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第二足趾或关节移植术后供足X线改变

来源 :中华手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j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离第2足趾或关节移植术是最主要的拇、手指再造方法之一。但至今尚未见有关供足X线方面研究的报告。笔者采用双足标准正位及负重侧位X线摄片,对27例术后病人平均随访5.66年。按手术截趾平面及随访时间不同行自身对照分层分析。结果:(1)第1跖骨和其近节趾骨长轴夹角比非手术侧平均增大3.75°,原有

外翻畸形的病人,术后供足畸形加重;(2)跖骨截骨组的远期随访病人供足外侧纵弓平均增大3%;(3)术后供足1〜3趾间距平均比非手术侧小9.13mm;(4)术后供足最大宽度变小;(5)跖骨截骨组41.67%的病人出现残留跖骨密度降低。本组只有少数病人稍感供足不适,但均不需治疗。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手外科工作中,拇指腕掌关节脱位比较常见,治疗方法比较多,但为了使此关节稳定,就必须行韧带重建术。根据拇指腕掌关节的解剖学特点及力学分析,我们应用了桡侧腕长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各一半的腱束交叉重建拇指腕掌关节韧带治疗拇指腕掌关节脱位。从1987年〜1990年对11例病人12个拇指进行了治疗,术后随访2年以上,疗效满意。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损伤小,值得推广。
对非神经组织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疗效进行远期观察。共治疗7例8条神经,正中神经3条,桡、尺神经各2条,胫神经1条。缺损长度为3〜6cm,均采用非神经组织桥接。全部得到5〜7年的随访,膜类管状物桥接的2条疗效优良,带蒂骨骼肌桥接的6条神经疗效差,这和肌细胞的组织结构可能阻止再生轴突的生长有关。我们认为膜类管状物桥接疗效较骨骼肌为好。
为研究修复骨缺损的新材料,我们于1990年起,应用游离移植骨膜包裹多孔块状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P),修复5例掌指骨骨缺损的患者。手术时应保护好骨膜生发层,HAP大小适宜,固定要牢固。经8〜12个月的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我们认为HAP是修复骨缺损的一种新材料,但仍需作进一步研究。
期刊
期刊
期刊
有关手背静脉的研究较少。我们用成人上肢标本90侧,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内径大于0.3mm的手背静脉进行了细致的解剖学观测。手背静脉的分布呈不均匀性,在手背近侧,83.3%的标本静脉主支排列成桡、尺两组,在这两组静脉之间,对应于第Ⅱ掌骨近侧半、第Ⅱ掌骨间隙近侧半和第Ⅲ掌骨近侧半的区域,未见到内径大于0.3mm的静脉支,可称为“乏静脉区”。手背静脉由浅入深可以分为四层,即皮内静脉层、皮下静脉浅层、皮下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