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ueeryu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今英语口语教学已经成为学生就业的必备技能,但是英语口语教学仍存在许多的难题,尽管英语口语既是学生最感兴趣和最迫切想掌握的技能,但也是学生感到难度最大的难题。本文作者从不同角度对英语口语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口语教学 教学方法
  
  1.引言
  2007年7月,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因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但是我们也发觉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最重要的也是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开不了口,他们不愿开口,甚至不敢开口。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恰当和自如地使用英语,并能与外国人进行适当的交流呢?针对这一现象,我运用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就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2.教学方法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学好任何一种知识或技能,学习者必须对这一知识或技能具备一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主动地发挥其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掌握该技能。
  认知学派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寻求知识和信息加工的过程。知识来源于主客体的互相作用,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所以认知学派关注和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认知学派认为学习在于依靠主观的组织构造作用,形成完形的“认知结构”,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盲目的(葛玲芬,2004)。
  认知学派的发现学习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不是学习的主导者,教师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得学生自主地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归纳、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构建知识,获得意义,发现事物的规律和规则,掌握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强调教师要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不再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教授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学生在校的时间比起其独立学习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因而指望从老师那里吸收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学生只有自己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并且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才能无限量地扩大自己的知识,这也是认知学派Piaget所提到的“同化”(认知结构在数量上得以扩充),进而取得“顺应”(认知结构在性质上得以改变)。
  2.2及时反复练习,重在强化。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提出的遗忘曲线指出: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是循序渐进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地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我们必须指导学生及时反复地练习来巩固刚刚记忆的短语、句型和表达方式,对抗人脑的遗忘,使得短暂记忆变成长久记忆,从而达到学习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学生没有学好英语口语的原因,他们没有及时地反复练习,错过了巩固学习效果的时机,遗忘了所学的知识。再者,口语不是其他技能,其实践性更为突出,因而操练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熟能生巧”。
  行为主义学派就认为学习是刺激和反映的联结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和改变。教学是对行为制约的过程,教师通过控制奖惩和刺激,使学生沿着预期的方向发生行为变化,他们主张程序化教学(葛玲芬,2004)。
  该理论主张在教学中强调精讲多练,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学习效率。当然长期机械性的训练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口语训练的模式,变换训练的方式,也可以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把口语训练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这样效果更佳。这就要谈到第三点,英语口语学习除了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更离不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投入,这样才能发挥出学生的学习潜能。
  2.3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也是发挥潜能和实现自我的过程,认为人的潜能和价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潜能是主导因素,是价值的基础,环境是限制或促进潜能发展的条件,其作用归根到底在于容许人或帮助人实现他自己的潜能(葛玲芬,2004)。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英语口语学习中的帮助者、咨询者和评价者,教师帮助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英语环境,学生沉浸在这样活泼的情境中,能够感到安全、放松,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取得最佳的英语口语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给予学生朋友般的关怀和帮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乐于参与课堂上的英语口语学习活动。当学生遇到英语口语表达的任何困难,他们可以随时向老师咨询和请教,老师也要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当学生有效地完成英语口语训练或是任务时,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出现错误或未能完成口语学习的既定目标时,老师要给予适当的更正。
  除了课堂上的英语口语环境,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更多的课堂外的语言环境,例如,开辟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英语角、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短剧大赛、英语辩论大赛等。
  3.结语
  总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反复练习,强调营造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外,大学英语教师还要不断探索,研究出更多的有效进行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葛玲芬.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
  [2]胡壮麟.英语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周曼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误区——过度重视英语口语的标准性,忽视语言沟通本质[J].考试周刊,2010,(50).
其他文献
路的这头  漆黑的夜里泛着点点光芒  是萤火虫的嬉闹  还是天空流星闪过  仔细望去  似曾相识的背影  辛劳的铁路工  手举电筒,摸索在黑暗之中  路的那头  昏暗的路灯夹着丝丝孤独  久久张望,静静等待  归人的身影渐渐清晰  夜里的空氣冰冷潮湿  凝结成思念一缕缕  一人徘徊在路口  一人正踏上归途  一次次等待  一次次相聚  老了容颜,瘦了孤影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