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wxl3554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由于受到师资、教学课时、经费和教学场地等因素的限制,要确保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广泛参与并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现实操作层面有较大难度。运用网络的创新平台改革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有利于整合统领思政课实践诸种教学资源,充分展现和发挥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通过网络平台的搭建来改革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着眼于借助网络创新平台厘清实践教学过程、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利用网络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8-0103-04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提升思政课教学实践性和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式,而统合学校多种实践教学资源是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当下,大部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都存在课程资源和网络资源不足、教学管理主体多元化、教学活动和过程与课程教学重叠等诸多问题。新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域,构建网络创新平台,统合和运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程资源和网络资源,能避免和改进上述实践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实践性,推进思政课课内外实践教学的改革、突破和创新。
  一、高校思政课中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应用遇到的困难
  思政学习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实践教学是思政课实践育人的主要载体,也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关键因素。中共中央、教育部先后在2005年、2008年下发文件要求各高校思政课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2011年2月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學校思政课建设标准》以及2012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再次突出强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和进行课堂内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将实践教学积极纳入高等教育教学计划,对学分和专项经费等进行了具体落实,并进一步提出实践教学要覆盖大多数学生和鼓励各高校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要求。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明确提出“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政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基本要求。
  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与中共中央与教育部的高要求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究其原因,大部分普通高校教学都采用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实践教学资源严重短缺。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多数采用专业合班的形式,并基于基本的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讲授。这种模式受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师资配备、教学课时、教学场地等诸因素的制约,难以保证高校学生完全参与实践教学,更遑论全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此,不少高校都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来解决实践教学的覆盖面问题,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主题的主题演讲和辩论比赛,以一定主题安排学生进行暑期的家乡建设实践调研等,虽然覆盖面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少同学尚不能全面参与。在实践教学的覆盖面和供给方面仍存在困难。其次,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之间的重叠冗余问题。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学科一般没有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部门,五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分别由不同的责任主体(教研室和任课老师)实施,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含《形势与政策》)从自身课程的特质出发,各自对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设计,由于没有统一的实践教学部门统筹,在教学设计和内容上存在不同程度的趋同重复问题。
  上述问题的根本在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目标、形式与过程都非常繁杂,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推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突破与发展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并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的大部分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必要性、教学模式、作用效果等理论问题的研究,在如何具体组织和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尤其是如何利用网络改革创新实践教学的方面,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二、基于网络平台改革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在大学生“无人无时不网”的时代背景下,若能借助网络平台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这对于有效提升思政课育人成效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基于网络平台改革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是适应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要求。网络时代,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构建和行为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利用好网络及诸多新媒介对讲好思政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网络平台和互联网技术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已成为思政课实践的内在要求,它能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度和广度。
  其次,基于网络平台改革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的内在需要。对比传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适当运用多媒体和信息化手段改革实践教学,能够突破以往时间空间给实践教学带来的限制,缓和了教学实践中课时和经费投入的限制,也能综合促进高校内部经费、人力和信息等资源的统合,为大学生通过网络灵活参与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同时,实践教学网络平台的建立可以轻松地实现互联网平台的作业发布、实践报告或实践作业及时提交以及实践教学的线上考核与评价,同时也可以为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及时互动和讨论提供新的空间。
  再次,基于网络平台改革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思政课育人目标。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建立起来以后,可以使得平台的管理者、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三者之间实现更高质量的协作,使得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得到较为全面的提升。大学生通过平台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和课程交流,将激活他们的学习主体性和提升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大学生积极融入实践教学生态之中。网络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桎梏,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教学参与度;网络实践教学能够通过网络视频和网络互动资源营造一种实践情景,解决了课堂内实践教学不够鲜活生动,课程外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在师资、教学时间安排,尤其是安全问题无法保证等方面的问题。   三、基于网络平台改革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
  (一)借助网络平台厘清实践教学过程
