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地区2008~2014年孕产妇死亡率、儿童死亡率变化及孕产妇保健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1983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舟山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孕产妇保健因素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对2008年10月~2014年10月舟山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儿童死亡率情况及孕产妇保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①舟山市2008年10月~2014年10月间有1例孕产妇死亡;②舟山市新生儿死亡率波动呈不规则变化,而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③新法接生率、住院分娩率一直保持100%,孕早期检查率、系统管理率呈逐年上升,高危产妇百分比呈现稳定下降趋势;④舟山市地区孕早期检查率、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保健覆盖率与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负相关。 结论 舟山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低,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孕早期检查率、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孕产妇;儿童;死亡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1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33-0129-04
  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e,MMR)和儿童死亡率是衡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及妇幼保健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健康素质及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1]。可避免的死亡率是评价一个国家卫生保健系统效果的敏感指标。
  MMR是指某年内每 l0万活产孩子中,有多少孕产妇因为怀孕及分娩而死亡。孕产妇死亡很重要的原因是未接受必要的围产期保健服务[2]。儿童死亡率包括新生儿死亡率(neonatal mortality rate,NMR)、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IMR)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nder-five morality rate,U5MR)。新生儿死亡率是反映围产医学、儿科医疗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IMR和U5MR是反映一个国家儿童健康状况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建卡率、产后访视率、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是影响婴儿死亡率下降的重要因素[3],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水平的提高对降低地区婴儿死亡率起重要作用[4]。分析孕产妇、儿童死亡的现状,探讨相关因素对孕产妇死亡、儿童死亡的影响,对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儿童死亡率非常必要。本文旨在了解舟山地区2008年10月~2014年10月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影响死亡率的孕产妇保健相关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儿童死亡率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08年10月~2014年10月舟山市4个县区妇幼保健机构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妇幼卫生年报表,由市级妇幼保健中心专人汇总、审核并进行质量控制调查,再上报至浙江省妇女保健院、浙江省儿童保健院。研究者对舟山市妇幼卫生年报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统计年限是上年的10月至下年的10月。
  1.2 观察指标
  观察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住院分娩率、低出生体重比例、孕早期检查率、新法接生率、高危产妇百分比、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线性相关正态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非线性相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变化
  舟山地区活产数共39 820例,除2011年1例外,均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率波动呈不规则变化,而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8年10月~2011年10月下降速度较快,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下降速度减缓,并有相对上升。
  2.2 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情况
  自2008年10月起,舟山地区新法接生率、住院分娩率一直保持100%;孕早期检查率、系统管理率从2008年10月~2012年10月呈逐年较快上升,而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均呈相对下降趋势;高危产妇百分比呈现稳定下降趋势,见表2。2008年10月~2014年10月7岁以下保健覆盖率、3岁以下系统管理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2.3 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因素与死亡率相关分析
  我市自2008年以来仅有一例孕产妇死亡,由于死亡例数少,所以未做孕产妇保健因素与孕产妇死亡率相关分析。
  通过对孕产妇保健因素(包括低出生体重比例、孕早期检查率、高危产妇百分比、系统管理率)和儿童保健因素(包括7岁以下保健覆盖率、3岁以下系统管理率)各指标与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死亡率与各指标间无相关关系,而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孕早期检查率、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保健覆盖率均呈负相关(P<0.05),提示孕早期检查率、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保健覆盖率越高,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则越低。见表3。
  3 讨论
  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工作水平与质量的三大指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人均期望寿命,均与母婴保健密切相关,其中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孕产期系统保健及产科质量管理是降低两个死亡率的关键[5]。研究指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产前检查率、消毒接生率均为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因素[6]。婴儿死亡率与各种影响儿童健康的因素如孕产妇保健水平、医疗保健质量及其可及性、社会经济条件和公共卫生实践等相关[7]。   本研究结果显示舟山地区2008年10月~2014年10月间有1例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率波动呈不规则变化维持在较低水平;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维持较低水平,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远低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目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3‰以下)的要求,显示舟山市在降低婴儿死亡率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一直非常重视妇幼保健工作,采取一系列相关举措,严把安全医疗管理,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围产期保健、儿童保健管理。从文中也可以看出,儿童死亡率近年来进入下降缓慢的“平台期”,因此应分析主要死亡原因,采取有效可靠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围产保健服务和儿童保健服务,从而降低死亡率。
