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独特的健身运动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boy8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引的历史非常悠久,由于早期人类生活条件极其简陋,人的身体常常受到外界生活条件的影响而致病,而导引术就是用于祛病的。
  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在远古氏族部落时代,由于天常阴雨,水道嵌塞,沼泽遍地,先民们常年居住在这种潮湿阴冷的地方,气血淤滞,筋骨萎缩,腿脚发肿,行动困难,于是当时一个叫陶唐氏(即尧帝)的部落首领便创编了一种舞蹈,教人用舞蹈来宣导气血,通利关节,消除腿脚肿痛之病,这种“舞”大概就是后来导引动功中的一种形式(大舞),后世有人將导引术称为“宣导法”即是从此而来。
  春秋战国时,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出现了从事养生的专业术士,《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把这种专业术士称为“神仙家”。指追求长生不老的术士。许慎《说文解字》对“仙”的解释为:“老而不死日仙。仙,迁也,迁入山也。”即隐居山林,专事养生的人,代表人物为彭祖、赤松子、王子乔等。此时,保存下来的导引术有一篇《行气玉佩铭》,大约为战国初年(公元前380年)的作品,它是一个十二面体的小玉柱,共镌刻45字,具体描述了行气的功法及其作用,此铭文译成今文为:“行气,吞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复,复则天。天其本在上,地其本在下,顺则生,逆则死。”由此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导引术”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并且分为以呼吸和肢体配合的动功和以呼吸为主的静功。
  到了汉代,由于帝王贵族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黄老之学的提倡,先秦时期的道家和神仙家也相互吸取融合,促进了导引术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有二种:一是导引为医家和养生家广泛采用,二是导引专著的问世和流行。这一时期有关“气沉丹田”的行功要领开始出现,此理论至今仍为导引气功家们所沿用。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两篇导引专著,即《却谷食气》和《导引图》。《却谷食气》讲述导引行气,比《行气玉佩铭》更为具体,《导引图》则绘制了44个导引术式图像,其作用有健身和治病两种,展示了古代医疗和健身的状况。
  1984年在湖北江陵县张家山汉墓又出土了一种导引术专著《引书》,是记述导引理论和方法的专书,全书内容丰富,体系严谨,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四季养生之道;第二部分则对各种导引术式进行解说;第三部分为导引治病处方,共45条,每条针对一种病症;第四部分为健身导引,24条,锻炼身体所用;第五部分叙述人生病的原因及防治之道。《引书》实际上就是一本当时的导引学教材
  马王堆汉墓与张家山汉墓大体相同,均为汉初公元前2世纪左右。后来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导引作了进一步的总结和推广。
  汉末开始,着眼于延年益寿的各种导引术式在民间迅速发展起来,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模仿熊鸟等动物的活动,编创了一套“五禽戏”作为导引健身法,用于消除疾病,强身健体。以后陆续出现了不同种类的仿生导引健身法,如梁代的三十六势《导引养生图》,明代高濂《遵生八笺》收录的《婆罗门导引十二法》,明清时期出现的《五禽书》及各种形意拳都是在华佗五禽戏的启示下发展起来的。其次,五禽戏把古代养生家们创造的单个仿生导引健身术,连缀成套,组成套路,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后来,成套的导引健身法不断出现,这些套路导引法,实际上是我国近现代兴起的健身操的源头和基础。
  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道二教得到很大发展。汉末产生的道教,此时也摆脱原始状态,有了长足发展,《黄庭经》、《抱朴子》、《养性延命录》的相继问世,对后世导引气功研究有很大影响。如《黄庭经》提出了黄庭宫和上中下三丹田的概念。《抱朴子》为东晋著名医药学家葛洪所著,记载了不少养生法。师承葛洪的梁代医家陶弘景推崇道家养生思想,著有《养性延命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对导引资料进行整理的专辑,辑录了最早的华佗“五禽戏诀”。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导引,注意动静结合,不拘形式,看重实效,是汉代导引在防治疾病的和健身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祛病导引继汉之后也在继续发展,隋代太医博士巢元方编撰的《诸病源侯论》吸收了前人的导引养生和导引治病的经验和方法,论述了1727种病侯,并附有“养生方导引法”,后由清人廖平辑录增补,命名为《巢氏宣导法》,其中有关导引治病的具体方法有370多条,并有具体说明。
  唐代胡情著《黄庭内景·五藏六腑图》其中的导引方法是根据病理、时令季节和药物治疗结合进行的,这说明这个时期导引和药物治疗已经进一步结合。
  八段锦是宋人创编的一套前后连贯、简便易行,可以反复练习的体操。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八段锦一卷,不题撰人,吐故纳新之术也。”可知在此宋年间八段锦已流行于世,因为是八节套路式的功法,犹如织锦,故名八段锦。八段锦分立式和坐式两种,动作规范,有导语歌诀便于记忆,因此这种形式以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四段锦、六段锦、十二段锦、十六段锦、二十四段锦,形成一个八段锦系统。
