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育器膀胱内异位伴结石形成1例报道

来源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异位发生的原因、诊断方法及防范措施,并通过查阅文献总结部分不同情况下异常IUD的取器方式,为减少临床IUD异位及取器并发症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对本院1例经宫腔镜、膀胱镜、大力碎石术成功取出节育器膀胱内异位并结石形成病例进行详细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学习总结。

结果

IUD膀胱内异位并结石形成是放置宫内节育器的罕见并发症,一旦发生不仅可致避孕失败,而且增加取器困难及取器过程中子宫穿孔、大出血、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

采用微创的宫腔镜联合膀胱镜下碎石及取器方案,可减少IUD膀胱内异位并结石形成患者手术的并发症,并可提高取器安全性及成功率。

其他文献
人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的表达产物BRCA1和BRCA2蛋白是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ATM)介导的DNA损伤修复信号通路成员,对DNA双链断裂同源重组修复至关重要。BRCA突变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女性罹患乳腺癌、卵巢癌的风险。但对于BRCA突变产生的非癌症影响仍旧知之甚少。近年来有研究表明BRCA突变携带的女性可能出现卵巢储备下降。若BRCA突变与卵巢储备下降存在因果关系,
目的评价移植前宫腔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否能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ISI 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查找关于宫腔灌注hCG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的研究,检索年限自建库至2017年7月,对检索到的
目的报道3例染色体平衡易位伴不良孕史的病例。方法应用G显带技术对3例伴有不良孕史的女性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到核型异常后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进行验证。结果3例患者均为平衡易位,核型分别为t(3;5)(p13;q13.3)、inv(4)(p16q13)和ins(4;7)(p15.2;q32q34),后用FISH验证结果与核型分析相符,经查询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均未见3例异常核型相同报道。
随着胚胎冷冻技术的进步,全部胚胎冷冻策略得以实现,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rogestin 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成为可能。PPOS的理论基础是基于高孕激素能抑制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峰及人类卵泡募集的多个卵泡波模式,其包括利用内源性天然高孕激素的黄体期促排卵,应用外源性孕激素类药物的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及其衍生
目的探讨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女性患者影响心理韧性的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韧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进行IVF/ICSI-ET的189例女性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跨代遗传是指环境因素通过对亲代生殖细胞(精子、卵子)的改变,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调节子代特定器官和组织中的基因表达,从而影响子代的生长发育和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参与其中,微小RNA (miRNA)、小片段干扰RNA(siRNA)、Piwi蛋白相作用的RNA(piRNA)、tRNA来源片段(tRFs)在内的小非编码RNA(sncRNA)在跨代遗传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同的饮
目的探讨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MSC)移植治疗对环磷酰胺所致卵巢早衰(POF)模型SD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和解耦联蛋白-2(UCP-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5):空白对照组,POF模型组,治疗对照组,hPMSC移植组。以首计量50 mg/kg、维持剂量8 mg/kg连续14 d给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溶液建立POF模型,观察大鼠动情周期变化,采用EL
目的了解小泛素样修饰蛋白(SUMO)-1、P53蛋白在子宫平滑肌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20例子宫平滑肌肉瘤,29例良性子宫平滑肌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各组织中SUMO-1和P53蛋白的表达,对收集的20例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预后情况。结果SUMO-1、P53在子宫平滑肌肉瘤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30%;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树突状细胞(DC)在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的表达情况。方法根据子宫内膜形态学Noyes标准,对在本中心就诊的uRSA患者(uRSA组,n=113)与男性因素不孕患者(对照组,n=35)进行子宫内膜分期;以CD1a与CD83分别作为子宫内膜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与成熟树突状细胞(mDC)的表面标志物,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CD1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连续≥2次的自然流产,且常发生于同一妊娠月份,临床发病率约1%~5%。除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RCOG)已明确提出的病因如染色体异常、母体生殖道异常、母体内分泌异常、生殖道感染、血栓形成倾向等,约80%与免疫因素相关。近年来研究者根据免疫学发病机制将RSA分为自身免疫型和同种免疫型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