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陈敏,女,高校教师,从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的要求以及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综合素质暴露出来的不足进行分析,对强化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0)04-011-03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时已不再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更多的关注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应根据新形势下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针对就业中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暴露出来的不足,强化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在毕业生的个人素质方面,更关注大学生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1积极主动的态度
在工作中,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积极主动的人,往往是以自己的行动达成目标,而不是被别人牵着走。在大学生中间,在主动性方面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有的学生会主动考虑自己的未来发展,在学校里能主动参加弥补自己缺陷和不足的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课程选修等。而有的学生则缺乏这种主动行为,被动地接受学校的安排,被动地完成自己的大学生活。态度是事情成败的关键,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更青睐积极主动的人。
1.2坚忍不拔的毅力
如果员工具备了积极主动的态度,而又有坚忍不拔的毅力,那么他就能够排除外在的阻力和困难,坚持不懈地把一项工作做好。尤其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坚韧性强的人不会被一时的挫折压垮,而是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达成自己的目标。这是用人单位最为乐见的。用人单位通常很担心大学生是否能踏踏实实地在一些基础性的岗位上坚持下去,也担心大学生在遇到逆境时能否保持自信,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处境,而不是选择离职或者消极适应的行为。
1.3精诚合作的精神
现今的用人单位,非常注重毕业生的团队精神,即合作性。合作性是一个人能否在团队工作中既能够支持他人或赢得他人支持,又能够发挥个人特长,为团队做出贡献的一种品质。许多大学生很注重个性发挥,团队合作意识差。在现代企业中,只需要单干的岗位越来越少,团队合作的组织形式越来越成为一种现实和趋势。毕业生是否具备合作精神,是用人单位注重的素质之一。
1.4快速的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是指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够保持工作有效性的能力。适应能力强的人会很快接受周围的企业文化特征,并融入其中,很快适应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并对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比如工作环境要求人以结果为导向,要求人讲话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场合,而许多大学生在工作多年以后仍停留在学生时代的行为模式中,我行我素,理论化。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在工作中能尽快上手,会选择具有快速适应能力的学生。
另外,用人单位还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好的领悟能力,即悟性。悟性既包括了人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包括了积极主动的含义。是许多企业领导非常强调的一项素质。学校学习的知识只是工作的一个起点和基础,
它只能够维持很短的一个时间段,
而在更多的情况下,
工作实践需要员工去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工作中的学习,做到举一反三,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2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综合素质暴露出来的不足
当前的大学生,总体上具有一定的正义感、责任心,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但还存在一些弱点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大学生们平常总是以应试的心态面对学习,以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应付考试,学习动力不足,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因而到了大四找工作时,往往在面对面试考官提出的涉及专业知识的问题时,感到“囊中羞涩”,不能准确回答考官对专业知识提问;专业知识掌握不牢,一知半解还造成大学生在实践应用中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还要花费一段时间来接受单位的再培训、再实习方能胜任工作,这既耗费了大学生自己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
2.2实践动手能力存在欠缺
由于对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认证没有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大部分学校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而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不胜枚举,应届毕业生成了“动手能力差”、“不切实际”、“个人需求过大和自私”的代名词。很多大学生专业知识不过硬、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这使得他们适应社会能力不强,向职场过渡需要的时间长,短期内难以实现“人职匹配”,同时也会增加企业培训成本。
2.3自我认识不足及自我定位模糊
在大学里,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就业是大四时才需要考虑和准备的事情,大四以前很少会为自己的未来职业选择做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因此,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在面对众多用人单位时,没有一个明确的选择标准,也不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合适自己的职业和岗位选择,选择单位非常盲目,很少表现出对自己对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的关注。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消极影响,大学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时,只看重个人兴趣、个人发展前途,而对理想信念、社会责任考虑甚少,没有正确处理好个人特长、兴趣爱好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在岗位选择上,注重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向往大城市和物质生活,不愿意到艰苦地区工作。
2.4缺乏吃苦和敬业精神
大学生们在求职择业时大都偏好行政事业单位或外企、名企,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喜欢留在大城市而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喜欢高新技术和外资公司等高收入的单位,拒绝相对较低收入的单位;宁愿留在条件舒适却不能发挥能力的地方,也不愿意到条件相对艰苦但可以学以致用的地方;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从小事做起;面对困难时多采取回避的态度。在工作中缺乏敬业精神,不是想着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比别人好,而是想着怎样才能少干一些工作。安逸享受者居多,能吃苦耐劳者很少,这样导致一些用人单位大材小用,而另一些单位无才可用的现象经常发生,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2.5个人参与职业竞争不足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毕业后从过去的包分配转变为现在的“双向选择”,为毕业生择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和环境。然而,由于就业制度的不完善、社会竞争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了大学毕业生愿意竞争又对竞争存在担忧、顾虑甚至恐惧,不少毕业生不知如何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造成既盼职业选择中竞争上岗,又不愿意承受风险,渴求找到一个旱涝保收的单位。
2.6团队协作意识不强
不少大学生平时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夸夸其谈,自以为是,不懂得倾听他人意见;或者不愿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思想,奉行老死不相往来的做法。这些大学生一旦进入工作单位后,也难以与他人相处,缺乏和谐的人际关系,影响团队团结协作。
