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使得现在人们的自身免疫系统日益底下,这就使得人们对于抗生素的使用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人们的健康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就对西药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研究,希望对我国的医疗事业提供帮助。
【关键词】西药抗生素;不良反应;研究
一、如何安全的使用抗生素
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已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抗生素药物不良反應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抗生素指的是微生物或者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是抗病原体或者具有其他活性。神经外科感染特别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是对比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对年纪较大,以及免疫功用按捺病人更容易发作。别的神经外科手术时间长,很多失血后输血,脑脊液漏,放置脑脊液外引流管,都是导致术后感染的风险要素。有文献指出,输血与抗生素耐药有关,输血病人术后感染风险性是未输血病人的5倍,承受输血病人免疫系统处于按捺状况,同时,抗生素使用更易导致菌群失调,导致抗生素耐药发作。抗生素可以对某些别的类型的日子细胞发挥发育功用的化学物质起到搅扰效果,因而抗生素在医学治疗中发挥了无穷的效果,有用改进了病人的日子质量。但是抗生素同时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如抗生素应用时间过长或者用药量不正确,甚至患者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客观因素都可能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常见的抗生素造成的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
1、毒性反应,毒性反应就是因为抗生素应用时间过长或者用药量不正确造成患者肝脏、肾脏、胃肠等人体器官出现毒性作用。
2、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属于非正常的免疫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且此反应容易被患者忽略,因而存在造成无法弥补伤害的潜在危险。
3、细菌耐药性发生改变,由于长期使用同种抗生素等原因,造成患者出现耐药菌株。
4、二重感染,二重感染指的是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感染,新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与原发病不一样,且并无特殊的症候表现,不容易被患者发现,造成较大的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往往会导致患者住院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造成患者生命危险并能够导致患者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致癌、致畸、突变(致基因突变),特别是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严重时会引起患者死亡。而应用抗生素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的比率较大,因此对于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患者进行适度的护理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十分重要。
三、研究结果显示
2216例患者共21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9.79%,共244例次,其中过敏性休克47例次19.26%)、皮疹44例次(18.03%)、高热37例次(15.17%)、恶心及呕吐33例次(13.56%)为高发不良反应。其余不良反应分别为寒战28例次(11.47%)、呼吸不畅20例次(8.17%)、高血压18例次(7.37%)、喉水肿15例次(6.14%)等。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中,青霉素G72例(33.18%)、头孢曲松钠54例(24.88%)、头孢拉定32例(14.75%)占主要。其余药品分别为头孢唑林钠21例(9.67%)、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10例(4.61%)、头孢地嗪钠6例(2.76%)这与周方红等的研究结果相同,这是由于本文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护理对策,其中,实施正确的采集标本方法、严格的药敏检测、针对性使用抗生素为几个基本原则,在此护理措施下,不但能够准确控制抗生素用量,减小毒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治疗顺利进行,从而达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运用抗生素之前有必要准确诊断是不是为细菌感染,有必要收集标本做细菌培育,药物灵敏菌试验,才干准确运用抗生素,医护人员要了解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熟练掌握其抗菌谱、适应证、忌讳证、制剂、剂量、给药路径及办法等,并了解病人的用药状况,过敏史,以削减和防止不良反应的发作。一起,监测血液及生化指标;监测血药浓度,肾功、肝功、听力;留意药物配伍忌讳,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活跃采纳措施,若发作过敏反应,应立即抢救。
四、相应的护理措施
1、常规护理: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一是用药护理,患者用药量、用药频度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用药过程中严格实施“五个准确”查对制度以及“四查十对”用药流程,四查为查处方,查药品,查配伍禁忌,查用药合理性,十对内容包括对科别,对姓名,对年龄;对药名,对剂型,对规格,对数量;对药品性状,对用法用量;对临床诊断,发现不确定因素后要立即与开药医生进行核实。进行头孢菌素、青霉素、链霉素等容易引发过敏的药物,在应用前必须实施皮试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用药,阴性患者用药,且皮试前应该对患者问询三史,确认患者无过敏史。进行皮试后不能对皮丘进行触碰,不适症状及时向医生寻求帮助。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及年龄等实际情况调节静脉滴注的速度,告诉患者切勿自行调节速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向医生报告。
2、针对性护理措施: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首先对患者耐药性进行测试,采集合适的微生物标本进行检测,并且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就完成药敏检测,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尿液标本注意选取患者清晨第一次清洁的中段尿液标本,血标本要确保避免患者出现高热或者寒战时采集,在标本采集完成后立即送检,避免出现标本污染的情况。用药过程中,为了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护理人员应该根据药物半衰期进行间隔用药。为了尽量减小抗生素抗菌效果受到的影响,抗生素为粉末制剂并且选择静脉滴注或者肌注时,要在注意配伍禁忌的基础上现用现配。由于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容易受到进食的影响以及其他联合使用的药物影响,因此患者必须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饮食或者使用其他药物,避免错误的合用导致毒性的出现,引发不良反应。腹泻是抗生素使用的最常见不良反应,这是因为抗生素的使用容易造成二重感染,治疗过程中,护士需要对患者大便情况进行严格观察,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后及时向医生报告对症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挑选药物时应将用药的安全性放在首位,了解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根据医治意图挑选合理的抗菌药物。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纳决断办法,如停药或换药。若呈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纳抢救办法。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防止和弥补都是行之有效的。合理运用抗生素,注重病人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安全用药,确保病人生命健康,削减不良反应的发作有重要的含义。
参考文献:
[1]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7.
