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言:“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可见,正因为有了“意外”的存在,才赋予课堂恒久保持勃勃生机和精彩纷呈的特质。在这些“意外”面前,我想不必自身的对教学过于责备求全,而应当坦然面对任何“意外”的发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冷静而巧妙地作出应对,适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努力做到课堂“意外”为我所用,从而引导学生在认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实现自我构建。
一、对政治课堂“意外”的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每一位教师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课堂“意外”。 “意外”的表现形式不同,所产生的后果也因人而异,在政治课堂中“意外”,我想可以给予这样的理解(1)教学环境失常的“意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环境突然发生变化,以致影响正常教学的现象,比如正在使用的多媒体突然发生故障,或者教室外发出异样的声音……这些情况的发生无疑将会分散或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2)教师言行失误的“意外”。这种类型写错字念错姓名,或者过于情绪化无意中讲了脏话。事实上,这与教师的个人修养有关,有时教师自己没法察觉,但造成的影响会比较深刻,往往将成为学生日后谈资,甚至演化为学生记忆中教师的“典型特征”。(3)学生回答结果的“意外”。在一个开放、民主、互动的教学环境中,这种类型是最常发生的课堂“意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未按教师预想的思路回答提问,或者在教师讲授过程中突然插嘴,或者向教师提出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导致教师一时难以应对的局面发生。(4)学生行为失当的“意外”。这种类型主要是指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干扰教学秩序和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表现,比如学生在课堂上肆意发泄心中的不满,或者故意搞“恶作剧”,或者学生之间突然发生争执甚至肢体碰撞。这些现象在管理严格、校风严谨、关系融洽的学校里较少发生,但一旦发生,其产生的影响一般较大,往往会把教师精心准备的一堂课搅乱。
不管何种类型的课堂“意外”,如果处理不当,终将可能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甚至威胁教师的信誉和伤害学生的自尊。面对教学中这许多可能出现的“意外”。我们又该怎样巧妙的应对呢?
二、巧用“意外”的策略
1.抓住时机及时引导
课堂教学是在不断的变化的,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固守“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陈旧观念,同时更不用担心课堂“意外”会打破教学计划或者导致课堂失控,而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情变化,并按照学情动向随机应变地作出积极响应,甚至更改或推翻原定的教学计划。特别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哪怕是错误的观点,都要努力做到及时引导,这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例如在讲授“面对网络的利与弊”的知识点时,我请同学们列举相关的实例,顿时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并形成了两派交锋、互相激辩的局面。面对如此“乱相”,笔者没有采取简单否定的做法,而是进一步启发学生怎样正确的对待和应用互联网。从而使学生懂得任何成功都来之不易,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最终达到课堂教学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的目标。
2、精心准备未雨绸缪
课前准备是教学的基础工作,任何精彩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首先应对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置,努力做到心中有教材,特别要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科学客观地制定教学目标。只有有了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师才会更加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也才能随时理性而巧妙地应对课堂中发生的任何“意外”。其次,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精心备课,努力做到心中有学生。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案的完美展示,更是教师与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过程。事实上,教师面临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具备不同个性、拥有不同看法的学生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随时都有可能制造“意外”,甚至产生难以预料的结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的任何“可能”,并预设不同的应对方案,从而既保证课堂教学按计划进行,又不失多样性、丰富性和灵活性。可见,精心设置教学目标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备课,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挖掘课堂资源和规避课堂“意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借题发挥重构教学
有时课堂“意外”无法回避,但与教学目标关系密切,往往蕴涵着可贵的教学价值。对于这种课堂“意外”,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在处理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迅速判断“意外”的教学价值,然后将可利用的“意外”因素及时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并对教案实施即兴策划和调整,创设更加优化的教学情境,从而既避免了单纯为了维持纪律而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弊端,又有效地将教学进程引导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例如,在学习“合理的购物方式”时,校外忽然锣鼓喧天、鞭炮轰鸣,立即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个别同学甚至在底下交头接耳。课堂秩序显然受到了影响,怎么办?此时,笔者灵机一动,说:“今天又是一个好日子,学校对面的超市正在开张营业进行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合理的购物方式’的有关内容说说我们该怎样进行购物消费,在笔者的积极引导下,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同学十分得意地引用了当天《金华晚报》上的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圣诞夜在银泰百货满300送300的购物血拼活动,买回家的许多物品并没有实用的价值。通过笔者的借题发挥,从而使课堂“意外”合理有效地转化为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总之,教师在处理课堂“意外”时,应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知识结构、教学感悟、学生情况、学科性质等实际差异而作出巧妙的处理。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南苑中学)
