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隔行如隔山,三百六十行,行行不一般。每个职业的从业者都有自己经营交往的一个圈,同样如围城般,圈中人经历得最为平常的生活,在圈外人眼中,也许是不一般的色彩斑斓。
在第8个记者节来临之际,记者带圈外的读者走进记者的圈,走近那座看似色彩斑斓,实际同样色彩斑斓的城。
人脉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没有朋友是万万不行的,对于记者来说更是如此。拥有遍及天下的朋友,是成为成功记者的充要条件。
记者的朋友圈又分成广义的社交朋友圈和狭义的生活朋友圈。能够和采访对象打成一片,迅速呼朋唤友,是记者安身立命的本事。维系好原本的同学圈、同事圈、亲戚圈也是记者必须完成的功课。
“上天有路,入地有门”、社会活动家般的本领是新闻从业者的最基本素养。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需要能和各种人接近、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和三教九流交上朋友。在调查采访中,只有让我们的采访对象感觉到记者是平易近人、诚实可靠的人,才能积极配合采访,实现我们的采访目的。
当你两眼一抹黑走到一个陌生环境中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拐弯抹角的人脉关系。“没有当地朋友帮忙会走很多弯路,自己探索中会做很多无用功。”调查记者小杨说:“没有朋友在当地就要立刻认识新的朋友。”
“一次我们在大同采访时,人生地不熟的,甚至连当地的方言都听不懂,如果不是当地朋友帮忙,工作将极难展开。”
记者初入行时的举步维艰,会随着人脉的日益广阔而逐渐减弱。记者更明白朋友的意义,于是与人交往时更注意以诚相待。
而在圈中的朋友多起来的时候,其他机会也逐渐多起来。有限的新闻资源虽然说存在激烈的竞争,但对很多记者来说,也愿意与人共享。而且,在新闻圈中,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是,找工作时如果有人引荐会很容易,朋友的几句话要比制作精美的个人简历更能得到领导的重视。据记者观察,在媒体间成功跳槽,绝大多数都是朋友穿针引线。
狭义上讲,记者的朋友分圈中朋友和圈外朋友。和圈中朋友几乎都是业务往来,而原本的同学、朋友、街坊邻居都是记者的圈外朋友。
而广义上说,整个大社会都是记者的交际圈。
朋友在生活上是记者的贴心人,在工作上,也能有意无意地成为新闻线索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较平常人来说,记者拥有更为敏锐的新闻嗅觉,可能一件很小的事情,甚至一句话,都能引起记者调查采访的冲动。一不小心,记者的朋友就成了记者笔下的主人公。
那么对于“负责报道一切”的记者们来说,有时候,是恪守职业操守,还是坚持道德底线,就成了一道让人头疼的难题。
饭局
记者的胃都不好,这是圈中流行的职业病。
对于整日在外奔波,为了一条新闻线索有时一天连续工作将近20小时的记者来说,忽略三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通宵达旦写稿件、排版、剪片子的采编人员们,生物钟长期处于紊乱状态。被方便面、盒饭、速溶咖啡填充的身体,造反是早晚的事情。
而另外一方面,记者总是饭局不断的。中国人最习惯在饭桌上谈事情,而且能够谈成的比例相当高。
为了联系采访,请人吃饭是记者们经常干的事儿,初入行不谙行情的记者有时会发现,一个月下来,请人吃饭的花销要比稿费还多。
入行以后就会发现,由别人买单的饭局要比自己买单的多得多。
“走穴”不仅仅是影视歌星们的专利,记者也是可以走穴的。各大企事业单位,甚至政府部门的新闻发布会,没有记者“捧场”是不行的。一纸邀请函背后,往往能够清晰地看到:招待会、车马费、纪念品、工作餐。
此时的工作餐不再是简单的工作餐,觥筹交错间宾主尽欢。但,俗话说得好,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回头的宣传是难以避免的。如今的记者很少能有像邵飘萍那样拿了资助人的钱财也可挺直不为他们办事的洒脱。
所以说,记者的胃之所以都不好,一半人是饿的,一半人是撑的。
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记者,哪里有记者哪里就有新闻。很多圈外人羡慕记者是个能够四处“溜达”的职业,满世界都能看到记者的身影。的确如此,《法制日报》记者席锋宇入行不过3年多,因为工作需要已经跑遍了除港澳台以外中国的全部省份。
