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教育是对一个人的初级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偏远地区教育落后的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为了能够推进我国教育体系的全面建设,促进个人教育的全面发展,提高偏远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的水平已经势在必行。本文从当前我国偏远地区农村的家庭教育现状出发,分析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家庭教育;偏远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现状;形成原因;应对策略
由于我国偏远农村地区的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十分落后,人口居住较为分散、不集中,缺乏充足的教育资源,人们对于教育的认知程度和重视度较低,使得我国边缘地区农村的家庭教育仍旧处于一种“真空状态”,对于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较弱,教育制度十分松散。伴随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学生考入大学,偏远地区农村的家庭教育问题也对我国的基础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做好偏远地区的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十分重要。
1 当前我国偏远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现状
1.1地区发展不均衡
我国国土面积较广,受偏远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当地产业机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偏远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水平与较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地区发展不均衡。其主要表现为:发达地区的农村家庭教育普遍优于偏远农村地区,经济条件富裕的家庭教育普遍优于贫困家庭[1]。这主要是因为,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其父母的观念素质普遍较高,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度也远远高于偏远农村地区,在家庭教育的经济投入较高,使得其家庭教育水平随之提高。而我国偏远农村地区,其观念素质较为落后,仍处于封建时期,生产力发展较弱,其经济条件差,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为子女改善教育环境,使得其家庭教育水平十分落后。
1.2类型的多样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不深化,越来越多来自偏远农村地区的农民工涌入到城市中来,这也使得这些地区家庭教育的结构随之发生改变,家庭教育的类型出现了多样化。其主要类型有:一是双亲抚育,这也是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即由父母二人共同参与到子女的教育当中,这也是家庭教育模式的正常状态。二是单亲抚育,该模式主要是由于父亲为了提高家庭的经济水平外出打工而出现的,因此,该模式中,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着即为母亲,并在当前偏远农村地区家庭教育中,占有较大比列。三是隔代、托养抚育,这是由于偏远地区农村的青年人都以外出打工,孩子便只能够留给家中老人或者亲属代为抚育,家庭教育的任务自然而然的也落在了代抚人的身上。四是,流动抚育,即将子女带在身边,跟随自己的打工地点而不断的转换受教育地点,这也是当前城市中的另一个群体——农民工子女形成的原因。总之,除第一点外,无论是那种模式,都无法给予子女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虽然最后一点父母双方都在子女身边,但是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仍然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结构,为子女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
1.3观念较为复杂
受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形势的影响,许多偏远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观念也在随之转变,不断的同愚昧、落后等思想作斗争。因此,使得我国偏远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观念迎来了新的发展,并逐渐的呈现出新的育人观。大部分、偏远农村地区的家长已经转变了原有的:养儿为防老,养育子女主要是为了传宗接代,女孩子早晚都要嫁出去,不需要有什么文化等传统的、十分落后的教育观念。这些家长更多的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读书、读好书、可以考上大学、去大城市生活等新的教育观念。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制度的不断变化,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使得偏远地区的部分家长又出现了“读书没有用”的新观点,使得部分学生早早的进入社会打工或者从商。
1.4功能逐渐被弱化
偏远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具有很多的作用:可以抚育子女、延绵子嗣、帮助家庭进行生产、完成家务、抚养老人等,其中抚育子女这一功能随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以及这些地区父母观念的转变,对子女要求的提高,而不断的增强。但是,由于偏远地区留守儿童较多,使得其受家庭教育的时间较少,而且,受农村流动家庭的影响,其生活环境经常会发生改变,这就使得父母很难为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得家庭教育进行不顺利。
2 我国偏远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
2.1教育观念十分落后
当前,偏远农村地区的父母其教育观念较为落后,使得其家庭教育水平不高。该地区大部分的父母都把学习成绩当成评价一个孩子是否“有出息”的标准,对于孩子在品德方面的教育,缺乏重视程度。另外,大多数偏远农村地区父母都存有严重的“重男轻女”观念,女孩往往是家务的主要承担着,无法的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2.2只注重养育,忽视教育
目前,我国偏远农村地区的家长普遍处于一种教育观念的误区,他们认为:自己只需要负责好子女的抚养问题,保证其吃饱穿暖即可,至于子女的教育,那是学校和教师的问题,自己不需要去考虑。这一观念使得很多的农村家长在生活中一直都忙于家庭的生计,与子女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了解,对于子女的日常行为状况基本不去过问,没有对子女给予明确的教育要求,忽视了子女在精神层面的需求。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路上最重要的教育阶段,也是我国教育结构的重要构成,但由于城乡、地区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偏远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仍旧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因此,为了提高我国教育的整体质量,帮助学生打好教育基础,提升偏远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质量,是当前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郑晓生.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05:442-445+449
[2]徐锋、李本义.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1:63-66
[3]杨明宏.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考试周刊,2008,42:198-199
[4]任洲、王海芳.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82-84
作者简介:
伏金花(1977~ ),女,汉,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人。2007年1月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就职于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杨店乡颜河小学,小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家庭教育;偏远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现状;形成原因;应对策略
由于我国偏远农村地区的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十分落后,人口居住较为分散、不集中,缺乏充足的教育资源,人们对于教育的认知程度和重视度较低,使得我国边缘地区农村的家庭教育仍旧处于一种“真空状态”,对于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较弱,教育制度十分松散。伴随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学生考入大学,偏远地区农村的家庭教育问题也对我国的基础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做好偏远地区的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十分重要。
1 当前我国偏远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现状
1.1地区发展不均衡
我国国土面积较广,受偏远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当地产业机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偏远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水平与较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地区发展不均衡。其主要表现为:发达地区的农村家庭教育普遍优于偏远农村地区,经济条件富裕的家庭教育普遍优于贫困家庭[1]。这主要是因为,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其父母的观念素质普遍较高,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度也远远高于偏远农村地区,在家庭教育的经济投入较高,使得其家庭教育水平随之提高。而我国偏远农村地区,其观念素质较为落后,仍处于封建时期,生产力发展较弱,其经济条件差,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为子女改善教育环境,使得其家庭教育水平十分落后。
1.2类型的多样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不深化,越来越多来自偏远农村地区的农民工涌入到城市中来,这也使得这些地区家庭教育的结构随之发生改变,家庭教育的类型出现了多样化。其主要类型有:一是双亲抚育,这也是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即由父母二人共同参与到子女的教育当中,这也是家庭教育模式的正常状态。二是单亲抚育,该模式主要是由于父亲为了提高家庭的经济水平外出打工而出现的,因此,该模式中,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着即为母亲,并在当前偏远农村地区家庭教育中,占有较大比列。三是隔代、托养抚育,这是由于偏远地区农村的青年人都以外出打工,孩子便只能够留给家中老人或者亲属代为抚育,家庭教育的任务自然而然的也落在了代抚人的身上。四是,流动抚育,即将子女带在身边,跟随自己的打工地点而不断的转换受教育地点,这也是当前城市中的另一个群体——农民工子女形成的原因。总之,除第一点外,无论是那种模式,都无法给予子女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虽然最后一点父母双方都在子女身边,但是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仍然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结构,为子女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
1.3观念较为复杂
受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形势的影响,许多偏远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观念也在随之转变,不断的同愚昧、落后等思想作斗争。因此,使得我国偏远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观念迎来了新的发展,并逐渐的呈现出新的育人观。大部分、偏远农村地区的家长已经转变了原有的:养儿为防老,养育子女主要是为了传宗接代,女孩子早晚都要嫁出去,不需要有什么文化等传统的、十分落后的教育观念。这些家长更多的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读书、读好书、可以考上大学、去大城市生活等新的教育观念。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制度的不断变化,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使得偏远地区的部分家长又出现了“读书没有用”的新观点,使得部分学生早早的进入社会打工或者从商。
1.4功能逐渐被弱化
偏远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具有很多的作用:可以抚育子女、延绵子嗣、帮助家庭进行生产、完成家务、抚养老人等,其中抚育子女这一功能随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以及这些地区父母观念的转变,对子女要求的提高,而不断的增强。但是,由于偏远地区留守儿童较多,使得其受家庭教育的时间较少,而且,受农村流动家庭的影响,其生活环境经常会发生改变,这就使得父母很难为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得家庭教育进行不顺利。
2 我国偏远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
2.1教育观念十分落后
当前,偏远农村地区的父母其教育观念较为落后,使得其家庭教育水平不高。该地区大部分的父母都把学习成绩当成评价一个孩子是否“有出息”的标准,对于孩子在品德方面的教育,缺乏重视程度。另外,大多数偏远农村地区父母都存有严重的“重男轻女”观念,女孩往往是家务的主要承担着,无法的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2.2只注重养育,忽视教育
目前,我国偏远农村地区的家长普遍处于一种教育观念的误区,他们认为:自己只需要负责好子女的抚养问题,保证其吃饱穿暖即可,至于子女的教育,那是学校和教师的问题,自己不需要去考虑。这一观念使得很多的农村家长在生活中一直都忙于家庭的生计,与子女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了解,对于子女的日常行为状况基本不去过问,没有对子女给予明确的教育要求,忽视了子女在精神层面的需求。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路上最重要的教育阶段,也是我国教育结构的重要构成,但由于城乡、地区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偏远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仍旧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因此,为了提高我国教育的整体质量,帮助学生打好教育基础,提升偏远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质量,是当前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郑晓生.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05:442-445+449
[2]徐锋、李本义.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1:63-66
[3]杨明宏.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考试周刊,2008,42:198-199
[4]任洲、王海芳.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82-84
作者简介:
伏金花(1977~ ),女,汉,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人。2007年1月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就职于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杨店乡颜河小学,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