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出现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沉淀资金,从而产生了互联网金融,它包括互联网融资、支付、理财产品等,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金融脱媒,有利于企业和个人融资,有利于储蓄转化为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并为资本市场带来机遇。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演变机理和未来发展趋势,适时使用新技术实现金融创新,能够探讨未来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演变机理;风险防范;技术创新
现代互联网金融一定会颠覆传统金融行业,形成“支付+账户/用户+大数据+风控和产品”这样一个生态圈。在这个共享、开放的生态圈,各个环节基本上都能在互联网的环境和技术下完成。这个生态圈的每个环节都是专业化的,是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机会所在。
一、互联网使得传统金融支付发生了重大变革
传统金融支付的作用是为了交易双方最终完成交易而进行的付款人对收款人的货币债权转移传统金融支付的过程中,银行作为支付中介,其目的单一,所掌握的信息十分有限。在互联网时代,支付的目的虽然没有实质改变,但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支付活动所产生的客户信息、交易信息大大增加,支付的基础功能被急剧放大,支付的价值从此不再局限于支付本身[1]28。通过对各类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支付机构能够对客户信用、行为、爱好等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并为其他业务提供必要的基础性支撑,从而有针对性地营销客户、维护客户、推销产品和服务等提供有效保障。现在,许多商业银行已经或正在筹划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如果银行“触电”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增强客户粘性、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或者借此拓展本行的支付结算等中间业务,那么其电子商务平台最终成功的概率不会太大。能够充分利用为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支付服务等各类功能,重视对可以获取数据的挖掘和利用,才是银行电子商务平台真正价值所在。
从支付角度看,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的诞生和发展,值得银行这一传统支付服务提供者进行深刻反思。这其中有银行未能及时把握市场变化、技术发展等因素,但并不能简单归结为银行在支付领域不作为。比较客观的看法是,在支付服务领域,技术进步带来了长尾理论的实践。支付服务是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各类业务的基础。但是由于技术条件所限,根据成本效益原则,银行不可能顾及所有客户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支付服务。也正因如此,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才得以产生和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技术进步使得银行能够更好地进行市场细分、客户细分和服务细分,从而满足更多客户的支付服务需要。因此,不同规模的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战略定位,提供更加差异化的支付服务和其他金融服务。同时,这种差异化服务的实现,也将有助于普惠金融体系的完善。当然,其关键之处还在于银行管理者的经营理念能不能适应互联网应用所带来的变革与创新。总体上看,在银行支付服务差异化进程中,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还将处于补充地位,二者是竞争与合作关系,未来金融支付服务市场的主导者还将是银行。
二、互联网广泛应用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诞生了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
1、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1969年,在美国诞生世界上第一和分组交换实验网ARPAnet,标志着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诞生。1990年,NSFnet彻底取代了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加速了互联网的全面应用的进程。互联网的第二次飞跃就是其在商业上的应用。从浏览器到门户网站,再到搜索引擎,再到Web2.0个人身份认定以及社会关系的联结,它在通讯、资料搜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影响力吸引着全球各行各也的纷纷涌入,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做好了铺垫性的基础,使得互联网在人类生活需求的新境界有了更高的发展境界。掌握好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和处理好电子商务致命要害,让互联网更好的为电子商务发展做服务,让电子商务在更高的层次去实现互联网。没有互联网的支持,电子商务是无法自立的,电子商务的出现是互联网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伟大的结晶!