[2]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J].医药导报,2009,239.
[3]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
【关键词】西药抗生素;不良反应;研究
一、如何安全的使用抗生素
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已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抗生素药物不良反應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抗生素指的是微生物或者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是抗病原体或者具有其他活性。神经外科感染特别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是对比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对年纪较大,以及免疫功用按捺病人更容易发作。别的神经外科手术时间长,很多失血后输血,脑脊液漏,放置脑脊液外引流管,都是导致术后感染的风险要素。有文献指出,输血与抗生素耐药有关,输血病人术后感染风险性是未输血病人的5倍,承受输血病人免疫系统处于按捺状况,同时,抗生素使用更易导致菌群失调,导致抗生素耐药发作。抗生素可以对某些别的类型的日子细胞发挥发育功用的化学物质起到搅扰效果,因而抗生素在医学治疗中发挥了无穷的效果,有用改进了病人的日子质量。但是抗生素同时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如抗生素应用时间过长或者用药量不正确,甚至患者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客观因素都可能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常见的抗生素造成的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
1、毒性反应,毒性反应就是因为抗生素应用时间过长或者用药量不正确造成患者肝脏、肾脏、胃肠等人体器官出现毒性作用。
2、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属于非正常的免疫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且此反应容易被患者忽略,因而存在造成无法弥补伤害的潜在危险。
3、细菌耐药性发生改变,由于长期使用同种抗生素等原因,造成患者出现耐药菌株。
4、二重感染,二重感染指的是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感染,新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与原发病不一样,且并无特殊的症候表现,不容易被患者发现,造成较大的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往往会导致患者住院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造成患者生命危险并能够导致患者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致癌、致畸、突变(致基因突变),特别是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严重时会引起患者死亡。而应用抗生素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的比率较大,因此对于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患者进行适度的护理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十分重要。
三、研究结果显示
2216例患者共21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9.79%,共244例次,其中过敏性休克47例次19.26%)、皮疹44例次(18.03%)、高热37例次(15.17%)、恶心及呕吐33例次(13.56%)为高发不良反应。其余不良反应分别为寒战28例次(11.47%)、呼吸不畅20例次(8.17%)、高血压18例次(7.37%)、喉水肿15例次(6.14%)等。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中,青霉素G72例(33.18%)、头孢曲松钠54例(24.88%)、头孢拉定32例(14.75%)占主要。其余药品分别为头孢唑林钠21例(9.67%)、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10例(4.61%)、头孢地嗪钠6例(2.76%)这与周方红等的研究结果相同,这是由于本文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护理对策,其中,实施正确的采集标本方法、严格的药敏检测、针对性使用抗生素为几个基本原则,在此护理措施下,不但能够准确控制抗生素用量,减小毒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治疗顺利进行,从而达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运用抗生素之前有必要准确诊断是不是为细菌感染,有必要收集标本做细菌培育,药物灵敏菌试验,才干准确运用抗生素,医护人员要了解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熟练掌握其抗菌谱、适应证、忌讳证、制剂、剂量、给药路径及办法等,并了解病人的用药状况,过敏史,以削减和防止不良反应的发作。一起,监测血液及生化指标;监测血药浓度,肾功、肝功、听力;留意药物配伍忌讳,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活跃采纳措施,若发作过敏反应,应立即抢救。
四、相应的护理措施
1、常规护理: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一是用药护理,患者用药量、用药频度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用药过程中严格实施“五个准确”查对制度以及“四查十对”用药流程,四查为查处方,查药品,查配伍禁忌,查用药合理性,十对内容包括对科别,对姓名,对年龄;对药名,对剂型,对规格,对数量;对药品性状,对用法用量;对临床诊断,发现不确定因素后要立即与开药医生进行核实。进行头孢菌素、青霉素、链霉素等容易引发过敏的药物,在应用前必须实施皮试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用药,阴性患者用药,且皮试前应该对患者问询三史,确认患者无过敏史。进行皮试后不能对皮丘进行触碰,不适症状及时向医生寻求帮助。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及年龄等实际情况调节静脉滴注的速度,告诉患者切勿自行调节速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向医生报告。
2、针对性护理措施: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首先对患者耐药性进行测试,采集合适的微生物标本进行检测,并且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就完成药敏检测,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尿液标本注意选取患者清晨第一次清洁的中段尿液标本,血标本要确保避免患者出现高热或者寒战时采集,在标本采集完成后立即送检,避免出现标本污染的情况。用药过程中,为了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护理人员应该根据药物半衰期进行间隔用药。为了尽量减小抗生素抗菌效果受到的影响,抗生素为粉末制剂并且选择静脉滴注或者肌注时,要在注意配伍禁忌的基础上现用现配。由于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容易受到进食的影响以及其他联合使用的药物影响,因此患者必须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饮食或者使用其他药物,避免错误的合用导致毒性的出现,引发不良反应。腹泻是抗生素使用的最常见不良反应,这是因为抗生素的使用容易造成二重感染,治疗过程中,护士需要对患者大便情况进行严格观察,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后及时向医生报告对症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挑选药物时应将用药的安全性放在首位,了解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根据医治意图挑选合理的抗菌药物。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纳决断办法,如停药或换药。若呈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纳抢救办法。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防止和弥补都是行之有效的。合理运用抗生素,注重病人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安全用药,确保病人生命健康,削减不良反应的发作有重要的含义。
参考文献:
[1]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7.
[2]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J].医药导报,2009,239.
[3]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