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广袤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随着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业分散经营效率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竞争能力弱等问题凸现。为此,应在继续实施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发展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重庆农村土地流转大致经历了自发分散流转、推动引导流转、规范创新流转三个阶段,现正处于规范创新流转的黄金期。目前,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3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1997年的32.5万亩提高到现在的1261.2万亩,年均增长27.6%;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005.1万亩;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为今后规模更大、方式更加灵活的农村土地流转奠定了坚实基础。重庆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严格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平等、规范”等原则,逐渐形成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多方式并存的流转格局。其中,出租流转近年来增长最快,取代了传统的转包流转,成为流转面积最大的流转方式,占全市流转比例达到41%。同时,各地积极探索,开拓性地创造了很多值得总结借鉴的新模式。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的部署,以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为抓手,突出特色发展、质量效益优先,不断探索创新土地流转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是明确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动摇。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始终坚持不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的用途,不损害农民的承包权益,依法合理、规范有序地流转土地。
二是把农村土地流转与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紧密结合。紧紧围绕重庆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区域布局、优势特色产业布局,集中连片流转土地,鼓励农村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建基地,开展规模经营。
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适应土地流转发展和供需双方的需要,设立综合性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形市场或组建公益性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制订和完善土地流转程序和交易规则,为流转双方提供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产权交易、纠纷调处等服务。搭建土地流转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时发布土地流转供需信息和土地流转指导价格,并定期汇总、分析、监测土地流转情况。
四是建立农业经营能力审查制度和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近年来,资本下乡日益成为趋势,对农村发展作出了大贡献,但个别地方也出现了恶意囤积土地和改变土地用途等行为。要探索建立农业经营能力审查制度和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解决一些经营主体闲置浪费流转耕地资源影响农业生产,恶意囤积土地和改变土地用途,因规模经营主体没有及时支付租金而损害承包农户的土地流转收益等问题。
五是完善退出承包地农民社会保障和退出地利用机制。结合全市户籍制度改革,尽快把已经放弃承包地、转户进城的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保的对接。
重庆农村土地流转大致经历了自发分散流转、推动引导流转、规范创新流转三个阶段,现正处于规范创新流转的黄金期。目前,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3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1997年的32.5万亩提高到现在的1261.2万亩,年均增长27.6%;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005.1万亩;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为今后规模更大、方式更加灵活的农村土地流转奠定了坚实基础。重庆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严格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平等、规范”等原则,逐渐形成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多方式并存的流转格局。其中,出租流转近年来增长最快,取代了传统的转包流转,成为流转面积最大的流转方式,占全市流转比例达到41%。同时,各地积极探索,开拓性地创造了很多值得总结借鉴的新模式。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的部署,以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为抓手,突出特色发展、质量效益优先,不断探索创新土地流转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是明确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动摇。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始终坚持不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的用途,不损害农民的承包权益,依法合理、规范有序地流转土地。
二是把农村土地流转与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紧密结合。紧紧围绕重庆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区域布局、优势特色产业布局,集中连片流转土地,鼓励农村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建基地,开展规模经营。
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适应土地流转发展和供需双方的需要,设立综合性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形市场或组建公益性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制订和完善土地流转程序和交易规则,为流转双方提供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产权交易、纠纷调处等服务。搭建土地流转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时发布土地流转供需信息和土地流转指导价格,并定期汇总、分析、监测土地流转情况。
四是建立农业经营能力审查制度和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近年来,资本下乡日益成为趋势,对农村发展作出了大贡献,但个别地方也出现了恶意囤积土地和改变土地用途等行为。要探索建立农业经营能力审查制度和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解决一些经营主体闲置浪费流转耕地资源影响农业生产,恶意囤积土地和改变土地用途,因规模经营主体没有及时支付租金而损害承包农户的土地流转收益等问题。
五是完善退出承包地农民社会保障和退出地利用机制。结合全市户籍制度改革,尽快把已经放弃承包地、转户进城的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保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