2、网络购物诞生了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帐户进行货款支付,由对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目前国内一些优秀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提供了一定期限内的退货服务,而由这些公司提供的多达20多家银行,数十种银行卡的选择,也大大丰富了网上交易的支付手段。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提供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更丰富的支付手段和可靠的服务保证。同时,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和发展在不断消除人们对于网上购物和交易的疑虑;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和使用网络交易功能。因此,在今后的网络交易中,应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技术必将成为活跃在线交易支付,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必然趋势。
3、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带来大量沉淀资金。由于收付款的时间差,第三方支付机构手中始终掌握着用户一大笔资金。先看看第三方支付的大致商业流程,第三方支付的用户和商户,付款方发起付款时,通过银行转到支付机构,或者现金交给支付机构获得支付卡信息凭证,向支付机构发出支付指令,支付机构将指令发与收款人,最后通过支付机构的银行与收款方的银行完成资金交割。随着未来监管和法治完善,在配有保险等分摊风险制度的情况下,可允许第三方支付企业利用沉淀资金去投、融资。当然,为了确保安全,必须像限制保险资金投资那样,限制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的投资范围,严控风险。
三、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沉淀资金催生了多种互联网金融模式
随着电子商务爆发式的发展,网络购物的人越来越多,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的沉淀资金快速增加。如支付宝第三方支付平台2013年11月11日购物节一天购物金额就达到350亿元,许多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拥有大量沉淀资金需要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另外一方面,从事网上销售的中小型企业接到网络大批订单后需要周转资金,由于他们规模小,无资产抵押,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这些生产订单。互联网企业依据中小型企业网络历史销售记录,参照它现有的网络订单,发放一定数量的无资产抵押的小额网络贷款。 1、互联网贷款:P2P。[3]65作为市场管理方平台的特征性质,P2P的地位相对独立,只提供各种有利于交易双方交易的服务,不能参与交易行为,也不能对交易双方有倾向性意见,更不可能成为借款方式里的一个主体。借款的最终决定权,应该在出资人自己手里。服务比较典型的行为包括三种,纯法律手续的服务,确保借款行为的法律有效性;风险特征信息提供的服务,确保借款安全性的有效判断;以及借款人违约以后的追偿服务,确保在违约发生后降低损失。所有的制度和服务其实都是围绕着如何更好的搭建平台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交易作为基础性特征的。
2、互联网股权筹资:众筹。在美国,众筹这一融资方式,已考虑纳入监管,成为合法融资行为。美国JOBS法案第三章(又称为众筹法)批准了“众筹”证券,将其定义为通过互联网向众多投资者筹集资金,每个投资者只贡献少量资金。
3、互联网金融产品销售:余额宝、活期宝等。2013年6月,支付宝正式上线“余额宝”,把资金转入余额宝的过程即是向基金公司等机构购买相应理财产品。天弘基金和支付宝合作销售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通过支付宝与基金公司的系统对接,用户可以迅速完成基金开户、基金购买等行为,支付宝中的余额可以在几分钟内购买基金产品。余额宝从诞生至6月30日的18天里,累计用户已经突破250万,存量转入资金规模达到57亿元。
4、互联网支付:支付宝、财付通等。互联网支付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网银、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等。2012年我国互联网支付金额累计达830万亿元。从微观层面上说,互联网支付直接涉及到用户的财产安全等切身利益,从宏观层面上,还关系到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例如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宝、财付通等拥有巨额的沉淀资金,获得了开展金融业务的潜在能力,能够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影响。从保证国家金融安全的角度看,政府监管是必要的。
5、金融互联网百度式信息服务:融360。在中国,无论是中小企业融资还是个人消费贷款需求,都呈现出年年攀升的势头。在该领域,用户与银行之间存在着信息的高度不对称性:用户苦于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融资贷款产品,银行则急于快速与自己的目标用户对接。而针对这一市场的公司已经存在,比如融360就是代表之一,它为了填补市场的这块空缺,在国内率先搭建了融资贷款搜索平台。