  舟山地区新法接生率、住院分娩率一直保持10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的实施,切实带动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的提高,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进一步提高我国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推动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进程[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是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手段[9]。大量研究发现,住院分娩率与MMR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尤其是对住在交通不便的乡村且具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10]。孕早期检查率、系统管理率从2008年10月~2012年10月呈逐年较快上升,而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进入下降缓慢平台期,已达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在孕产期保健服务方面提出的目标为85%以上。产前检查覆盖率越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越高[11]。
  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已成为中国婴儿的首要死因[12,13],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儿童健康水平,关键是降低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 due to premature birth or low birth weight,IMRPL)。早产或低出生体重严重威胁婴儿的生命健康,且随胎龄减小,婴儿的死亡率不断升高[14],出生体重越小,婴儿死亡的风险越大[15]。较高的低出生体重在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由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而不是早产[16]。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但目前普遍认为其是生物、社会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17,18]。早产或低出生体重与高龄妊娠和辅助生殖技术导致多胎生育有关[19,20],受到“单独二胎”政策、高龄产妇增加、生殖技术需求增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在婴儿死因中所占的比例将呈现上升趋势。降低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除依赖于临床救治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好的途径是通过加强孕期和围产期保健、完善辅助生殖技术等手段,降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21]。
  本研究显示2008年10月~2014年10月舟山地区孕产妇/儿童保健情况与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孕早期检查率、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保健覆盖率与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现负相关性,其中7岁以下保健覆盖率对儿童死亡率负相关程度最高。分析表明,对于舟山地区,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维持在100%左右,孕早期检测率、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保健覆盖率对儿童死亡率有重要影响,说明妇幼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对降低儿童死亡率起着重要作用。朱新义等[3]指出孕产妇建卡率、产后访视率、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是影响婴儿死亡率下降的重要因素。
  提高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及加强产前检查是降低两个死亡率的重要措施[22]。继续加强孕前保健、孕产妇住院分娩,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高危妊娠专案管理,提升孕产妇、儿童的健康系统质量,重视儿童保健。为进一步降低儿童死亡率,应继续加强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进一步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保健管理,尤其是孕早期检测、系统管理、7岁以下保健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吴方银,蒋迎佳,曹静,等. 四川省2001-2009年婴儿死亡率变化趋势及死因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 32(3):271-273.
  [2] 刘岳. 孕产妇死亡的影响因素及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对策[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10):47-51.
  [3] 朱新义,黄祚军,刘利容,等. 河南省2000-2010年婴儿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孕产妇保健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9):930-932.
  [4] 乔晓东,吴擢春,高艳,等. 卫生Ⅷ项目地区婴儿死亡率影响因素的多水平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2009,26(1):49-54.
  [5] 朱丽萍,贾万梁,程晓明. 上海市产科质量管理的措施与效果[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3):167-169.
  [6] 吴晓英. 南宁市孕产妇死亡率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0):20-21.
  [7] Macdorman MF,Mathews TJ. Recent trends in infant mort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J]. NCHS Data Brief,2008,(9):1-8.
  [8] 杨志勇,汪早立.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设计与实施现状分析[J]. 中国卫生经济,2013,32(3):64-67.
  [9] 刘舒瑜,卫春英,张存莲,等. 甘南藏族自治州孕产妇死亡率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8):951-952.
  [10] 孙平辉. 社会经济水平及妇幼卫生系统管理对孕产妇死亡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0,(3):179-191.
  [11] 郝波,王临虹,郭素芳. 农村贫困地区围产保健服务情况及其对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2001,17(9):790-791.   [12] 崔浩,何春花,缪蕾,等. 1996-2013年中国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5,49(2):161-165.
  [13] 刘彭与,杨兰英,陶桂宏. 婴儿死亡危险因素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1993,8(1):50-52.
  [14] Weber C,Weninger M,Klebermass K,et al.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n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22 to 26 weeks of gestation):Austria 1999-2001[J]. Wien Klin Wochenschr,2005,117(21/22):740-746.
