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破解无声早自习的难题,我采用了种种方法,先弄出声音再让学生主动发声,然后针对高考进行有效朗读,学生的得分率就有极大地提高,考试成功的成就感促使学生从“要我读”主动转变为“我要读”, 安静的早自习变得书声琅琅了。
关键词: 领读制 弄出声音 高考得分 激发主动性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这是多么有诗意的场景啊!曾几何时,校园里书声琅琅是我们的自豪和骄傲,更是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一种教学境界。
学生尤其是农村高中的学生不读课文的现象非常严重,农村高中学生是名副其实的成绩差,行为习惯差的“双差生 ”。早自习安静得像晚自习,晚自习吵闹得像早自习,这是农村高中学校自习课的常态,也是高中教学的病态。
如何让早晚自习回归本真,诊治没有声音的病态语文早自习,这是农村高中语文教师的首要课题。为了“把早自习弄出声音来 ”,使语文课堂返璞归真,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营造语文早自习的朗读氛围,把安静得像晚自习的“早自习” 弄出声音。
开始只能要求做到“眼——口”,能够读出声就是成功,能读成大声的“望天书”就是非常的成功了。
①认真听读,激发跟读。组织学生认真听别人朗读。在听读时,提出明确的要求,是听重音,还是课文大概内容,还是欣赏,还是学习表情……要告诉学生集中注意力,这样在抑扬顿挫的优美范读声中,学生会情不自禁的跟读,这就激发了学生想模仿着读的欲望。
②再用齐读,营造声势。全班齐读可以营造声势、烘托气氛 ,开始虽然免不了部分学生“滥竿充数”甚至全班唱读,但毕竟有声音了。
③读背结合,激发兴趣。《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中学语文课本中要求背诵的东西比较多,早自习明确背诵任务,先由语文课代表领读,全班齐读把早自习弄出声音后学生自由背诵。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结合运用,交替训练硬是用种种手段把安静的早自习弄出了声音,让安静的早自习变得书声琅琅。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由“要我读”到“我要读”,让学生被逼着弄出声音到主动发出声音。
成绩差、行为习惯差的“双差生”,我硬是用种种手段让他们弄出了声音.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要让学生由“要我读”到“我要读”就一定要激发出学生的朗读兴趣。
①用逐句领读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
通过领读,就可以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了解重音的确定、停顿的时机、节奏的掌握、语气的舒缓、感情的处理等,这种“授之以法”的、形象直观的朗读指导,更能对学生起到引导、启发、激励、帮助和感染的作用,激发了他们的朗读兴趣。
②倡导朗读形式的多样化,读出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当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并且对某篇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学生们渴望根据自己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通过朗读时富有个性的语气、感情处理来表达各自对文章的体会和见解。
三、明确高考方向,提高朗读的针对性、有效性。让学生不仅获得美的陶冶而且要体会到了取得考试高分的喜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被逼着弄出了声音,在多种形式的激励下,学生初次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但要学生真正的爱上朗读就必须明确高考方向,提高朗读的针对性、有效性。学生只有取得考试的高分才能更有动力认真读 、主动读。
① 针对基础知识进行“基础知识天天练”,早自习“基础知识天天读”。
将历年高考真题的语音题、字形题、成语题、名句填空组合为“基础知识天天练”, 利用早自习让语文课代表组织全班齐读“基础知识天天练”,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诵读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提高他们语文考试基础题的得分率,大多数同学都能得10分以上。考试的成就感就会促使学生主动的,自觉的在早自习大声朗读。
②针对高考18分的文言文阅读,8分的诗歌鉴赏,朗读才是万能的法宝。
高考文言文阅读要得高分就必须掌握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通假字等关键考点,让学生在早自习对关键考点认真朗读。这样文言基础夯实了,10分的翻译题得分自然就上去了。
高考8分的诗歌鉴赏,是所有学生的老大难。《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过大量的、深情的朗读对学生高考诗歌鉴赏也有极大的帮助。
③借说促读,巩固效果。
“读”是“说”的前提,“说”是“读”的后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定会在相互倾听、相互纠正中得到提高。说准确了,说流利了,那么在朗读指导中解决“正确、流利”的难题,也就轻而易举、水到渠成了。
得高分的成就感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朗读兴趣。高考作文既是语文考试成功的关键,又是学生的难题,学生要破解高考作文难题就必须积累大量的素材。我特别利用每堂课的前几分钟让全班学生轮流到讲台上讲三则作文材料。经过这种说读训练学生积累了大量作文素材,大多数同学60分高考作文都能得40分以上,考试得分高了,学生就会更有兴趣,更加主动的在早自习朗读这些作文材料。
为了破解无声早自习的难题,我应用了种种方法,先弄出声音再让学生主动发声,然后经过早自习针对高考基础题、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高考重要内容的朗读,学生的得分率就有极大地提高,考试成功的成就感促使学生就从“要我读”主动转变为“我要读”,安静的早自习变得书声琅琅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我们只有通过让学生朗读来提高其高考成绩,让考高分的成就感反过来促进学生主动朗读,让安静的早自习变得书声琅琅,让有效的朗读真正走进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达到“书味在胸中”的境界,那么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必将因朗读而精彩!
