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生活与课堂的原点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bc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虽然老师都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采用讨论、交流、辩论等教学模式,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但就在这种大背景下老师依然认为作文难教,学生也还是认为作文难写,这似乎是普遍现象。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话题的束缚、材料的积累、生活的经验等等。那当如何让学生乐于写作,并在作文中绽放自我的个性呢?笔者认为作文教学的自然回归是很好的办法。
  一、作文教学应回归到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目标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课程体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课堂教学则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因为目标和课程都要以课堂为中介作用于学生,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自于学生自身。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为使学生会学习的过程,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我们知道传统的的作文教学模式是: “师→生”单向的指导、讲解、批改。这样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是在被动写作,作文成为了学生的一项任务,一次必须完成的作业而已。而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有“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因此我们应打破这一传统模式,而应变成为:“师←→生”双向的交流,或者是师生共同的学习。让有“君临天下、高高在上”的老师指导作文教学变成是师生互动的作文教学模式,把作文教学的主体发言权交回给学生。例如:我们可以在每次的晚读时安排学生进行演讲,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安排不同的演讲题目,然后等演讲完可以全班同学针对此文去点评,也可以对这个学生做当面批改,这样写作有了时效性,批改有了针对性,学生也愿意去写作文了。
  二、作文教学应回归到课堂教学
  我们知道师生双向的交流,或者是师生共同的学习是由课堂这一最基本的教学过程去完成的。而写作更是如此,一般传统的作文教学时多放在作文课上去教学。实际上我们应充分利用平时的课堂教学,让每天的教学都有可能成为作文教学,写法提多了学生也就多有机会了解了。如在讲解《静女》(粤教版必修1)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现在学生对影视文学、韩流文学了解较多,想象较丰富;那么此时我们可以充分让学生去想象男子在等静女时的心理活动等,同时有意地去讲解一下联想在写作中的作用。
  三、作文教学应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体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指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流,泉涌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以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为例:课标卷(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高考作文题:中国崛起的特点,我生活的世界(天津卷),我眼中祖国的发展(陕西卷)等。我们不难看出高考的作文也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而且从这些题目来看学生也可以找到充足的生活材料,这样学生就不会真正感觉写作的困难了。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将作文教学分为:1.人物篇(主要是写人记事);2.情感篇(生活情感体验);3.生活篇(思考生活中的道德、责任等);4.自然景物篇(写景)等。老师有意让学生进行各种生活体验,让他们体验大自然的美丽与纯真,体验人际间成功后的幸福、失败后的悔恨;学会感恩、学会生活。只有这样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和积累了足够多的生活经历,才能够很好地找到例子,能够很好地完成作文的写作。
  四、作文教学应回归到课本内容
  一直以来我们在批判传统教学时认为传统教学“以书本知识为本位”只是强调学生的应试教学的模式。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规律,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如2011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试题: 回到原点。而粤教版教材中将将教学分为:认识自我、体验情感、感悟自然、关注社会、走进经济与生活等。这不正是我们感知与认识这个社会的过程吗?而原点不正是教材本身吗?可见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对课本知识的研究,充分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教本和读本的作用,盘活现有资源存量,在作文教学中力求少走弯路,不进误区。
  又如很多学生说不知如何写好散文的开头,而粤教版在必修一、二这二本读本总共选取了二个单元十二篇散文,在选修中有一本中国现代散文选读读本,共选取了十五篇散文。
  以学生自我为作文教学、生活体验与认知为原点,是对作文本质的核心理解,体验需要慧眼和慧根,认知需要情感和思想。教师回到作文教学的原点,就是要撇开作文教学中的“假大空伪劣”,还原到写作者“真实的个人体验和感受”“平时教学的点滴”上来,经过不断的训练提高,最终才能在考场上写出有真知灼见的佳作来!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在高中众多学习科目中,语文学科往往都是很“不幸”地成为最不受欢迎的学科。为什么最优美、最生动的语言文化课程会让学生这样反感呢?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也做了认真的反思:是不是由于我们在语文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低效环节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而无趣,学而无法,学而无果,而最终产生厌烦情绪呢?在此,我仅结合我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来谈一谈我对有效学习语文的一点看法。  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
