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素质教育的探索以及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改革都对新时期的英语学习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本文从师生关系维度出发,在分析借鉴中西史上师生交往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之后,提出重构主体间性的师生交往关系,构拟“规则+文化”的英语学习机制。将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相结合,既重视语法规则的学习,又注重文化的习得。与此同时,通过情感过滤,弥补学生动机不足或工具性动机的缺陷。希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基于师生间合理交往的维度为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
【关键词】英语学习 主体间性 情感 文化 学习机制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033-03
【Abstract】English study is being presented new challenges by such circumstances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promotion of competence-oriented education and the reform of the English education in the domestic universities. Based mainly on this background,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rcours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history are approached in this paper with the purpose to reconstruct the inter-subjectivity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ultimat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form “rule+culture” learning methnology.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s, grammatical rules’ learning is stuck to, but more emphasis is put on cultural acquisition. Meanwhile, the motivation of learning a certain foreign language is made up and the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is corrected by means of affective filter. This paper will do some help to explore a feasible way to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on the basis of reconstructed inter-subjectivity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English study inter-subjectivity affection culture learning mechanism
20世紀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是“一种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的相互作用,它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交往的目的在于增进理解,要与某人达成理解的关键在于达成共识。这种共识能够促进主体间的相互关联,即促进主体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一致。共识的基础是确认可理解性、真实性、真诚性及正当性这些相应的有效性主张,即:说出某种可理解的东西、提供(给听者)某种东西去理解、由此使他自己成为可理解的以及达到与另一个人的默契。
英语学习是“规则+文化”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规则的学习和文化的习得相互作用、互为补充。
言语行为的可理解性、真诚性、真实性、正当性四个有效性是师生良性交往的前提。在满足这样四个有效性要求的前提下,“规则+文化”是笔者所构拟的英语学习机制。
“规则”的学习,是语法规则的学习。语法规则,由于其内在稳定性,是英语学习中较易掌握的一项内容。文化的习得,既要包括母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目的语使用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也要包括使用两种语言国家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的学习,以适应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一、学习“规则”
规则的学习,需要教师采用正当有效的方法通过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经过事先的精心准备课堂教学内容,结合本班同学实际情况,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规则的输入,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由于规则具有抽象性,需要师生在课上、课下的学习中积极交流。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以具体应对抽象,灵活的将抽象的语法知识具体为可理解的语言,方便学生学习。比如,在分析英语中的定语从句时,通过对比汉语和英语中定语的不同位置来帮助学生判断哪部分是定语从句;在分析英语时态的时候,可以借助于线段这个数学符号等。作为学生,要主动接受教师输入的内容,积极进行思考与学习,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英语能力。总之,语法的学习需要师生之间细致的沟通、反复的练习,不断夯实语法基础。
二、习得“文化”
“习得”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于文化的习得,可以贯穿英语学习的始终,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的环节。教师在帮助学生习得文化的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将仪式和传统引入教学
每节课都以学生5分钟的英语演讲开始,每单元课程结束都留出15分钟的讨论时间,这就是仪式。5分钟的英语演讲,可以由教师结合授课内容相关背景知识及学生程度设定演讲的具体内容和难易程度。15分钟的讨论,可由教师监督,全过程不许使用母语,并可以加入学生一起讨论。将这样的仪式引入教学,将收到一些良好的效果:学生需要事先进行积极的思考、充分的准备以顺利进行课堂上的某种仪式,这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并主动习得相关文化;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与合作,可以拓展思路、促进学生之间良好交往并加强集体归属感;同时,这也为师生交往开辟了新渠道,增进彼此的沟通和理解。在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重要传统的同时也要尊重中国的传统。了解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民主制度、酒吧文化,也要了解中国的春节、端午、中秋;陶瓷、唐诗、武术,并将这些内容自然的融合到课堂教学或课后活动中。这将开阔师生的文化视野,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占有共同的文化资源而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2.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习得文化
在语言环境受限的条件下,以所学内容为背景,师生以彼此为交际对象,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习得文化。如下面一个案例:
[案例一]学习内容: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大学英语精读第四册 UNIT 1“Big Bucks the Easy Way”
授课对象: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
教师:In your opinion,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f any, of college students making money during their spare time?
