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消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购买无公害食品已成为新时期的消费潮流和市场走向。所谓无公害蔬菜并非是指蔬菜产品中绝对不残留农药,而是指蔬菜产品内农药残留量、亚硝酸盐含量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蔬菜。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生产无公害蔬菜产品,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选择适宜的蔬菜产地
无公害蔬菜产地是指具有一定面积和生产能力的无公害蔬菜的生长地。产地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是影响无公害蔬菜质量的最基本因素。如果蔬菜的产地环境受到污染,就会直接对蔬菜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和危害,各种有害物质通过土壤、水体和大气等途径进入到蔬菜体内,造成产品污染,无公害蔬菜生产就成了一句空谈。为了确保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必须对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进行调查研究,并由专门机构进行监测和评价,经检测符合无公害蔬菜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才能确定为无公害蔬菜的产地。
无公害蔬菜产地的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等因素。无公害蔬菜产地应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农业生态环境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区域内及上风向、灌溉水源上游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产地尽量避开繁华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农田灌溉用水、空气、土壤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2.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优良的抗病品种是发展无公害蔬菜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选择抗病品种时,要因地制宜,选择抗既对当地主要病害有抗性,同时又具一定复合抗性的品种。可以提高植株本身的抗病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各地应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商品性好的丰产品种。
3.减少化肥使用量,增施有机肥
无公害蔬菜生产,在施肥种类上,应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其他肥料;在肥料成分上,应以多元复合肥为主,辅以单元素肥料;在施肥方法上,应以施用基肥为主,辅以追肥。
3.1施足腐熟的有机肥
腐熟的有机肥主要指农家肥中的堆肥、沤肥、厩肥、秸秆肥等。有机肥能够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植株根系发育,供给蔬菜整个生育过程所需要的养分。同时,不会导致土壤及产品中硝酸盐的污染,并使产品耐储存、品质好。
3.2平衡施肥
根据蔬菜对氮、磷、钾等元素的需求状况及土壤的供养能力,确定施肥量;根据蔬菜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养分需要,按比例施肥,这样既能满足蔬菜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提高蔬菜产品品质,又不会造成肥料的大量浪费。
3.3推广生物菌肥
生物菌肥是由多功能复合菌体和工农业生产中含氮、碳的有机物经发酵而成的,主要依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发挥肥效,具有有机肥的长效性和化肥的速效性。同时,生物菌肥还具有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团粒结构、减少蔬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改善产品品质、降低成本等优点。因此,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应积极推广使用生物菌肥,如腐殖酸类肥料、EM菌肥、CM菌肥等。
4.采用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各项防治技术,发挥综合效益,把病虫控制在允许,保证蔬菜中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
4.1充分利用栽培措施防治病虫害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发病与否及发病程度对产品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栽培措施控制发病条件,减少病虫来源,从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蔬菜品质。这样做既节约生产成本,又保持了生态平衡。例如合理轮作、培育无病壮苗、嫁接、棚室内小气候的合理调控等措施,创造适宜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菌繁殖的环境条件,提高作物本身的抗病虫能力,从而达到无公害生产的目的。
4.2采用生物防治措施防治病虫害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有害生物的寄生性、捕食性和病原性天敌来消灭有害生物,利用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抑制病虫害的发生。生物防治具有选择性高、不污染环境、病虫不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如在棚室内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多抗霉素防治立枯病,霜霉病,农用链霉素防治细菌性病害,阿维菌素防治蚜虫等。
4.3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4.3.1选择规定范围内的农药种类,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在准许使用的农药中,对农药用量、稀释倍数、安全间隔期等方面,都应严格执行农业部制订的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标准。
4.3.2根据蔬菜病虫害发生规律适时用药 在多数病害发病初期及时处理中心病株,可有效控制病害扩展;有些病害发病初期只有局部症状,适时地采取措施不但能阻止病害蔓延,还能减少用药量,达到无公害的目的。