6、互联网金融云计算服务:聚宝盆。阿里巴巴计划推出“聚宝盆”,其项目实质是,阿里云与支付宝联合为国内区域性银行输出云计算服务能力,这种区域范围内的农信社、农商行或者城商行在中国有2000多家。让“占国内多数小型金融机构的持卡人也能享受安全、便捷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并将由此助推农村电子商务”。
四、互联网大数据彻底颠覆现有的金融模式
数据一直是信息时代的象征,金融业是大数据的重要产生者,交易、报价、业绩报告、消费者研究报告、官方统计数据公报、调查、新闻报道无一不是数据来源。金融业也高度依赖信息技术,是典型的数据驱动行业。互联网金融环境中,数据作为金融核心资产,将撼动了传统客户关系、抵质押品在金融业务中的地位。
1、大数据与金融创新[2]17
大数据已经促进了高频交易、社交情绪分析和信贷风险分析三大金融创新。以高频交易为例,交易者为获得利润,利用硬件设备和交易程序的优势,快速获取、分析、生成和发送交易指令,在短时间内多次买入卖出,且一般不持有大量未对冲的头寸过夜。通过收集、分析社交媒体上的内容进行市场情绪分析。伴随Twitter日发消息超过5亿条,Facebook日均用户超过10亿,社交媒体数据应用已经成为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风险的可审性和管理力度,支持精细化管理
金融机构希望能够收集和分析大量中小微企业用户日常交易行为的数据,判断其业务范畴、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用户定位、资金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解决由于小微企业财务制度的不健全,无法真正了解其真实的经营状况的难题。阿里小贷首创了从风险审核到放贷的全程线上模式,将贷前、贷中以及贷后三个环节形成有效联结,向通常无法在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弱势群体批量发放“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小额贷款。阿里小贷还凭借互联网技术监控贷款的流向:如果该客户是贷款用于扩展经营,阿里小贷将会对其广告投放、店铺装修和销售进行评估和监控。
3、大数据将重建金融业务
与传统金融相比,大数据给互联网金融不仅带来了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以及用户体验的变化,创造了新的业务处理和经营管理模式,对金融服务提供商的组织结构、数据需求与管理、用户特征、产品创新力来源、信用和风险特征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1)大数据挑战金融机构内部的传统部门划分。金融机构中不同部门都在不断积累大量数据:抵押贷款部门储存和处理能充分描述其贷款客户的海量数据。(2)大数据打破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信息垄断。大数据有助于提升金融市场的透明度。金融客户的信用状况将随着其资产、经营和各类交易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传统商业银行利用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建立特有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决策体系,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3)大数据将支撑更迅速、更灵活的决策,带来更贴近客户需求的产品创新。互联网金融借助社交网络等新平台产生了海量用户和数据,记录了用户群体的情绪,但大数据库无法自己总结人类行为模式的规律。
4、金融行业尚不能完全驾驭大数据
大数据对个人信息的大量获取导致了隐私和安全问题。随着个人所在或行经位置、购买偏好、健康和财务情况的海量数据被收集,再加上金融交易习惯、持有资产分布、以及信用状况以更细致的方式被储存和分析,机构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能获得更低的价格、更符合需要的金融服务,从而提高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能力。大数据技术不能代替人类价值判断和逻辑思考。基于大数据开发的金融产品和交易工具对金融监管提出挑战。大数据的使用正在改变金融市场,也需要改变监管市场的方式,以保证市场参与者负责地使用大数据。例如, 2013年4月23日的“无厘头暴跌”的缘由是美联社的Twitter账号发出巴拉克·奥巴马遭遇恐怖袭击的虚假消息:大数据中的一个数据点出错就能导致“无厘头暴跌”。监管机构限制大数据技术的使用,或是对其使用进行直接干预,其潜在风险是巨大的,应鼓励业界对更复杂的技术乃至更大数据的利用。 五、新技术应用让互联网金融支付更加安全
1、人的指纹计算机识别技术保证金融支付安全性
人的指纹识别技术。每个人包括指纹在内的皮肤纹路在图案、断点和交叉点上各不相同,呈现唯一性且终生不变。据此,我们就可以把一个人同他的指纹对应起来,通过将他的指纹和预先保存的指纹数据进行比较,就可以验证它的真实身份,这就是指纹识别技术。
2、人的眼孔虹膜计算机识别技术也将应用于电子支付
人的眼孔识别技术。虹膜是一种在眼睛中瞳孔内的织物状各色环状物,每一个虹膜都包含一个独一无二的基于像冠、水晶体、细丝、斑点、结构、凹点、射线、皱纹和条纹等特征的结构,据称,没有任何两个虹膜是一样的。
六、物联网和大数据促进智能互联网金融的诞生,能够彻底防范金融风险
1、物联网让金融单位时刻掌握企业生产变化和经营情况,避免金额风险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金融企业如果能够随时掌握企业生产、销售变化,了解他们什么时间需要资金、需要多少资金,有无金融风险,这些情报都能够从物联网上发现。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广泛运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对传统运营流程、服务产品进行改造或重构,实现经营、管理全面信息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
