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策略

来源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u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响应党和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社会输送优质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的核心任务,其中专业课教学改革,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但目前专业课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和方法缺乏创新、缺乏创新平台、缺乏创新型教师、考核方式缺乏创新等问题。因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课教学改革应努力做到:采取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拓展创新实践平台;提升专业课教师创新能力,组建创新教师团队;建立科学的专业课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等,培养造就一批有理论、有实践、有创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教学改革;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7)06-0117-03
  高等院校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担负着造就高端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根据国家首次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我国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已达3 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全世界平均每5个在校大学生中至少有1个是在中国高校学习,但从人才质量来看,创新型人才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据国家科技部统计,我国人才资源仅占人力资源总量的5.7%左右,而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仅占人才资源总量的5.5%左右。可以说,创新型人才的缺乏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专业课教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课外实训、重模仿轻创新等倾向,加之缺少相应的评估机制,使得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产生了脱节,毕业生到企业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人才缺乏必要的“工程性”和“创新性”。因此,必须加快高校专业课教学改革,为大批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增加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
  (一)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适应当今世界变革的需要
  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全球正进入第四次产业革命,新一轮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科学探索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尺度上纵深拓展,各学科相互渗透快速融合,新学科分支不断涌现。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开辟我国发展的新空间,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二)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產力,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水平和速度。科技创新能力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必须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素质。创新型人才可以创造出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品、新的理论、新的管理模式,优化各个生产力要素,促进经济形态向高级转化,形成高效的生产系统,推动生产力快速提升。
  (三)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增强综合国力的有效手段
  国家力量的核心支撑是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强则国力强,创新弱则国力弱。技术更替将引发国际产业分工的重大调整,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各个国家的力量对比,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这个战略实施的关键是创新型人才的培育,近年来我国多个领域涌现出一批高端创新型人才,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创新成果,正引领我们走向世界科技创新前沿,赢得发展主动权,有效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当前高校专业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传统专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缺乏”:
  (一)教学内容和方法缺乏创新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依然是理论加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包含了详细的知识点的要求,但缺少创新能力的具体要求,甚至有的高校的专业课知识陈旧、专业课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在落伍的知识结构体系中难以产生创新点。教师教学习惯采用传统的知识点驱动的方法,利用课件逐个演示知识点,尤其当学生数量较多时普遍存在教师一言堂现象,很少出现师生互动。这种灌输教学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不能满足其自身发展和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缺乏创新实践平台
  专业课的教学培养多局限在校内课内,专业课中的理论授课在教室内完成,专业课的实验环节在实验室内完成,缺乏训练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平台。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平台是多个专业的公共平台,配备了各个专业的通用仪器,而每个专业所需的实验设备并不全面,同时由于教学设备更新周期缓慢,很多设备已经服役了几十年,在企业中这样的设备早已更新换代,依托这样的老旧实验设备平台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无法有效开展学生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
  (三)缺乏创新型教师
  目前多数高校绩效考核重科研轻教学,高等院校中科研创新能力较强的教师往往专注于科研而忽视教学,其创新影响力局限于自己的创新团队和所带的研究生。而主要承担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多数教学任务繁重,无暇或无力参加学术研讨和科研项目,导致自身科研创新能力训练不足。这样造成多数专业课的授课教师自身不具备广博的知识修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缺乏创新实践能力,较少参与创新科研活动,授课内容深度广度不够,结合实践项目不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有效引领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
  (四)考核方式缺乏创新
  创新型人才培养除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外,更重要的是要考核其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创新实践能力。而现阶段高等院校的专业课考核仍主要局限于学科知识点的掌握上,卷面考试还是主要方式,考试内容主要是课内习题的重复演练,考试题答案要求唯一,学生的思路被迫统一,训练的结果是固定思维增强反而抑制了创新思维。这种单一、缺乏多样性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不能和创新能力的评估形成有效联动。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策略
  (一)采用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改革
