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朔有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感叹过:没有一个孩子是自己主动要求到这世上来的,在亲子关系当中,如果一定要说谁欠谁,那也是父母欠孩子。孩子一来到这个世上就开始给予,我的女儿带来的快乐是我过去费尽心机也不曾得到的,与之相比,为了养育她而所花的金钱根本微不足道。
他更提出:许多父母拼命要求孩子,说什么要赢在起跑线上,把孩子训练成一个赚钱机器,这就叫成功,表面上是为孩子好,其实是想自己将来老了失去劳动能力的时候,能有个靠山,说白了就是自私,为着自己的未来能有保障,而去骂孩子打孩子逼孩子考好成绩,无情地剥夺孩子的快乐。
也是因为这样吧,王朔在自己养育女儿的过程中,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女儿能快乐度过一生,他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是: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个词儿了,什么成功,不就是挣点钱,被SB们知道吗?
王朔自己的童年,是在父亲的暴力中度过的,他说印象里最深的一次挨打是父亲打他打到筋疲力尽,抽支烟,休息一会儿,缓过来继续打。当时年少的他跪在那里,看着香烟的雾气里父亲那张让自己感到心悸的脸,心想:要是和这个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多好。同时也暗暗发誓:绝对不让自己的孩子将来也有这样的想法。他真的做到了,在女儿的成长历程里,他没对女儿动过一次手。
对于女儿的学习,王朔的观点是:小孩子有兴趣的东西,你不用去逼他,他自然会去学,如果他不喜欢的东西,你逼他去学,也没用,很快就会忘掉,等于白花功夫,而且还剥夺了孩子的快乐。
女儿王咪面临中考的时候,王朔送她去了美国读书。有意思的是,在国内不爱学习的女儿,到了美国变成了一个特别爱学习的人,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加利福利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主修艺术史专业。对此王朔非常得意:其实没有哪个孩子是不爱学习的,因为孩子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国内的那种教育,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幸亏我有远见卓识,及时保护了我女儿对学习的兴趣,她到美国以后,被美国那种宽松、趣味的教育氛围一激发,学习的欲望马上就出来了,而且一发不可收。
王咪大学毕业以后,回到国内找工作,拒绝老爸的“好意”,最终,她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艺术财经》杂志的一名编辑。
女儿的独立,让王朔非常骄傲,他说:“我从未对女儿要求过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但是她一路走来,真的成为了我最希望她成为的那种女性:你必须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头发和胸和腰和屁股比脸蛋重要,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在许多读者的印象里,王朔总是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敢言敢为快意恩仇的样子,但是他说:“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扮演一个叫‘王朔’的人。”
他心里其实也明白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自私、欺软怕硬、富贵可淫、威武可屈……这是他在这么多年闯荡人世的过程中提炼出的生存法则,这么多年,他就是靠着这一套生存法则活着,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苟全性命于乱世,惹不起躲得起”。但随着女儿逐渐长大,大到可以和他探讨人生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面对着女儿那双清澈的眼睛和如花般盛开的笑容说一句:爸爸的人生,是这样走过来的……女儿就像是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他看见自己身上的一切伪善,并为此感到深深的罪恶感,这种罪恶感逼迫他去拷问那个隐藏在“作家王朔”外衣之下的灵魂,让他再也没办法心安理得、沾沾自喜。
剩下的时间,他用来陪伴家人。当年,他和妻子沈旭佳离婚后,女儿归沈旭佳抚养,母女俩远赴美国,沈旭佳曾不无忧伤地对王朔说:“你错过了许多女儿成长中的时刻。”但当时正忙着追名逐利的他,对这句话体会不深,一直到很多年之后,他才体会到前妻的这句话暗含责备,责备他根本不懂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他说:“我没有勇气对女儿说我爱你,因为我连最基本的都没做到,那就是和女儿生活在一起。一个女儿对好父亲的最低的要求是和她生活在一起,可是我连最低的这一条都没有做到,还谈什么爱她?”对女儿刻骨铭心的内疚,以及亲身经历了自己的父亲和哥哥的相继猝然离世,让王朔更加意识到人生中真正有价值的不是名望不是利益,而是家庭。
这么多年来,王朔和母亲的关系一直可以算得上是“针尖对麦芒”,年幼的时候,母亲忙于工作,疏于对他的关心和照顾,母子之间一直没有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这使得他在母亲年老的时候,有一种心理是:你过去不拿我当回事,不可能现在老了想要儿子了,就来了一个儿子。
也是有了女儿之后,他慢慢能体会到母亲的心情了:女儿小时候我管过女儿吗?不也没管吗?可是现在,我不也牵挂着她,希望她能陪在我身边?
