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在馆外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博物馆,我经常看到有些家长让孩子自由看,或者把他们丢在讲解员身后的队伍里,自己要么去参观其他的,要么索性坐在外面休息。
  你相信吗?以我在博物馆工作、讲解11年的经验,我敢断言:这类孩子,很难真正爱上博物馆。因为博物馆陈列的东西,大多相对静态,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支撑,大人都可能觉得乏味,难以坚持看下去,更何况孩子——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如果不明白展品所包含的故事,不了解它们跟我们的关联,好奇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答,兴趣必然大打折扣。
  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绝不是把孩子带到那里就行;参观也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情。在去之前,在参观的过程中,家长需要花的工夫其实很多。
  参观前的功课
  我见过有些家长,带孩子进入展厅后就直奔文物,却连这个展览的名字叫什么、主题是什么都不知道。
  这种盲目的参观没有意义。其实从名字和主题,我们能够看到这个展览的线索和脉络,甚至能了解到为什么要这样去策展,展柜和展柜中的文物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那是不是只要先看前言部分就够了呢?
  当然不够!爸爸妈妈们要做的功课,还应该往前,再往前。不仅在参观前就要对博物馆和展览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最好还能自己先去看一遍,看的时候还要随时琢磨:怎样引导才会吸引孩子。如果参观外地城市的博物馆,没办法先跑一趟,起码也该先通过网络查查资料,大概做到心中有数。
  将展览进行拆分
  很多博物馆爱好者有这样的感受:同一个展览,每次去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每一个有趣的新发现,都足以让当次的参观记忆深刻。那对于孩子,以及对于对博物馆的了解比较“空白”的家长来说,要怎么做才能够有这种收获呢?
  我的办法就是:将展览拆分,从自己力所能及的角度去拆,拆得适合孩子的兴趣。
  以国家博物馆三层的中国青铜艺术展举例:
  第一次去,只带孩子认识青铜器:它是什么原料?什么颜色?为什么生锈后有些变深有些变浅?记得有一位很用心的爸爸,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了让孩子看到青铜是合金,他特意打印了几张照片,有红铜的,有锡的,有青铜的,每次我讲到一点,他就拿出一张来给孩子看。
  第二次去,重点认识不同的器形:哪些是酒器?哪些是乐器?哪些是水器?等等。让孩子感受、想象青铜时代人们的生活。
  第三次参观,可以试着找找上面的花纹:有的角长得像羊角,有的像牛角,有的像长颈鹿的角,让孩子尽可能去观察和发现。
  还有很多小的主题,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来设定;小主题的后面,还可以跟一些更小的问题,好为下一次的参观做好铺垫,激发他们再次走进博物馆的意愿。
  拿着照片寻宝
  设计互动的环节,是为了让孩子参与到参观过程中来。比如:家长可以把青铜展中某一个文物的局部放大,打印出来,当做“指引卡”,让孩子根据卡片提示找到那个文物。
  我给小朋友讲解时,也经常使用这个办法。事实证明,不管拿到的是一条腿还是一片花纹的图片,他们对博物馆的热情都会大涨。
  在生活里做好呼应
  有个孩子正欣赏舞台上手拉手舞蹈的表演时,忽然和妈妈说:“真像国博那个舞蹈纹彩陶盆上的小人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孩子眼中、心中,历史、文化、艺术这些东西并不总是高高在上,只在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才能看到;只要参观时留了心、注了意,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本能地找到类似的体现,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知道这一点,家长就该有意识地配合、呼应。比如带孩子去参观了铜鉴缶,知道北京景山附近有冰窖,那么带着孩子路过景山的时候,就应该特意绕着去看一看,拍一拍照片。这样孩子才能把冷硬的历史跟现实联系起来,才会体会到博物馆的温度。
  团队的形式最好
  小伙伴之间的鼓励和影响是巨大的。这也是我喜欢去孩子比较多的场合讲解的原因。以我的经验,刚开始可能只是几个孩子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但很快其他孩子受到感染,也都会变得踊跃;有些孩子回答不上来时,还会向我提要求:“朋朋哥哥,你等等,我再去看一下。”即便真有几个孩子自始至终不举手,但是听到了伙伴的回答,他们肯定也会去思考的。
  所以,打算去博物馆之前,不妨在QQ或者微信上多吆喝几声,给孩子邀上几个同伴前往。
  选择博物馆的3条建议
  博物馆越来越多,仅北京登记注册的各类馆就有160多家。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博物馆呢?
  从艺术类、科技类、自然类的入手
  这些场馆与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有一定的差别,为什么还是要先选择这些地方呢?因为这些地方最容易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
  我在世界艺术馆讲解西班牙画家的一个展览,面对着一颗红色的桃形心脏,大人们会猜想着画家的内心斗争,可我问一个孩子,她却这样回答:是一颗大大的草莓。虽然离题万里,但却是一个没有被条条框框束缚的答案。这,不正是我们期待孩子发展的方向吗?
