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深入推动社会化建设与意识形态发展的深度结合,提高综合性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自觉性,发挥出素质化教育的基本作用。本文将以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为切入点,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并阐述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列举出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方法与对策,旨在帮助学校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队伍,锻造出学生的工匠精神,仅供参考,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序言
从十三五规划的具体要求中可以看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已经被摆到了更高一级的战略层面上,教育部在宏观上也数次强调创业基础的重要性,指出创业基础是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核心推动力,理应成为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要在课时和学分中占有相当程度的比重。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指出,各类课程的发展都应当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辅相成,形成广泛且良性的协同效应。从以上这两点也可以看出,创新创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在高校发展中占有突出地位,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深入贯彻我党教育方针的应有之策,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动力,是高校在新时期培养全新人才的重要选择之一。
就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来看,以刘洪波为代表的教育专家就提出了协同机制这一概念,并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应当具有整体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同时也应当保持自身的开放性,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和目标。同时,以宋岩为首的教育专家也提出了双向建构的关系理念。以王刚为首的教育专家,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基本特色,重点强调,创新创业教育应当和思政理论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到一起,同时也应当与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协调的局面,最终实现创新创业在方法和途径上的更新换代。陈哲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理应从课程设计和师资队伍建设出发,与思政课程教育寻求契合之处。
1创新创业教育简介
1.1体系的内容和功能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创新创业教育,一般都以特定的体系建设为核心内容,并且以大学生为核心培养对象。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以创业要素的整合为基础,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其自身涉及到社会各界的资源以及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发布的政策。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实,需要宏观和微观的联动配合,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资源。政府需要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建立相应的资金扶持项目,而高校和事业单位也需要强化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为大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加和谐且友好的外部环境,确保公共资源的分配能够做到合理有效。在这其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整个高校教学体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领域的发展也与高校自身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息息相关。
1.2创新创业教育的阶段性内容
从当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具体的设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基本素质教育阶段,其次是技术技能教育阶段,最后是创新实践教育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自身的特点,相应的教育内容也存在明显的区别。而高校也需要,在不同的阶段设置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
1.3基本素质教育阶段
这一阶段的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普惠性和通俗性特点,以全体高校大学生为核心对象,通過具体的必修课程开设来,传递相应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能够懂得创新的具体流程,感受创业团队的具体形象,分析在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并以此为基础学习一些与融资和投资相关的知识。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仍旧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模式,他们通常是用背诵或者是抄写的方法去记录课程上所学的知识,这种学习习惯并不具备创新性,反而会进一步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对此,教师也应当为学生指明方向和目标,要让学生明确,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终极性动力,也要让学生懂得创新是民族的灵魂,领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意义,分析创新创业之于时代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这样就可以激发出学生内心的社会主人翁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4技术技能教育阶段
这一阶段的教学针对的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并且教学的内容也与学生的专业紧密结合,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选拔出那些对创新创业抱有热情和兴趣的爱好者,鼓励他们参与导师或者是教师创办的实践类项目,或者是参与一些模拟项目,让他们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而教师也可以从选修课入手,分析学生对专业所抱有的态度,探究他们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科与专业。这里所说的选修课,是以必修课为基础,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课程,通过多样化的途径汲取知识和信息,提高自己学习的目的性。除了选修课之外,专业特色课也是锻炼学生技术的重要基础,其自身蕴含了专业的基本特征,也融入了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能够让学生明确本专业的优势和劣势,以辩证和客观的态度去看待未来的发展,让学生能够更加认识到创新创业的必要性。
1.5创新实践教育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的是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学校在这一过程中也发挥了自己的辅助和支持作用,给予学生一定的经费,为学生打造开放性的平台,通过专业实现或者是实践等途径,让学生懂得分析市场的发展情况,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懂得在实践的过程中识别风险,有效调整资金的运作方向,尽可能用自己的力量去获得一定的经济与收益。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当以前瞻意识的培养为侧重点,让学生懂得以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创新创业,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懂得艰苦奋斗,锻造学生的工匠精神。在这其中,学生也会接触到专业实训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这两种途径。就专业实训课程来讲,其自身与专业理论知识的结合是十分密切的,通过模拟和仿真等形式,为学生开设出多样化的模拟类实践,让学生能够在创业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懂得规避市场风险,尽可能减少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专业实践课程来讲,主要是让学生接触教学基地,或者是市场企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的岗位上,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为后续的创新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1]。 1.6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意义