除了上述不足外,还有诚信意识较差、劳动观念淡泊、创新实践力不强、视野不开阔、功利性强等问题,所有这些都使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于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3强化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拥有社会需要的专门知识,又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永远是抢手的。针对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表现出来的弱点和弊端,以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应该从以下方面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1从高校的角度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科学,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适应社会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3.2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提高综合素质培养
大学生应该通过几年的学习,让自己能真正独立起来,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人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树立自信,以良好的综合素质展示在就业过程中。
3.2.1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很多行业注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应届生的优势就是你的专业能力,而非学历。一般来说,学历意味着更好的理论技能。学历不高的学生,在大学时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参加与提升技能相关的社会实践,并参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培训等,他们实际的技能并不一定比学历高的人差。而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在用人方面是很实际的,在综合考虑学历和技能的情况下,一些操作性强的工作宁肯出低一点的薪水要一些学历不高的学生。所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把自己专业技能的提升作为重点来考虑,不断的强化自己,从而不断地提高就业的含金量。
3.2.2多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都希望新进员工能马上胜任工作。所以,大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能把理论的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多参加社会实践,包括一些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活动,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这样就能提早踏入社会实践,在毕业之后就有了更多的竞争优势来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
3.2.3利用在校各种机会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大学生应该利用在校各种机会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包括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应该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以及各种平台,包括一些集体性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学习积累各种知识、经验、信息,不断总结提高,
不断提高自己交际、创新、耐力、心理调节等综合能力。在大学的学习期间,要勤于思考,
勇于实践,
把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放在第一位,
全身心地投入,
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为顺利就业和进入社会积累经验。
综上所述,毕业生综合素质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和择业。当代大学生当务之急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大学中努力塑造自己,在毕业后激烈的竞争中成长。要看到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有利条件和难得的历史机遇,迎难而上,挑战自己,在各个岗位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参考文献
1王化峰,郭红.大学生综合素质失衡导致就业难的对策思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322—323.
2崔恒秒.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邢台学院学报,2006,21(2):128.
3时薇萍.从校园招聘谈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34):112—113.
4胡晓旭,姚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辽宁高职学报,2005,7(6):11—13.
5邱地海.高校学生干部的工作技能训练与综合素质提高.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3):219—220.
陈敏,女,高校教师,从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的要求以及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综合素质暴露出来的不足进行分析,对强化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0)04-011-03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时已不再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更多的关注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应根据新形势下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针对就业中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暴露出来的不足,强化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在毕业生的个人素质方面,更关注大学生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1积极主动的态度
在工作中,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积极主动的人,往往是以自己的行动达成目标,而不是被别人牵着走。在大学生中间,在主动性方面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有的学生会主动考虑自己的未来发展,在学校里能主动参加弥补自己缺陷和不足的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课程选修等。而有的学生则缺乏这种主动行为,被动地接受学校的安排,被动地完成自己的大学生活。态度是事情成败的关键,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更青睐积极主动的人。
1.2坚忍不拔的毅力
如果员工具备了积极主动的态度,而又有坚忍不拔的毅力,那么他就能够排除外在的阻力和困难,坚持不懈地把一项工作做好。尤其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坚韧性强的人不会被一时的挫折压垮,而是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达成自己的目标。这是用人单位最为乐见的。用人单位通常很担心大学生是否能踏踏实实地在一些基础性的岗位上坚持下去,也担心大学生在遇到逆境时能否保持自信,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处境,而不是选择离职或者消极适应的行为。
1.3精诚合作的精神
现今的用人单位,非常注重毕业生的团队精神,即合作性。合作性是一个人能否在团队工作中既能够支持他人或赢得他人支持,又能够发挥个人特长,为团队做出贡献的一种品质。许多大学生很注重个性发挥,团队合作意识差。在现代企业中,只需要单干的岗位越来越少,团队合作的组织形式越来越成为一种现实和趋势。毕业生是否具备合作精神,是用人单位注重的素质之一。
1.4快速的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是指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够保持工作有效性的能力。适应能力强的人会很快接受周围的企业文化特征,并融入其中,很快适应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并对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比如工作环境要求人以结果为导向,要求人讲话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场合,而许多大学生在工作多年以后仍停留在学生时代的行为模式中,我行我素,理论化。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在工作中能尽快上手,会选择具有快速适应能力的学生。
另外,用人单位还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好的领悟能力,即悟性。悟性既包括了人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包括了积极主动的含义。是许多企业领导非常强调的一项素质。学校学习的知识只是工作的一个起点和基础,
它只能够维持很短的一个时间段,
而在更多的情况下,
工作实践需要员工去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工作中的学习,做到举一反三,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2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综合素质暴露出来的不足
当前的大学生,总体上具有一定的正义感、责任心,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但还存在一些弱点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大学生们平常总是以应试的心态面对学习,以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应付考试,学习动力不足,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因而到了大四找工作时,往往在面对面试考官提出的涉及专业知识的问题时,感到“囊中羞涩”,不能准确回答考官对专业知识提问;专业知识掌握不牢,一知半解还造成大学生在实践应用中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还要花费一段时间来接受单位的再培训、再实习方能胜任工作,这既耗费了大学生自己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