学生S:老师,我可以用汉语说吗?
教师:In English. I believe you can. Try it.
学生S:I think that the advantages are more than the disadvantages. I have the chance to know the society, and I can make money because my parents are poor. By doing the err…
教师:The part-time job you mean?
学生S:Yes, the part-time job. By doing the part-time job, I know that I hav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my work at school.
教师:Very good.(smile)Sit down, please.
学生S:(The student sat, satisfied and pleasant.)
教师:By the way, you know what does it mean to the native students? In fact, going to college in the U.S. is really expensive, so a lot of students work part-time to help pay for their tuition. Also, a lot of students who receive financial aid from the government or from their university are actually required to contribute a certain amount each year. But some students get a job just so they have some extra spending money, or save money to travel during summer vacation.
(笔者课堂实践)
在这次课堂上的交往中,学生巩固了课堂所学内容,学会应用了pay attention to 等短语;教师的问题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联系自身实际,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恰当的回答了教师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英语国家大学生工作的实践进行了文化渗透;师生在这次交往中增进了了解,并对本国与目的语使用国家的某个具体的文化细节进行了阐述,以真诚、恰当的交流方式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交往,自然地习得了些许文化。
3.注意交际规则的学习
交际规则的正确运用,要建立在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基础上。以下面这则案例为例:
[案例二]Raymond在中国一个英语培训中心教英语没多久,负责教学的主任就把他叫到了办公室,绕着弯子告诉他学生对他的教学方法不太满意,提了一些建议。Raymond感到十分尴尬,不仅是因为学生对自己的教學有意见,更因为学生直接向主任反映情况的做法。
中国文化的解释:
中国人一向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意味着对一个人说他/她什么事做的不好是很难的事。因此,在工作中人们往往通过上司给同事提意见,由上司去跟同事谈,目的是为了避免提意见者和被提意见者之间的尴尬。上司的职责是指导工作,他/她跟被提意见者说的话并不是来自他/她本人,所以被提意见者不会受不了。
北美文化的解释:
北美人也希望有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但他们的做法跟中国人不同。一般认为,学生有什么话应直接跟老师说;如果学生们到老师的上司那给老师提意见,表明那个老师就没有得到学生的尊敬或信任,所以学生才走上层路线。中国学生的本意是不让Raymond难堪,但结果却更令他难堪。如果他们直接向他提意见,他就可以避免被上司批评的尴尬。
这则案例从师生关系入手,涉及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问题的不同的处理方式。但鉴于目前我国英语教育还不能广泛提供实际交际场景的情况,有关交际能力的培养还主要依靠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以语言输入的方式帮助学生习得。在教学实践中,可结合具体情形,通过适当的讨论习得文化。
4.通过文化的学习,在学生中形成集体归属感。
中国是崇尚集体主义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有集体主义倾向,中国人的人格也有集体主义倾向。然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对外国文化的接触,尤其是美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从电影中的佐罗、007、超人,到篮球场上的麦克格雷迪•科比,无不深刻的诠释着美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学生们迷茫了,是坚信中式的“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还是改变崇拜对象,从此单打独斗闯天下?在课堂上,还要不要参加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个问题?在学校运动会上,还要不要为了班级的荣誉挥洒汗水?当学生面临这些困惑时,需要老师帮助他们形成集体归属感,这也是一种培养有效师生关系的方法。当老师通过鼓励学生为他人冒险、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来建立亲密的关系时,学生间便容易形成集体归属感。而集体归属感的形成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包容性的过程,是促进教师和学生关系的过程,更是学会正确对待不同文化的过程。当学生有了集体归属感,当他们面临西方文化的新奇与诱惑时,便能够做出客观的评判。