  专业课教学应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设定较强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任务。专业课教师应深入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教学模块,在每个模块中结合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设计出项目任务。完成项目任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每项任务的实践创新性要强,任务的大小和难度要适当,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并结合专业课进度循序渐进,在专业课学习中逐步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学习模仿、理解提高和自主创新阶段。第一阶段即学习模仿阶段,由于刚开始学生对完成项目不熟悉,需要通过完成任务了解相关知识技能,在此阶段由教师针对给出的任务进行示例分析,并演示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然后学生模仿完成任务,熟悉各种分析研究工具,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第二阶段即理解提高阶段,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基础,教师针对给出的任务进行分析,然后对任务所涉及的新知识和关键点进行介绍,最后由学生分小组讨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案完成任务,在此阶段教师的关键任务是发现某个小组遇到困难停滞不前时,要及时引导,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第三阶段即自主创新阶段,教师给出任务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任务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这些问题再引出新知识,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方案完成任务,这个阶段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拓展创新实践平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院校已经成为知识传播与知识创新的一个开放性平台,与企业深度融合必不可少。积极广泛地与企业合作,建立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的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结合,可以有力地拓展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平台。专业课教学应适应新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充分利用好企业的创新平台,作出相应的改革:
  第一,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的改革。紧密结合本专业相关行业的技术发展前沿,密切关注相关企业的技术发展和技术需要,制定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课内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育相结合的一体化专业课教学大纲和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第二,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环节。依托企业实践平台,结合企业工程实际,以产品设计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企业教学过程管理,确保学生在企业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在更广阔、更实际和更专业的创新实践平台上真正提高其创新能力。
  (三)提升专业课教师创新能力,组建创新教师团队
  创新教育实施的好坏,专业课师资队伍是关键因素。只有提高高校专业课教师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把敢于并善于创新的理念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为提升教师的创新教育意识和创新教育观念,完善其知识修养和知识结构,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以下改革:
  第一,重视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创新型教师的培养,鼓励专业课教师进行再提高,定期选派教师到科技创新型企业和科研机构进修学习,使他们了解技术前沿和发展方向,积累丰富的工程经验,强化实践创新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更新完善知识体系。
  第二,组建专业课教师团队。专业课教学由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领衔,科研、教学表现优秀的教师共同参加,根据教学内容组建相应的专业课核心团队,使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技研发三方面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第三,选聘企业专家参与专业课教学。要在校外合作企业聘请专家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师,负责开展专题技术讲座、典型工程案例分析及指导课程设计等,形成一支校外的工程实践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联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课教学队伍。
  (四)建立科学的专业课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
  创新是运用已学习掌握的经验、知识、信息建立新理论、想出新方法及创造新成果。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特征包括: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式,敏感地注意到存在的问题和寻求新的解决途径。专业课教学的考核应该紧紧围绕着这些核心特征展开。
  从传统“学科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从注重理论和学科体系的教学知识点转向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实施多样化、灵活化和个性化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突破传统的以知识点为主的考核方法,建立专业课新的考核方式和标准,以项目任务结题验收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考察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最终的考核。考核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方面:一方面,教師评价主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熟练程度、解决问题能力、项目任务完成的质量和完善程度等评价。另一方面,学生评价是指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通过相互评价发现不足,吸取优点,促使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评价能够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启示,让他们发现合作者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了学生原理性知识技能与实践性知识技能综合运用的创新能力。
  〔参 考 文 献〕
  〔1〕王元瑞.加快实施我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资源优化配置〔J〕.领导科学,2003(8):20-22.
  〔2〕刘秀忠,雷传平,任旭芳,等. 关于高等学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 科学与管理,2005(3):44-45.
  〔3〕顾秉林.大力培育工程性创新性人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4):1-6.
  〔4〕陆华才. 产学研深度融合在高等教育中的创新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7(33):124-125.
  〔5〕朱永杰,冯建成.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设计〔J〕. 教育与职业,2010(24):153-154.
  责任编辑 文 丁
其他文献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是有效杜绝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五年来,我们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进、验收、贮存、发放、回收等环节加强了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护生的实习却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最终导致了实习质量的差异,本研究以在我院实习的专科和中专护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她们最终
以往酒精中毒患者大多是成人,而目前少年儿童酒精中毒也为数不少,我院急救科自1994年1月~2006年1月抢救治疗急性酒精中毒24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将有关治疗方法及护理介绍如下
期刊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比重也不断增大,老年性痴呆的防治已成为急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针对老年性痴呆的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发挥医疗护
一、一般资料1.资料 本组选择20例早期轻、中度脑梗塞病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在55~70岁,平均年龄60岁左右.发病时间段1~24h之内就诊13例,1~2d 5例,3d以上2例.
创伤性膈疝是指因直接或间接暴力创伤,使膈肌撕裂,腹腔脏器进入胸腔的疾病。近年随着损伤原因的增多,发病率成倍增长。急性创伤性膈疝多伴有多部位的复合性损伤,常因大出血或呼吸
老年骨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也属疑难病,又称谓“骨刺”。本病以中老年人多见,一般认为系由于退行性变所致。中医认为:多为肝。肾亏虚,气滞血瘀,气血虚损,筋骨失荣,血瘀凝
目的探讨在浅表淋巴结活穿刺活检中应用辐射力弹性成像引导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存在恶性肿瘤病史并伴随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和膳食结构的调整,外周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成增高趋势,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威胁生命的常见血管重症,传统手术操作复杂、风险大。与传统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成果,有三个着力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是关于定义、"三个倡导"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关系的讨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