  从户外遗址类过渡到室内展厅
  孩子们的天性就是要动起来。以前给一个年级的孩子讲解故宫,他们回到学校做的手抄报,很多是感谢我的话语,原因是“能让我们在故宫撒欢儿地跑”。
  但是很多很多的博物馆,不能让孩子们轻松自由地奔跑。所以,年龄小的孩子,家长们可以先选择户外遗址类的博物馆,先让他们动起来,等他们爱上以后,再慢慢选择其他不同类型的室内展厅。
  适当选择历史类和综合类的
  虽然孩子对这类博物馆的兴趣会淡些,但不能因此就完全排除在外。要选择这类博物馆,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功课比较多,要对展览进行加工,包括前面说的拆分法——比如参观“古代中国”陈列的两千多件文物,就可以第一个周末只看跟吃有关的东西,下一个周末再看交通工具类的。根据跟孩子的生活贴近的主题去拆分和了解,孩子容易被唤起兴致。
其他文献
内容介绍  如果被孩子问及:“我可以不上学吗?”大多爸爸妈妈想必都会回答孩子“那可不行!”。  然而,本期故事里的妈妈却反其道而行之——经过了简单的对话后,她竟然说:“嗯,那好吧!”  接下来,这位妈妈以半旁观半参与的方式,陪伴并引导着孩子,经历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想象。  最后你猜怎么着?孩子和妈妈一起出了门,按时去上学了。  出版社:连环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3月  定价:35元  阅读
越来越多的民营院团、演出公司、导演团队,都开始试水儿童剧。带孩子走进剧院,也正在成为假日亲子时光新选择。  可是,这些儿童剧的质量如何,却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从小米两岁多起,我们就开始了观看儿童剧的历程,我称之为“小女生的文艺生活”。在这些木偶剧、人偶剧、话剧、歌舞剧、皮影戏中,有高质量的,也有低水准的,为了让钱花得物有所值,更为了给孩子带来一场视觉、思维以及心灵的盛宴,久而久之,我摸索出了一
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倡议鼓励孩子,表扬孩子,赞美孩子,认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更自信,更阳光。  果真如此吗?就我自己而言,从小几乎都是在爸爸的严厉训斥和批评中长大。“表扬”和“赞美”,对每天只能享受“鱼刺”和“巴掌”的我而言,不是能否“兼得”的问题,而是连向往一下的机会都没有。  但我不自信、不阳光了吗?没有啊!我一样成长得乐观开朗、心宽体胖,为此还不得不拼命节食。  我举自己的例子,并不是要站
我们平时说的跑得快、跳得高,是身体素质的表现,是“果”而不是“因”。    大约一年前,我带女儿到纽约的蒙特梭利幼儿园上亲子课。第一节课上老师就拿出左图这样的一个工具。  孩子们推着这个小轮子满教室跑,玩得很带劲。过了一会老师在地上用胶带贴出一条直线,引导孩子们推着小滚轮走直线。看到我对这个训练很好奇,老师说,这是为了训练孩子的腹部力量。有的孩子入学后,写字会歪歪扭扭的;有的孩子在课桌前坐久了会累
孩子的画
期刊
不管是不是对美术有天赋,很多宝宝都会在自己能抓住笔开始,在纸上涂涂抹抹。孩子在不同时期的涂鸦有着不同的意义,对3~8岁的小朋友来说,学习美术的重点并不是掌握绘画的技巧,而是通过绘画舒展内在情感,把自已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知表达出来。在孩子涂涂抹抹的背后,有着爸爸妈妈想像不到的神奇世界,这个世界就是孩子的心——     每个年龄段的创作都各有特点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认知能力和生理发育情况的不同
在超市遇到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进门就兴冲冲地直奔冰柜。男孩左挑右选,好不容易选了一支巧克力味的雪糕,一旁的妈妈却打岔道:“这个不是上次吃过了吗?”  男孩听完只得放下,继而在选择中犯难了。徘徊很久后,拿了另两支口味的雪糕,结果妈妈脸上表情依旧不晴朗,连嗓音分贝都提高了许多:“干嘛拿两支?蛀牙怎么办?”  此时,妈妈明显开始不耐烦,不断催促儿子,而男孩则面露委屈之色,最后,他索性全部放回,胡乱拿了一
养育孩子需要掌握很多知识,从无知到精通,我花了很多心思。比如穿鞋这件看似简单的小事,里面其实也有很大的学问。根据这些年实战的心得体会,我为新升级的妈妈们整理出了一套完备的童鞋攻略——    0~6个月的婴儿  关键词:舒适、保暖  6个月以前的婴儿还没有开始学习走路,并不需要真正意义上的“鞋”,这时的“鞋”和袜子作用是一样的。  选鞋时,只需考虑保暖、透气、不会束缚脚等情况。鞋的整体要柔软,不需要
女儿幼儿园有个好朋友,她妈妈是全职妈妈。我们有时周末会一起出去玩。星期一早上,她见到我后,向我大倒苦水:“女儿昨天上午跟你们玩得好好的,下午不知为什么,就大发脾气,我都不知道哪里惹她了。”  我笑了,因为我太了解这种情形。  “我猜,问题不在你身上。”我知道她一定什么都做得很好,“没别的,可能就是因为她只跟你一个人在一起待久了。你以后约人来家里玩,或者带她去亲友家,一有别人就好了。”  估计这种情
夏日带宝宝出行,怕炎热怕蚊虫,何不自制一小瓶薄荷膏傍身?  薄荷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富含挥发性物质,既能食用,又能药用:食用部位为茎和叶,可以清炒或煮汤,可作为调味剂和作香料,还可配酒、冲茶等;其药用功效更为明显。整个夏天,绝对是宝宝的好伙伴,能够帮助宝宝度过苦夏。内服口含外用,样样都行  在古方里,薄荷常用于头面五官诸疾。因薄荷轻扬升浮,可清头目,利咽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薄荷一段中称“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