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职高专院校要想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就需要有高质量的教材做保证。作者总结了近些年高职教学和教材编撰的一些体会,从需求分析的角度,分析了目前高职教材使用的现状和不足,对高职教材的编撰提出了几点初浅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需求分析;高职教材;行业需求
一、需求分析的定义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就是了解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并根据轻重缓急的过程安排学习需求的过程。是指教师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学生的主观与客观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从而确定使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在外语教学科研领域,需求分析的重要性等同于医生对病人开处方前的诊断,是外语课程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基础步骤,更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
二、国内对需求分析的研究现状
基于需求分析的外语研究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国内对于外语需求分析的研究总量不多。据国内学者陈冰冰2009年统计的数据,1979年至2008年间发表在外语类11大主要期刊和中国博硕论文全文库的学术论文进行检索,结果发现相关研究成果总量仅24篇(包括束定芳专著第二章,2004),其中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成果各12篇。第一篇论文是1998年由“北方课题组”完成的关于外语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的调查报告,第一篇实证研究论文由傅政、庞继贤、周星等于2001年发表。笔者也利用中国知网,对国内外语需要分析的研究进行了搜索,发现 2010,2011,2012这几年在此方面的研究似乎是突飞猛进。但是打开所有的文献记录,不难发现,近三年对于外语需求分析真正有质量有意义的研究并不多。但对于需求分析的外语研究有了将此理论运用到职业教育的新动向。但整体来说,国内基于需求分析的外语研究尚属于初级阶段。
三、高职英语教材的现实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培养专业人才的本科教育。2000年颁布实施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 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同年下发了《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使教材建设能够跟上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需要”。这些指导思想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已成为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纲目,在教材建设方面,10余年来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发展很快,但教材建设仍落后于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需要,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英语教材仍然匮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脱离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目前有不少高职高专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是“借用”或“抄袭”的本科教材。还有的学校是直接借用本科教材,由于人才培养模式不同,本科教材内容偏多,缺乏实践性内容,并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使用。
2. 忽视学生的基础。高职高专学校学生相对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外语基础高低不平,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有部分学生甚至没有学过英语。让这些学生统一使用传统英语教材,导致基础差的学生很难跟上教学的进度。
3. 脱离行业标准,实用性差。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模式从理念和内容上依然延续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内容陈旧,没有与时俱进。大部分教材还没有真正过渡到以培养职业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体系上来,这要求高职英语教材必须开发和创新,要以实用为导向进行重新编制。
4. 教材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目前使用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很多缺乏教师用书及参考用书,这样的教材对教与学都不利。教学中很难达到教材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有商务英语,应用英语等专业,但与之配套的教材却相对缺乏。有些高职院校为了满足专业建设以及教学的需要,组织教师针对相关专业编写相关教材。但这仍然是杯水车薪,一来教师本身教学任务重,二来光靠本校教师的力量很难进行一套完整的系列性的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
四、结合需求分析理论提出改变现状的几点建议
以本院所使用的英语教材为研究实例,对区内同类院校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展开研究,结合需求分析理论,笔者认为要改变现状,需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1. 了解行业的需求
针对现有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编写的主要原则和标准应该是从社会需求出发,通过走访企业行业的相关岗位,从入行招聘、岗位职能和企业培训三个方面收集分析对英语的需求信息,讨论需求分析中体现行业需求的"目标情景需求"的客观性与重要性及其对高职英语教材编写的指导作用。真正结合行业岗位对相关知识的需求,来指导编撰具有实用意义的高职英语教材。
2. 了解学生的需求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一套好的教材同样也必需是既能兼顾教师教学的需求也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数高职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顺利通过英语考试。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们希望英语学习更具趣味性,并且通过英语学习了解到其他国家的文化,能进行一般的口语交流。教材中能涉及到今后就业行业的话题并简单易学。英语专业学生认为当前使用的这些英语教材具有一定的行业实用性,公共英语学生对当前使用的课本持一般的态度,还有同学认为教材难度偏高。至于区内的同类院校,由于各校所使用的英语教材没有统一,所以学生对当前英语教材的评价也都各不相同。由此可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去选择编撰相关教材是势在必行的。
3. 了解教师的需求
学生作为求知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指导者是教学的主导。教材除了学生使用外,教师也是主要的使用者。一套好的教材必需既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也能满足教师教学的需求。笔者就所在院校进行了调查问卷,一半以上的英语教师对目前所使用的英语教材持不太满意的态度,主要是公共英语教材和部分专业英语教材。大部分教师认为除目前使用的英语教材,还需补充部分材料以满足课堂需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的工具包括教师参考书、字典、网上资源和其他配套资源,有些时候教师从教材中难以找到所需要的材料。此外,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教材的选材也变得愈来愈难,所选教材不仅在内容要贴近生活和各种职业,还要覆盖面较广。因此,如何结合教师教学的需求去选择及编撰合适的教材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小结:
教材建设对人才培养起着导向作用。教材的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的成败。自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以来,教材改革和建设一直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探索建设适应高职高专的系列配套教材体系,才能彻底改变“教材耽误人才”的落后局面。结合需求分析理论,高职英语教材应该遵循“以行业岗位知识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兼顾教学主导者的教学需求”的原则,教材开发者应当充当多重角色,既要了解行业岗位的社会需求,也要对学习者的主观需求做调查研究,还要同相关专业英语教师做充足的沟通交流。所以在高职英语教材开发方面,应该寻求多渠道,多方位合作的方式,及早改变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编写出更适用于高职院校层次学生的优秀教材,服务英语教学,贡献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 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 钟卫红,需求分析在高职英语教材选择中的应用,职业技术教育[J],2005,32