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看出,要想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就必须要构建起完善的体系和机制,这一过程伴随着许多风险和考验,并且也具有明显的长期性特点,但总的来说,体系的构建对于国民教育而言仍旧具有重要的意义,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能够改革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大多数高从当下的高校发展中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高校仍旧受到计划经济的束缚,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思维中脱离出来,沿用的是传统的体系和机制,而传统的体系并没有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制定出相应的发展计划和方案,也没有针对性的就创新创业进行探讨和分析,仍旧是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带给学生的都是一些较为浅显的基础性知识,并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也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的长远发展。这种守旧且落后的教学模式,必然不能完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而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引导下,高校能够有效调整现有的教学结构,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和课堂建设水平,深入落实素质化教育的基本方针,把创新创业教育当作突破口,让自己的发展脚步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迎合社会育人的期待。
其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能够优化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让大学生能够提早适应社会,提高大学生的灵活性和敏感度[2]。高等教育并不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也不要求学生始终持有唯书本论的观点,而是强调学生要拥有探究社会领域的能力和技巧,要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在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创新力和创造力。而体系的建设,可以从多个角度锻炼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能够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早适应社会,懂得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
另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能够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已然成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也是高校亟待解决的任务。从高校实施了扩招计划之后,毕业生的数量就有了爆发式的增长,就业形势也变得愈发严峻。对此,国家也在宏观上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和调节政策,在这其中,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自主创新创业能够缓解岗位竞争的严峻形势,让大学生可以在自主意识的引导下开辟一方天地。其次,创新创业本身也可以滋生出许多新的就业岗位,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产业多样化发展。
最后,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加高质量的人才。这一领域的建设,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实现意识与能力的双重进步,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创新探究,为社会输入更多优质的实践项目,带来更多新奇的科学发明。而优质的创业项目,也可以带动技术和劳动力的发展,能够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步入新的台阶。
2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1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遵循方向性的原则,教育方向的正确与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大学生思想素质发展的成效,所以,这一原则也应当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这也是高校思政课程设计的本质要求。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始终以我国的社会发展为基础,因此,教育的内容也必须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和特征,要始终忠于党和国家,为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而服务。当下,无论是创新创业发展,还是经济体制的改革,都已经步入了变革时期,社会结构也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再加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也已经突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也变得更加密切???。这也就意味着,外来文化也会给大学生原本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明显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和目标,给大学生以客观且积极向上的引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遵循系统性的原则。这一原则主要针对的是思政教育的具体内容,课程设计的时候,必须做到精心组织,而且要确保实施的系统性,要推动课程的持续性建设。也就是说,对该项原则的坚守,在本质上也是为了让大学生能够理解思政教育运作的具体规律。不同的思政教育内容,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尽相同的,正因为如此,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而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本身就是长期且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高校要针对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还与学生的家庭,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就更应当坚持系统性的原则,来构建合理的体系和机制,推动各个要素之间的互相配合。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遵循时代性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会显露出不同的特点,正是因为如此,學生意识形态的建设也应当有所区别。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脚步,结合时代建设的主题,突出时代的特色,彰显出时代的精神气节和风格,以此来提高课堂建设的活力和趣味性,让学生的学习能够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推动他们创新创业的持续性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3.1核心内容
核心内容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根本所在,也是一切课程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目前,核心内容的具体细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述。首先是理想信念的教育,理想信念引导着个体实际行动和行为的发展。而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核心主体,其自身的发展与我国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理想信念的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树立更加高远的志向,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让大学生能够坚定中国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具体实践的时候,高校应当让学生持续性学习党的理论和方针,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发展与社会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并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才华。其次是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部分的教育牵涉到民族的精神和气节。爱国主义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社会主义接班人都应当以爱国精神为豪,把爱国精神当作自己发展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让学生提高对民族的认同感,凝聚他们的力量,激励学生奋发图强。最后是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公民的道德影响着其自身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表现,把道德规范的教育和思政课程的设计结合到一起,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能够让他们懂得遵纪守法,懂得与人为善,懂得爱护环境。 3.2时代内容
