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在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学生思想教育机制创新,必须做好组织保障、制度规范、网络管理和教育四大工作,形成科学、合理、有活力的领导管理机制、人才选拔机制、保障机制、引领机制、激励机制和实践教育机制。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机制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环境下,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创新,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与解决好的重要课题和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环境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化需求不断增加,高校在校学生总数不断增多,学生成分也日益复杂。因此,注重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环境,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总体上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外大环境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在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面临的环境是不容忽视的。从国际上看,虽然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是纷繁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权”、“民主”、“宗教”等,妄图从思想上对我国进行“分化”和“西化”。另外,西方文明的“入侵”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局面,少数学生思想受西方思潮影响较大,在价值取向上,注重自我、注重功利、价值观多样化现象较为明显。从国内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生活方式、就业和收入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多样化”的社会存在形式,必然导致产生相应的“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和思想观念。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大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够完善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容易产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
(二)网络信息环境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由于具有全球性、双向性、即时性和容量无限性等显著特点深受青年大学生的喜爱,日益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对其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网络中东西方思想文化冲突和网络信息凸显为复杂性和不可控性,加之大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其政治鉴别力不够高,抵御各种不良思想的能力也不够强,因而各种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政治观、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巨大冲击。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上的虚拟世界,把“网络社会”当成生活的实际和逃避现实的避风港,造成大学生与现实的隔阂,进而导致了人际之间感情联系淡薄,还有一些大学生因轻信网上交友而上当受骗。网上生活的虚拟性与现实社会的反差使很多大学生对现实充满了失望、误解,形成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不健康的心理,造成了网络的角色混乱,沉溺于“网恋”与“游戏”中,昏天昏地地在网上游走,迷失真实的自我,把自己变成梦幻的灵魂,在虚拟的网上飘来飘去,把自己是一个学生的责任置于脑后。如何抓好网络条件下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已经成为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课题。[1]
(三)政策环境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已使当今高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独生子女群体”的成长有其特殊的内、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即指社会与历史交织形成的大环境,这种大环境使得“独生子女群体”吮吸的文化营养不单纯是前辈们流传下来的传统观念,还夹杂着西方各种汹涌而来的文明思潮。内部环境即指家庭环境,这种家庭环境突出表现在一个“独”字上。总的来说,独生子女大学生较强的独立意识与较弱的实际能力相冲撞产生的矛盾心态,使他们处于两难处境:有时妄自尊大,有时又极度缺乏自信;自命不凡,却又眼高手低;既想表现自我,独挡一面,又怕承担责任而“不愿长大”。这样的心态虽存在有利于他们成长的一面,但如果对他们引导不当或他们自我控制不够,就会阻碍他们健康全面地成长。这些都使得当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与问题。
(四)就业环境
受多种环境因素制约,如社会客观环境中的就业政策环境、个体成长环境中的家庭与学校环境、社会心理环境中的社会时尚环境、社会发展环境中的人才流动环境等,都对当前大学生的择业就业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体上讲,我国大学生面临的择业就业环境并不理想。加上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就业、生活等竞争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这都容易引起大学生心理、思想和行为上的困惑,面临的各方面竞争压力更大更重些,因而高职学生中的心理紧张、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也就比较突出。
二、面临新的环境,必须着力抓好三项工作,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
(一)组织保障
要坚持党委领导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积极营造党委领导下的院、系两级管理,以系、分院为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党政领导齐抓共管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组织保障系统。作为职能部门要与学院其他部门紧密合作,交流情况,积极当好学院党委的参谋,为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共同努力。建立责任制,形成教书、管理、服务岗位各负其责的良好局面。要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教育队伍的作用,鼓励他们敬业爱岗,尽职尽责,深入学生教室、宿舍,掌握第一手资料,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制度规范
以健全、完善、严格的制度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搞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做到“两手抓”,一手抓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一手抓严格有效的制度管理,实现教育管理模式由粗疏型向精细型的转变。要不断健全、完善学生思想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三)做好网络教育和管理工作
要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网工作,要积极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使网络成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平台。通过精心设计学生思想教育网络站内容,用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健康的主流信息和在线活动占领网上阵地,增强思想教育的可信度和亲和力;要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互联网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发现错误信息源及时跟踪,重点控制,开展网下的面对面说服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积极加强网络研究,建立强有力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的思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创新,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管理机制
中共中央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管理机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高校党委加强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校长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而实际工作中,真正建立起这种健全的领导管理机制的高校还不多,相当多的高校是党委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组织实施,难以做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因此,不管学校实行何种领导体制,必须建立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的实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管理机制。
(二)人才选拔机制
要健全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一是严格素质要求。高校要不断提高准入条件,对应聘辅导员工作岗位的毕业生都要经过思想政治素质、学历学位、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学生干部经历、个性心理特点等方面的严格考核。二是创新选拔方式。推行公开选拔辅导员的选人机制,专门成立公开选拔小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全国各高校公开招录。同时在选拔程序上,严格“五道关”即资格审查关、笔试关、面试关、体检关、考察录用关,经过层层筛选,严格考核,保证将优秀的人才选用到辅导员岗位上。