互联网金融时代,信息化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运营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信息化金融机构主要运营模式可分为以下三类:传统金融业务电子化模式、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金融电商模式。传统金融业务电子化模式主要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和网络证券等形式;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包括直销银行、智能银行等形式及银行、券商、保险等创新型服务产品;金融电商模式就是以建行“善融商务”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泰康人寿保险电商平台为代表的各类传统金融机构的电商平台。
2、大数据应用产生智能信贷系统,彻底改变现有信贷模式,智能决定企业货款额度和期限
大数据金融是指依托于海量、非结构化的数据,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方式对其数据进行专业化的挖掘和分析,并与传统金融服务相结合,创新性开展相关资金融通工作的统称。大数据金融扩充了金融业的企业种类,不再是传统金融独大,并创新了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了客户范围,降低了企业成本。大数据金融按照平台运营模式,可分为平台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两大模式。两种模式代表企业分别为阿里金融和京东金融。
物联网的发展必将推动大数据的挖掘,生产企业生产变化和经营情况形成的大数据包促以产生一个智能信贷系统,这个系统能够智能决定生产企业的货款额度和贷款期限。这种智能信贷模式将彻底改变现有信贷模式,是金融企业的一次大变革,决定金融企业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态统计报告[T].2014,(2):28.
[2] 谢平.互联网金融新模式[J].新世纪周刊,2012,(24):17.
[3] 姚文平.互联网金融[M].中信出版有限公司,2014:65.
科研项目: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重点研究课题(编号:wb2014_30)。
作者简介:
熊学发(1963-)男,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网络营销。
郝静(1979-)女,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电子商务教研室主任,讲师。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演变机理;风险防范;技术创新
现代互联网金融一定会颠覆传统金融行业,形成“支付+账户/用户+大数据+风控和产品”这样一个生态圈。在这个共享、开放的生态圈,各个环节基本上都能在互联网的环境和技术下完成。这个生态圈的每个环节都是专业化的,是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机会所在。
一、互联网使得传统金融支付发生了重大变革
传统金融支付的作用是为了交易双方最终完成交易而进行的付款人对收款人的货币债权转移传统金融支付的过程中,银行作为支付中介,其目的单一,所掌握的信息十分有限。在互联网时代,支付的目的虽然没有实质改变,但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支付活动所产生的客户信息、交易信息大大增加,支付的基础功能被急剧放大,支付的价值从此不再局限于支付本身[1]28。通过对各类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支付机构能够对客户信用、行为、爱好等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并为其他业务提供必要的基础性支撑,从而有针对性地营销客户、维护客户、推销产品和服务等提供有效保障。现在,许多商业银行已经或正在筹划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如果银行“触电”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增强客户粘性、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或者借此拓展本行的支付结算等中间业务,那么其电子商务平台最终成功的概率不会太大。能够充分利用为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支付服务等各类功能,重视对可以获取数据的挖掘和利用,才是银行电子商务平台真正价值所在。