时代内容在本质上是对核心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是核心内容在不同时期的外在表现,当下,时代内容的教育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遵循思政的一些规律。高校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重要途径,提升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不断满足学生以后的发展需要。还要加快重视以文育人,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新媒体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快速发展,加强大学生的时代感。其次是网络道德行为的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极大改变了传统的群众生活模式,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利弊共存的,有许多大学生会在虚拟世界里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在面临一些复杂信息的时候,往往会丧失自己的判断力,甚至会在接触的过程中迷失自己的本心。而且,部分学生并没有约束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随意发布自己的信息和观点,给网络环境也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把网络道德行为的教育融入到思政课程中,可以让学生以更加辩证且客观的态度去处理融杂的信息,提高他们行为的自觉性,约束他们的思想和言行,实现健康上网。
3.3实践内容
实践内容在本质上也是对前两部分的现实性拓展,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未来就业距离更近,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在这一领域设计的时候,往往是从三个方面入手的,首先是新生入学教育,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大学生了解基本的规章和制度,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业生涯有大致的了解,然后懂得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心中存在的一些疑惑,提高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塑造积极向上的校风和学风。其次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和新对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适应现阶段的环境,调节心态,懂得自我管理,让他们的人格发展能够更加全面,并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各种难题。最后是国防观念教育,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军事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为主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了解现在的形势,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提高国防安全意识与自觉性。
4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对策
4.1推动理念的融合
高校教师应当紧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脚步,认真分析会议的精神和方针,然后把教育部发布的思想政治建设纲要,作为自身教学的宏观指导,把思政育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也就是说,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应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与思政有关的元素和信息,牢固自身的思政教育理念。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当遵循时代性的原则,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体制的变化,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展开相应的人才培养工作。这两部分应当树立艺体教育的理念,确保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培养目标是相一致的???。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思政教育的先进性特点。相较于创新创业教育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领域要更加广泛,教学内容也相对更加丰富。同时,教师应当重视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讲解和传授,以此为核心,让学生能够拥有优良的品质,也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稳步创新创业。另外,教师也应当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提高自己创业行为的合理性。
4.2推动教学内容的融合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始终强调对国家政策方针的宣传,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对大学生所发出的号召和呼唤。所以,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主动渗透有关创新创业的思想和理念,包括团队的组织和构建,风险的识别和防控,资金的周转和流通,企业的运行和管理等等,这样不仅可以把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变得更加细化,同时也可以让思政教育变得有血有肉,更加符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而创新创业教育,也应当与思政课程的建设相互配合,教师要为大学生讲解政策上的导向和目的,要让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懂得职业的规范和道德,懂得遵守行业的法律和法规???。除此之外,高校也应当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融合,编制特定的教材,并把教材作为两者结合的必修课程,纳入考试评价体系当中,并设置相应的课时和学分,激发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高校应当设置第二课堂,把创新创业教育当作校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社团或者是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吸取成功人士的经验,也让他们的思想受到感染和鼓舞。
4.3推动师资队伍的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意味着两者师资队伍协调的必要性。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高校应当强化对教师的培训,通过集体备课或者是学术沙龙等等渠道,让教师与教师之间能够借鉴对方的教学经验和优秀的案例,并学习相关的知识要点。同时,在具体课堂实践的时候,双方教师也可以互相让对方讲解己方的教学知识点,发挥出各自的长处和优势,真正意义上实现取长补短。另外,高校也应当鼓励教师与教师之间参与到对应性的课程培训中学,例如,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可以参加思政类的培训,反之亦然。而且,高校也可以聘请优秀的创业人才或者是导师,对本校的教师队伍进行指导。
4.4推动教学方法的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长时间的发展中都已经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教学方法和体系,并且这两类体系都有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在此基础上,实现方法的结合,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例如,在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的时候,可以借鉴思政课程上的问卷调查法,或者是案例教学法等等途径,让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更加贴近社会实践,凸显出课堂的针对性和侧重性。而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创新创业教育里的项目的想法或者是参与教学法,让思政课堂能够充满生机与活力,实现两者的和谐共存。
结语
从上文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既有内在逻辑上的合理性,也有外在实践上的可行性,两者的结合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应有之策,也是高效突破发展瓶颈期以后的确然趋势。本文通过教学理念的融合,教学内容的融合,师资队伍的融合,以及方法上的融合这几个角度论述了两者结合的方法,与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在未来,这两者的结合必然会取得更加卓越的成效,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参考文献:
[1]敖永春,张振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赵亮,卢佳,邵海亚.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学海.
[3]周欢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策略研究.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4]李艳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探讨.法制与社会.
