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1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幼儿期正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此时形成的一些行为习惯,将影响到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等一生中的各个方面。
这时期的幼儿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家园合作,才能培养塑造出新一代的高素质的社会人才。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我认为幼儿教师和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榜样,注重言传身教
古人有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对教师来说,教师在幼儿心中是神圣的,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幼儿,常常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幼儿对老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经常可以听到幼儿说:“老师说了……”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注意从自身做起:如要求幼儿讲礼貌,自己首先就要讲礼貌,早上见到幼儿时先问好,请幼儿帮忙的时候真诚地说“请”,得到幼儿的帮助时记得说“谢谢”,幼儿离园时向幼儿说“再见”。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收到礼貌的熏陶,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對父母来说,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就会耳濡目染,从中得到熏陶,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要以榜样的作用影响幼儿,切忌不能把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现在幼儿面前,家长的思想品德、为人处事等无不影响着幼儿。如:要让幼儿讲卫生、爱整洁,父母首先要讲卫生,保持家中的整洁;要让幼儿养成进餐的良好习惯,父母首先要做到进餐时安静用餐,不挑食、不说话、保持餐桌的整洁等等。
二、发现优点,给予真挚鼓励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幼儿不喜欢听好话,也没有一个幼儿是喜欢有人骂他的。”只有细心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发现幼儿的优点,给予及时的鼓励,才能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
我们班有一个叫林家柱的小朋友,他既调皮又好动,屁股完全没办法“粘”在椅子上,上课不是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就是自己在自导自演。我对他的教育成果只有三分钟,过了三分钟就忘了,可是有一次活动改变了他的这些行为,改掉了许多不良习惯。这是一次语言活动《三只蝴蝶》,我在讲述故事时发现他能跟着故事的情节进行讲述,而且在提问环节他也不像平常那样自己在玩,而是跟着大声地回答问题,从他的回答我能感觉到他是熟悉这个故事的,因此我请他上台讲述故事,令人意外的是,他讲得又大声又完整,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的。他讲完故事以后我们大家都大声地表扬他,“我们觉得家柱今天表现得太棒了,我们都希望家柱以后的表现都像今天这么棒!”从那天开始,家柱的屁股“粘“住了,上课也很认真守纪律。
三、循序渐进,逐步提出要求
幼儿的能力有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做到内容具体、语言通俗,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如果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不合理,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幼儿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
比如在幼儿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先要求他上课坐好,把小手洗干净,吃点心的时候不把点心掉到桌子上等等,接着再要求幼儿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跟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对待人要懂礼貌。
经过观察,发现很多的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都把幼儿交由祖辈家长带养, 这就使我们把家庭教育的指导对象转向祖辈家长。现如今家里只有这么一个“小皇帝”、“小公主”,祖辈显得特别的溺爱,真是捧在手里怕冻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几乎什么事情都会顺着幼儿,这就使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多的陋习。
祖辈家长陈旧的教养观念,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指导农村祖辈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态度,提高祖辈家长的教养素质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前提。为了纠正祖辈家长不合理的、不科学的、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养态度,指导祖辈家长树立合理的、科学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养态度,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介绍幼儿园一日活动
从祖辈家长来说,把自己的孙子、孙女让幼儿园教师来教育、看护不是很放心,担心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老师不会像他们一样迁就自己的孙子、孙女,生怕幼儿受委屈。从幼儿来说,上幼儿园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熟悉的人进入陌生的集体生活,在这一时期,许多幼儿会因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这是他们对新生活暂时的不适应。
为了让家长对幼儿园及老师放心,和老师共同配合教育好幼儿,也为了让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新生入园时,我们举办家长会,向祖辈家长讲讲我们幼儿园的一些日常管理、工作制度以及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内容,细细讲解,让初次入园的幼儿家长对幼儿在园内的活动有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就能更好的配合幼儿园教师展开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
二、利用一切媒体做到家园同步
通过讲座、宣传,指导祖辈家长尝试利用儿歌、奖励、游戏等方法让幼儿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我们可以让幼儿边念儿歌边学习,如:“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吐出水。”“小水杯,手中拿,排排队来接水,双手端杯轻轻走,回到座位把水喝。”这样,幼儿既学会了儿歌,丰富了词汇,又在儿歌的提示下,理解并养成了好习惯。
家园联系栏是教师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的窗口,是家长们非常关注的一块绿地。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家长园地,开辟了“育儿资讯”,为祖辈家长介绍育儿知识;还有“家长信箱”,家长可以介绍自己是如何在家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也可以就他人的做法、观点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综合运用多种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贺琳霞;流动幼儿家园合作的现状及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08期