三、情感过滤
语言习得的关键不仅在于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还要有较低或较弱的情感过滤。通过过滤掉影响英语学习的负面因素,如缺乏信心、动机不足等,对英语的学习进行情感方面的促进。多鼓励学生,把学生的缺点留在昨天,对学生报以高期望,并多加赞美。通过赞美和鼓励,以及心理学知识来弥补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缺陷。
1.将学生的缺点留在昨天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这样三个人: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B:曾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要喝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且曾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习惯,不吸烟,偶尔喝点酒,但大多是啤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这三个人都是二战时的著名人物,实际上,他们分别是:A:身残志坚连任美国四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B:英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首相温斯顿•丘吉尔;C:夺取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阿道夫•希特勒。过去的荣誉和耻辱都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生的是现在和将来的行为。对于学生曾经的缺点、曾经的错误,一味的回顾、不断的提及并非上策。虽然可以警示学生,但不利于学生走出失误的阴影,进而影响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同样,对于学生曾经的成绩也不能一味地称赞,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将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低估。尤其是英语课堂上的学生,似乎他们的英语神经格外脆弱,更需要教师的悉心呵护。个中尺度,要靠老师根据具体情况仔细揣摩。
2.对学生抱以高期望是促使其取得学业成就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较高的期望值被学生内化之后会成为巨大的力量。如果有人一直鼓励他,“你能做到!”“你一定行!”那么这个人就会觉得自己是聪明的、有能力的。多年前伦敦有位青年,非常渴望自己将来变成一位作家,但事实却与他的理想甚为遥远,因为生活贫困他才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他父亲因债务而入狱。对他来说,三餐不继几乎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后来他找到一份杂役的差事,勉强求个温饱。当时的他尽管非常熱爱写作,但对自己的文笔丝毫没有信心。每写好一篇文章,总要等到夜深人静,四下无人时,才敢偷偷地跑出去投递。经受了一连串退稿的打击之后,终于有一天,他的稿子被某报刊登,而且编辑还撰文大加赞赏。经过这次鼓舞,更加坚定了他写作的信心,提笔撰文的勇气也倍增。经过多年的笔耕不辍,他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坛巨擘——他就是狄更斯。赞美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都喜欢簇拥在那些笃信他们前程似锦的老师身边。卡耐基告诉我们:多用鼓励来取代鞭打,用抚慰来代替责骂。只要对方稍有进步,就毫不吝惜地付出我们的赞赏。如果老师们都能对学生抱以适当的高期望,帮助他们设定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再辅之以适当的鼓励和赞美,对于学生性格的成熟、学业的提高将非常有帮助。
3.当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时多给予鼓励,帮助他们重塑希望。
[案例三]为了帮助学生准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笔者在作业中布置了一篇作文。一名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其中一部分内容如下:
I am not like study English. But English is imporant and I very like american. So I must good study.
我的批改如下:
I don’t like studying English. But English is important and I like the U.S. verymuch. So I must study hard.
以15分为满分,他的这篇作文笔者给了6分,并在作文末尾附上评语:你的书法很漂亮、很工整,看起来真舒服。如果你能利用课余时间抄抄课文、看点语法,我想你的英语成绩很快就会像你的书法一样漂亮。加油!
