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后的歌声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xybxy0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現在到了孔子生命最后的一年了。
  这时是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
  在这年的春天,孔子病了。
  一天清早,子贡来看孔子。孔子已经起身,正背着手,手里拿着拐杖,在门口站着,像是等待什么的样子。孔子一见子贡来了,就说道:“赐呵,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呢?”于是子贡听见孔子唱了这样的歌:
  泰山要倒了,
  梁柱要断了,
  哲人要像草木那样
  枯了烂了!
  这是孔子最后的歌声,“哲人”是孔子最后对自己的形容。孔子唱着唱着就流下泪来。子贡感到孔子已经病重了。
  子贡赶快扶他进去。这时又听见孔子说:“夏代人的棺材是停在东阶上的,周代人的棺材是停在西阶上的,殷代人的棺材是停在两个柱子中间的。我昨夜得了一梦,是坐在两柱间,受人祭奠呢。我祖上是殷人呵。我大概活不久了。”
  孔子从这天起病倒在床上,再也没起来。经过七天,孔子在弟子们的悲痛中离开了他们。
  鲁哀公亲自为孔子作了祭文,那祭文上说:“上天不仁呵,连个老成人也不给留下。剩下我一人在位,孤孤零零,担着罪过。咳!尼父(指孔子)呵,我今后向谁请教呵!”
  孔子死的时候是七十三岁。他的遗体葬在现在山东曲阜城北泗川旁边,就是被称为“孔林”的地方。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像失掉了父亲一样地哀痛,有很多人在他坟上搭棚,住了三年。过了三年,在分别的时候,大家又都哭了。子贡还不忍离开,又住了三年。
  此后,弟子们还是常常思念孔子。他们觉得他们之中的有若很像孔子,便想拿有若当孔子来侍奉。子夏、子游、子张都赞成这样做,但是曾子提出不同意见。曾子说:“这不成。我们谁能比老师呢?老师就像江水洗过、太阳晒过那样的洁白光明,谁也比不上呵!”
  孔子死后,弟子们常常清晰地回忆起孔子日常为人的态度。孔子是非常富有同情心的。他本来每天唱歌,但是逢到这一天有吊丧的事,他就停止了歌唱。他见到穿孝服的,见到瞎子,就是年轻的,见了也一定起座,路上碰到也是赶快迎上前去。而且即使是很亲昵的朋友,如果有了丧事,也一定表示严肃的哀悼;即使是日常可以开玩笑的,假若是穿上丧服或者眼瞎了,那就一定对他们保持礼貌。
  有一次,一个盲人音乐师叫冕的来见孔子。他走到台阶,孔子就告诉他:“是台阶。”他走到屋子里席子上,就告诉他:“是席子。”等他坐下了,又介绍给他屋里的人:“某某坐在这里,某某坐在那里。”等他走了,弟子子张便问道:“这样不太琐碎么?”孔子说:“接待盲人,是应该这样子的。”
  有一次,马棚失火。孔子首先问:“伤了人没有?”不问伤不伤马。
  孔子的弟子公冶长不幸被捕入狱,孔子发觉不是他的过错,不但丝毫没有看不起他的意思,而且把自己女儿嫁给了他。孔子对于人的同情和关怀就是如此。
  孔子也很爱动物。孔子养的一条狗死了,便叫子贡去埋起来,并告诉他说:“我听说,破帐子别扔,好埋马;破车盖儿别扔,好埋狗。我穷得连车盖儿也没有,你拿我的破席子去把狗盖了吧,别叫它的脑袋露着。”
  孔子对于老朋友,每每一直保持着友情。就是和自己作风不同的,也不肯轻易绝交。他有一位老朋友叫原壤。原壤是随随便便的人,孔子曾挖苦他说:“年轻时就不规矩,长大了也没有出息,你这老不死的,真是一个贼呀!”说着便用拐杖照他的大腿敲了几下。
  可是原壤死了母亲,孔子还是帮助他收拾棺材。原壤却疯疯癫癫似的跳在棺材上,打着棺材板儿,冲着孔子笑嘻嘻地唱起来。
  孔子像没有听见一样,不理他。跟随孔子的弟子却忍不住了,说:“这样的朋友,还不该绝交么?”
  孔子微笑着说:“不是说,原是亲近的还应该亲近,本来是老朋友的也还是老朋友么?”
  孔子给人的印象是谦和的,但是他对于认为该做的事,又是坚决地去做的。他曾说:“看见应该做的事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又说:“对于应该做的事,就不用客气,就是老师,也要和他比赛比赛。”他还说:“早上明白了真理,就是晚上死了也值得!”