关键词: 领读制 弄出声音 高考得分 激发主动性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这是多么有诗意的场景啊!曾几何时,校园里书声琅琅是我们的自豪和骄傲,更是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一种教学境界。
学生尤其是农村高中的学生不读课文的现象非常严重,农村高中学生是名副其实的成绩差,行为习惯差的“双差生 ”。早自习安静得像晚自习,晚自习吵闹得像早自习,这是农村高中学校自习课的常态,也是高中教学的病态。
如何让早晚自习回归本真,诊治没有声音的病态语文早自习,这是农村高中语文教师的首要课题。为了“把早自习弄出声音来 ”,使语文课堂返璞归真,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营造语文早自习的朗读氛围,把安静得像晚自习的“早自习” 弄出声音。
开始只能要求做到“眼——口”,能够读出声就是成功,能读成大声的“望天书”就是非常的成功了。
①认真听读,激发跟读。组织学生认真听别人朗读。在听读时,提出明确的要求,是听重音,还是课文大概内容,还是欣赏,还是学习表情……要告诉学生集中注意力,这样在抑扬顿挫的优美范读声中,学生会情不自禁的跟读,这就激发了学生想模仿着读的欲望。
②再用齐读,营造声势。全班齐读可以营造声势、烘托气氛 ,开始虽然免不了部分学生“滥竿充数”甚至全班唱读,但毕竟有声音了。
③读背结合,激发兴趣。《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中学语文课本中要求背诵的东西比较多,早自习明确背诵任务,先由语文课代表领读,全班齐读把早自习弄出声音后学生自由背诵。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结合运用,交替训练硬是用种种手段把安静的早自习弄出了声音,让安静的早自习变得书声琅琅。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由“要我读”到“我要读”,让学生被逼着弄出声音到主动发出声音。
成绩差、行为习惯差的“双差生”,我硬是用种种手段让他们弄出了声音.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要让学生由“要我读”到“我要读”就一定要激发出学生的朗读兴趣。
①用逐句领读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
通过领读,就可以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了解重音的确定、停顿的时机、节奏的掌握、语气的舒缓、感情的处理等,这种“授之以法”的、形象直观的朗读指导,更能对学生起到引导、启发、激励、帮助和感染的作用,激发了他们的朗读兴趣。
②倡导朗读形式的多样化,读出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当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并且对某篇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学生们渴望根据自己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通过朗读时富有个性的语气、感情处理来表达各自对文章的体会和见解。
三、明确高考方向,提高朗读的针对性、有效性。让学生不仅获得美的陶冶而且要体会到了取得考试高分的喜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被逼着弄出了声音,在多种形式的激励下,学生初次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但要学生真正的爱上朗读就必须明确高考方向,提高朗读的针对性、有效性。学生只有取得考试的高分才能更有动力认真读 、主动读。
① 针对基础知识进行“基础知识天天练”,早自习“基础知识天天读”。
将历年高考真题的语音题、字形题、成语题、名句填空组合为“基础知识天天练”, 利用早自习让语文课代表组织全班齐读“基础知识天天练”,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诵读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提高他们语文考试基础题的得分率,大多数同学都能得10分以上。考试的成就感就会促使学生主动的,自觉的在早自习大声朗读。
②针对高考18分的文言文阅读,8分的诗歌鉴赏,朗读才是万能的法宝。
高考文言文阅读要得高分就必须掌握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通假字等关键考点,让学生在早自习对关键考点认真朗读。这样文言基础夯实了,10分的翻译题得分自然就上去了。
高考8分的诗歌鉴赏,是所有学生的老大难。《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过大量的、深情的朗读对学生高考诗歌鉴赏也有极大的帮助。
③借说促读,巩固效果。
“读”是“说”的前提,“说”是“读”的后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定会在相互倾听、相互纠正中得到提高。说准确了,说流利了,那么在朗读指导中解决“正确、流利”的难题,也就轻而易举、水到渠成了。
得高分的成就感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朗读兴趣。高考作文既是语文考试成功的关键,又是学生的难题,学生要破解高考作文难题就必须积累大量的素材。我特别利用每堂课的前几分钟让全班学生轮流到讲台上讲三则作文材料。经过这种说读训练学生积累了大量作文素材,大多数同学60分高考作文都能得40分以上,考试得分高了,学生就会更有兴趣,更加主动的在早自习朗读这些作文材料。
为了破解无声早自习的难题,我应用了种种方法,先弄出声音再让学生主动发声,然后经过早自习针对高考基础题、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高考重要内容的朗读,学生的得分率就有极大地提高,考试成功的成就感促使学生就从“要我读”主动转变为“我要读”,安静的早自习变得书声琅琅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我们只有通过让学生朗读来提高其高考成绩,让考高分的成就感反过来促进学生主动朗读,让安静的早自习变得书声琅琅,让有效的朗读真正走进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达到“书味在胸中”的境界,那么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必将因朗读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