女儿大学毕业之后,王朔心里一直非常希望女儿能够回国发展,但又不愿意勉强女儿。有一次,身在美国的王咪突然发现联系不上父亲了,家里电话一直是忙音,MSN又不在线,她心急如焚,非常担心独居的父亲会遇到什么危险,不得不打电话给年迈的奶奶,让她去父亲的房子看看。结果是王朔前天晚上喝酒醉得不省人事,而家里电话又没挂好,气得王咪在电话里和父亲发飙,骂他是“白痴”!也是这一次,促使王咪回国发展,“他身边也确实太需要一个人了。”
如今王朔和女儿的关系,更像是朋友。父女俩长得特像,这也使得王咪经常怪他:“都是你,肥头大耳的,把我拐带丑了!”他就安慰女儿:“你别急,走不了美女路线,咱走气质路线。”父女俩在一起经常这样相互打趣。他感叹:“有个女儿真是太好了,到我这样的年纪,许多常人眼中的快乐都算不上是快乐,惟有和女儿在一起的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
在王咪的结婚典礼上,她提到自己的父母:“我特别幸运,有一对非常宽容我的父母,让我自由自在地成长,即使在离开他们的日子里,他们的爱,也一直保护着我……”
王朔虽然没有勇气去参加女儿的婚礼,他怕自己会当场哭得不成样子,“那也太丢人了”,但当他听到朋友给他转述的女儿在婚礼上的这番表达,还是忍不住潸然泪下。他说:“作为一个父亲,能够得到女儿这样的评价,我已经很满足了,比让我得一个诺贝尔奖还欣慰。”
他更提出:许多父母拼命要求孩子,说什么要赢在起跑线上,把孩子训练成一个赚钱机器,这就叫成功,表面上是为孩子好,其实是想自己将来老了失去劳动能力的时候,能有个靠山,说白了就是自私,为着自己的未来能有保障,而去骂孩子打孩子逼孩子考好成绩,无情地剥夺孩子的快乐。
也是因为这样吧,王朔在自己养育女儿的过程中,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女儿能快乐度过一生,他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是: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个词儿了,什么成功,不就是挣点钱,被SB们知道吗?
王朔自己的童年,是在父亲的暴力中度过的,他说印象里最深的一次挨打是父亲打他打到筋疲力尽,抽支烟,休息一会儿,缓过来继续打。当时年少的他跪在那里,看着香烟的雾气里父亲那张让自己感到心悸的脸,心想:要是和这个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多好。同时也暗暗发誓:绝对不让自己的孩子将来也有这样的想法。他真的做到了,在女儿的成长历程里,他没对女儿动过一次手。
对于女儿的学习,王朔的观点是:小孩子有兴趣的东西,你不用去逼他,他自然会去学,如果他不喜欢的东西,你逼他去学,也没用,很快就会忘掉,等于白花功夫,而且还剥夺了孩子的快乐。
女儿王咪面临中考的时候,王朔送她去了美国读书。有意思的是,在国内不爱学习的女儿,到了美国变成了一个特别爱学习的人,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加利福利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主修艺术史专业。对此王朔非常得意:其实没有哪个孩子是不爱学习的,因为孩子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国内的那种教育,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幸亏我有远见卓识,及时保护了我女儿对学习的兴趣,她到美国以后,被美国那种宽松、趣味的教育氛围一激发,学习的欲望马上就出来了,而且一发不可收。
王咪大学毕业以后,回到国内找工作,拒绝老爸的“好意”,最终,她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艺术财经》杂志的一名编辑。
