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基之村

来源 :翠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jc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佘朝洁,江苏常州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从事美术创作、评论,兼剧本、小说创作。
   今年因为疫情而少有出门。
  4月初,女儿就要开学,便决定不负春光,近处踏个青。我提议去安基村,安基村风物闲美。
  安基村位于邹区镇,坐落在新旧运河交界处。“安基”这两个字好,特别好,安于基础、安于基本,又那么些随遇而安。村里有个安基浜,安基浜先得名还是安基村先得名呢?不知道。既然是随遇而安的安基村,那就不必追究村名的来历。安基村的一切都安基,就足够了。
  我是这样跟父女二人介绍安基村的,二人便问我是不是冲着地名去踏青?如果冲着地名的话我们应该去安吉。没想到疫情修炼了他们——竟然懂幽默了。
  揣上口罩,我们出门。汽车里,女儿与我讨论了一番多大的浜为河,多大的河为运河。说话间,已入安基村境。离开宽阔大路进入村道,便能看到一些小桥流水和田陇野花,是美丽乡村的感觉了。
  我对安基村的好感并不仅在于这是一个比较美的村庄,不是的。在我看来,任何乡村稍微拾掇一下都是漂亮的。但若要称得上美,必定是多了一些内容。比如安基村,在1910年就有官办小学堂,1910年整个常州府的小学堂不过十来所,像武阳公立小学堂、武阳公立西郊两等小学堂、冠英小学堂等,都在常州府附近,乡村小学堂寥寥无几。
  安基村的小学堂设在安基庙里。1910年之后的几十载,这间小学堂,每天在晨曦中恬静地呼吸,好像一幅水墨风景画。伴随着河流的醒来,树木的醒来,炊烟的醒来,庙里的木鱼声响起,诵经声响起。学童们跨过安基浜上的小石桥,水墨画醒了,动起来了。孩子们的笑声流进诵经声里,又很快,笑声被朗朗的读书声所取代。太阳渐渐升高,亮亮地照着孩子们,又渐渐下落,成为夕阳。“当啷、当啷”,放学铃声响起,一天的课结束。收拾好书包的孩子们排起队,由老师带领,唱《夕歌》,相互行鞠躬礼,放学回家。
  尽管十几年前安基中心小学被撤销,可曾经播下的种子,早已在村庄里生根、成长。
  安基村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这里的运河,新旧运河在这里交汇。来安基村,看的是水。小桥流水是安基村的内在,大运河的奔涌是安基村的气质。
  我们主要是来看运河的,所以直奔运河畔去。先看见的是跨运河的步行桥,桥身较高,方便观景,他们两个没来过这里,蹦蹦跳跳地就往桥上去。我跟在他们后面兢兢业业为他们拍照片,忙着将他们快乐的身影融入运河的背景。站在桥上,看运河里运输船来来往往,空空的来,装了不远处水泥厂的水泥之后船身矮下去,一高一低两船相向而过时,尤显有趣。
  某人指着船说:“我小时候,离家不远就是运河,基本上都走不了大船。最窄的地方,能游到对岸。”
  我点点头:“这里也一样。20世纪80年代疏浚运河时,河宽只有30米,水性好的是能游过去。”
  安基村段的运河经过两次疏浚后,大船能够进出了。2004年,新运河开掘,开挖新运河的土被用来造公路,新运河和公路的建设神奇地合为了一体。2009年开始对运河“四改三拓展”30米,新运河航道、东西港区、崭新的桥梁……就是我们眼前所见的。在桥上看得见河岸还在造屋造景,不久这里大概会形成一个休闲度假的地方。某人望着那些小别墅,使用他惯常使用的“假如句式”说:假如我有钱了,就在这里租一个小楼,朋友来了有好酒。
  他正“假如”的时候,两只水鸟盘旋着似要往我们这边飞来,一个滑翔之后转向老运河那边去了。我们下桥,去不远处的新、老运河交界处,那里有航标灯,一望既知。沿河而行,观水边野草,也有韵味。这韵味就是风物闲美的意思,运河边啊,这么古老的运河啊,奔腾而快活,生生不息。
  其实,我并不喜欢“打造”出来的东西。美往往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比如这交集的运河、这航标灯、这水鸟和狗尾巴草,乃至水泥厂的“大罐子”,还有跨河浜的小桥、村里的池塘,才是風物闲美。仲春的风吹得水绿,温暖的水滋养村庄,美丽乡村不就是这么生长出来的吗?