从支付角度看,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的诞生和发展,值得银行这一传统支付服务提供者进行深刻反思。这其中有银行未能及时把握市场变化、技术发展等因素,但并不能简单归结为银行在支付领域不作为。比较客观的看法是,在支付服务领域,技术进步带来了长尾理论的实践。支付服务是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各类业务的基础。但是由于技术条件所限,根据成本效益原则,银行不可能顾及所有客户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支付服务。也正因如此,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才得以产生和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技术进步使得银行能够更好地进行市场细分、客户细分和服务细分,从而满足更多客户的支付服务需要。因此,不同规模的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战略定位,提供更加差异化的支付服务和其他金融服务。同时,这种差异化服务的实现,也将有助于普惠金融体系的完善。当然,其关键之处还在于银行管理者的经营理念能不能适应互联网应用所带来的变革与创新。总体上看,在银行支付服务差异化进程中,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还将处于补充地位,二者是竞争与合作关系,未来金融支付服务市场的主导者还将是银行。
二、互联网广泛应用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诞生了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
1、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1969年,在美国诞生世界上第一和分组交换实验网ARPAnet,标志着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诞生。1990年,NSFnet彻底取代了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加速了互联网的全面应用的进程。互联网的第二次飞跃就是其在商业上的应用。从浏览器到门户网站,再到搜索引擎,再到Web2.0个人身份认定以及社会关系的联结,它在通讯、资料搜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影响力吸引着全球各行各也的纷纷涌入,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做好了铺垫性的基础,使得互联网在人类生活需求的新境界有了更高的发展境界。掌握好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和处理好电子商务致命要害,让互联网更好的为电子商务发展做服务,让电子商务在更高的层次去实现互联网。没有互联网的支持,电子商务是无法自立的,电子商务的出现是互联网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伟大的结晶!
2、网络购物诞生了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帐户进行货款支付,由对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目前国内一些优秀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提供了一定期限内的退货服务,而由这些公司提供的多达20多家银行,数十种银行卡的选择,也大大丰富了网上交易的支付手段。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提供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更丰富的支付手段和可靠的服务保证。同时,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和发展在不断消除人们对于网上购物和交易的疑虑;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和使用网络交易功能。因此,在今后的网络交易中,应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技术必将成为活跃在线交易支付,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必然趋势。
3、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带来大量沉淀资金。由于收付款的时间差,第三方支付机构手中始终掌握着用户一大笔资金。先看看第三方支付的大致商业流程,第三方支付的用户和商户,付款方发起付款时,通过银行转到支付机构,或者现金交给支付机构获得支付卡信息凭证,向支付机构发出支付指令,支付机构将指令发与收款人,最后通过支付机构的银行与收款方的银行完成资金交割。随着未来监管和法治完善,在配有保险等分摊风险制度的情况下,可允许第三方支付企业利用沉淀资金去投、融资。当然,为了确保安全,必须像限制保险资金投资那样,限制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的投资范围,严控风险。
三、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沉淀资金催生了多种互联网金融模式
随着电子商务爆发式的发展,网络购物的人越来越多,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的沉淀资金快速增加。如支付宝第三方支付平台2013年11月11日购物节一天购物金额就达到350亿元,许多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拥有大量沉淀资金需要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另外一方面,从事网上销售的中小型企业接到网络大批订单后需要周转资金,由于他们规模小,无资产抵押,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这些生产订单。互联网企业依据中小型企业网络历史销售记录,参照它现有的网络订单,发放一定数量的无资产抵押的小额网络贷款。 1、互联网贷款:P2P。[3]65作为市场管理方平台的特征性质,P2P的地位相对独立,只提供各种有利于交易双方交易的服务,不能参与交易行为,也不能对交易双方有倾向性意见,更不可能成为借款方式里的一个主体。借款的最终决定权,应该在出资人自己手里。服务比较典型的行为包括三种,纯法律手续的服务,确保借款行为的法律有效性;风险特征信息提供的服务,确保借款安全性的有效判断;以及借款人违约以后的追偿服务,确保在违约发生后降低损失。所有的制度和服务其实都是围绕着如何更好的搭建平台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交易作为基础性特征的。