  他说过的那句话“到寒冬,人们才知松树和柏树是不易凋零的”,可以看作是他晚年的自赞。他又说:“我到了七十岁上,才做到无拘无束,可是一举一动,也都离不了谱儿。”可以看出他是无时不在努力,年年有进境的。
  这些片断印象,常常泛上弟子们的记忆,也就被记录了下来。
  选自《孔子的故事》
其他文献
朋友圈诞生之初,很多久未联络的朋友重新相聚,很多生活点滴得以亲密分享,但渐渐的朋友圈却变了味。商业利益、工作关系、人情世故开始侵入这片私人领地,点赞或不点赞、疲于应付各种拉票卖货,反而成为了一种负担,让人变得身心俱疲。晒照、晒生活、晒心情、晒美景、晒工作、晒……可以说没有你看不到只有你想不到,不是有我的地盘我做主吗?“朋友圈”作为个人的私人领地,想怎么晒都无可厚非,但是因“晒”而带来负担的也实在是
在基地司令部勤务连当通信排长时,我们排里有个兵,姓张,人很瘦,不爱说话,看上去脸色总不好,隔三岔五就去卫生队开药。但业务水平挺不错,五笔字型输入速度非常快,我见过他在台站值班时手指翻飞跟上级联络的场面,二八六终端似乎没有他的手指反应快。那时候,我还不会打字呢。我来连队不久后的一个周末,他找我请假,说要去县城邮局买《散文》杂志。专门为买本文学刊物请假,这我还是头一回碰上,多少有点意外。当时我也刚开始
又要到一个时辰,大闸蟹来了;总有一种亲切感。老底子是用绳子串起来,一串一串的;散卖,就放在大脚盆里,蟹们喜欢挤在一起,吐着泡沫,很有情趣的样子。这时候,味道是水腥气的,是生的大闸蟹、活的大闸蟹味道。是活泼泼的。味道是可以调制的。要有醋,生姜末,白糖,调拌。一般在这个时候,大闸蟹已经在锅里了,味道随着白色的汽雾升腾出来,由原来的水腥味,越来越接近鲜。每只蟹都是一个艺术品。泛了红的背壳,对称的身躯。食
灯下漫坐,拣豆子。圆圆肥肥的豆子落在青瓷碗里,嗒一声,嗒一声,如更漏,岁月清响。拣豆子,发豆芽。入秋后的功课。如读书,荒几天,心虚,气短,没着落。红豆、赤豆、青豆、黑豆、豌豆、花生豆,都可以用来发豆芽。大棚精细菜,还有香椿子、萝卜子种出的芽苗。我独爱侍弄绿豆和黄豆,跟着母亲、外祖母、祖母学的,没有刻意,只是习惯。习惯就是爱。豆子淘洗干净,水润润,像换了一件鲜亮的外衣。鲜亮的豆子,招人稀罕,如亲人,
落叶穿过树林,来到屋檐轻敲我的窗玻璃。我看看叶子,笑了。的确是,我对室内缓慢流动的时间远比我在室外所参与的活动会更有触感,对夜晚处于阴凉之中的山林的喜爱也胜过阳光灿烂下的景象。然而……谁能拒绝季节的美意和盛情呢?何不跟叶子一块儿晒晒太阳?阳光如此温暖,远山和云在湖蓝色中截然分明,一点也不粘连,就像被一阵风吹开了一样,猛然惊醒回到各自原有的位置。我能清晰地看见天空中大朵大朵的白云,看见山中的万千植物
小时候,吃荇菜的时候并不多,原因是乡下能吃的野菜实在太多了,荇菜属于不太好吃的那种。在我家,有亲戚来时,我娘用荇菜的鲜嫩茎杆来炝莲菜,或者凉拌豆腐。碰上大暑天,偶尔也吃荇菜馅的饺子,白净的瓷碗里,荇菜的叶子翠绿鲜嫩,挖一勺入口,满舌尖上都是春天的味道。初中后,老师在语文课上,讲《诗经》,讲到其中一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很是惊讶,怎么也想不到,这寻常人家离不开的荇菜,竟然被古人
麻痹,是身体机能衰退的症候。手脚麻痹,是四肢有了障碍,走路有一脚没一脚的。中枢神经麻痹,全身的指挥控制系统就乱套了,也叫完全麻痹。“耳痹”这个词,是汉代的贾谊创造的,言指大人物听不进谏言,忠言逆耳。或者听进去了,左耳朵进来右耳朵出去。贾谊讲了三件战国时期的事,不是故事,是历史事实。贾谊说历史,比我们今天的教授说得好,言之有物,也言之切切,且不惜危言耸听。这三件老事都和伍子胥有关联。第一件事是伍子胥
关羽生前,刚愎自用,目空一切,致使重镇荆州丢失,吴蜀联盟损伤,进尔直接导致了刘备彝陵之败,白帝托孤遗恨,蜀汉国势从此急转直下,自己也落了个身首两端的下场。关羽死时未赐谥,大哥刘备不忍予二弟以贬损,只好揣着极为复杂的心情三缄其口。后主时方追谥关羽为壮缪侯,这在《三国志·关羽传》中均有记载。按谥法,“名与实爽曰缪”,这样的评价是实事求是、难能可贵的。历史上得恶谥者并不多见,“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
贾母掰谎是出了名的。有一回贾母听书,女先儿刚说了《凤求鸾》的开头,贾母就猜到了结尾。她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的女儿说得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得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
陈州是古城,饭庄自然不少,但最负盛名的,是十字街口处的一品斋。一品斋诞生于民国初年,盛极一时。只可惜,在陈州沦陷那一年,不幸遭日机轰炸而破产。一品斋的老板姓金,叫金聚泰,原籍河北德州人,十二岁时,丧失了父母,被亲朋送入保定一家赫赫有名的高级饭店当学徒。出师后,曾给清末某王爷当厨师,后随厘税局袁世凯的后裔袁文焕辗转来豫。不久,人家告老还乡回了项城,他却携眷流落陈州。在邻人的热情帮助下,请人集资,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