但是,正如记者的胃一样,对于不同的记者来说,远行万水千山的记者境遇也是不同的。很多记者能够在工作之余欣赏一下名胜古迹感受人文气息,但更多的记者如打仗般来去匆匆,根本无暇欣赏沿途风光。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刘波去贵州一山区采访,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近在咫尺,结束采访后他却立即登上返京的飞机:“台里还有很多事儿等着我呢,以后有机会再来。
女单身
和男记者一同起早贪黑,一同拎起采访包就能出现场,很多女记者用自己的勇敢以及女性特有的细腻赢得了圈内圈外的共同尊重,比如凤凰卫视的“战地玫瑰”闾丘露薇。
但是,不得不承认,女记者做新闻跑新闻有先天生理上的弱势,但是在“拿女人当男人使,拿男人当牲口使”的新闻圈内,女记者总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不比男记者差。
某妇女报记者阿敏中文系本科毕业后工作了几年,考上吉林大学新闻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才开始自己的记者生涯。阿敏敏锐的新闻嗅觉、犀利的提问,让她总能在记者圈中成为受人瞩目的焦点。性格开朗的阿敏仍保持着少女的心态,但年近而立之时,她的婚事却成为让亲友经常絮叨的事情。“也不是不想找,只是总也遇不到合适的。”
记者圈中和阿敏一样的单身女性不在少数。即便拥有广泛接触人群的工作便利,她们却很难和采访对象或者工作伙伴有进一步交往发展的可能。
北京电视台记者王玮说:“这个圈子里的女孩子眼光也都挺高的,社会上三教九流都接触过,对生活的感触更深。特别是有很多和社会精英沟通的机会,眼光自然而然地高了起来。” 同时,工作时间不规律、经常出差、社会关系复杂、气质中性化也是让拥有传统娶妻观念的中国男性对女记者望而却步的地方。
久而久之,单身也成为让女记者们头疼的职业病了。
记者这个职业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面对全新的生活。记者的圈子用这几个关键词很难概括。就像著名成功学专家艾莫划分的五个交际圈一样,一个大的记者圈中分很多小圈,大圈之外还有若干圈。维系好圈中的好友,兼顾好圈外的人脉,是每个可以“上天入地”的记者们必须做到的。
在第8个记者节来临之际,记者带圈外的读者走进记者的圈,走近那座看似色彩斑斓,实际同样色彩斑斓的城。
人脉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没有朋友是万万不行的,对于记者来说更是如此。拥有遍及天下的朋友,是成为成功记者的充要条件。
记者的朋友圈又分成广义的社交朋友圈和狭义的生活朋友圈。能够和采访对象打成一片,迅速呼朋唤友,是记者安身立命的本事。维系好原本的同学圈、同事圈、亲戚圈也是记者必须完成的功课。
“上天有路,入地有门”、社会活动家般的本领是新闻从业者的最基本素养。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需要能和各种人接近、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和三教九流交上朋友。在调查采访中,只有让我们的采访对象感觉到记者是平易近人、诚实可靠的人,才能积极配合采访,实现我们的采访目的。
当你两眼一抹黑走到一个陌生环境中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拐弯抹角的人脉关系。“没有当地朋友帮忙会走很多弯路,自己探索中会做很多无用功。”调查记者小杨说:“没有朋友在当地就要立刻认识新的朋友。”
“一次我们在大同采访时,人生地不熟的,甚至连当地的方言都听不懂,如果不是当地朋友帮忙,工作将极难展开。”
记者初入行时的举步维艰,会随着人脉的日益广阔而逐渐减弱。记者更明白朋友的意义,于是与人交往时更注意以诚相待。
而在圈中的朋友多起来的时候,其他机会也逐渐多起来。有限的新闻资源虽然说存在激烈的竞争,但对很多记者来说,也愿意与人共享。而且,在新闻圈中,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是,找工作时如果有人引荐会很容易,朋友的几句话要比制作精美的个人简历更能得到领导的重视。据记者观察,在媒体间成功跳槽,绝大多数都是朋友穿针引线。
狭义上讲,记者的朋友分圈中朋友和圈外朋友。和圈中朋友几乎都是业务往来,而原本的同学、朋友、街坊邻居都是记者的圈外朋友。
而广义上说,整个大社会都是记者的交际圈。