  编辑/言午
其他文献
如松  我是中年之后才喜欢松树的,因为我发现我越活越像一棵松树。这个发现让我又惊喜又荒凉。惊喜的是终于像一棵树了,荒凉的是居然像一棵松树,且是老松,是老人的心境了,不知道是什么磨损了我的精神内存,一下子就变得老练、从容、淡定,不惊了。且抗风霜,且囚禁了所有莫名的欲望。  李白说:“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这个孤直是孤独的。我见到的松多数在悬崖或寺庙里,孤零零,又倔强又禅意又孤冷——我怎会在少年时
期刊
丁酉之秋,八月既望,我与友人闲居杭州以西,满觉陇的桂花锁在清秋的雨水之中。友久滞机场,我等的懒散,遂拾阶而下,预备去山脚下吃一碗混沌。桂子沾人衣,一抬眼,正对着虎跑公园的入口。  雨洗池荷净有余,闻君池上草为庐。我从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遇见——这里曾是大慈山定慧禅寺的山门,民国五年,居士李叔同在此处断食,又二年,于此剃度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  人世曾有万紫千红,此刻,却只剩衲衣僧袍这一种颜色:
期刊
司馬光在政治上失意之际,硬是坚持工作十九年完成巨作《资治通鉴》。南宋后的讲史艺人都以此书为工作底本,更发挥了其向民众普及的作用。  司马光如何能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以司马光为中心的团队的通力合作。司马光与主政者王安石政见有分歧,于是退居洛阳,专事著述。皇帝倒也理解,让他史局自随,提供经费,配备助手。司马光挑了刘敛、范祖禹、刘恕三位,他们学问好,史有专攻,乐于协作,政见也接近,不然常
期刊
穿过南京路熙攘的人群,径直走到旅游车的附近,早已等候多时的导游看我还是瘪瘪的双肩包,忍不住笑着说:“小妹,这么繁华的南京路,都没有你喜欢的商品吗?怎么不给我们江南人民做点贡献呢。”拍了拍包,我说:“买的好东西都在包里呢,西泠印社的印泥真心不便宜哦。”  这次的江南之行,在旅行社的安排下行色匆匆,去的都是一些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地方,实惠经济且毫无特点。虽然我一直想要去的西泠印社,就在西湖附近,也只能遥
期刊
笛,亦称横笛,是六孔橫吹的形制,笛身六个按指孔、一个吹孔、一个膜孔,需要贴笛膜。笛膜的震动,使笛比不开膜孔的箫,音色更响亮清越。  其实在古代,笛子并非就是横吹。最早的一支笛子是从河南出土的骨笛,已有八千余年的历史,那还是新石器时代的乐器。这种用鸟禽肢骨制成的骨笛,是笛的鼻祖,它便是竖吹的。  从骨笛发展到竹笛。是笛子材质的重要进步,那开始于四千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史记》里称:“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
期刊
淡泊名利恒存初心  荆楚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以药材之乡著称,亦于明朝中晚期孕育出一代名医。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他家世代从医,其父言闻为邑中名医,曾任太医院吏目。如此家学渊源,使得李时珍自幼便熟谙医理草药,也培养出一生的兴趣。  然而,李月池对儿子的人生另有规划。原来古时,业医者属“中九流”,尚不及工商阶层,李时珍的祖父就曾是“铃医”
期刊
花以芳香而美,官以清廉而贵。南北朝时候,有个叫裴昭明的官员,担任始安(今天的桂林)太守,后来三年任满,回京述职,拜见皇上。当时的皇帝齐武帝对朝野弥漫的贪腐风气很不满,就顺口问他:“现在你手上有几套房?”裴昭明回答说:“很惭愧,一套也没有。”齐武帝不信,派人去调查,果然是一套都没有。齐武帝很感慨,对别的官员说:“裴昭明做几年太守,竟然没给自己弄一套房子,像这样的清官,现在上哪儿去找啊!”然后他又让史
期刊
不久前,拥有120年历史的世界哲大会第一次来到中国,并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学术框架为基础设定主题为“学以成人”,以下内容为本次大会特邀会议——中国商业哲学论坛中致良知四合院创始人白立新的主题发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经过秦汉,再至唐宋元明清,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没有断流地传承到了今天。  何为文化?文化是人的思想、行为、习俗、精神财富、物质财富等的总和。深一步讲,
期刊
追溯远古,炎帝神农以他伟大的历史功绩,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中医药始祖,开创了中华民族的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  为继承和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曾涌现出无数杰出又举世闻名的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传承人,他们或在中医药理论上有所建树,或在临床实践中疗效卓著,或以医药经典巨著嘉惠后世,或以高尚医德为人民所称颂。其中有一位在中国医药史上闪耀着熠熠光辉的医林之圣,这就是
期刊
“忧”的繁体字写做“夏”,是会意字。上“页”(xiR,即人头)下“心”,加“欠”(suU,行走)表示心动,含义是有了忧的心理活动,必然在脸上反映出来,翻译成worry,be worried。  焦虑是期待将来要发生的事,而忧是担心、恐惧将来要发生的事,二者都是妄想。  外忧源于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古代社会动荡不安,内部征伐,外族入侵,五千年的历史,持续和平年月往往不足百年,使得人们“生年不满百,常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