令笔者惊讶并欣慰的是,在下次作业交上来的时候,这名学生在评语下写了这样一句话:谢谢老师,我会努力的,还希望你多帮助我啊。
(笔者课堂实践)
4.教师需帮助学生克服学英语的心理障碍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心理学上有一种称为“出丑效应”的现象。研究表明,才能平庸的人固然不会受人倾慕,但全然没有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最讨人喜欢的人是精明而带有小缺点的人。教师应该懂得正确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体改学习动能
四、结束语
为了应对新时期英语学习所面临的新的挑战,本文从重构师生关系角度出发,构拟了“规则+文化”的英语学习机制。主体间的学习机制能推动个体的主体性发展,是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的有效途径,更是社会进化的根本动力。构拟“规则+文化”的英语学习机制就是要从主体间性出发,在我国目前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实践基础上将两种教学法相结合。在规则的学习过程中侧重使用传统教学法,在文化的习得过程中侧重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要注重学习过程中情感的过滤,通过忽略学生过去的缺点、对学生报以高期望并多利用正面鼓励、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等方式过滤掉影响英语学习的负面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佑清.试析交往的发展效应.湖北大学学报[J].(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93
2 戴 凡,Stephen L. J. Smith.文化碰撞——中国北美人际交往误解剖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75
3 韩 红.外语教学创新探源:语言交往之文化维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61
4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3
【关键词】英语学习 主体间性 情感 文化 学习机制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033-03
【Abstract】English study is being presented new challenges by such circumstances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promotion of competence-oriented education and the reform of the English education in the domestic universities. Based mainly on this background,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rcours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history are approached in this paper with the purpose to reconstruct the inter-subjectivity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ultimat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form “rule+culture” learning methnology.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s, grammatical rules’ learning is stuck to, but more emphasis is put on cultural acquisition. Meanwhile, the motivation of learning a certain foreign language is made up and the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is corrected by means of affective filter. This paper will do some help to explore a feasible way to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on the basis of reconstructed inter-subjectivity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English study inter-subjectivity affection culture learning mechanism
20世紀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是“一种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的相互作用,它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交往的目的在于增进理解,要与某人达成理解的关键在于达成共识。这种共识能够促进主体间的相互关联,即促进主体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一致。共识的基础是确认可理解性、真实性、真诚性及正当性这些相应的有效性主张,即:说出某种可理解的东西、提供(给听者)某种东西去理解、由此使他自己成为可理解的以及达到与另一个人的默契。
英语学习是“规则+文化”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规则的学习和文化的习得相互作用、互为补充。
言语行为的可理解性、真诚性、真实性、正当性四个有效性是师生良性交往的前提。在满足这样四个有效性要求的前提下,“规则+文化”是笔者所构拟的英语学习机制。
“规则”的学习,是语法规则的学习。语法规则,由于其内在稳定性,是英语学习中较易掌握的一项内容。文化的习得,既要包括母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目的语使用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也要包括使用两种语言国家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的学习,以适应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一、学习“规则”
规则的学习,需要教师采用正当有效的方法通过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经过事先的精心准备课堂教学内容,结合本班同学实际情况,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规则的输入,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由于规则具有抽象性,需要师生在课上、课下的学习中积极交流。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以具体应对抽象,灵活的将抽象的语法知识具体为可理解的语言,方便学生学习。比如,在分析英语中的定语从句时,通过对比汉语和英语中定语的不同位置来帮助学生判断哪部分是定语从句;在分析英语时态的时候,可以借助于线段这个数学符号等。作为学生,要主动接受教师输入的内容,积极进行思考与学习,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英语能力。总之,语法的学习需要师生之间细致的沟通、反复的练习,不断夯实语法基础。
二、习得“文化”
“习得”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于文化的习得,可以贯穿英语学习的始终,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的环节。教师在帮助学生习得文化的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将仪式和传统引入教学
每节课都以学生5分钟的英语演讲开始,每单元课程结束都留出15分钟的讨论时间,这就是仪式。5分钟的英语演讲,可以由教师结合授课内容相关背景知识及学生程度设定演讲的具体内容和难易程度。15分钟的讨论,可由教师监督,全过程不许使用母语,并可以加入学生一起讨论。将这样的仪式引入教学,将收到一些良好的效果:学生需要事先进行积极的思考、充分的准备以顺利进行课堂上的某种仪式,这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并主动习得相关文化;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与合作,可以拓展思路、促进学生之间良好交往并加强集体归属感;同时,这也为师生交往开辟了新渠道,增进彼此的沟通和理解。在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重要传统的同时也要尊重中国的传统。了解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民主制度、酒吧文化,也要了解中国的春节、端午、中秋;陶瓷、唐诗、武术,并将这些内容自然的融合到课堂教学或课后活动中。这将开阔师生的文化视野,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占有共同的文化资源而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2.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习得文化
在语言环境受限的条件下,以所学内容为背景,师生以彼此为交际对象,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习得文化。如下面一个案例:
[案例一]学习内容: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大学英语精读第四册 UNIT 1“Big Bucks the Easy Way”
授课对象: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
教师:In your opinion,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f any, of college students making money during their spare time?
学生S:老师,我可以用汉语说吗?
教师:In English. I believe you can. Try it.