(三)保障机制
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保障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优化队伍结构,足额配备,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以专职为主、功能互补、素质高、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保证必要经费的投入,改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物质条件。事实证明,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效果好的学校,工作所需经费必定足额投入。没有工作所需经费足额投入的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尽管工作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获得一般效果。
(四)引领机制
树立榜样,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身边的典型经验和事迹教育和引导学生,是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身边的事情是学生都可以感受到的,这可以成为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好的教科书。
(五)激励机制
要通过综合运用精神和物质的奖惩手段,达到鼓励、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学校将院(系)级工作评价与经济效益挂钩,通过建立“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考核制度,对院(系)办学指导思想、教育教学效果等重要观测点进行量化评定,全面考核院(系)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情况,充分调动了院(系)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明确,确保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激励机制,实质上是创新学校内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一些学校由于认识上没有真正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行动上便差之千里。一方面是用“先进性”要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做贡献,另一方面是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入冷宫,冷眼相待,严重地挫伤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因此,我们既要提供先进性,倡导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同时也要考虑广泛的群众性,采取适当的物质手段激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实践教育机制
大力开展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要让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提高他们正确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例如,我院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爱心义教”、“文化传真情”、“爱心义卖”、向社会的光荣院“尊老敬贤送温暖”等活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既增强了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又提高了其实际的工作、生活能力。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2]
当前,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位日益巩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高校在长期教育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和求知成才的渴望,这些都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拓展了我们的思路,让我们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一项伟大战略工程的实施还需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理论上不断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归纳,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建设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沿着规范化、有序化的方向发展。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把握契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党和人民的千秋伟业,高校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人民日报,2004,10-15.
[2]陈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3):40-43.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机制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环境下,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创新,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与解决好的重要课题和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环境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化需求不断增加,高校在校学生总数不断增多,学生成分也日益复杂。因此,注重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环境,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总体上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外大环境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在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面临的环境是不容忽视的。从国际上看,虽然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是纷繁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权”、“民主”、“宗教”等,妄图从思想上对我国进行“分化”和“西化”。另外,西方文明的“入侵”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局面,少数学生思想受西方思潮影响较大,在价值取向上,注重自我、注重功利、价值观多样化现象较为明显。从国内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生活方式、就业和收入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多样化”的社会存在形式,必然导致产生相应的“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和思想观念。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大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够完善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容易产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
(二)网络信息环境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由于具有全球性、双向性、即时性和容量无限性等显著特点深受青年大学生的喜爱,日益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对其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网络中东西方思想文化冲突和网络信息凸显为复杂性和不可控性,加之大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其政治鉴别力不够高,抵御各种不良思想的能力也不够强,因而各种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政治观、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巨大冲击。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上的虚拟世界,把“网络社会”当成生活的实际和逃避现实的避风港,造成大学生与现实的隔阂,进而导致了人际之间感情联系淡薄,还有一些大学生因轻信网上交友而上当受骗。网上生活的虚拟性与现实社会的反差使很多大学生对现实充满了失望、误解,形成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不健康的心理,造成了网络的角色混乱,沉溺于“网恋”与“游戏”中,昏天昏地地在网上游走,迷失真实的自我,把自己变成梦幻的灵魂,在虚拟的网上飘来飘去,把自己是一个学生的责任置于脑后。如何抓好网络条件下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已经成为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课题。[1]
(三)政策环境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已使当今高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独生子女群体”的成长有其特殊的内、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即指社会与历史交织形成的大环境,这种大环境使得“独生子女群体”吮吸的文化营养不单纯是前辈们流传下来的传统观念,还夹杂着西方各种汹涌而来的文明思潮。内部环境即指家庭环境,这种家庭环境突出表现在一个“独”字上。总的来说,独生子女大学生较强的独立意识与较弱的实际能力相冲撞产生的矛盾心态,使他们处于两难处境:有时妄自尊大,有时又极度缺乏自信;自命不凡,却又眼高手低;既想表现自我,独挡一面,又怕承担责任而“不愿长大”。这样的心态虽存在有利于他们成长的一面,但如果对他们引导不当或他们自我控制不够,就会阻碍他们健康全面地成长。这些都使得当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与问题。
(四)就业环境