4.3.3选择合适的农药剂型和用药方式 根据栽培方式、病虫害发生情况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农药剂型,采用节约人力物力方式。如保护地内可选择烟剂和粉尘剂,既达到防治的目的,又不会增加湿度,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1.选择适宜的蔬菜产地
无公害蔬菜产地是指具有一定面积和生产能力的无公害蔬菜的生长地。产地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是影响无公害蔬菜质量的最基本因素。如果蔬菜的产地环境受到污染,就会直接对蔬菜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和危害,各种有害物质通过土壤、水体和大气等途径进入到蔬菜体内,造成产品污染,无公害蔬菜生产就成了一句空谈。为了确保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必须对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进行调查研究,并由专门机构进行监测和评价,经检测符合无公害蔬菜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才能确定为无公害蔬菜的产地。
无公害蔬菜产地的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等因素。无公害蔬菜产地应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农业生态环境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区域内及上风向、灌溉水源上游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产地尽量避开繁华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农田灌溉用水、空气、土壤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2.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优良的抗病品种是发展无公害蔬菜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选择抗病品种时,要因地制宜,选择抗既对当地主要病害有抗性,同时又具一定复合抗性的品种。可以提高植株本身的抗病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各地应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商品性好的丰产品种。
3.减少化肥使用量,增施有机肥
无公害蔬菜生产,在施肥种类上,应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其他肥料;在肥料成分上,应以多元复合肥为主,辅以单元素肥料;在施肥方法上,应以施用基肥为主,辅以追肥。
3.1施足腐熟的有机肥
腐熟的有机肥主要指农家肥中的堆肥、沤肥、厩肥、秸秆肥等。有机肥能够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植株根系发育,供给蔬菜整个生育过程所需要的养分。同时,不会导致土壤及产品中硝酸盐的污染,并使产品耐储存、品质好。
3.2平衡施肥
根据蔬菜对氮、磷、钾等元素的需求状况及土壤的供养能力,确定施肥量;根据蔬菜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养分需要,按比例施肥,这样既能满足蔬菜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提高蔬菜产品品质,又不会造成肥料的大量浪费。
3.3推广生物菌肥
生物菌肥是由多功能复合菌体和工农业生产中含氮、碳的有机物经发酵而成的,主要依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发挥肥效,具有有机肥的长效性和化肥的速效性。同时,生物菌肥还具有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团粒结构、减少蔬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改善产品品质、降低成本等优点。因此,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应积极推广使用生物菌肥,如腐殖酸类肥料、EM菌肥、CM菌肥等。
4.采用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各项防治技术,发挥综合效益,把病虫控制在允许,保证蔬菜中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
4.1充分利用栽培措施防治病虫害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发病与否及发病程度对产品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栽培措施控制发病条件,减少病虫来源,从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蔬菜品质。这样做既节约生产成本,又保持了生态平衡。例如合理轮作、培育无病壮苗、嫁接、棚室内小气候的合理调控等措施,创造适宜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菌繁殖的环境条件,提高作物本身的抗病虫能力,从而达到无公害生产的目的。
4.2采用生物防治措施防治病虫害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有害生物的寄生性、捕食性和病原性天敌来消灭有害生物,利用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抑制病虫害的发生。生物防治具有选择性高、不污染环境、病虫不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如在棚室内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多抗霉素防治立枯病,霜霉病,农用链霉素防治细菌性病害,阿维菌素防治蚜虫等。
4.3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4.3.1选择规定范围内的农药种类,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在准许使用的农药中,对农药用量、稀释倍数、安全间隔期等方面,都应严格执行农业部制订的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标准。
4.3.2根据蔬菜病虫害发生规律适时用药 在多数病害发病初期及时处理中心病株,可有效控制病害扩展;有些病害发病初期只有局部症状,适时地采取措施不但能阻止病害蔓延,还能减少用药量,达到无公害的目的。
4.3.3选择合适的农药剂型和用药方式 根据栽培方式、病虫害发生情况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农药剂型,采用节约人力物力方式。如保护地内可选择烟剂和粉尘剂,既达到防治的目的,又不会增加湿度,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