  依照《高等学校思政课建设标准》相关规定,实践教学虽然只有2个学分,但却贯穿了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学时分散在大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而每一阶段均有着不同的学习内容与形式,这些都使得实践教学的实施、管理与考核变得复杂。本项目将重点研究如何借助网络平台,通过“七大领域”(教学实践、社会调查、军训、专业实习、生产劳动、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勤工助学与创新创业)、“四个阶段”(按学期和学年划分阶段)、“三种方式”(课内实践、校园内课外实践、校园外课外实践)来完成。
  实践教学首先从新生进校第一二学期开始,作为第一和第二个阶段,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该实践组成部分在校园内和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参与的学生通过维护校园环境的秩序、文明、卫生,达到规范文明行为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的目的;结合军训与寒暑期社会实践,利用陕西省丰富的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并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
  大二学年、大三学年为第三、四阶段,展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的社会实践。该实践以走进专业实习基地与就业市场为主题,采取生产实习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要依托学校或学院在校外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和社会实习单位,深入到生活中的具体领域对就业、新农村建设、特色小镇的构建和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等问题进行调查,形成调研成果和报告。大三学年阶段的实践主要是在对前三个阶段各实践组成部分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撰写调查报告或实践论文。同时,鼓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名义积极申报社会实践课题。
  另外,贯穿各个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则需要依托不断更新的课程内容,紧抓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包括主题班会、读报活动、讨论与交流等。
  上述教学活动均可由教师组织和学生自发两种形式开展,由学生将活动开展情况以照片、视频、心得体会、调研报告、实践论文等形式上传至网络平台,由教师进行相应指导与考核。所有组成部分均可以由网络平台的不同模块予以实现,每一模块安排相应教师进行组织,教师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在网络不同模块中布置相应的任务,学生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来完成任务,从而提升了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组织的灵活度。
  (二)依托网络搭建多层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新平台
  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利用年轻大学生喜欢的网络和新媒体手段搭建实践教学理论知识专题及相关理论资源平台、视频及活动资源平台、管理服务项目平台等子平台。其中,理论知识专题项目和理论资源分享平台包括实践教学的各项主题内容(基于教学重点的专题知识、基于时事热点的理论资源)及资源,还包含了相關专题活动的可行方案、安排以及各项要求等;视频及活动资源平台则是分享以后的活动及相关视频的资源平台,而管理服务项目和上述两个项目是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专题项目和理论资源分享平台我们传递了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理论背景知识、必要的心理知识以及实践活动中的礼仪知识等准备性的及其他必要的扩展材料。视频及活动资源平台则是分享以后的活动及相关视频的资源平台,通过生动鲜活的视频资源和活动的展示,大学生被吸引并活跃于该平台。而实践教学服务管理平台则通过报名系统和互动平台的建立,搭建起一个通信、联系和反馈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参与实践教学的安排并在活动之后及时反馈对实践教学的看法和建议,建立即时网络反馈和评价机制。
  通过三个子平台的搭建,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理论资源分享平台了解相关活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视频资源和活动展示平台具体而直接地了解这类实践教学活动实际的程序和可能的收获,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或项目产生全面而清晰的认知,实践活动的目的与要求也得以明晰,这有利于学生在实践课程开展之前做好较为充分的准备,能更充分地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当中去;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产生困惑和遇到问题时,能够透过网络连接实践教学平台查找相关的资料解答自己的疑惑,或者直接通过互动平台向老师或向参加实践教学的同学即时的询问和解决,也能够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即时分享实践教学的收获。
  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正在于突出教学对象的实践参与以及参与过程中的实效性和现实感,通过多样差异化的实践教学形式开展课内(情景式的或参与式的)和课外(调研观察式的或社会服务式的)的教学实践,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用于生活实际,从根本上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而搭建起的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可以很好地放大实践教学的这一目标并融入实践教学活动的诸环节,能有效地激活课程活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互动性。
  具体而言,网络平台可以在感受式或情景式实践教学、参与式实践教学和调研服务型实践教学等形式中发挥突出作用,改变了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时空局限。
  传统的课内教学实践中,教师主要通过对教材和党的新的方针政策的梳理,选择具有强烈现实感的视频和案例材料等,在实践教学的课堂内营造实践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视频和材料的熏陶中获得内在的实践收获。但由于传统的课内教学实践受制于课时和经费等因素,这些教学目标也不能在课堂上得到完整的呈现,只能进行视频和案例精选的片段展示。
  在建立网络分享平台之后,将感受式或情景式的实践教学相关专题的视频资源和案例资源聚集起来,并共享至网络资源平台,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自行观看。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只需要进行视频和案例的精选片段展示,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沉浸其中,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总结,最终强化学生对现实社会的感受力,激发其深层的情感认同。
  在参与式的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主题的辩论、图片展示以及更为广泛的访谈、社会调查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其在现实运用中的复杂性,体认人们基于不同的背景和立场所形成的诸种观念和态度以及复杂的社会现实。   而利用网络平台,则可以组织学生在线上专区中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十九大及全会等精神解读,还可以通过网络发现和挖掘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热点问题和争议问题,并对此进行研讨和辩论。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开辟针对相关讨论主题的论坛或专区,方便学生自主进行社会调查和网络访谈。通过网络,学生把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挖掘出来的热点问题提炼成问卷和访谈提纲,通过访谈和调查进一步认识和审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线上平台网络访谈和问卷调查的优势正在于,它能够跨越实践教学受到的地域和时间限制,可以网罗和接触更多类型和层次的人群。通过平台,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就可以更加深切地了解社會观念的多元化和社会现实的复杂性,也将使得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存在的问题以及现实生活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加深入的思考,找到自身的社会定位,明确自我和社会的责任。
  在调研观察式的实践教学中,网络平台发挥着更为直接的作用。调研服务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依据教材的内容来拟定实践活动主题,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际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实地感受、接触和了解等方式,去把握社会现实。社会服务式的实践教学则主要是一种参与社会服务实践的教学形式。要参加以上两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管理服务平台报名并反馈活动参与情况,活动组织得更加便利。透过网络平台,这部分的实践教学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为网络问卷投票、网络主题宣传等活动。通过网络和新媒体来组织和展开实践教学活动,参与者能深切地体会到自身和他人、自身与社会的关系,找到自己的定位,也能进一步扩展对社会现实和公共生活的认识,在参与的过程中能接触到更多样的实践领域并进行自我的表达,这些最终均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社会责任意识明确。
  (三)通过网络平台上的有效互动和反馈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考评机制