受多种环境因素制约,如社会客观环境中的就业政策环境、个体成长环境中的家庭与学校环境、社会心理环境中的社会时尚环境、社会发展环境中的人才流动环境等,都对当前大学生的择业就业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体上讲,我国大学生面临的择业就业环境并不理想。加上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就业、生活等竞争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这都容易引起大学生心理、思想和行为上的困惑,面临的各方面竞争压力更大更重些,因而高职学生中的心理紧张、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也就比较突出。
二、面临新的环境,必须着力抓好三项工作,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
(一)组织保障
要坚持党委领导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积极营造党委领导下的院、系两级管理,以系、分院为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党政领导齐抓共管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组织保障系统。作为职能部门要与学院其他部门紧密合作,交流情况,积极当好学院党委的参谋,为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共同努力。建立责任制,形成教书、管理、服务岗位各负其责的良好局面。要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教育队伍的作用,鼓励他们敬业爱岗,尽职尽责,深入学生教室、宿舍,掌握第一手资料,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制度规范
以健全、完善、严格的制度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搞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做到“两手抓”,一手抓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一手抓严格有效的制度管理,实现教育管理模式由粗疏型向精细型的转变。要不断健全、完善学生思想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三)做好网络教育和管理工作
要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网工作,要积极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使网络成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平台。通过精心设计学生思想教育网络站内容,用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健康的主流信息和在线活动占领网上阵地,增强思想教育的可信度和亲和力;要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互联网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发现错误信息源及时跟踪,重点控制,开展网下的面对面说服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积极加强网络研究,建立强有力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的思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创新,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管理机制
中共中央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管理机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高校党委加强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校长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而实际工作中,真正建立起这种健全的领导管理机制的高校还不多,相当多的高校是党委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组织实施,难以做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因此,不管学校实行何种领导体制,必须建立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的实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管理机制。
(二)人才选拔机制
要健全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一是严格素质要求。高校要不断提高准入条件,对应聘辅导员工作岗位的毕业生都要经过思想政治素质、学历学位、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学生干部经历、个性心理特点等方面的严格考核。二是创新选拔方式。推行公开选拔辅导员的选人机制,专门成立公开选拔小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全国各高校公开招录。同时在选拔程序上,严格“五道关”即资格审查关、笔试关、面试关、体检关、考察录用关,经过层层筛选,严格考核,保证将优秀的人才选用到辅导员岗位上。
(三)保障机制
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保障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优化队伍结构,足额配备,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以专职为主、功能互补、素质高、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保证必要经费的投入,改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物质条件。事实证明,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效果好的学校,工作所需经费必定足额投入。没有工作所需经费足额投入的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尽管工作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获得一般效果。
(四)引领机制
树立榜样,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身边的典型经验和事迹教育和引导学生,是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身边的事情是学生都可以感受到的,这可以成为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好的教科书。
(五)激励机制
要通过综合运用精神和物质的奖惩手段,达到鼓励、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学校将院(系)级工作评价与经济效益挂钩,通过建立“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考核制度,对院(系)办学指导思想、教育教学效果等重要观测点进行量化评定,全面考核院(系)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情况,充分调动了院(系)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明确,确保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激励机制,实质上是创新学校内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一些学校由于认识上没有真正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行动上便差之千里。一方面是用“先进性”要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做贡献,另一方面是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入冷宫,冷眼相待,严重地挫伤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因此,我们既要提供先进性,倡导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同时也要考虑广泛的群众性,采取适当的物质手段激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实践教育机制
大力开展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要让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提高他们正确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例如,我院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爱心义教”、“文化传真情”、“爱心义卖”、向社会的光荣院“尊老敬贤送温暖”等活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既增强了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又提高了其实际的工作、生活能力。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2]
当前,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位日益巩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高校在长期教育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和求知成才的渴望,这些都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拓展了我们的思路,让我们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一项伟大战略工程的实施还需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理论上不断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归纳,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建设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沿着规范化、有序化的方向发展。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把握契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党和人民的千秋伟业,高校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人民日报,2004,10-15.
[2]陈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3):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