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相近,道不同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hu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对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有着内在的、深刻的影响;加之建国后受苏联教育的影响颇深,最终国目前的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在许多方面都出现了与国外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异。当然,如今世界各国都在开展着的课程教材教学改革,也都在吸取各方的优势,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可以说,各国的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出现了多样化和趋同化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趋势。但是,这种改革所产生的实际变化仍然是有限的,各国教育实践方面的差异仍然十分明显。
  目前,我国出现了越来越热的留学潮,而且低龄留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这些小留学生的故事,在国内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媒体的关注。然而通过他们的故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中外课程与教学方面拥有许多共同的问题或话题,同时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另一方面,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起这些小留学生如何更好地适应这些差异,更快更稳地度过转换期这一现实的问题。
  中外教育的差异涉及方方面面,这里,我们仅通过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中外课程与教学方面的一些差异,从而给小留学生们一点启示。
  
  考试 考试是中国教师、学生、家长最最关注的了
  
  俗语有"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可见,教师是拿考试来管理学生的,上一级学校是拿考试分数来选拔学生的,而对学生来说,分数是他们荣誉与尊严的"肩章",是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获得需要满足的"权杖"。
  中国教育界还有句话--考试是"指挥棒"。考什么科目,学什么科目;考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不考的不学,考试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重点;国家按3+X来考,我就按3+X来学;考试关注的素质就是教师、家长最关注的学生需要发展的素质,为此不惜加重孩子负担,考试不考的素质则可以留待以后慢慢补习。于是,学校课程中有了主科、副科,大三门、小三门。
  以上是从考试的地位与作用上说的,再来看看考试的内容。现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正在进行,几年来我国对考试的试题设计也在不断进行改革,越来越强调在考试中要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而不要把学生引导到死记硬背上去;要注意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独特的富有个性的创见,而不要把学生引导到一定的所谓标准套路上去。这些,都是我们在对比中外教育差异、相互取长补短方面所做的努力。从目前情况来看,高考题目的设计虽有很大改进,但各校平时的考试或测验设计的水平仍有待提高。
  国外就不全是这种情况。比如日本对考试的强调也并不亚于我国,但欧美等国则并不把考试放在唯一的绝对位置上。他们比较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任课教师给出的评语,各方(包括上一级学校)都比较重视。当然,由于这些国家的法治传统,各项制度比较健全,运转完善,诚信度一般比较高,弄虚作假的行为易被发现且惩罚较重。从实际情况看,教师的评语基本上是可以信得过的。家长也不像中国家长那样视分数为最高要义,而是比较关注孩子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如果认为孩子负担过重、发展畸形,家长甚至可以控告校长或教师。
  即使是考试,国外的试卷也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甚至五花八门,不像我们的试题那么"严谨"。这些试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答。学生回答这类问题,脑筋必须很活,靠死记硬背的那点功夫是不顶用的。
  即使是日本的试卷也是如此。如日本考试中的一道地理单项选择题是这样的(张亚南编:《中外地理测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15页):
  "下面A、B两篇文章是以世界某地为故事背景的文学作品中的一段。请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A、B两段文字略,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略)
  
  问题1 该文章描述的是比利时北部的风光,下面各项叙述的是具有该地区特色的风景,请从以下四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问题2 请在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可填入文中空栏的主人公用餐的内容。( )
  问题3 请从下面分析该国语言状况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问题4 B段中玛路科的旅行路线是图15所示四项中哪一种。( )
  问题5 参照划线部分1,从下列描述该平原现在的景观的四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问题6 参照划线部分2,玛路科感到此地与他的故乡北意大利的共同之处是。( )
  