[5]王艳欣,段然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研究.传播力研究.
[6]李禄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西陵区三峡大学 湖北省宜昌市)
序言
从十三五规划的具体要求中可以看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已经被摆到了更高一级的战略层面上,教育部在宏观上也数次强调创业基础的重要性,指出创业基础是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核心推动力,理应成为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要在课时和学分中占有相当程度的比重。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指出,各类课程的发展都应当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辅相成,形成广泛且良性的协同效应。从以上这两点也可以看出,创新创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在高校发展中占有突出地位,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深入贯彻我党教育方针的应有之策,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动力,是高校在新时期培养全新人才的重要选择之一。
就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来看,以刘洪波为代表的教育专家就提出了协同机制这一概念,并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应当具有整体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同时也应当保持自身的开放性,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和目标。同时,以宋岩为首的教育专家也提出了双向建构的关系理念。以王刚为首的教育专家,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基本特色,重点强调,创新创业教育应当和思政理论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到一起,同时也应当与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协调的局面,最终实现创新创业在方法和途径上的更新换代。陈哲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理应从课程设计和师资队伍建设出发,与思政课程教育寻求契合之处。
1创新创业教育简介
1.1体系的内容和功能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创新创业教育,一般都以特定的体系建设为核心内容,并且以大学生为核心培养对象。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以创业要素的整合为基础,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其自身涉及到社会各界的资源以及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发布的政策。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实,需要宏观和微观的联动配合,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资源。政府需要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建立相应的资金扶持项目,而高校和事业单位也需要强化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为大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加和谐且友好的外部环境,确保公共资源的分配能够做到合理有效。在这其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整个高校教学体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领域的发展也与高校自身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息息相关。
1.2创新创业教育的阶段性内容
从当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具体的设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基本素质教育阶段,其次是技术技能教育阶段,最后是创新实践教育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自身的特点,相应的教育内容也存在明显的区别。而高校也需要,在不同的阶段设置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
1.3基本素质教育阶段
这一阶段的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普惠性和通俗性特点,以全体高校大学生为核心对象,通過具体的必修课程开设来,传递相应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能够懂得创新的具体流程,感受创业团队的具体形象,分析在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并以此为基础学习一些与融资和投资相关的知识。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仍旧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模式,他们通常是用背诵或者是抄写的方法去记录课程上所学的知识,这种学习习惯并不具备创新性,反而会进一步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对此,教师也应当为学生指明方向和目标,要让学生明确,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终极性动力,也要让学生懂得创新是民族的灵魂,领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意义,分析创新创业之于时代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这样就可以激发出学生内心的社会主人翁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4技术技能教育阶段
这一阶段的教学针对的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并且教学的内容也与学生的专业紧密结合,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选拔出那些对创新创业抱有热情和兴趣的爱好者,鼓励他们参与导师或者是教师创办的实践类项目,或者是参与一些模拟项目,让他们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而教师也可以从选修课入手,分析学生对专业所抱有的态度,探究他们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科与专业。这里所说的选修课,是以必修课为基础,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课程,通过多样化的途径汲取知识和信息,提高自己学习的目的性。除了选修课之外,专业特色课也是锻炼学生技术的重要基础,其自身蕴含了专业的基本特征,也融入了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能够让学生明确本专业的优势和劣势,以辩证和客观的态度去看待未来的发展,让学生能够更加认识到创新创业的必要性。
1.5创新实践教育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的是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学校在这一过程中也发挥了自己的辅助和支持作用,给予学生一定的经费,为学生打造开放性的平台,通过专业实现或者是实践等途径,让学生懂得分析市场的发展情况,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懂得在实践的过程中识别风险,有效调整资金的运作方向,尽可能用自己的力量去获得一定的经济与收益。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当以前瞻意识的培养为侧重点,让学生懂得以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创新创业,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懂得艰苦奋斗,锻造学生的工匠精神。在这其中,学生也会接触到专业实训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这两种途径。就专业实训课程来讲,其自身与专业理论知识的结合是十分密切的,通过模拟和仿真等形式,为学生开设出多样化的模拟类实践,让学生能够在创业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懂得规避市场风险,尽可能减少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专业实践课程来讲,主要是让学生接触教学基地,或者是市场企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的岗位上,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为后续的创新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1]。 1.6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意义