朋友在生活上是记者的贴心人,在工作上,也能有意无意地成为新闻线索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较平常人来说,记者拥有更为敏锐的新闻嗅觉,可能一件很小的事情,甚至一句话,都能引起记者调查采访的冲动。一不小心,记者的朋友就成了记者笔下的主人公。
那么对于“负责报道一切”的记者们来说,有时候,是恪守职业操守,还是坚持道德底线,就成了一道让人头疼的难题。
饭局
记者的胃都不好,这是圈中流行的职业病。
对于整日在外奔波,为了一条新闻线索有时一天连续工作将近20小时的记者来说,忽略三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通宵达旦写稿件、排版、剪片子的采编人员们,生物钟长期处于紊乱状态。被方便面、盒饭、速溶咖啡填充的身体,造反是早晚的事情。
而另外一方面,记者总是饭局不断的。中国人最习惯在饭桌上谈事情,而且能够谈成的比例相当高。
为了联系采访,请人吃饭是记者们经常干的事儿,初入行不谙行情的记者有时会发现,一个月下来,请人吃饭的花销要比稿费还多。
入行以后就会发现,由别人买单的饭局要比自己买单的多得多。
“走穴”不仅仅是影视歌星们的专利,记者也是可以走穴的。各大企事业单位,甚至政府部门的新闻发布会,没有记者“捧场”是不行的。一纸邀请函背后,往往能够清晰地看到:招待会、车马费、纪念品、工作餐。
此时的工作餐不再是简单的工作餐,觥筹交错间宾主尽欢。但,俗话说得好,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回头的宣传是难以避免的。如今的记者很少能有像邵飘萍那样拿了资助人的钱财也可挺直不为他们办事的洒脱。
所以说,记者的胃之所以都不好,一半人是饿的,一半人是撑的。
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记者,哪里有记者哪里就有新闻。很多圈外人羡慕记者是个能够四处“溜达”的职业,满世界都能看到记者的身影。的确如此,《法制日报》记者席锋宇入行不过3年多,因为工作需要已经跑遍了除港澳台以外中国的全部省份。
但是,正如记者的胃一样,对于不同的记者来说,远行万水千山的记者境遇也是不同的。很多记者能够在工作之余欣赏一下名胜古迹感受人文气息,但更多的记者如打仗般来去匆匆,根本无暇欣赏沿途风光。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刘波去贵州一山区采访,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近在咫尺,结束采访后他却立即登上返京的飞机:“台里还有很多事儿等着我呢,以后有机会再来。
女单身
和男记者一同起早贪黑,一同拎起采访包就能出现场,很多女记者用自己的勇敢以及女性特有的细腻赢得了圈内圈外的共同尊重,比如凤凰卫视的“战地玫瑰”闾丘露薇。
但是,不得不承认,女记者做新闻跑新闻有先天生理上的弱势,但是在“拿女人当男人使,拿男人当牲口使”的新闻圈内,女记者总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不比男记者差。
某妇女报记者阿敏中文系本科毕业后工作了几年,考上吉林大学新闻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才开始自己的记者生涯。阿敏敏锐的新闻嗅觉、犀利的提问,让她总能在记者圈中成为受人瞩目的焦点。性格开朗的阿敏仍保持着少女的心态,但年近而立之时,她的婚事却成为让亲友经常絮叨的事情。“也不是不想找,只是总也遇不到合适的。”
记者圈中和阿敏一样的单身女性不在少数。即便拥有广泛接触人群的工作便利,她们却很难和采访对象或者工作伙伴有进一步交往发展的可能。
北京电视台记者王玮说:“这个圈子里的女孩子眼光也都挺高的,社会上三教九流都接触过,对生活的感触更深。特别是有很多和社会精英沟通的机会,眼光自然而然地高了起来。” 同时,工作时间不规律、经常出差、社会关系复杂、气质中性化也是让拥有传统娶妻观念的中国男性对女记者望而却步的地方。
久而久之,单身也成为让女记者们头疼的职业病了。
记者这个职业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面对全新的生活。记者的圈子用这几个关键词很难概括。就像著名成功学专家艾莫划分的五个交际圈一样,一个大的记者圈中分很多小圈,大圈之外还有若干圈。维系好圈中的好友,兼顾好圈外的人脉,是每个可以“上天入地”的记者们必须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