  [15] Class QA,Riekert ME,Lichtenstein P,et al. Birth weight,physical morbidity,and mortality:A population-based sibling-comparison study[J]. Am J Epidemiol,2014,179(5):550-558.
  [16] Kramer MS. The epidemiology of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An overview[J]. J Nutr,2003,133(5):1592S-1596S.
  [17] Matthews TJ,Macdorman MF. Infant mortality statistics from the 2010 period linked birth/infant death data set[J].Natl Vital Star Rep,2013,62(8):1-26.
  [18] 花茂方. 早产社会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125-3126.
  [19] Engle WA,Kominiarek MA. Late pretem infants,early term infants,and timing of elective deliveries[J]. Clin Perinatol,2008,35(2):325- 341.
  [20] MacDorman MF,Declercq E,Zhang J. Obstetrical intervention and the singleton preterm birth rate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91-2006[J]. Am J Public Heahh,2010,100(11):2241-2247.
  [21] 闫淑娟,朱雪娜. 2003-2012年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死亡原因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6):484-490.
  [22] 郝波,王临虹,郭素芳. 农村贫困地区围产保健服务情况及其对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2001,17(9):790-791.
  (收稿日期:2015-09-30)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解郁消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81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组加用解郁消脂方,疗程12周。 结果 两组愈显率比较,治疗组82.93%,对照组62.50%,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ALT:治疗组(38.
[摘要] 目的 通过Utstein评估指南对78例海水溺水患者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 方法 通过运用溺水报告指南中Utstein模式,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5月~2013年6月间进入我院内科治疗的78 例溺水患者的基本资料。 结果 研究组78例患者中,儿童、青少年65例,占总人数的83.33%;78例患者中存活出院69例,存活出院率为88.46%,而未实施Utstein模式的对照组溺水结果:78例患
[摘要] 目的 观察高龄患者剖胸围术期间低体温变化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全麻剖胸高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保温组两组。常规组50例患者围术期未实行保暖措施,保温组50例术中采取电子液体加温仪输液,术后使用电热毯保温,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体温、血压、心率变化及术后引流量的多少和寒颤的发生率。 结果 与保温组相比,常规组患者术后体温下降、心率血压变化明显,同时引流量增加、寒颤的发生率
[摘要] 目的 评估责任制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护理质量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干预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责任制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物质生活、心理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等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摘要] 目的 观察TIPE2稳定沉默后对TLR激动剂Poly I:C诱导THP-1凋亡的影响。 方法 以THP-1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TLR激活剂与THP-1细胞孵育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TIPE2 mRNA表达。应用慢病毒技术稳定沉默TIPE2表达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分析TIPE2沉默后Caspase-8表达水平变化。 结果 T
[摘要] 目的 非選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s)可降低肝硬化患者门脉压和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探讨当这些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时,应用NSBBs治疗,对患者循环储备的影响、肝肾综合征(HRS)的发生率及风险研究。且研究NSBBs对伴或不伴有SBP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6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215例肝硬化患者,并将215例患者分为单纯腹水组和S
[摘要] 目的 探討使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在朝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16例、生物反馈组(B)16例和联合治疗组(C)16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C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运动想象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患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支持护理对癌症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改善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1~6月在我院行化疗治疗的癌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支持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生活质量、医学应对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逐渐深入,英语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书面表达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地位不言而喻。良好的英语写作能力不仅是对英语知识充分运用的体现,展示了学生深厚的语言功底,而且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由此可见,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书面表达的重要性,重视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十分重要。  【关键词】高一英语;学困生;书面表達;策略研究  【作
[摘要] 目的 探讨某院患儿应用人血白蛋白的情况及其合理性。 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全年某院患儿应用人血白蛋白的情况,根据临床指南,评价人血白蛋白的应用合理性。 结果 某院患儿使用人血白蛋白的科室有5个,用药原因主要是防治低白蛋白血症(48.55%)。临床诊断与指南推荐适应证的相符率仅为50.72%。 结论 该院患儿人血白蛋白用量较大,使用合理性有待加强。  [关键词] 人血白蛋白;患儿;临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