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看出,要想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就必须要构建起完善的体系和机制,这一过程伴随着许多风险和考验,并且也具有明显的长期性特点,但总的来说,体系的构建对于国民教育而言仍旧具有重要的意义,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能够改革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大多数高从当下的高校发展中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高校仍旧受到计划经济的束缚,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思维中脱离出来,沿用的是传统的体系和机制,而传统的体系并没有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制定出相应的发展计划和方案,也没有针对性的就创新创业进行探讨和分析,仍旧是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带给学生的都是一些较为浅显的基础性知识,并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也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的长远发展。这种守旧且落后的教学模式,必然不能完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而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引导下,高校能够有效调整现有的教学结构,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和课堂建设水平,深入落实素质化教育的基本方针,把创新创业教育当作突破口,让自己的发展脚步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迎合社会育人的期待。
其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能够优化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让大学生能够提早适应社会,提高大学生的灵活性和敏感度[2]。高等教育并不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也不要求学生始终持有唯书本论的观点,而是强调学生要拥有探究社会领域的能力和技巧,要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在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创新力和创造力。而体系的建设,可以从多个角度锻炼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能够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早适应社会,懂得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
另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能够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已然成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也是高校亟待解决的任务。从高校实施了扩招计划之后,毕业生的数量就有了爆发式的增长,就业形势也变得愈发严峻。对此,国家也在宏观上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和调节政策,在这其中,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自主创新创业能够缓解岗位竞争的严峻形势,让大学生可以在自主意识的引导下开辟一方天地。其次,创新创业本身也可以滋生出许多新的就业岗位,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产业多样化发展。
最后,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加高质量的人才。这一领域的建设,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实现意识与能力的双重进步,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创新探究,为社会输入更多优质的实践项目,带来更多新奇的科学发明。而优质的创业项目,也可以带动技术和劳动力的发展,能够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步入新的台阶。
2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1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遵循方向性的原则,教育方向的正确与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大学生思想素质发展的成效,所以,这一原则也应当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这也是高校思政课程设计的本质要求。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始终以我国的社会发展为基础,因此,教育的内容也必须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和特征,要始终忠于党和国家,为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而服务。当下,无论是创新创业发展,还是经济体制的改革,都已经步入了变革时期,社会结构也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再加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也已经突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也变得更加密切???。这也就意味着,外来文化也会给大学生原本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明显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和目标,给大学生以客观且积极向上的引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遵循系统性的原则。这一原则主要针对的是思政教育的具体内容,课程设计的时候,必须做到精心组织,而且要确保实施的系统性,要推动课程的持续性建设。也就是说,对该项原则的坚守,在本质上也是为了让大学生能够理解思政教育运作的具体规律。不同的思政教育内容,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尽相同的,正因为如此,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而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本身就是长期且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高校要针对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还与学生的家庭,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就更应当坚持系统性的原则,来构建合理的体系和机制,推动各个要素之间的互相配合。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遵循时代性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会显露出不同的特点,正是因为如此,學生意识形态的建设也应当有所区别。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脚步,结合时代建设的主题,突出时代的特色,彰显出时代的精神气节和风格,以此来提高课堂建设的活力和趣味性,让学生的学习能够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推动他们创新创业的持续性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3.1核心内容
核心内容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根本所在,也是一切课程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目前,核心内容的具体细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述。首先是理想信念的教育,理想信念引导着个体实际行动和行为的发展。而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核心主体,其自身的发展与我国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理想信念的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树立更加高远的志向,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让大学生能够坚定中国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具体实践的时候,高校应当让学生持续性学习党的理论和方针,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发展与社会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并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才华。其次是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部分的教育牵涉到民族的精神和气节。爱国主义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社会主义接班人都应当以爱国精神为豪,把爱国精神当作自己发展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让学生提高对民族的认同感,凝聚他们的力量,激励学生奋发图强。最后是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公民的道德影响着其自身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表现,把道德规范的教育和思政课程的设计结合到一起,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能够让他们懂得遵纪守法,懂得与人为善,懂得爱护环境。 3.2时代内容