女儿的独立,让王朔非常骄傲,他说:“我从未对女儿要求过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但是她一路走来,真的成为了我最希望她成为的那种女性:你必须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头发和胸和腰和屁股比脸蛋重要,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在许多读者的印象里,王朔总是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敢言敢为快意恩仇的样子,但是他说:“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扮演一个叫‘王朔’的人。”
他心里其实也明白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自私、欺软怕硬、富贵可淫、威武可屈……这是他在这么多年闯荡人世的过程中提炼出的生存法则,这么多年,他就是靠着这一套生存法则活着,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苟全性命于乱世,惹不起躲得起”。但随着女儿逐渐长大,大到可以和他探讨人生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面对着女儿那双清澈的眼睛和如花般盛开的笑容说一句:爸爸的人生,是这样走过来的……女儿就像是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他看见自己身上的一切伪善,并为此感到深深的罪恶感,这种罪恶感逼迫他去拷问那个隐藏在“作家王朔”外衣之下的灵魂,让他再也没办法心安理得、沾沾自喜。
剩下的时间,他用来陪伴家人。当年,他和妻子沈旭佳离婚后,女儿归沈旭佳抚养,母女俩远赴美国,沈旭佳曾不无忧伤地对王朔说:“你错过了许多女儿成长中的时刻。”但当时正忙着追名逐利的他,对这句话体会不深,一直到很多年之后,他才体会到前妻的这句话暗含责备,责备他根本不懂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他说:“我没有勇气对女儿说我爱你,因为我连最基本的都没做到,那就是和女儿生活在一起。一个女儿对好父亲的最低的要求是和她生活在一起,可是我连最低的这一条都没有做到,还谈什么爱她?”对女儿刻骨铭心的内疚,以及亲身经历了自己的父亲和哥哥的相继猝然离世,让王朔更加意识到人生中真正有价值的不是名望不是利益,而是家庭。
这么多年来,王朔和母亲的关系一直可以算得上是“针尖对麦芒”,年幼的时候,母亲忙于工作,疏于对他的关心和照顾,母子之间一直没有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这使得他在母亲年老的时候,有一种心理是:你过去不拿我当回事,不可能现在老了想要儿子了,就来了一个儿子。
也是有了女儿之后,他慢慢能体会到母亲的心情了:女儿小时候我管过女儿吗?不也没管吗?可是现在,我不也牵挂着她,希望她能陪在我身边?
女儿大学毕业之后,王朔心里一直非常希望女儿能够回国发展,但又不愿意勉强女儿。有一次,身在美国的王咪突然发现联系不上父亲了,家里电话一直是忙音,MSN又不在线,她心急如焚,非常担心独居的父亲会遇到什么危险,不得不打电话给年迈的奶奶,让她去父亲的房子看看。结果是王朔前天晚上喝酒醉得不省人事,而家里电话又没挂好,气得王咪在电话里和父亲发飙,骂他是“白痴”!也是这一次,促使王咪回国发展,“他身边也确实太需要一个人了。”
如今王朔和女儿的关系,更像是朋友。父女俩长得特像,这也使得王咪经常怪他:“都是你,肥头大耳的,把我拐带丑了!”他就安慰女儿:“你别急,走不了美女路线,咱走气质路线。”父女俩在一起经常这样相互打趣。他感叹:“有个女儿真是太好了,到我这样的年纪,许多常人眼中的快乐都算不上是快乐,惟有和女儿在一起的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
在王咪的结婚典礼上,她提到自己的父母:“我特别幸运,有一对非常宽容我的父母,让我自由自在地成长,即使在离开他们的日子里,他们的爱,也一直保护着我……”
王朔虽然没有勇气去参加女儿的婚礼,他怕自己会当场哭得不成样子,“那也太丢人了”,但当他听到朋友给他转述的女儿在婚礼上的这番表达,还是忍不住潸然泪下。他说:“作为一个父亲,能够得到女儿这样的评价,我已经很满足了,比让我得一个诺贝尔奖还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