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黑猫》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liang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美国,爱伦·坡是19世纪初的一位文学怪才,其小说、诗歌和文学批评理论都已成为全世界最珍贵的文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爱伦·坡首创心灵恐怖描写,翻开了西方哥特式小说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名作《黑猫》是坡心灵恐怖描写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黑猫》 心灵恐怖 文化探源
  
  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体裁,多半讲述古城堡闹鬼的故事,其恐怖、凄凉、衰败色彩浓厚。坡一生写了70余篇小说,20余篇堪称蜚声世界的佳作。其中除了四篇是侦探小说之外其余的全是恐怖小说,因此说坡的名望依赖于其恐怖小说方面的斐然成绩并不夸张。坡的恐怖小说读起来好似一场恶梦,情节阴森古怪,感情强烈可怕,其首创的心灵恐怖描写翻开了西方哥特式小说发展史上的新篇章,他因而被誉为“美国恐怖小说之父”。
  
  一、《黑猫》——心灵的恐怖
  
  爱伦·坡带给我们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恐怖?读过坡的小说之后总会觉得有一种似乎是从骨子里冒出来的无法言说的恐惧之感。在坡的小说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个颤栗的恐惧的灵魂。
  名作《黑猫》中的“我”本来心地善良,与家养的黑猫“普路托”形影不离。可是染上酗酒恶习后性情大变,竟然先将它眼珠挖出,不久更把它吊死。谁知当晚家里失火将一切化为灰烬,可显出套着绳索的黑猫浮雕的墙依然直立。“我”始终无法释怀,就将一只除了胸部多了一团白斑之外与“普路托”极似的黑猫带回了家。可“我”痛恨地发现它连眼珠挖掉都和“普路托”一样,而胸前的白斑更日益显出绞刑架的轮廓。终于“我”不堪其扰l对它挥斧相向,却因被妻子阻止而恼羞成怒把她砍死。“我”把妻子砌入地窖的墙壁,以为可以瞒天过海。警察离开之际,他们被墙里凄厉的惨叫指引发现了妻子的尸体。而“那只猫张着血盆大口坐在死尸的头上。”
  本着“为艺术而艺术”和“统一效果论”的创作思想,坡在故事中贯穿始终的叙述技巧是:第一人称的叙述者用一种重新创造经历的句法来叙述他的经历,通过“忏悔式独白”的方式使读者成为主体,从主人公的变态心理着笔,细腻地倾诉了自己在和黑猫斗争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其间“我”的焦虑、烦躁、恐惧、紧张、悔恨、仇恨等心理都被剖析得淋漓尽致。主人公心灵的恐怖传达给读者,引导读者也抛却正常的理性去“享受”这种心灵的恐怖。把读者引入心灵这个神秘莫测的天地,使得读者产生一种与小说中主人公同样的不可名状的恐怖感。这里“恐怖”显然上升到了更高的层面。即从黑猫的意象恐怖上升到了坡主张的“心灵式恐怖”。他向我们揭示出:人是“恐怖”的制造者,恐怖之源在心灵、在自身。美国权威的百科全书这样写道:爱伦·坡是人类心灵阴暗的第一位伟大的开拓者、发挥者。坡本人在他自选的《怪异故事集》的序言里也有过这样的表述,“如果在我的许多作品中恐怖一直是主题,那我坚持认为那种恐怖不是日耳曼式的,而是心灵式的。”可以说坡毕生致力于“演绎心灵的恐怖”,他竭力向人们证明:恐怖在心,复杂深刻:恐怖亦美,震撼心灵。
  