时代内容在本质上是对核心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是核心内容在不同时期的外在表现,当下,时代内容的教育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遵循思政的一些规律。高校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重要途径,提升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不断满足学生以后的发展需要。还要加快重视以文育人,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新媒体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快速发展,加强大学生的时代感。其次是网络道德行为的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极大改变了传统的群众生活模式,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利弊共存的,有许多大学生会在虚拟世界里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在面临一些复杂信息的时候,往往会丧失自己的判断力,甚至会在接触的过程中迷失自己的本心。而且,部分学生并没有约束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随意发布自己的信息和观点,给网络环境也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把网络道德行为的教育融入到思政课程中,可以让学生以更加辩证且客观的态度去处理融杂的信息,提高他们行为的自觉性,约束他们的思想和言行,实现健康上网。
3.3实践内容
实践内容在本质上也是对前两部分的现实性拓展,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未来就业距离更近,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在这一领域设计的时候,往往是从三个方面入手的,首先是新生入学教育,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大学生了解基本的规章和制度,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业生涯有大致的了解,然后懂得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心中存在的一些疑惑,提高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塑造积极向上的校风和学风。其次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和新对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适应现阶段的环境,调节心态,懂得自我管理,让他们的人格发展能够更加全面,并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各种难题。最后是国防观念教育,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军事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为主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了解现在的形势,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提高国防安全意识与自觉性。
4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对策
4.1推动理念的融合
高校教师应当紧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脚步,认真分析会议的精神和方针,然后把教育部发布的思想政治建设纲要,作为自身教学的宏观指导,把思政育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也就是说,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应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与思政有关的元素和信息,牢固自身的思政教育理念。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当遵循时代性的原则,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体制的变化,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展开相应的人才培养工作。这两部分应当树立艺体教育的理念,确保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培养目标是相一致的???。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思政教育的先进性特点。相较于创新创业教育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领域要更加广泛,教学内容也相对更加丰富。同时,教师应当重视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讲解和传授,以此为核心,让学生能够拥有优良的品质,也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稳步创新创业。另外,教师也应当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提高自己创业行为的合理性。
4.2推动教学内容的融合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始终强调对国家政策方针的宣传,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对大学生所发出的号召和呼唤。所以,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主动渗透有关创新创业的思想和理念,包括团队的组织和构建,风险的识别和防控,资金的周转和流通,企业的运行和管理等等,这样不仅可以把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变得更加细化,同时也可以让思政教育变得有血有肉,更加符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而创新创业教育,也应当与思政课程的建设相互配合,教师要为大学生讲解政策上的导向和目的,要让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懂得职业的规范和道德,懂得遵守行业的法律和法规???。除此之外,高校也应当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融合,编制特定的教材,并把教材作为两者结合的必修课程,纳入考试评价体系当中,并设置相应的课时和学分,激发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高校应当设置第二课堂,把创新创业教育当作校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社团或者是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吸取成功人士的经验,也让他们的思想受到感染和鼓舞。
4.3推动师资队伍的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意味着两者师资队伍协调的必要性。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高校应当强化对教师的培训,通过集体备课或者是学术沙龙等等渠道,让教师与教师之间能够借鉴对方的教学经验和优秀的案例,并学习相关的知识要点。同时,在具体课堂实践的时候,双方教师也可以互相让对方讲解己方的教学知识点,发挥出各自的长处和优势,真正意义上实现取长补短。另外,高校也应当鼓励教师与教师之间参与到对应性的课程培训中学,例如,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可以参加思政类的培训,反之亦然。而且,高校也可以聘请优秀的创业人才或者是导师,对本校的教师队伍进行指导。
4.4推动教学方法的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长时间的发展中都已经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教学方法和体系,并且这两类体系都有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在此基础上,实现方法的结合,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例如,在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的时候,可以借鉴思政课程上的问卷调查法,或者是案例教学法等等途径,让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更加贴近社会实践,凸显出课堂的针对性和侧重性。而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创新创业教育里的项目的想法或者是参与教学法,让思政课堂能够充满生机与活力,实现两者的和谐共存。
结语
从上文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既有内在逻辑上的合理性,也有外在实践上的可行性,两者的结合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应有之策,也是高效突破发展瓶颈期以后的确然趋势。本文通过教学理念的融合,教学内容的融合,师资队伍的融合,以及方法上的融合这几个角度论述了两者结合的方法,与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在未来,这两者的结合必然会取得更加卓越的成效,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参考文献:
[1]敖永春,张振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赵亮,卢佳,邵海亚.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学海.
[3]周欢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策略研究.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4]李艳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探讨.法制与社会.
[5]王艳欣,段然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研究.传播力研究.
[6]李禄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西陵区三峡大学 湖北省宜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