2.王秋红;新农村幼儿园家园沟通的分层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3.王伟;幼儿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状况的思考[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年03期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幼儿期正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此时形成的一些行为习惯,将影响到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等一生中的各个方面。
这时期的幼儿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家园合作,才能培养塑造出新一代的高素质的社会人才。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我认为幼儿教师和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榜样,注重言传身教
古人有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对教师来说,教师在幼儿心中是神圣的,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幼儿,常常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幼儿对老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经常可以听到幼儿说:“老师说了……”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注意从自身做起:如要求幼儿讲礼貌,自己首先就要讲礼貌,早上见到幼儿时先问好,请幼儿帮忙的时候真诚地说“请”,得到幼儿的帮助时记得说“谢谢”,幼儿离园时向幼儿说“再见”。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收到礼貌的熏陶,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對父母来说,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就会耳濡目染,从中得到熏陶,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要以榜样的作用影响幼儿,切忌不能把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现在幼儿面前,家长的思想品德、为人处事等无不影响着幼儿。如:要让幼儿讲卫生、爱整洁,父母首先要讲卫生,保持家中的整洁;要让幼儿养成进餐的良好习惯,父母首先要做到进餐时安静用餐,不挑食、不说话、保持餐桌的整洁等等。
二、发现优点,给予真挚鼓励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幼儿不喜欢听好话,也没有一个幼儿是喜欢有人骂他的。”只有细心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发现幼儿的优点,给予及时的鼓励,才能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
我们班有一个叫林家柱的小朋友,他既调皮又好动,屁股完全没办法“粘”在椅子上,上课不是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就是自己在自导自演。我对他的教育成果只有三分钟,过了三分钟就忘了,可是有一次活动改变了他的这些行为,改掉了许多不良习惯。这是一次语言活动《三只蝴蝶》,我在讲述故事时发现他能跟着故事的情节进行讲述,而且在提问环节他也不像平常那样自己在玩,而是跟着大声地回答问题,从他的回答我能感觉到他是熟悉这个故事的,因此我请他上台讲述故事,令人意外的是,他讲得又大声又完整,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的。他讲完故事以后我们大家都大声地表扬他,“我们觉得家柱今天表现得太棒了,我们都希望家柱以后的表现都像今天这么棒!”从那天开始,家柱的屁股“粘“住了,上课也很认真守纪律。
三、循序渐进,逐步提出要求
幼儿的能力有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做到内容具体、语言通俗,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如果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不合理,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幼儿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
比如在幼儿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先要求他上课坐好,把小手洗干净,吃点心的时候不把点心掉到桌子上等等,接着再要求幼儿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跟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对待人要懂礼貌。
经过观察,发现很多的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都把幼儿交由祖辈家长带养, 这就使我们把家庭教育的指导对象转向祖辈家长。现如今家里只有这么一个“小皇帝”、“小公主”,祖辈显得特别的溺爱,真是捧在手里怕冻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几乎什么事情都会顺着幼儿,这就使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多的陋习。
祖辈家长陈旧的教养观念,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指导农村祖辈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态度,提高祖辈家长的教养素质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前提。为了纠正祖辈家长不合理的、不科学的、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养态度,指导祖辈家长树立合理的、科学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养态度,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介绍幼儿园一日活动
从祖辈家长来说,把自己的孙子、孙女让幼儿园教师来教育、看护不是很放心,担心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老师不会像他们一样迁就自己的孙子、孙女,生怕幼儿受委屈。从幼儿来说,上幼儿园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熟悉的人进入陌生的集体生活,在这一时期,许多幼儿会因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这是他们对新生活暂时的不适应。
为了让家长对幼儿园及老师放心,和老师共同配合教育好幼儿,也为了让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新生入园时,我们举办家长会,向祖辈家长讲讲我们幼儿园的一些日常管理、工作制度以及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内容,细细讲解,让初次入园的幼儿家长对幼儿在园内的活动有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就能更好的配合幼儿园教师展开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
二、利用一切媒体做到家园同步
通过讲座、宣传,指导祖辈家长尝试利用儿歌、奖励、游戏等方法让幼儿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我们可以让幼儿边念儿歌边学习,如:“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吐出水。”“小水杯,手中拿,排排队来接水,双手端杯轻轻走,回到座位把水喝。”这样,幼儿既学会了儿歌,丰富了词汇,又在儿歌的提示下,理解并养成了好习惯。
家园联系栏是教师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的窗口,是家长们非常关注的一块绿地。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家长园地,开辟了“育儿资讯”,为祖辈家长介绍育儿知识;还有“家长信箱”,家长可以介绍自己是如何在家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也可以就他人的做法、观点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综合运用多种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贺琳霞;流动幼儿家园合作的现状及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08期
2.王秋红;新农村幼儿园家园沟通的分层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3.王伟;幼儿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状况的思考[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