  因此,中国的孩子要适应国外的学习生活,一是不能只关心考试成绩,还要多想想自己其他方面的素质,让自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否则,即使有很好的分数,也难于像在中国这样受到同学们的称羡。另外,平时学习是要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活学活用 这是中国学生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国外的中小学课程教学比较重视面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周围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所学的东西与他们距离很近,很亲切,从而充分体验得到学习的现实意义。我国在这方面有待改进。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课程教材研制者改变过去过分强调课程教材直接为政治和生产服务的课程观,改变语文教材成为语录、理科教材变成"三机一泵""三大作物一头猪"等错误做法。这一阶段的新课程观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和学科知识学习的系统性,纠正了课程在面向生活、面向社会上的偏差和错误,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但造成了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严密性、系统性,课程教材出现深、难、重的问题,课程教材的学科中心倾向严重。
  在第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编制过程中,则试图改变课程教材学科中心倾向严重的问题。这一阶段的新课程观强调联系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关注时代的最新进展。
  比如,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中阐述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时,第一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中,第一条是"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常见常用的知识,是今后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和适应现代生活所需要的预备知识。"第二条是"重视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与物理知识联系密切的实际知识,如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理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要以初中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适当介绍与物理有关的能源、环境保护等重要社会问题和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物理知识在解决这些问题和取得这些成就中的作用。"大纲的学习指导中还指出,强调应用,联系实际,包括(1)联系工农业生产的实际,(2)联系第三产业的实际,(3)联系日常生活,(4)联系社会问题。总之,要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学好物理知识跟自己的生活、出路以及现代化建设是息息相关的。这些,都反映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在面向学生生活和面向社会实际方面的巨大进步。
  这一点,明显地表现在大纲中有关技术的知识点明显增多,如:无线电广播及电视的发射与接收;几种主要能源,包括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放射线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等;半导体、超导电性、激光、火箭以及裂变反应等。另外,像人造卫星、气垫车和气垫船、超音速飞机、超声和次声、超流动性、磁流体发电、光导通讯、全息技术等等,也都可以而且应当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加以介绍。还可以通过学习有关知识的应用,向学生介绍我国建设事业取得的光辉成就,如火箭技术、原子弹、氢弹、秦山核电站、正负电子对撞机、粒子加速器、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等。(《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学习指导》,第6、26、41页)
  为应用所学,联系实际,使物理知识更密切地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人民教育出版社还出版了与教科书配套的学生读物《物理世界》,其中提供了大量面向学生生活、面向社会的素材。建议新一轮义务教育教材编制时,吸取和发扬这一宝贵经验,各科都编写一套这样的学生课外读物,使之成为一套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学生读物系列。
  但上一轮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教材在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方面仍有待加强,重理论性、学术性知识,轻应用性知识的倾向仍十分明显。如自然科学类课程中重科学、轻技术的倾向。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科学技术(尤其是高科技)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扩大,并日益为人们明显地亲身感受到。课程教材如果对这一现实和社会发展趋势反映不够,就难以很好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其他科目在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方面也有待加强。
  如中学语文科在选择学习内容时,由于强调基本选文须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有一定文学史地位的作品,因此,尽管大纲中已明确指出"要重视选取反映建国以来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的现代文。各地可以编选少量乡土内容的课文",但课文篇目中,新近创作的反映时代的鲜活的作品仍然太少。另外,联系学生周围日常生活的作品较少,而主题过于宏大、历史性过强、政治性过强、思想过于深刻、带有说教性质的选文却稍多了一点。


  目前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已经在实践层面拉开,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纷纷面世,教师的教学也已出现新气象。但根本扭转过去的局面有待时日。中国的中小学生要适应国外的留学生活,还需要自己努力拓展知识面,扩大视野,多读课外书,这样才能够更多地联系生活、了解社会,活学活用所学理论知识。
  另外,国外课程教学普遍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强调以探究为核心开展学习活动。他们认为,给学生更多的、足够的机会去获得思考研究和主动探索的经验,是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的根本途径。
  国外在这方面都十分重视,如不仅重视科学教育的内容,而且强调科学探究技能的学习,如观察、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所发现的结果、在结果中寻找出某些规律或模式、试图提出某种假设来解释所获得的结果,等等。英国科学国家课程标准目标中的第一条就是"科学调查",美国许多州的科学课程标准都强调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learning science by doing science)。1996年初推出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设计科学课程,该标准认为:学生学习科学的最好方法就是从事科学。科学不仅仅是一堆事实和理论,它更是一个过程,一种思考和探索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的方式。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且能够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新科学教育运动 我们也应紧跟步伐
  