2、互联网股权筹资:众筹。在美国,众筹这一融资方式,已考虑纳入监管,成为合法融资行为。美国JOBS法案第三章(又称为众筹法)批准了“众筹”证券,将其定义为通过互联网向众多投资者筹集资金,每个投资者只贡献少量资金。
3、互联网金融产品销售:余额宝、活期宝等。2013年6月,支付宝正式上线“余额宝”,把资金转入余额宝的过程即是向基金公司等机构购买相应理财产品。天弘基金和支付宝合作销售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通过支付宝与基金公司的系统对接,用户可以迅速完成基金开户、基金购买等行为,支付宝中的余额可以在几分钟内购买基金产品。余额宝从诞生至6月30日的18天里,累计用户已经突破250万,存量转入资金规模达到57亿元。
4、互联网支付:支付宝、财付通等。互联网支付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网银、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等。2012年我国互联网支付金额累计达830万亿元。从微观层面上说,互联网支付直接涉及到用户的财产安全等切身利益,从宏观层面上,还关系到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例如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宝、财付通等拥有巨额的沉淀资金,获得了开展金融业务的潜在能力,能够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影响。从保证国家金融安全的角度看,政府监管是必要的。
5、金融互联网百度式信息服务:融360。在中国,无论是中小企业融资还是个人消费贷款需求,都呈现出年年攀升的势头。在该领域,用户与银行之间存在着信息的高度不对称性:用户苦于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融资贷款产品,银行则急于快速与自己的目标用户对接。而针对这一市场的公司已经存在,比如融360就是代表之一,它为了填补市场的这块空缺,在国内率先搭建了融资贷款搜索平台。
6、互联网金融云计算服务:聚宝盆。阿里巴巴计划推出“聚宝盆”,其项目实质是,阿里云与支付宝联合为国内区域性银行输出云计算服务能力,这种区域范围内的农信社、农商行或者城商行在中国有2000多家。让“占国内多数小型金融机构的持卡人也能享受安全、便捷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并将由此助推农村电子商务”。
四、互联网大数据彻底颠覆现有的金融模式
数据一直是信息时代的象征,金融业是大数据的重要产生者,交易、报价、业绩报告、消费者研究报告、官方统计数据公报、调查、新闻报道无一不是数据来源。金融业也高度依赖信息技术,是典型的数据驱动行业。互联网金融环境中,数据作为金融核心资产,将撼动了传统客户关系、抵质押品在金融业务中的地位。
1、大数据与金融创新[2]17
大数据已经促进了高频交易、社交情绪分析和信贷风险分析三大金融创新。以高频交易为例,交易者为获得利润,利用硬件设备和交易程序的优势,快速获取、分析、生成和发送交易指令,在短时间内多次买入卖出,且一般不持有大量未对冲的头寸过夜。通过收集、分析社交媒体上的内容进行市场情绪分析。伴随Twitter日发消息超过5亿条,Facebook日均用户超过10亿,社交媒体数据应用已经成为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风险的可审性和管理力度,支持精细化管理
金融机构希望能够收集和分析大量中小微企业用户日常交易行为的数据,判断其业务范畴、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用户定位、资金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解决由于小微企业财务制度的不健全,无法真正了解其真实的经营状况的难题。阿里小贷首创了从风险审核到放贷的全程线上模式,将贷前、贷中以及贷后三个环节形成有效联结,向通常无法在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弱势群体批量发放“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小额贷款。阿里小贷还凭借互联网技术监控贷款的流向:如果该客户是贷款用于扩展经营,阿里小贷将会对其广告投放、店铺装修和销售进行评估和监控。
3、大数据将重建金融业务
与传统金融相比,大数据给互联网金融不仅带来了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以及用户体验的变化,创造了新的业务处理和经营管理模式,对金融服务提供商的组织结构、数据需求与管理、用户特征、产品创新力来源、信用和风险特征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1)大数据挑战金融机构内部的传统部门划分。金融机构中不同部门都在不断积累大量数据:抵押贷款部门储存和处理能充分描述其贷款客户的海量数据。(2)大数据打破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信息垄断。大数据有助于提升金融市场的透明度。金融客户的信用状况将随着其资产、经营和各类交易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传统商业银行利用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建立特有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决策体系,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3)大数据将支撑更迅速、更灵活的决策,带来更贴近客户需求的产品创新。互联网金融借助社交网络等新平台产生了海量用户和数据,记录了用户群体的情绪,但大数据库无法自己总结人类行为模式的规律。