  二、心灵恐怖之文化探源
  
  作为观念形态的叙事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土壤培育出的花朵。解析爱伦·坡心灵恐怖小说的特色,自然离不开对其社会历史文化的探源。我们可以从社会经济形态的特征与文学理论、美学观念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众所周知,古希腊是西方人的精神家园。首先,经古希腊奠基的商业性经济特征,成为西方社会的主导特征。尤其是随着资本主义兴起,古希腊人的航海、经商、殖民活动更是成为西方主要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途径。在这一整个过程中,商人们既要在茫茫大海上战狂风斗恶浪,又随时有被巨浪掀翻、被巨鲨吞没的灭顶之灾。凡此种种,形成了西方人和大自然之间关系的尖锐对立。同时,商业活动中充满的紧张凶险的竞争,又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蒙上了厚厚一层冷漠敌对的冰霜。于是,自古希腊伊始的西方文学创作中,就具有了渲染、展示冲突、暴力、残酷的恐怖性的一面。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不过是其中颇为典型的一个代表而已。
  其次,从西方文学理论、美学观念来看,我们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文学理论家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及西方的崇高理论。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着重描写了表现恐怖、罪恶、凶杀、惊奇与苦难的内容:崇高理论认为崇高就是那些巨大的、恢弘的、不同寻常的事物,以及人的心灵对这些不同寻常的事物的热烈追求和永恒惊叹!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及西方的崇高理论不仅是哥特小说创作的思想资源与理论基础,而且为我们真正走进爱伦·坡心灵恐怖小说提供了绝好的鉴赏基础和理论依据。它启示我们,文学中表现恐怖、惊险、黑暗、邪恶的内容并非就是庸俗低级,恰恰相反,它能在主体心中培植起一种自由的、积极向上的人格力量,是构成审美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正是把握住了恐怖的特殊力量。坡才能够带领读者探入角色的灵魂深处,揭示人类最隐秘的内心活动,展现其最原始的本能及需求。他以丰富的个人经历、想象力和对自己心灵的探索,写下了无数不朽之作。正如爱伦·坡所说:“一个美丽的女人的死亡是世界上最有诗意的主题。”而恐怖,则是人类心灵深处最永恒的主题。
其他文献
【摘要】加拿大土著女导演阿兰尼斯·奥勃萨维(Alanis Obomsawin)用摄像记录了加拿大土著人的生活与斗争的经历,让世界众多的人了解加拿大印第安人的生存状况。奥勃萨维的影片都是对历史的一种记录,她的影片不但改变了人们对土著人的观点,而且对于民族历史的记录有着宝贵的价值。  【关键词】阿兰尼斯·奥勃萨维  纪录片  土著人    “土著人制作影片很重要因为加拿大有如此多的社区、如此多的文化、
【摘要】在日本电影中,无论是早年宣扬战争的国策电影,还是当下倡导和平的反战片,无不巧妙地向日本民众灌输忠君爱国理念。甚至在深受人们所喜爱的宫崎峻动画电影中,都无法摆脱其阴影。  【关键词】战争电影  宫崎峻  《再见萤火虫》  叙事    1904年,日本创立战争电影会,明确提出战争电影要成为向青少年灌输军事思想的一环,煽动观众民族感情,树立忠君爱国思想。1939年,岩濑亮借浅冈信夫编写的《电影国
摘要 从“第五代”确立影坛地位到现在,一直注重对电影形式艺术的探索,其作品因创作的时期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当第五代导演从事商业片的探索之后,他们对影片形式、技术的探索走向极端。电影是叙事的文本,只有符合影片内容呈现的形式才是成功的并且是最美的。因此,在指出“第五代”形式探索的意义的前提之下,对其缺陷进行一定程度的指正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 第五代 后第五代电影 商业片    所谓,第五代
【摘要】传统手绘动画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显得举步维艰,而现实数码艺术教育过程中过于强调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而忽视文化价值观的吸收,造成了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把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简单的技术的层面,这属于培养目标的偏移,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数码艺术 传统动画 新媒体 教育    概念识别    数码艺术是指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以数字化方式和概念所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形式。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将
[摘要] 俄籍美国人布罗德斯基是第一个在中国拍摄故事片的老外,但是长期以来此人在中国的电影创作历史模糊不清,作为电影史学研究工作者,我们特地翻译这篇文章,以供国内同行学者们参考。本文原文发表在美国电影研究学术刊物《亚洲电影》2009年冬季刊上。  [关键词] 布罗德斯基 早期中国电影创作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2.017  F、1909-1911年
[摘要]“后现代”是个新奇的字眼,它起源于西方国家,是—种新兴的文化思潮。电影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在发展沿革的过程中也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作为中国新兴电影的代表人物一用星驰的电影具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气息。他以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叙事模式和手法,从深层次去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很恰当地展现了人物的思想状态和情绪领域,在世界影坛上树立起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周星驰 颠覆    引
[摘要] 作为摄影师出身的导演张艺谋,一直致力于电影艺术的探索与发展。早期成功导演了《红高粱》,技术手段和电影内容结合完美,开启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之路。然而,一味强调技术手段的使用却在《英雄》的拍摄中表现偏颇,对电影制造追求技术至上的策略,使《英雄》思想空洞苍白。技术手段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得与失可以给我们以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张艺谋 电影技术 《红高粱》 《英雄》 成功与片面  doi:10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工具和创作手段,计算机技术被纳入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后展示出了巨大的影响力,它改变了传统的视觉语言,使视觉传达设计的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潮流下,在视觉传达领域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技术与艺术面临的挑战与冲击,从而正确运用计算机技术是当前设计界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 视觉传达设计 数字化    一、概述    计算机作为现代人类最尖端的技术之一,它
【摘要】朱文颖出生于上海,成长于苏州,被人称为“上海往事中的女子”和“苏州文化的女儿”。长期的文化习染使她对这两座城市的精神品格具有独特的感悟与认知,并进而将其沉潜在小说文本的隐喻话语世界里。最终,凭着“生命之仗”的上海和“无底之底”的苏州,朱文颖在公众阅读的期待视野中完成了对两座城市话语想象的突围。  【关键词】朱文颖 上海 苏州  【DOI】10.3969/j.issn.1002-6916.2
在时尚圈有这样一句话:“复古即时尚”。而一些近年来出现的相机镜头,也都带着浓浓的50、60年代,甚至19世纪镜头的特点,令人眼前一亮。那么它们是徒有其表,还是具有真正的古典血统?我们将用这篇文章给你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