  通过实践教学网络管理服务平台的建立,学生的互动和反馈数据,包括他们参与实践教学全过程中形成的动态数据与调研报告等成果数据在网络平台被实时地记录和保存下来,并通过平台依据专业、班级与实践教学任务类型进行分类处理。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通过教师账号登录,按照专业、班级和实践教学任务的不同,对各自负责组织的项目进行评定并给出相应组成部分的成绩。网络平台最终生成每一个同学的总评成绩,总评成绩达到60分即获得相应学分。
  在上述基本框架的基础上,网络平台还将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一步拓展丰富实践教学的总评的构成,完善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考评机制:
  从评价主体来看,实践教学网络平台的搭建有利于进一步建构突显多领域多层次评价主体的反馈和评价机制的可能。有了课程的网络平台,实践教学的评价可以从传统的单一教师依据课堂和作业表现进行结果性评价拓展为同专业同班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评价的机制,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引入实践教学单位、社会公众和其他社会主体参与评价。从传统单一的主体评价模式向基于网络多媒体背景的多层次多元主体的综合实践教学考评转变,突显了高校思政课作为一门融合了哲学、政治、历史、经济等多学科背景知识的综合性课程的独特性,也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性和现实性。
  从考评对象来看,实践教学网络平台的搭建有利于进一步激发考评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考评对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网络平台的搭建较好地为大学生选择和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条件,学生能够通过网络的理论资源和视频资源了解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以及活动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进而在学生完成实践报告或成果的过程中,激发他们从生活世界的多个方面和理论的多个层面去理解实践教学活动,即时发表和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成果,扩大了实践教学在时间上的灵活度和空间上的广度,也拓展了实践教学在诸多方面的深度,促进学生开展对相关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有利于更为全面的评价考核对象。
  从考评的综合效度来看,实践教学网络平台的搭建保证了考评数据的全面性和动态性,提升了实践教学的考评效度。主体的多元多层次、考评对象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展现使得考评变得更加全面。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准备阶段、实践过程和完成成果的数据不再是静态的、片面的,而是全过程的、动态的,这使得考评的效度得以全面的提升。
  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搭建网络平台,进一步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一定意义上为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打开了新的视角,丰富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法。搭建网络平台既有效统合了高校课内和课外积累的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又打破了传统思政课实践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网络丰富的教学内容、形式以及方法,实践教学还有效搭建起教师和学生、不同专业学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新桥梁和新渠道,从而使大学生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有了更高的参与度和更强的获得感,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和现实感得以更充分的体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也得以更有效和更全面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2-09(1).
  [2]刘英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综述与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4):86-90.
  [3]温新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4).
  [4]喻永均.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10):118-120.
  (责任编辑:刘洁)
其他文献
电力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在电力网系统中,10kV配电房作用显著。由于其内部的复杂性,为有效发挥配电房作用,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应切实加强精细化管理,确保配电房运行稳定,为广大群众有效供电。以10kV配电房作为研究方向,在电气安装工程中,明确相关质量管理要求,并提出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摘 要] “创业基础”课程是推动通识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又是课程思政实施的着力点。从课程性质、专创融合到基于实践的教学模式,课程思政融入“创业基础”课程具备了现实的可行性,在育人维度上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课程思政;专创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
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可通过云端处理功能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性能。基于此,以云计算技术、网络安全存储技术为出发点,指出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储的影响因素,并对云计算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储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21世纪初,创造、创新与创业所构成的“三创”理念开始在我国教育界萌生,逐步进入到高等教育的主体环节,借助人才培养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灵魂,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文章以福
现阶段,国家总体经济趋势蓬勃发展,用电量的激增给用电监察管理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虽然国家用电监管现状有所提高,但总体状况不容乐观,落实好用电监察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基于此,分析用电监察管理水平现存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改善用电监察管理水平的举措,旨在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用户用电的安全性,促进国家电力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效率不足、教学体系不完善等方面,将混合式教学实践纳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可以更好地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综合质量,进一步弥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不足。基于此,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展开研究,并提出混合式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
探讨了BCC汉语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认为,通过使用该语料库的对比检索和分领域检索等功能,结合频率分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近义词之间差异的辨别、词汇搭配、术语
针对目前电力现场作业安全管控存在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不足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力作业人员和车辆管理即定位装置。装置基于北斗与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坐标参数转换和解析工作票中的作业区域,实现人员车辆最优路径规划、轨迹实时定位导航及误入间隔、脱离监护和靠近带电体主动预警等功能,能极大地提高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迎来了发展的良好契机。在新时代背景下,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冲击着教育领域,这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大学英语是大学主要课程之一,担任着培养祖国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为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构建带来了新的活力。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之中,构建生态化英语教学课堂,是当前高校英语教师迫切研究的话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建构中的应用展开分析研究,探讨应用路径,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质量,赋予高校英语课堂新的魅力。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疫情肆虐的环境,使网络教学日益普及,其重要性不断增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局限性尤为明显。以商务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网络上英语教学变得生动、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