期刊
《鸿门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其中有一绝妙之处,就是楚汉双方人物多层次的对照布局。  君斗权,相斗智,将斗勇,这种布局正如京剧舞台上两军对垒时捉对儿一样。一会儿觥筹交错,一会儿刀光剑影。各个登场人物在自我活动和相互地对照中表现了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推动着一个矛盾接着一个矛盾展开。组成了楚汉相争中一段关键的历史。  先看项羽和刘邦。  当曹无伤派人密报项羽,项羽马上大发雷霆,不实地核查,不周密部署
期刊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  开学伊始,小作文写什么呢?看着窗外,何不认识一下春天呢?  2月27日下午布置好作文题《春的模样》后,组织学生来到校园中,在东边的草坪区内站好。这里视野开阔,位置理想,季节性景物较多。要求保持安静,不要交谈,只要自己细心的观察。  时值早春,春寒料峭,很多同学还没意识到春天的来临,正好藉此机会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  接下来是具体的指导,五个一分钟,依次展开。蹲下身来,低头
期刊
所谓的学困生,即是在班上学习较差,进步很慢的学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基础差,上课不专心听讲,精力不集中、反映迟钝,接受能力差、平时作业靠抄袭来完成任务,考试经常挂红灯、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没有积极性等等。他们大多或思想顽固、性格偏急,或胆小自卑、自我封闭,对教师和同学抱有敌意,对教师的话有逆反心理,不容易接受批评,很难鼓起其上进心。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转化后进生问题的关键所在。本
期刊
高中学习中各类考试接连不断,考试后教师很重视成绩分析对比。与此同时,试卷讲解也同样重要。考试卷应该是学生做得最认真、最能反映前段学习情况的综合性试卷。这样看,它的讲解绝不能仅是徒具形式的“对答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考试后,基本上是“成绩”先于“答题纸”反馈回来。高三的前三次月考之中,我们组都没有急于在考后第一节讲解试卷,而是等待答题纸下发后,由教师先“阅卷”再讲解,效果很好。通过教师的重新
期刊
从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自己拥有了一定基础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语文文本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需求,才能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文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只有这样,才是一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明智选择。哪课堂中怎样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一、教师设置生活情景进行指导  教师平时要
期刊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很多时候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有一位学生生病请假一个月,回校几天后学校组织综合考试,该生各门功课的成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唯有语文考得还不错;而另一位学生平时对语文投入的精力较多,但考试成绩相比之下却不能令人满意。类似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还是不少的,这就使得语文这门学科和语文教师都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很多学生包括很多语文教师认为语文课学与不学、上与不上一个样,学多学少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就占半壁江山。在现代散文阅读中,要立足散文教学的基点,把把握散文的主题放在教学的核心上,围绕理解散文的文意及主旨展开教学,掌控课堂教学进程,就能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  把握文章的主题是现代散文阅读高效教学的重点。  现代散文阅读高效教学就必须将文本阅读当成是主题探究的过程。把握文章主题是文本阅读的一个重要内容。作者表达的主要的思想情感就是文章的主题。作者写作的时候必须
期刊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大亮点,既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又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然而,新课标只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前进的路上还是点着不明之灯,农村初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之路更是一片漆黑。  究其原因,经笔者多方了解,农村大多数学校极少正式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甚至空白。其原因有诸多方面:  1.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许多教师认为上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较耗费师生精力,浪费教学时间,影响教
期刊
虽说微型课与常态课不同处是它时间短,是一个没有学生实际参与的检验过程,而由评委老师来判断上课老师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微型课仍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再现,具体过程和常规课堂教学是一样的。也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把教学过程进行展示,期间包括老师语言的表述、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再现。只不过由于没有学生,老师的一些设计都是在提出问题或安排后。那么,在语文微型课中,如何合理运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