流失的情况不但说明了报业微利经营时代的无奈,同时也说明新媒体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正在上升。
创新发展谋突围之路
有不少理论界人士都曾经预言,报纸将在不久的未来销声匿迹。照现在的形势看,报业真的已经发展到穷途末路了吗?网络媒体的“临界点”和报纸的“拐点”同时出现,绝不是偶然的,至少是已经给报业的生存拉响了预警。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机会与风险并存。中国的报业要在当今的媒介大战中寻求突围之路,就必须面对市场现实,积极创新。
第一是思维观念上的创新。作为传统巨人,老大哥权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墨守成规、坐以待毙只能是死路一条,居安思危、求变图存才是正确的选择。面对网络新媒体的冲击,报业市场的调整、重组和转型势在必然。观念引领行动,思路决定出路。身为报人,我们不能心中只有纸质新闻,更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于一份报纸,我们应该想到如何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去开发更多的报业终端产品。学习国内外兄弟报业的最新产业化经验,结合自身条件和环境,积极打造新的优势报业产业品牌,令人欣喜的是,已有的各种手机报、电子报等已经提前迈出了向网络空间发展的步伐。
第二是报业经营管理的体制创新。体制改革已是老生常谈,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发展,文化间贸易的壁垒终将被打破,数字化时代要求我们必须适应形势的需求,依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由于报纸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报社不能按照现代企业经营方式进行管理,一些报人甚至不懂市场风险、不懂经营策略,目前在实际经营中这种体制性弊病凸现,已经加重技术落后和市场变化带来的后果。报纸与新媒体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新老技术的竞争,更是资本和体制之间的竞争。但是体制的创新必须在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尊重新闻规律的基础上,依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因地而异,因报而异。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于2005年更名为南方传媒集团,从办报集团转变为集团办报。这显然只是一个开端。
第三是用高科技对报纸终端产品的创新,拓展多元化的发展空间。新技术既然可以成就新媒体,当然也可以成就传统报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新媒体的长处,围绕网络进行报业的空间开发建设已经成为必然,网上看报已经成为个性时尚。因此与网络的融合发展是报业的必然选择,是在共生共荣中求得长远发展的战略机遇。《浙江日报》在推出手机报之后,又推出了全国首家数字报,直接体现现有版面,兼发声、下载、检索、链接视频等功能于一体;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在国内首次成规模推出实用性的电子纸报纸——《宁波播报》;不用剪刀和糨糊就可以完成剪报收藏信息工作的《大连日报》版面条码创新;《天津日报》成功上星,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卫星报纸销售系统的中文报纸,实现了在全球同步发行的可能。⑨这些都是我国报业在技术创新中,实现以内容为重心向以形态为重心转型的代表。
第四,创新经营管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把握核心竞争力,重塑报业品牌及其公信力。新媒体之所以能迅速吸引不少受众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它的海量信息。而对信息的采集、核实、归类、分析都是传统报业的优势所在。由于在现有政策条件下,报纸等传统媒体握有原创性新闻的采访权和发布权,十多年来,网络传播的新闻几乎全部都是传统媒体提供的,网络扮演的角色是二次传播。因此传统报业要想继续稳稳地立足于媒介市场,就必须把做好内容和增强社会公信力放在首位,把提供优质的新闻内容作为竞争的重点,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创新经营管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强化报社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一定能办出有特色的时代报纸。
创新是数字化时代对传统报纸的呼唤,创新是媒介大战报业突围的必由之路。只有创新,报业才能抵御市场风险,才能继续立足并发展,也只有创新,报业才能真正拥有未来。
注释:
①③④⑥吴海民:《中国媒体大变局——报业的未来走势和京华时报的战略选择》,《今传媒》,2005(12)。
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com.cn。
⑤⑦《2006年中国报业盘点》,人民网—北方传媒研究,http://www.gxnews.com.cn。
⑧吴云:《论新旧媒体的竞争与融合》,来源于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⑨张金海等:《2006年中国传媒创新趋势》,《中国广告》,2007(2)。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