  哦不,不对,村庄是人的村庄,培育了很多读书郎的安基村有着良善的美。我们在河畔玩脏了手,想在池塘洗手,找不到可以洗手的水码头。这时看见一位村民在门前搬东西,问他哪里可以洗手。他示意屋内洗手,有洗手液。一时间我们感慨万千,对比网络上的“硬核防疫”,安基村人如此恬淡自然,仿佛来自桃花源。
  夕阳西下,我们归家。我问父女二人可知《夕歌》?女儿说在金庸写的一篇文章里读到过,过去的小学生放学时候唱的。我们在手机上找到视频,歌声响起,我们仿佛穿越至一百年前安基村孩子们的放学路:
  光阴似流水,不一会儿,日落向西垂。日落向西垂,同学们,课毕放学归。我们仔细要想一回,今天功课明白未?先生讲的话,可曾有违背?父母望儿归,回家温课莫荒废。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大家努力呀!同学们,明天再会。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周聪,文学硕士,湖北省作协第二届签约评论家。作品散见《文艺报》《文学报》《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儿童文学》《十月少年文学》《童话世界》《童话王国》《小溪流》《福建文学》《当代小说》《星星诗刊》(理论版)《散文诗》等报刊。曾被评为《儿童文学》“2012年全国十大魅力诗人”。  春之蜜  池塘是春天的眼睛  扑腾跃起的鱼儿是她的美人痣  田野是春天的皮肤  奔跑的牛群是她衣服上的
期刊
作者简介:  耿林莽,1926年生,作家、编审。已出版散文诗集《草鞋抒情》《散文诗六重奏》等9部、散文集《人间有青鸟》等2部、文学评论集《散文诗评品录》,主编过《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精选》等选本。2007年获“中国散文诗终生艺术成就奖”。2009年获中国作协颁发的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荣誉证书及纪念章。  悬 棺  两岸高山,劈面而来。  削壁凌空,倒悬着铁松,紫衫。腾云驾雾,一具具悬棺黑马似的高高耸
期刊
“没有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成孙子”。有人这样说。可我感受:“没有孙子想孙子,有了孙子多快乐”!  就在退休的前一年,我抱上了孙子。朋友皆知,我和儿子都是晚婚,各自都只育一子。所以,孙子的降临,全家人都喜出望外。那年是羊年,孙子的小名就叫羊羊。  很快,羊羊会笑了。我兴奋地抱着他在小区转悠。时值春分,春风满面,桃红柳绿,百花盛开,姹紫嫣红,蝴蝶飞舞,小鸟喳喳,树木成片,郁郁葱葱,小桥流水,游泳水池,
期刊
清晨時分,武松被一阵酒肉的恶臭熏醒,他睁开眼看看左右,气味是自己发出来的。武松赶紧闭嘴,气味还在三伏天闷热的屋子里流动着。武松想站起来出去走走,这时他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老虎。  武松发狂般“嗷嗷啊啊”叫了几声,在叫声中死死闭上眼睛,希望再次睁眼可以看到原来的样子。不等睁眼,肚子和胸口就传来皮毛在竹席上摩擦的火热,像一碗烈酒下肚的滋味。武松不得不承认,自己真的变成了一只老虎。  四周一片安静,二龙山
期刊
作者简介:  季本勇,江苏省作协会员,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出版中长篇小说《离家出走的男孩》《追忆父亲的时光》《南黄海的女人》《似水流年》等。《栟茶印象》获“首届江苏省散文学会学会奖”学会奖提名。   夏夜,萤火虫漫天飞舞着,蝉在不知疲倦地叫,有米粒那样大小的小虫黑压压一片在眼前瞎撞,稍不留意会钻进眼皮里。青蛙在稻田里跳躍,“咕咕”地叫着,远处不时传来狗的“汪汪”狂叫,庄稼人
期刊
作者简介:  阙亚萍,1977年出生,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作品见于《青年文学》《雨花》《西部》《南方文学》等刊物。   初夏时节,院子里的梅树上结了一颗颗饱满圆润的青梅果子。祖母抬头,枝叶间的碎光落在她沟壑纵横的脸上,形成一道道闪亮的光丝。她眯起眼睛,说:“又到做梅子酒的时候啦,这一年又一年的,过得真快啊……”祖母的床底下整整齐齐摆着一坛坛青梅酒。一走进她的屋子,酒香盈溢,每一坛上都有一个小标签,
期刊
作者简介:  筱凡,本名周真红,江西上饶广丰区人。江西省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扬子江诗刊》《草堂》《四川文学》《芒种》《海外文摘》等刊物,诗歌入选多个选本。  欠河流一阵回声  疫情期间,曾在空荡的街道  未见陌生的你迎面走来  掩面而泣  仿佛所有的河流消失  江山失色  春天有爆芽的力量,所有的声音在复苏  对面的大厦连夜发出砌砖声、钢筋切割声  板车卸货声、吊车声、工人交流声  像一条河流的
期刊
作者简介:  乔延凤,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诗歌报》原主编。著有《乔延凤诗选》《乔延凤散文选》《诗歌苦旅》等十余部著作,作品选入《新中国五十年诗选》《中国新时期“新来者”诗选》等百余部重要诗歌选本,并介绍到国外。  金银滩  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大草原  垂天长云下,多民族繁衍生息  飞鸟从天空中飞过  枣红马的蹄音踏绿了一年又一年  无数朵迎风的格桑花  照亮了寂寞、广大的草地  当年《金银滩》
期刊
作者简介:  黄晓春,笔名江一,江苏金坛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岁月流歌》《小庄物语》。作品入选多种诗歌选本。  一树桃梨  一层间隔,仿佛竹篱  阻断黑暗与光明的距离  灯火微弱,摇曳三月的风口  唤醒一个桃的影子  那是春的行色。想起屋后果园  谁的逆行?压弯了海棠  不别图解懂与不懂  若有心,春常在  清 明  春已至深处,避开桃梨的娇艳  把心放进一间院落  低些、再低些,能清
期刊
作者简介:  王菁,常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学(书法、篆刻方向);就职于常州幼儿师范学校,专职书法教师、高校讲师。   常州留青竹刻是独具地方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与发展近年来倍受关注和重视。学习留青竹刻需要一定的美学知识和动手能力,而这些都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本身所具备的。再加上他们的文化素养与认知,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渗透至幼儿园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