一、对政治课堂“意外”的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每一位教师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课堂“意外”。 “意外”的表现形式不同,所产生的后果也因人而异,在政治课堂中“意外”,我想可以给予这样的理解(1)教学环境失常的“意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环境突然发生变化,以致影响正常教学的现象,比如正在使用的多媒体突然发生故障,或者教室外发出异样的声音……这些情况的发生无疑将会分散或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2)教师言行失误的“意外”。这种类型写错字念错姓名,或者过于情绪化无意中讲了脏话。事实上,这与教师的个人修养有关,有时教师自己没法察觉,但造成的影响会比较深刻,往往将成为学生日后谈资,甚至演化为学生记忆中教师的“典型特征”。(3)学生回答结果的“意外”。在一个开放、民主、互动的教学环境中,这种类型是最常发生的课堂“意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未按教师预想的思路回答提问,或者在教师讲授过程中突然插嘴,或者向教师提出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导致教师一时难以应对的局面发生。(4)学生行为失当的“意外”。这种类型主要是指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干扰教学秩序和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表现,比如学生在课堂上肆意发泄心中的不满,或者故意搞“恶作剧”,或者学生之间突然发生争执甚至肢体碰撞。这些现象在管理严格、校风严谨、关系融洽的学校里较少发生,但一旦发生,其产生的影响一般较大,往往会把教师精心准备的一堂课搅乱。
不管何种类型的课堂“意外”,如果处理不当,终将可能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甚至威胁教师的信誉和伤害学生的自尊。面对教学中这许多可能出现的“意外”。我们又该怎样巧妙的应对呢?
二、巧用“意外”的策略
1.抓住时机及时引导
课堂教学是在不断的变化的,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固守“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陈旧观念,同时更不用担心课堂“意外”会打破教学计划或者导致课堂失控,而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情变化,并按照学情动向随机应变地作出积极响应,甚至更改或推翻原定的教学计划。特别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哪怕是错误的观点,都要努力做到及时引导,这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例如在讲授“面对网络的利与弊”的知识点时,我请同学们列举相关的实例,顿时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并形成了两派交锋、互相激辩的局面。面对如此“乱相”,笔者没有采取简单否定的做法,而是进一步启发学生怎样正确的对待和应用互联网。从而使学生懂得任何成功都来之不易,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最终达到课堂教学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的目标。
2、精心准备未雨绸缪
课前准备是教学的基础工作,任何精彩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首先应对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置,努力做到心中有教材,特别要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科学客观地制定教学目标。只有有了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师才会更加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也才能随时理性而巧妙地应对课堂中发生的任何“意外”。其次,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精心备课,努力做到心中有学生。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案的完美展示,更是教师与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过程。事实上,教师面临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具备不同个性、拥有不同看法的学生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随时都有可能制造“意外”,甚至产生难以预料的结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的任何“可能”,并预设不同的应对方案,从而既保证课堂教学按计划进行,又不失多样性、丰富性和灵活性。可见,精心设置教学目标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备课,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挖掘课堂资源和规避课堂“意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借题发挥重构教学
有时课堂“意外”无法回避,但与教学目标关系密切,往往蕴涵着可贵的教学价值。对于这种课堂“意外”,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在处理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迅速判断“意外”的教学价值,然后将可利用的“意外”因素及时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并对教案实施即兴策划和调整,创设更加优化的教学情境,从而既避免了单纯为了维持纪律而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弊端,又有效地将教学进程引导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例如,在学习“合理的购物方式”时,校外忽然锣鼓喧天、鞭炮轰鸣,立即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个别同学甚至在底下交头接耳。课堂秩序显然受到了影响,怎么办?此时,笔者灵机一动,说:“今天又是一个好日子,学校对面的超市正在开张营业进行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合理的购物方式’的有关内容说说我们该怎样进行购物消费,在笔者的积极引导下,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同学十分得意地引用了当天《金华晚报》上的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圣诞夜在银泰百货满300送300的购物血拼活动,买回家的许多物品并没有实用的价值。通过笔者的借题发挥,从而使课堂“意外”合理有效地转化为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总之,教师在处理课堂“意外”时,应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知识结构、教学感悟、学生情况、学科性质等实际差异而作出巧妙的处理。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南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