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中全面发展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dolp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学”和“玩”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家长比较困惑的两难问题。学前阶段的孩子,到底是该学还是该玩?玩的太多会不会影响孩子在小学的学习呢?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学”和“玩”,科学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
  从传统观念来讲,大家认为“学”就是上课、做作业、看书,“玩”就是休闲、嬉戏、娱乐。古话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就是指勤奋地学习和工作,嬉就是指玩耍、游戏。这句话强调我们要工作和学习,而不是玩耍。但这其实是站在成人视角来看待的。对于成人,我们更强调要努力工作和学习,不要过多的休闲、娱乐、嬉戏,可是如果把这句话放在孩子身上,就明显不太适合了,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玩耍、游戏。
  家长总是担心,孩子把时间都用在玩上,那他能学到什么?其实他们可以在游戏中学到很多。比如在角色游戏中,孩子可以通过扮演角色,想象情节,促进自身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多种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并且孩子是在非常愉快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都可以在游戏中渗透,所以孩子并不是只有通过上课这种形式才能获得能力。游戏可以发展孩子社会交往、动作技能、专注性、坚持性等品质,这些品质对孩子入学也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孩子在幼年时期的角色扮演能力来预测他今后的叙事能力,幼儿时期角色扮演游戏玩得越好,今后的叙事能力、写作能力就越強,也就是说叙事能力高低与幼儿时期角色游戏水平成正相关。此外还可以通过幼年时期的建构能力来预测孩子将来几何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孩子几何学得好不好,成绩高不高,可能跟他幼年时期建构水平的高低有关系。可见,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是能够获得各种能力的,而且这些能力在将来的学习中也都是非常有用和有价值的。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这样一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孩子怎样才能把知识运用得更长远,首先他要理解,这就需要他实际去做。怎么让他去做,这就需要让他去玩。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是孩子的年龄特点,更是孩子发展规律所决定的。玩的过程蕴含了极大的教育价值,因此玩不仅不会影响孩子上小学以后的学习,反而会使他更有兴趣去学习,更有能力去学习。
  康建琴,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北师大博士。山西省社科联委员,山西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后相继获北师大教育学硕士及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政策、幼儿教师教育、幼儿园课程。曾任太原师范学院幼儿教师国培项目首席专家,承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课题13项,在各类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参编和主编教材和专著5部。
其他文献
根据教育部部署,今年5月20日—6月20日为第八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主题为“科学做好入学准备”。5月20日上午,由山西省教育厅主办,山西省幼儿教育中心承办,太原市教育局和《山西教育》杂志社协办的“2019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山西省启动仪式”在太原市杏花岭区新建路小学富力华庭分校举行。活动期间,“科学准备,多方对话”的微论坛会场邀请到各级各类专家,现场解答家长在幼小衔接中面临的困惑与问题。尊重
期刊
传统的家长工作是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全体的开展。一对一容易形成交流的不均衡,产生偏爱、特殊现象,家长之间的联络也比较少;一对全体则是大锅饭形式,不能真正关注到每位家长和幼儿,特别是大班额情况下,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强度也是极大的挑战。而区域化家长工作能取两者之所长,可以先将教师要面对的大额班级的家庭数量适度調整,再通过分批的小面积交流和各种活动,有效地关注到每个家庭,增加与家长间的互动和资源共享,快
期刊
1988年9月,我从太原幼儿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太谷二幼工作,一路走来,我见证了太谷二幼的发展和壮大。30年来,“倾情幼教事业,做纯粹的幼教人”是太谷二幼教师们一直以来的追求。我们就是这样以浓厚的爱意、深深的责任、纯净的心灵、不倦的钻研精神,实践着自己的梦想,也赢得了孩子、家长的喜爱和赞誉。一、职业生涯的领路人  回首30年的教学生涯,整理思绪,最让我难忘的是我职业生涯的领路人——张玉娜园长。 
期刊
幼儿博物馆是一个为幼儿感知、欣赏和探究自然、社会、文化及科技而呈现物品、提供操作机会的场所。我园通过对幼儿博物馆的研究,挖掘、利用、活化多种课程资源,努力“建一座孩子自己的博物馆”。  孩子自己的博物馆,意味着这个馆不是纯展览的,而是能让孩子积极参与的,可以触摸、可以摆弄、可以探究,能为儿童创造基于直接经验的学习机会和基于实物的多感官探索机会,是能激发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孩子自己的博物馆,意味着馆
期刊
唐代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讲道:“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文章讲述的是:长安人郭橐驼善于种树,成活率高,果树挂果早,还很茂盛,别人问他有什么诀窍,他说自己并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天”是树木生长的基本环境和规律,“性”是树木的本性。“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就是遵从树木生长的规律,让树木充分实现自己的本性。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次重大转变,从以游戏
期刊
孩子上学之前需不需要上学前班或幼小衔接班?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明白孩子上小学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比如:适量的知识储备(即孩子的生活经验、数学思维、口头表达等能力),适度增加识字量,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锻炼足够的手部力量等。这些准备家长完全可以在陪伴孩子进行亲子共读、交流、玩耍的过程中达到,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快乐的,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进步、成长。所以,我不建议孩子上学前班或幼小衔接班。  没
期刊
循序渐进,稳步衔接  幼儿在小班阶段就开始幼小衔接了,很多准备工作贯穿整个幼儿园阶段,所以幼小衔接不仅仅限于大班这一年。  从幼小衔接模式来划分,我们分为小班适应阶段、中班发展阶段、大班过渡阶段,各阶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小班适应阶段,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主要以幼儿克服分离焦虑、初步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为主。  在中班发展阶段,是幼儿各项能力得到稳步发展的重要时段。所以在此阶段,幼儿园会更注重幼儿
期刊
师德师风建设是当今幼儿园,乃至整个教育领域的重要话题和工作。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职业道德成为新时代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任务。教师职业情感与教师职业道德有着牢固的心理活动机制,二者有着不可割裂的活动联系。在当今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中,我们可以利用道德形成的心理机制,从激发教师的职业情感入手,引导教师热爱生活、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幼儿和专注于自我发展,从而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牢固的情感基础。  社会心理学研
期刊
幼儿与小学生是两个不同年龄的群体,因此二者在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上也是不同的。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第一,身体的活动性。幼儿骨骼和肌肉处于发展过程中,所以幼儿较为好动,不能长期保持一种姿势,身体必须处于变换的活动状态中才能缓解疲劳,处于最佳放松状态。所以不能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静坐,而是处于动静交替的活动中。  第二,认识的具体性和形象性。由于幼儿的思维以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
期刊
园所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甚至有一些学者这样说:一个学校强不强,先看教师水平高不高。作为承载教育理念与思想,付诸教育实践的教师,其专业水平的高低对于整个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研组是培养教师成长的摇篮,是引领教师成长的舞台,其作用不容忽视。本文就幼儿园如何以理论导航、以培训护航、用研讨试航、借比赛领航、用考评续航,谈谈教研组在教师专业发展上的重要作用。一、重视理论学习,为教师内涵发展导航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