学生S:I think that the advantages are more than the disadvantages. I have the chance to know the society, and I can make money because my parents are poor. By doing the err…
教师:The part-time job you mean?
学生S:Yes, the part-time job. By doing the part-time job, I know that I hav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my work at school.
教师:Very good.(smile)Sit down, please.
学生S:(The student sat, satisfied and pleasant.)
教师:By the way, you know what does it mean to the native students? In fact, going to college in the U.S. is really expensive, so a lot of students work part-time to help pay for their tuition. Also, a lot of students who receive financial aid from the government or from their university are actually required to contribute a certain amount each year. But some students get a job just so they have some extra spending money, or save money to travel during summer vacation.
(笔者课堂实践)
在这次课堂上的交往中,学生巩固了课堂所学内容,学会应用了pay attention to 等短语;教师的问题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联系自身实际,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恰当的回答了教师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英语国家大学生工作的实践进行了文化渗透;师生在这次交往中增进了了解,并对本国与目的语使用国家的某个具体的文化细节进行了阐述,以真诚、恰当的交流方式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交往,自然地习得了些许文化。
3.注意交际规则的学习
交际规则的正确运用,要建立在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基础上。以下面这则案例为例:
[案例二]Raymond在中国一个英语培训中心教英语没多久,负责教学的主任就把他叫到了办公室,绕着弯子告诉他学生对他的教学方法不太满意,提了一些建议。Raymond感到十分尴尬,不仅是因为学生对自己的教學有意见,更因为学生直接向主任反映情况的做法。
中国文化的解释:
中国人一向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意味着对一个人说他/她什么事做的不好是很难的事。因此,在工作中人们往往通过上司给同事提意见,由上司去跟同事谈,目的是为了避免提意见者和被提意见者之间的尴尬。上司的职责是指导工作,他/她跟被提意见者说的话并不是来自他/她本人,所以被提意见者不会受不了。
北美文化的解释:
北美人也希望有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但他们的做法跟中国人不同。一般认为,学生有什么话应直接跟老师说;如果学生们到老师的上司那给老师提意见,表明那个老师就没有得到学生的尊敬或信任,所以学生才走上层路线。中国学生的本意是不让Raymond难堪,但结果却更令他难堪。如果他们直接向他提意见,他就可以避免被上司批评的尴尬。
这则案例从师生关系入手,涉及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问题的不同的处理方式。但鉴于目前我国英语教育还不能广泛提供实际交际场景的情况,有关交际能力的培养还主要依靠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以语言输入的方式帮助学生习得。在教学实践中,可结合具体情形,通过适当的讨论习得文化。
4.通过文化的学习,在学生中形成集体归属感。
中国是崇尚集体主义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有集体主义倾向,中国人的人格也有集体主义倾向。然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对外国文化的接触,尤其是美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从电影中的佐罗、007、超人,到篮球场上的麦克格雷迪•科比,无不深刻的诠释着美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学生们迷茫了,是坚信中式的“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还是改变崇拜对象,从此单打独斗闯天下?在课堂上,还要不要参加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个问题?在学校运动会上,还要不要为了班级的荣誉挥洒汗水?当学生面临这些困惑时,需要老师帮助他们形成集体归属感,这也是一种培养有效师生关系的方法。当老师通过鼓励学生为他人冒险、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来建立亲密的关系时,学生间便容易形成集体归属感。而集体归属感的形成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包容性的过程,是促进教师和学生关系的过程,更是学会正确对待不同文化的过程。当学生有了集体归属感,当他们面临西方文化的新奇与诱惑时,便能够做出客观的评判。
三、情感过滤
语言习得的关键不仅在于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还要有较低或较弱的情感过滤。通过过滤掉影响英语学习的负面因素,如缺乏信心、动机不足等,对英语的学习进行情感方面的促进。多鼓励学生,把学生的缺点留在昨天,对学生报以高期望,并多加赞美。通过赞美和鼓励,以及心理学知识来弥补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缺陷。