4、金融行业尚不能完全驾驭大数据
大数据对个人信息的大量获取导致了隐私和安全问题。随着个人所在或行经位置、购买偏好、健康和财务情况的海量数据被收集,再加上金融交易习惯、持有资产分布、以及信用状况以更细致的方式被储存和分析,机构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能获得更低的价格、更符合需要的金融服务,从而提高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能力。大数据技术不能代替人类价值判断和逻辑思考。基于大数据开发的金融产品和交易工具对金融监管提出挑战。大数据的使用正在改变金融市场,也需要改变监管市场的方式,以保证市场参与者负责地使用大数据。例如, 2013年4月23日的“无厘头暴跌”的缘由是美联社的Twitter账号发出巴拉克·奥巴马遭遇恐怖袭击的虚假消息:大数据中的一个数据点出错就能导致“无厘头暴跌”。监管机构限制大数据技术的使用,或是对其使用进行直接干预,其潜在风险是巨大的,应鼓励业界对更复杂的技术乃至更大数据的利用。 五、新技术应用让互联网金融支付更加安全
1、人的指纹计算机识别技术保证金融支付安全性
人的指纹识别技术。每个人包括指纹在内的皮肤纹路在图案、断点和交叉点上各不相同,呈现唯一性且终生不变。据此,我们就可以把一个人同他的指纹对应起来,通过将他的指纹和预先保存的指纹数据进行比较,就可以验证它的真实身份,这就是指纹识别技术。
2、人的眼孔虹膜计算机识别技术也将应用于电子支付
人的眼孔识别技术。虹膜是一种在眼睛中瞳孔内的织物状各色环状物,每一个虹膜都包含一个独一无二的基于像冠、水晶体、细丝、斑点、结构、凹点、射线、皱纹和条纹等特征的结构,据称,没有任何两个虹膜是一样的。
六、物联网和大数据促进智能互联网金融的诞生,能够彻底防范金融风险
1、物联网让金融单位时刻掌握企业生产变化和经营情况,避免金额风险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金融企业如果能够随时掌握企业生产、销售变化,了解他们什么时间需要资金、需要多少资金,有无金融风险,这些情报都能够从物联网上发现。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广泛运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对传统运营流程、服务产品进行改造或重构,实现经营、管理全面信息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
互联网金融时代,信息化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运营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信息化金融机构主要运营模式可分为以下三类:传统金融业务电子化模式、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金融电商模式。传统金融业务电子化模式主要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和网络证券等形式;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包括直销银行、智能银行等形式及银行、券商、保险等创新型服务产品;金融电商模式就是以建行“善融商务”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泰康人寿保险电商平台为代表的各类传统金融机构的电商平台。
2、大数据应用产生智能信贷系统,彻底改变现有信贷模式,智能决定企业货款额度和期限
大数据金融是指依托于海量、非结构化的数据,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方式对其数据进行专业化的挖掘和分析,并与传统金融服务相结合,创新性开展相关资金融通工作的统称。大数据金融扩充了金融业的企业种类,不再是传统金融独大,并创新了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了客户范围,降低了企业成本。大数据金融按照平台运营模式,可分为平台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两大模式。两种模式代表企业分别为阿里金融和京东金融。
物联网的发展必将推动大数据的挖掘,生产企业生产变化和经营情况形成的大数据包促以产生一个智能信贷系统,这个系统能够智能决定生产企业的货款额度和贷款期限。这种智能信贷模式将彻底改变现有信贷模式,是金融企业的一次大变革,决定金融企业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态统计报告[T].2014,(2):28.
[2] 谢平.互联网金融新模式[J].新世纪周刊,2012,(24):17.
[3] 姚文平.互联网金融[M].中信出版有限公司,2014:65.
科研项目: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重点研究课题(编号:wb2014_30)。
作者简介:
熊学发(1963-)男,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网络营销。
郝静(1979-)女,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电子商务教研室主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