2.2实践动手能力存在欠缺
由于对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认证没有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大部分学校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而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不胜枚举,应届毕业生成了“动手能力差”、“不切实际”、“个人需求过大和自私”的代名词。很多大学生专业知识不过硬、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这使得他们适应社会能力不强,向职场过渡需要的时间长,短期内难以实现“人职匹配”,同时也会增加企业培训成本。
2.3自我认识不足及自我定位模糊
在大学里,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就业是大四时才需要考虑和准备的事情,大四以前很少会为自己的未来职业选择做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因此,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在面对众多用人单位时,没有一个明确的选择标准,也不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合适自己的职业和岗位选择,选择单位非常盲目,很少表现出对自己对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的关注。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消极影响,大学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时,只看重个人兴趣、个人发展前途,而对理想信念、社会责任考虑甚少,没有正确处理好个人特长、兴趣爱好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在岗位选择上,注重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向往大城市和物质生活,不愿意到艰苦地区工作。
2.4缺乏吃苦和敬业精神
大学生们在求职择业时大都偏好行政事业单位或外企、名企,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喜欢留在大城市而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喜欢高新技术和外资公司等高收入的单位,拒绝相对较低收入的单位;宁愿留在条件舒适却不能发挥能力的地方,也不愿意到条件相对艰苦但可以学以致用的地方;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从小事做起;面对困难时多采取回避的态度。在工作中缺乏敬业精神,不是想着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比别人好,而是想着怎样才能少干一些工作。安逸享受者居多,能吃苦耐劳者很少,这样导致一些用人单位大材小用,而另一些单位无才可用的现象经常发生,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2.5个人参与职业竞争不足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毕业后从过去的包分配转变为现在的“双向选择”,为毕业生择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和环境。然而,由于就业制度的不完善、社会竞争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了大学毕业生愿意竞争又对竞争存在担忧、顾虑甚至恐惧,不少毕业生不知如何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造成既盼职业选择中竞争上岗,又不愿意承受风险,渴求找到一个旱涝保收的单位。
2.6团队协作意识不强
不少大学生平时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夸夸其谈,自以为是,不懂得倾听他人意见;或者不愿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思想,奉行老死不相往来的做法。这些大学生一旦进入工作单位后,也难以与他人相处,缺乏和谐的人际关系,影响团队团结协作。
除了上述不足外,还有诚信意识较差、劳动观念淡泊、创新实践力不强、视野不开阔、功利性强等问题,所有这些都使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于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3强化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拥有社会需要的专门知识,又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永远是抢手的。针对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表现出来的弱点和弊端,以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应该从以下方面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1从高校的角度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科学,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适应社会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3.2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提高综合素质培养
大学生应该通过几年的学习,让自己能真正独立起来,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人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树立自信,以良好的综合素质展示在就业过程中。
3.2.1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很多行业注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应届生的优势就是你的专业能力,而非学历。一般来说,学历意味着更好的理论技能。学历不高的学生,在大学时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参加与提升技能相关的社会实践,并参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培训等,他们实际的技能并不一定比学历高的人差。而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在用人方面是很实际的,在综合考虑学历和技能的情况下,一些操作性强的工作宁肯出低一点的薪水要一些学历不高的学生。所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把自己专业技能的提升作为重点来考虑,不断的强化自己,从而不断地提高就业的含金量。
3.2.2多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都希望新进员工能马上胜任工作。所以,大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能把理论的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多参加社会实践,包括一些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活动,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这样就能提早踏入社会实践,在毕业之后就有了更多的竞争优势来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
3.2.3利用在校各种机会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大学生应该利用在校各种机会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包括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应该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以及各种平台,包括一些集体性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学习积累各种知识、经验、信息,不断总结提高,
不断提高自己交际、创新、耐力、心理调节等综合能力。在大学的学习期间,要勤于思考,
勇于实践,
把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放在第一位,
全身心地投入,
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为顺利就业和进入社会积累经验。
综上所述,毕业生综合素质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和择业。当代大学生当务之急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大学中努力塑造自己,在毕业后激烈的竞争中成长。要看到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有利条件和难得的历史机遇,迎难而上,挑战自己,在各个岗位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参考文献
1王化峰,郭红.大学生综合素质失衡导致就业难的对策思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322—323.
2崔恒秒.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邢台学院学报,2006,21(2):128.
3时薇萍.从校园招聘谈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34):112—113.
4胡晓旭,姚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辽宁高职学报,2005,7(6):11—13.
5邱地海.高校学生干部的工作技能训练与综合素质提高.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3):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