  于英国推出"全国学校课程"科学和技术国家课程标准之后,美国全国科学教育标准与评价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n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成立,并自1992年5月召开首次会议以来,用4年的时间,经过认真研究,于1996年初推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是在美国科学教育多年改革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吸取了"美国2061计划"等科学教育研究与行动计划的精华和当今美国科学教育实践领域的大量优秀经验。在这一国家标准的研制过程中,征集了一大批科学教师、科学家、科学教育家,以及对科学教育甚表关注的许多其他方面人士。为唤起公众对有关科学教育改革的种种问题以及对科学教育标准的性质和内容的讨论,仅向公众介绍有关情况的报告等活动就举行了150多次。1994年5月,预印稿分发,供批评和审议。在此基础上出台的修改稿作为官方正式文献,有40,000份于1994年12月分别散发到全国18,000人手上和250个小组中,供各地讨论审查。1996年初推出了国家标准的最后文本。日本也推出"新科技立国"与"个性化"方针。其他国家也都相竞开展着科学教育改革运动。
  这场新科学教育运动在以往科学教育改革的基础上有六大突出特点。
  一是强调探究:强调给学生提供感受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机会,强调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科学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二是强调核心概念:强调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空间科学中关键的核心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反对面面俱到,反对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完整性。
  三是强调综合:强调科学各分支之间的联系,强调跨学科的综合学习,强调在各年级螺旋式地反复接触那些把诸多科学分支统一起来的各学科领域中共同的主题、概念和过程。这些具统一性的主题、概念和过程为学生理解自然界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四是强调技术和技术设计:强调科学与技术、社会的联系,强调对技术的了解和理解,强调技术设计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五是强调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强调联系个人生活和社会问题(如环境问题)的科学学习,强调将所学(概念、规律、方法、能力和态度等)迁移到创造性地处理他们个人或社会生活和职业中的问题(如判断某种健身方法是否以某种迷信学说为基础),从而当学生们在这个日益技术化的社会中承担公民、工人、家庭成员和消费者等角色时,能够应用理性、创造性思维和探究技能,并运用科学知识。
  六是强调历史:强调对科学历史和科学本质的了解和理解。
  之所以会有这些发展与改革趋势,是因为他们认识到,未来的工作环境以变化快、技术新、系统由计算机控制、办事采用新方式为特点。所以未来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员不能不在进行中学习,不能不在阅读和领会新知识中继续接受教育,没有这种本领就会落伍。
  
  对小留学生 有一点建议
  
  所有学生都能而且必须学习足够的科学,以使他们履行具有足够信息和决策技能的负责任的公民的角色。学生应该了解,科学知识如何被运用于改善人们的状况,技术发展如何影响生活的质量,并能够应用科学和技术来创造性地处理他们个人或社会生活和职业中的问题。
  在当今这个日益技术化的社会里,对科学普及的需要,对科学教学彻底改革的需要,对建立科学教育标准的需要,已经众所周知,并可见诸于各种文献之中。
  另外,有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高级的技能,因而要求人们得会学习,会推理,会创造性思维,会做决策,会解决问题。了解科学、了解科学中的种种过程是掌握这类高级技能的一种根本性途径。工商业界所需要的新就业者是那种善于学习、善于推理、思维具有创造性、能决善断、会解决问题的人。未来社会将会越来越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判断进行思维的能力、在集体中协同工作的能力、有效地运用技术的能力、懂得活到老学到老的价值等等。
  面对国外这些课程与教学理念与思路,中国的小留学生们应该知道,学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学生们应该在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对自然界有所认识。对从学生们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应该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事科学探究,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在日历上画出每天晚上月亮的形状,然后揭示出若干周内月亮形状变化的模式,或通过工作日志发现一年里本地天气变化的模式。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亲身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多给学生一些亲身的经验,亲身经历的体验。
  
  "经验"应受到重视的课程目标
  
  在我们的各科科目目标中,往往只是列出了要求学生习得的知识技能、能力,及态度、价值观。实际上,还应该包括一项内容,那就是"经验"--要求学生习得的某种经验、经历或体验,如"具有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实验设计和简单的课题研究的经验""具有就某个问题进行研讨或辩论的经验""具有野外科学考查的经验""具有户外地理观察、地理调查或地理参观活动的经历""具有创作童话或诗歌的经验""具有作曲的经验""体验设计并制作一件产品、将其出售给‘商品销售商‘,由其委派推销员推销和向社会销售的全过程"(如学生可以到校门口或到市场上出售自己的小制作),等等。
  以上几点,探讨了中外课程与教学的差异,不求全面、系统,但求实用,希望能给即将出国的小留学生们一点启发。
  
  (1)张亚南编:《中外地理测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15页
  (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学习指导》,第6、26、41页
  任长松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博士
  编/何松
  
其他文献