3. 陈冰冰, 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9,2
关键词: 需求分析;高职教材;行业需求
一、需求分析的定义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就是了解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并根据轻重缓急的过程安排学习需求的过程。是指教师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学生的主观与客观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从而确定使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在外语教学科研领域,需求分析的重要性等同于医生对病人开处方前的诊断,是外语课程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基础步骤,更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
二、国内对需求分析的研究现状
基于需求分析的外语研究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国内对于外语需求分析的研究总量不多。据国内学者陈冰冰2009年统计的数据,1979年至2008年间发表在外语类11大主要期刊和中国博硕论文全文库的学术论文进行检索,结果发现相关研究成果总量仅24篇(包括束定芳专著第二章,2004),其中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成果各12篇。第一篇论文是1998年由“北方课题组”完成的关于外语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的调查报告,第一篇实证研究论文由傅政、庞继贤、周星等于2001年发表。笔者也利用中国知网,对国内外语需要分析的研究进行了搜索,发现 2010,2011,2012这几年在此方面的研究似乎是突飞猛进。但是打开所有的文献记录,不难发现,近三年对于外语需求分析真正有质量有意义的研究并不多。但对于需求分析的外语研究有了将此理论运用到职业教育的新动向。但整体来说,国内基于需求分析的外语研究尚属于初级阶段。
三、高职英语教材的现实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培养专业人才的本科教育。2000年颁布实施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 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同年下发了《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使教材建设能够跟上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需要”。这些指导思想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已成为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纲目,在教材建设方面,10余年来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发展很快,但教材建设仍落后于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需要,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英语教材仍然匮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脱离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目前有不少高职高专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是“借用”或“抄袭”的本科教材。还有的学校是直接借用本科教材,由于人才培养模式不同,本科教材内容偏多,缺乏实践性内容,并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使用。
2. 忽视学生的基础。高职高专学校学生相对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外语基础高低不平,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有部分学生甚至没有学过英语。让这些学生统一使用传统英语教材,导致基础差的学生很难跟上教学的进度。
3. 脱离行业标准,实用性差。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模式从理念和内容上依然延续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内容陈旧,没有与时俱进。大部分教材还没有真正过渡到以培养职业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体系上来,这要求高职英语教材必须开发和创新,要以实用为导向进行重新编制。
4. 教材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目前使用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很多缺乏教师用书及参考用书,这样的教材对教与学都不利。教学中很难达到教材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有商务英语,应用英语等专业,但与之配套的教材却相对缺乏。有些高职院校为了满足专业建设以及教学的需要,组织教师针对相关专业编写相关教材。但这仍然是杯水车薪,一来教师本身教学任务重,二来光靠本校教师的力量很难进行一套完整的系列性的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
四、结合需求分析理论提出改变现状的几点建议
以本院所使用的英语教材为研究实例,对区内同类院校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展开研究,结合需求分析理论,笔者认为要改变现状,需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1. 了解行业的需求
针对现有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编写的主要原则和标准应该是从社会需求出发,通过走访企业行业的相关岗位,从入行招聘、岗位职能和企业培训三个方面收集分析对英语的需求信息,讨论需求分析中体现行业需求的"目标情景需求"的客观性与重要性及其对高职英语教材编写的指导作用。真正结合行业岗位对相关知识的需求,来指导编撰具有实用意义的高职英语教材。
2. 了解学生的需求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一套好的教材同样也必需是既能兼顾教师教学的需求也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数高职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顺利通过英语考试。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们希望英语学习更具趣味性,并且通过英语学习了解到其他国家的文化,能进行一般的口语交流。教材中能涉及到今后就业行业的话题并简单易学。英语专业学生认为当前使用的这些英语教材具有一定的行业实用性,公共英语学生对当前使用的课本持一般的态度,还有同学认为教材难度偏高。至于区内的同类院校,由于各校所使用的英语教材没有统一,所以学生对当前英语教材的评价也都各不相同。由此可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去选择编撰相关教材是势在必行的。
3. 了解教师的需求
学生作为求知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指导者是教学的主导。教材除了学生使用外,教师也是主要的使用者。一套好的教材必需既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也能满足教师教学的需求。笔者就所在院校进行了调查问卷,一半以上的英语教师对目前所使用的英语教材持不太满意的态度,主要是公共英语教材和部分专业英语教材。大部分教师认为除目前使用的英语教材,还需补充部分材料以满足课堂需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的工具包括教师参考书、字典、网上资源和其他配套资源,有些时候教师从教材中难以找到所需要的材料。此外,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教材的选材也变得愈来愈难,所选教材不仅在内容要贴近生活和各种职业,还要覆盖面较广。因此,如何结合教师教学的需求去选择及编撰合适的教材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小结:
教材建设对人才培养起着导向作用。教材的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的成败。自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以来,教材改革和建设一直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探索建设适应高职高专的系列配套教材体系,才能彻底改变“教材耽误人才”的落后局面。结合需求分析理论,高职英语教材应该遵循“以行业岗位知识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兼顾教学主导者的教学需求”的原则,教材开发者应当充当多重角色,既要了解行业岗位的社会需求,也要对学习者的主观需求做调查研究,还要同相关专业英语教师做充足的沟通交流。所以在高职英语教材开发方面,应该寻求多渠道,多方位合作的方式,及早改变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编写出更适用于高职院校层次学生的优秀教材,服务英语教学,贡献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 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 钟卫红,需求分析在高职英语教材选择中的应用,职业技术教育[J],2005,32
3. 陈冰冰, 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