1.将学生的缺点留在昨天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这样三个人: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B:曾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要喝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且曾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习惯,不吸烟,偶尔喝点酒,但大多是啤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这三个人都是二战时的著名人物,实际上,他们分别是:A:身残志坚连任美国四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B:英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首相温斯顿•丘吉尔;C:夺取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阿道夫•希特勒。过去的荣誉和耻辱都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生的是现在和将来的行为。对于学生曾经的缺点、曾经的错误,一味的回顾、不断的提及并非上策。虽然可以警示学生,但不利于学生走出失误的阴影,进而影响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同样,对于学生曾经的成绩也不能一味地称赞,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将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低估。尤其是英语课堂上的学生,似乎他们的英语神经格外脆弱,更需要教师的悉心呵护。个中尺度,要靠老师根据具体情况仔细揣摩。
2.对学生抱以高期望是促使其取得学业成就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较高的期望值被学生内化之后会成为巨大的力量。如果有人一直鼓励他,“你能做到!”“你一定行!”那么这个人就会觉得自己是聪明的、有能力的。多年前伦敦有位青年,非常渴望自己将来变成一位作家,但事实却与他的理想甚为遥远,因为生活贫困他才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他父亲因债务而入狱。对他来说,三餐不继几乎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后来他找到一份杂役的差事,勉强求个温饱。当时的他尽管非常熱爱写作,但对自己的文笔丝毫没有信心。每写好一篇文章,总要等到夜深人静,四下无人时,才敢偷偷地跑出去投递。经受了一连串退稿的打击之后,终于有一天,他的稿子被某报刊登,而且编辑还撰文大加赞赏。经过这次鼓舞,更加坚定了他写作的信心,提笔撰文的勇气也倍增。经过多年的笔耕不辍,他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坛巨擘——他就是狄更斯。赞美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都喜欢簇拥在那些笃信他们前程似锦的老师身边。卡耐基告诉我们:多用鼓励来取代鞭打,用抚慰来代替责骂。只要对方稍有进步,就毫不吝惜地付出我们的赞赏。如果老师们都能对学生抱以适当的高期望,帮助他们设定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再辅之以适当的鼓励和赞美,对于学生性格的成熟、学业的提高将非常有帮助。
3.当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时多给予鼓励,帮助他们重塑希望。
[案例三]为了帮助学生准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笔者在作业中布置了一篇作文。一名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其中一部分内容如下:
I am not like study English. But English is imporant and I very like american. So I must good study.
我的批改如下:
I don’t like studying English. But English is important and I like the U.S. verymuch. So I must study hard.
以15分为满分,他的这篇作文笔者给了6分,并在作文末尾附上评语:你的书法很漂亮、很工整,看起来真舒服。如果你能利用课余时间抄抄课文、看点语法,我想你的英语成绩很快就会像你的书法一样漂亮。加油!
令笔者惊讶并欣慰的是,在下次作业交上来的时候,这名学生在评语下写了这样一句话:谢谢老师,我会努力的,还希望你多帮助我啊。
(笔者课堂实践)
4.教师需帮助学生克服学英语的心理障碍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心理学上有一种称为“出丑效应”的现象。研究表明,才能平庸的人固然不会受人倾慕,但全然没有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最讨人喜欢的人是精明而带有小缺点的人。教师应该懂得正确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体改学习动能
四、结束语
为了应对新时期英语学习所面临的新的挑战,本文从重构师生关系角度出发,构拟了“规则+文化”的英语学习机制。主体间的学习机制能推动个体的主体性发展,是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的有效途径,更是社会进化的根本动力。构拟“规则+文化”的英语学习机制就是要从主体间性出发,在我国目前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实践基础上将两种教学法相结合。在规则的学习过程中侧重使用传统教学法,在文化的习得过程中侧重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要注重学习过程中情感的过滤,通过忽略学生过去的缺点、对学生报以高期望并多利用正面鼓励、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等方式过滤掉影响英语学习的负面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佑清.试析交往的发展效应.湖北大学学报[J].(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93
2 戴 凡,Stephen L. J. Smith.文化碰撞——中国北美人际交往误解剖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75
3 韩 红.外语教学创新探源:语言交往之文化维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61
4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